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延·当代纵横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意大利艺术体制与罗马四年展
  1、等级分明的意大利艺术界
  众所周知,人人平等是西方民主社会的人际关系准则,不过,这只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在意大利当代艺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等级森严的艺术生态环境。
  不同于中国当今艺术界存在的“双轨制”,意大利艺术家没有体制内外的分野,他们实行的是单一艺术体制,我把这种体制叫做“学术-市场一体化艺术评价体系”。在意大利艺术界,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的国际著名艺术展或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和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等世界顶级博物馆举办过个展的艺术家属于第一等级,即国际级艺术家;参加过“罗马四年展”(意大利全国美展)的艺术家属于第二等级,即国家级艺术家;除此之外的艺术家皆属第三和以下等级。如今,美术学院的教授和学院派艺术家大多属于三流艺术家,他们的绘画往往因题材和语言陈旧被归于“行画”之列。
  意大利没有中国这么多的画院和这么多吃皇粮的艺术家,他们的职业艺术家靠在画廊出卖作品为生,与艺术家的等级相匹配,意大利的画廊也互有差别,等级分明。上述不同等级的艺术家分别与相应等级的画廊签约合作,享受不同的价格待遇。令人惊讶的是,不同等级的艺术家几乎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一流艺术家绝不屈尊迈进二三流画廊的门槛,二三流艺术家也不可能受邀参加一流画廊的活动。
  在意大利,艺术家的学术地位和市场价位由批评家裁定,批评家以学术为标准,很少出现学术失范的情况,也就是说,意大利批评家不会把一个没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抬到很高的学术和市场地位。同样,在信息时代,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再也不可能像凡高生前那样被埋没,因为批评家的眼光比鹰还锐利,嗅觉比狗还灵敏。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艺术家的艺术品格往往是从一出道就注定的,而且品格的高低几乎终身不变,决不会出现雅俗互变的情形。
  社会分工明确,专业界限清晰,没有艺术之外各种因素(诸如官本位主义)干扰,意大利当代艺术发展有序,充满活力。
  2、罗马四年展(La Quadriennale di Roma)
  罗马四年展是由罗马地方政府于1927年创办的,随后经过改组、整顿和完善,变成了展示意大利整体艺术实力和面貌的国家艺术大展。该展览在意大利国内由各级艺术家协会组织的各省、各地区艺术展与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创始阶段, 作为艺术家、作家、众议员议员和全国艺术家联合会领导人的齐普里亚诺·埃菲西奥·欧坡(Cipriano Efisio Oppo)对展览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决定作用,他以秘书长的身份扮演了前四届四年展的导演角色。当时的总统恩里科·迪·圣马尔蒂诺(Enrico di San Martino)也对展览给予了大力支持。罗马四年展的主要职责是展示意大利每个时期视觉艺术方方面面的最新成果,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迫中断,该展览至今已举办了16届。位于罗马共和大街的“展览宫”(Palazzo delle Exposizioni)是罗马四年展的常设展场。如今,罗马四年展得到了意大利“遗产和文化行动部”和罗马市政府的双重支持,它已经由最初的定期展览变成了一个实体机构。除了展览之外,它还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出版等各种活动推动意大利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在意大利,罗马四年展的入选者是国家级优秀艺术家,其中的佼佼者则被晋级入选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二、罗马四年展档案图书馆(L'Archivio Biblioteca Quadriennale di Roma)
  罗马四年展档案图书馆是罗马四年展基金会(La Quadriennale di Roma Fondazione )下属的专业机构,位于罗马卡尔佩尼亚别墅广场(Piazza di Villa Carpegna)。
  该馆是意大利20和21世纪艺术文献收藏中心,完整而全面地保存了包括非正式出版物在内的当代艺术家的所有文献资料,比如艺术家参展时填写的各种表格、展览的画册、请柬,发表作品及其评论的剪报,艺术家成名前在报纸上发表的“豆腐块”文字,甚至还有艺术家的创作手稿等,除了纸本资料,还包括CD和影像等电子文本材料。
  60后至80后意大利艺术家是该馆当下收藏的重点对象。
  罗马四年展档案图书馆拥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除了良好的保管设施之外,还有现代化的分类、检索系统。最重要的是该馆服务社会、服务研究、服务教学的开放理念。它极端重视收藏信息的利用,将利用作为收藏的首要和最终目的。该馆免费向全世界所有研究者开放,只需预约,读者可以在工作日进馆查询借阅馆藏资料。另外,该馆与意大利国家图书馆联网,读者可以通过国家图书馆查询借阅该馆图书文献资料。罗马四年展档案图书馆通过对20和21世纪意大利艺术文献资料的收藏、保护和利用,不仅保证了罗马四年展这一展事的连续性和严谨性,而且为意大利当代艺术的史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看来,收藏体现的是观念,管理需要的是技术,服务表明的是态度。
  为了进行“超前卫之后的意大利当代艺术”(L'Arte Contemporarea Italiana dopo Transavanguadia)课题研究,本人曾于2010年3月在该馆工作了一个月时间。虽然我是外国人,该馆也愿意向我提供其收藏的所有资料,不仅允许我无限量翻拍图片,并且有专人免费为我复印资料,服务态度极其热情。这样的服务我在国内从未见过。
