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岸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是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境的重要通道,是联系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平台。为了更好地利用口岸资源,加快口岸档案资源的科学整合,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助推口岸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规范合理的口岸档案体系势在必行。对口岸管理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对于档案管理服务体制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口岸档案体系;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1.建立口岸档案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口岸档案体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一体化的需要。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资源通过口岸进行优化配置,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口岸档案体系的建立,能够及时搜集、整理、整合这方面的信息,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满足各方面需求,为政府、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对于加快经济全球化、国际一体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建立口岸档案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助推企业发展的需要。就日照口岸而言,口岸系统是由检查检验、港口、铁路、代理服务、外贸企业等不同隶属关系、不同行业组成的综合体,虽然他们各自都建立了档案馆(室),但都“各自为政”。外贸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需要多个环节去完成,由于信息不能共享,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业务成本。如果把口岸系统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将各个单位的档案信息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查阅自己所需的信息,这就为企业办理业务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再次,建立口岸档案体系,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专门档案体系日趋完善,城建档案、房产档案、国土档案、人事档案、计生档案等专门档案工作逐步健全。各专门档案馆(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口岸系统至今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档案工作体系,成为整个档案工作中的一块“短板”。所以,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口岸档案体系既是档案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口岸部门需要加快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2.构建口岸档案体系的对策
构建科学合理的口岸档案体系,关键要立足口岸工作实际,着力加强“四个机制”建设。一是建立运转协调的档案工作机制。由政府口岸管理机构牵头,成立口岸档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口岸检查检验、港口、铁路、代理服务以及外贸进出口企业等单位参加,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各级档案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口岸经济信息的收集和传报,牵头部门汇总、筛选、整理各类信息,并及时进行归档和对外发布。档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总结经验,确保口岸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建立系统完善的基础保障机制。口岸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应建立自己的档案馆(室)。目前全国许多口岸都建立了电子口岸,我们要依托电子口岸这个平台,开发和推广符合口岸工作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要加快口岸网站建设,开办口岸档案网上服务窗口,提供高效、快捷的在线服务。要按照档案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公开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现行文件,主动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四是建立务实高效的开发利用机制。口岸档案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档案信息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管理要素参与管理活动,可有效提高经济管理、生产管理、外贸物流的水平。如通过利用共享信息降低技术开发、生产设计、生产过程、运输过程的成本,引导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以丰富的档案信息支持决策者,可以降低或消除因信息失灵而导致的市场缺陷和决策失误。另一方面,作为生产要素进入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过程,获取经济效益。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快整合口岸档案资源,加大对档案信息内容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成果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成果转化,助推口岸经济腾飞。
3.口岸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措施
3.1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机关档案管理服务的效率,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应转变服务的方式,将传统的被动式管理服务方式转变为主动式管理服务方式,进而提高档案管理服务的主动性。首先,应当变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的服务观念,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档案管理服务的多样化、优质化,进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其次,强化管理者的主动参与意识。档案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参与到档案管理服务中,深化与其他地方档案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实现档案管理资源的共享。
3.2档案管理服務手段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档案馆已经成为档案馆建设的主要目标。在档案管理服务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中的文字、图像、声音等进行管理和保存,实现档案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服务中只能对档案材料进行单一的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而使档案能够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满足档案使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此外,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储存量大的档案馆,使档案资源的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进而实现档案管理服务的智能化。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中建立档案信息主页,为档案的使用者提供网络化的服务,进而将固定的档案,变为丰富多样的资源,从而满足了档案使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并且档案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对档案进行查阅时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从而灵活、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实现了档案管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3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的创新
机关档案管理服务中,对服务内容的创新具有多种形式,管理者不能仅仅对档案进行保管,而且还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档案资源,丰富和完善档案管理服务的内容,进而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服务的效率。机关档案管理服务过程中,档案管理者应以档案资源的利用为核心,将传统的提供档案转变为提供档案资源,因此,档案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档案的整理与编辑,充分挖掘档案中的资源,并将档案中的相关信息转化为档案编研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机关的工作,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的社会效益。要利用好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把档案的日常管理、分类、查询等工作由信息系统来完成,通过计算机录入信息和目录,全面实现手工检索向计算机检索的全面过渡,提高了档案检索的效率;对全社会启用档案管理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开通档案文件、信息发布和查询利用平台,实现资源社会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部门服务社会功能。要改进服务方式,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宣传,让广大社会公众熟悉和了解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提高社会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度和认识度,推行“招客上门”主动式的服务,建立起上门服务、电话咨询、计算机联网等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准确、及时、简捷、实用地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 [科]
【参考文献】
[1]程旭.如何推行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黑龙江史志,2011(14).
