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血液分子可“追踪”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英国《自然·衰老》杂志11月30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欧洲科学家团队首次发现,血液中两种分子的水平或能预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未来的认知衰退和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发展。这两种分子分别是在苏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经丝轻链(NfL)。这一成果有助于科学家开发出常规血液检查,“追踪”高危群体的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目前,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病依然束手无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致病原因“缺位”,导致难以展开预防和“追踪”。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是:被认为会导致神经元死亡的蛋白在脑内聚集,并最终发展为痴呆。而最新研究发现,这些蛋白也存在于血液中——因此检测它们在血浆中的浓度,可以诊断该疾病,或区分该疾病与其他常见的痴呆形式。鉴于此,瑞典科学家奥斯卡尔·汉森及其同事利用573名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数据,建立并验证了个体化风险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预测患者的认知衰退和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发展。
  研究团队比较了多个模型,预测患者4年内认知衰退和痴呆进展的准确度,他们发现,基于P-tau181和NfL的模型预测能力最佳,前者是一种tau蛋白形式,后者能反映神经元死亡和损伤的情况。
  研究人员总结称,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通过血液中生物标志物来预测个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是有价值的,下一步需要开展更大的队列研究。
  科学家认为,从病理学来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是大脑和特定皮层下区域出现神经元和突触损伤,这种损伤会导致显著的大脑萎缩和衰退。尽管其确切原因迄今未明,但科学界已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探索相应治疗方案方面投入了巨大心血,除了病理研究不断逼近真相,还有一些药物的问世也在预防及治疗上為患者带来希望。
其他文献
香浓爽滑的巧克力、辣味十足的烧烤、黄澄澄的薯条和汉堡、充盈着黄油浓香的烘焙糕点,每当看到这些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品时,我们往往就会食欲大开.rn在尝试控制体重节食时,我
期刊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rn34年后再唱起这支山西民歌,中国科技馆原馆长、82岁的李象益已经是皓首银发.看到汽车满街跑的吕梁,
期刊
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等9个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期刊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瑞士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地球年轻时,其表面可能被岩浆海洋覆盖,而从沸腾的海水中升起的气体构造的大气层可能与如今金星上的大气层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