  与罗马四年展档案图书馆相比,中国对当代艺术资料的搜集、收藏是欠缺的,目前尚无类似的机构。我们即使有大量的图书馆,但我们不仅缺乏精细信息的收集意识,更缺乏信息资料的利用意识和服务观念。
  无论从哪个方面,罗马四年展档案图书馆都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文献
2月19日,由盛葳策划的章红兵艺术作品展“点阵”在北京798艺术区感叹号艺术空间开幕。章红兵以大势造型,果敢取舍,使他笔下刻画的都市生活、現代景观、田园风光、民居村落等不同场域的作品,充满形式趣味与人文关怀。他的创作语言方式以小方块的基本元素逐层覆盖、提亮,辅以律动的线条穿插、交织,在塑造形象的同时注重形式自身的组织规律,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视觉效果。这种语言方式与他常常描绘的诸如砖墙、石板路、大
期刊
3月3日,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大楼二层平台呈现了一个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互动式作品展览。艺术家王焕青将作品移植到了建筑学院的实验课程教学中,课程现场被布置成一个展览现场,展览作品是艺术家王焕青未完成的金属创作,以及他为形成这立体材料作品所创作的平面绘画(油画)。这些 “立体材料作品”成为建筑学院学生造型基础课程的主题。建筑学院的学生对王焕青过去的作品进行现场临摹,整个过程又都处于艺术家的创作思考之中,作
期刊
3月23日晚,北京首都機场朗豪酒店将举行一次非常特别的春季艺术展揭幕仪式,以志庆祝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年度全球性盛事,呼吁家庭和企业熄灭非必需灯源一小时,认识到采取行动以应气候变化的必要性。  本次艺术展的参展作品将向公众传达环境保护的讯息。揭幕仪式之余,酒店的Fuel西餐厅内还将举办“地球一小时”主题派对,北京首都机场朗豪酒店设有24小时开放的艺
期刊
3月16日, “恋物癖”—詹翀个展在杨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2012至2013年所创作的作品。詹翀通过对物品的选择,介入,然后场景化拍摄,最后用画笔记录下来这些概念上假想的人造物来表明人造物在构成我们的自身。这些人造物无关历史和意识形态只是作为可能产生的产品存在。它们的存在最终深刻影响或控制制造者本身。他的作品“人造鼻子”让我们意识到,实际上概念化的人造物可以非常具體化,也就是每个具体的日
期刊
3月8日,“2013青年女艺术家中国画邀请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隆重开幕。炎黄艺术馆新任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崔晓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庆和等出席并讲话。  此次展览邀请了40位青年女艺术家参加,展览作品风格、形式和内容各具特色,有對现实生活的细心感受,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有在作品意境上的追求,也有在绘画形式上的探索。同时,展览还邀请了著名摄影家Kenzaburo Fukuhara先生为每一位
期刊
3月12日,“2013周春芽新作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的主题锁定在“上海豫园”,用“怪石”、“九曲桥”等豫园小景将此次展览作品穿成一线,运用极具表现力的形式语言对传统审美的人文情怀再次发掘,不仅重新诠释了老上海“豫园”的风采,也使得艺术家有了更多画外体会:“四百年后的今天,老园林,新绘画,这太让人兴奋了!”  周春芽早年有留学德国的经历,作品中类似于表现主义的形式因素,追求一种真实
期刊
3月3日,《转场—张小涛个展》与《细胞加工厂—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实验艺术展》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新媒体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副主任张小涛携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师生共同亮相的展览,对于鼓舞和肯定学生的创作别具有深意。“转场”展出了张小涛近年来的油画、实验动画与多媒体装置作品,展现了其对中国当下生存状态的持续关注,运用跨媒体、社会病理学、微观见宏观的语言方式去关注社会巨
期刊
“一个牢房里有10个人,我们共用一个已经溢出来的桶”,Ibrahim el-Salahi说。“如果被抓到带着书写材料,处罚就是禁闭。但我还是不停的在画,画的草稿我都埋在地下。”  那是20世纪70年代的苏丹,该国的文化副国务卿Salahi,未经审判就被囚禁。“虽然那十分可怕,”他说,“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对 Salahi来说,这段经历在他与他的非洲艺术家友人一起面临的多年的情况面前相形见绌:简
期刊
张乐华选择了宣传栏式的绘画,以“亿万个为什么工作室”之名提出并解答了不少问题,却其实借此塑造了一系列富二代、同性恋、文艺青年等年轻群体的拼贴肖像。这些绘画与社交网站Facebook的直译系列《脸书》(2012年)及《喊叫绘画速成》(2010年)两部视频教程,都是对说教这种沟通形式本身的讽刺,以书法及绘画为媒介,以当代社会化沟通方式为反衬。其他的几件新作还反映出他对文字和图像间错译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期刊
3月9日,由彭锋策划、今日美术馆主办、千年时间画廊协办的著名旅欧当代艺术家郝友“生命” 系列作品第三章“菩提与蝴蝶”艺术展与电影《菩提与蝴蝶》启动仪式同时在今日美术馆正式拉开序幕。此次展览,郝友巧妙得到将现代工业标志的钢丝铁线的尖锐性、冰冷性、不可塑性,与生命的柔软、温暖和可塑形成强烈的对照,谱写出柔软的生命力。此次展览除了雕塑和装置之外,郝友采用了影像和行为,特别是真人表演和真蝴蝶的巧妙运用,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