[2]陈君韬.新形势下工程档案的创新服务探讨[J].城建档案,2013(12).
【关键词】口岸档案体系;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1.建立口岸档案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口岸档案体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一体化的需要。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资源通过口岸进行优化配置,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口岸档案体系的建立,能够及时搜集、整理、整合这方面的信息,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满足各方面需求,为政府、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对于加快经济全球化、国际一体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建立口岸档案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助推企业发展的需要。就日照口岸而言,口岸系统是由检查检验、港口、铁路、代理服务、外贸企业等不同隶属关系、不同行业组成的综合体,虽然他们各自都建立了档案馆(室),但都“各自为政”。外贸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需要多个环节去完成,由于信息不能共享,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业务成本。如果把口岸系统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将各个单位的档案信息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查阅自己所需的信息,这就为企业办理业务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再次,建立口岸档案体系,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专门档案体系日趋完善,城建档案、房产档案、国土档案、人事档案、计生档案等专门档案工作逐步健全。各专门档案馆(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口岸系统至今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档案工作体系,成为整个档案工作中的一块“短板”。所以,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口岸档案体系既是档案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口岸部门需要加快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2.构建口岸档案体系的对策
构建科学合理的口岸档案体系,关键要立足口岸工作实际,着力加强“四个机制”建设。一是建立运转协调的档案工作机制。由政府口岸管理机构牵头,成立口岸档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口岸检查检验、港口、铁路、代理服务以及外贸进出口企业等单位参加,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各级档案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口岸经济信息的收集和传报,牵头部门汇总、筛选、整理各类信息,并及时进行归档和对外发布。档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总结经验,确保口岸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建立系统完善的基础保障机制。口岸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应建立自己的档案馆(室)。目前全国许多口岸都建立了电子口岸,我们要依托电子口岸这个平台,开发和推广符合口岸工作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要加快口岸网站建设,开办口岸档案网上服务窗口,提供高效、快捷的在线服务。要按照档案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公开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现行文件,主动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四是建立务实高效的开发利用机制。口岸档案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档案信息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管理要素参与管理活动,可有效提高经济管理、生产管理、外贸物流的水平。如通过利用共享信息降低技术开发、生产设计、生产过程、运输过程的成本,引导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以丰富的档案信息支持决策者,可以降低或消除因信息失灵而导致的市场缺陷和决策失误。另一方面,作为生产要素进入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过程,获取经济效益。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快整合口岸档案资源,加大对档案信息内容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成果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成果转化,助推口岸经济腾飞。
3.口岸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措施
3.1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机关档案管理服务的效率,机关档案管理人员应转变服务的方式,将传统的被动式管理服务方式转变为主动式管理服务方式,进而提高档案管理服务的主动性。首先,应当变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的服务观念,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档案管理服务的多样化、优质化,进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其次,强化管理者的主动参与意识。档案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参与到档案管理服务中,深化与其他地方档案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实现档案管理资源的共享。
3.2档案管理服務手段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档案馆已经成为档案馆建设的主要目标。在档案管理服务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中的文字、图像、声音等进行管理和保存,实现档案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服务中只能对档案材料进行单一的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而使档案能够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满足档案使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此外,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储存量大的档案馆,使档案资源的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进而实现档案管理服务的智能化。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中建立档案信息主页,为档案的使用者提供网络化的服务,进而将固定的档案,变为丰富多样的资源,从而满足了档案使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并且档案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对档案进行查阅时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从而灵活、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实现了档案管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3档案管理服务内容的创新
机关档案管理服务中,对服务内容的创新具有多种形式,管理者不能仅仅对档案进行保管,而且还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档案资源,丰富和完善档案管理服务的内容,进而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服务的效率。机关档案管理服务过程中,档案管理者应以档案资源的利用为核心,将传统的提供档案转变为提供档案资源,因此,档案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档案的整理与编辑,充分挖掘档案中的资源,并将档案中的相关信息转化为档案编研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机关的工作,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的社会效益。要利用好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把档案的日常管理、分类、查询等工作由信息系统来完成,通过计算机录入信息和目录,全面实现手工检索向计算机检索的全面过渡,提高了档案检索的效率;对全社会启用档案管理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开通档案文件、信息发布和查询利用平台,实现资源社会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部门服务社会功能。要改进服务方式,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宣传,让广大社会公众熟悉和了解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提高社会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度和认识度,推行“招客上门”主动式的服务,建立起上门服务、电话咨询、计算机联网等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准确、及时、简捷、实用地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 [科]
【参考文献】
[1]程旭.如何推行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黑龙江史志,2011(14).
[2]陈君韬.新形势下工程档案的创新服务探讨[J].城建档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