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了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分析了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归宿,着重论述了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本质
我国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它要求我们在巩固提高教育普及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发展是依靠结构优化、资源共享、效能提高以及制度保障等措施以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本文就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内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内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事物质的规定性;而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对于高校来说,就是注重高校理念、高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
二、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归宿
(一)和谐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前提
“最好”只是一时的标志,“更好”乃是永恒的追求。作为一所高校也同样如此。高校的发展只有辉煌,但是没有顶峰。因此高校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因此追求也是无止境的。而在高校发展个过程中首先要将和谐置于首要位置。作为一所高校,要想使自己的发展有不竭动力,就需要以“和”为贵。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高校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不强加于人,不以势压人,不疏远歧视他人,不以私利封杀人。要以慈悲为怀,关心弱势群体。以德为根,不忘修身养性。高校的和谐不仅包括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也包括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和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和谐,也还包括高校与家长之间的和谐等。
(二)发展是高校内涵的永恒主题
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发展型人才,而发展型人才的诞生地便是高校,因此培养发展型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所高校,需要也必须将发展定为自己永恒的主题。
高校的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硬件投入的增加、环境的改变等,更主要的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内涵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又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1]。现代的社会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多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校,要认真分析学生实际,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均衡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做到知书达礼、能说会道。高校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集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的活动。
(三)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所谓“人文素养”,即具有人文精神,泛指在人文性的学习中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心,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生活的素养,主要包括人的情感、理想、信念、人格、道德、生存状态、自由等。其中艺体活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在艺体活动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与体育学习活动中,轻松快乐的学习艺术与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与体育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与体育的经验和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要达到此目的,不仅要实现学生观念上的转变,更要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艺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当然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愉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的愉悦。
三、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内涵式发展是教育走出外在目的困局的必然选择,对教育的本质回归有着特殊的价值。当前众多高校所践行的内涵发展存在形式化、模式化、单一化的问题,甚至将其作为“面子”的政绩工程,对教育内涵不求深解,作者在此就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树立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
大学之大,不在校园之大,其大首先在于精神之大;高校之高,不在楼宇之高,其高首先在于品位之高。在实施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更新观念,以开放、宽容、理性、创新的胸襟和精神,重新确定了学院办学理念,提出了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有利于师生员工群体和个人发展,有利于事业长远发展的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从而为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制度和思想的保障。
(二)以师资建设为抓手,构建学院发展平台
教师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重要资源。学院着力通过以下途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规模适度,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人才培养需要的队伍: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定岗、评聘、考核、奖惩、激励、培养、提高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并大胆选拔、培养和使用青年教师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让他们脱颖而出;三是注重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让学生的愿望能够在文理得以实现。通过以上做法,基本建立了一个公平竞争机制,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营造了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奋发有为的生态环境。
(三)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增强学院办学实力
学科建设是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基石和平台。学科是一所高校的核心,是组成学院的基本单元,学科的强弱代表着学院的强弱,学科的特色代表着学院的特色。因此,随着内涵式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需要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现有的学科进行结构调整;对于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予以限制;对于既有生命力又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加大力度促进其发展[2]。在发展规划中,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打破学科界限,构建学科大平台,建立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使学科平台办出特色和品牌,提升知名度,从而增强综合办学实力。
(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一是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二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专业和课程,以及对选择教师的愿望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三是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四是充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活动的各个实践环节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五是探索各种途径,使学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燕,教育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
[2]盛岗.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中国当代教育.2011,(9).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本质
我国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它要求我们在巩固提高教育普及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发展是依靠结构优化、资源共享、效能提高以及制度保障等措施以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本文就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内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内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事物质的规定性;而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对于高校来说,就是注重高校理念、高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
二、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归宿
(一)和谐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前提
“最好”只是一时的标志,“更好”乃是永恒的追求。作为一所高校也同样如此。高校的发展只有辉煌,但是没有顶峰。因此高校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因此追求也是无止境的。而在高校发展个过程中首先要将和谐置于首要位置。作为一所高校,要想使自己的发展有不竭动力,就需要以“和”为贵。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高校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不强加于人,不以势压人,不疏远歧视他人,不以私利封杀人。要以慈悲为怀,关心弱势群体。以德为根,不忘修身养性。高校的和谐不仅包括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也包括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和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和谐,也还包括高校与家长之间的和谐等。
(二)发展是高校内涵的永恒主题
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发展型人才,而发展型人才的诞生地便是高校,因此培养发展型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所高校,需要也必须将发展定为自己永恒的主题。
高校的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硬件投入的增加、环境的改变等,更主要的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内涵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又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1]。现代的社会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多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校,要认真分析学生实际,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均衡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做到知书达礼、能说会道。高校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集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的活动。
(三)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所谓“人文素养”,即具有人文精神,泛指在人文性的学习中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心,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生活的素养,主要包括人的情感、理想、信念、人格、道德、生存状态、自由等。其中艺体活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在艺体活动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与体育学习活动中,轻松快乐的学习艺术与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与体育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与体育的经验和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要达到此目的,不仅要实现学生观念上的转变,更要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艺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当然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愉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的愉悦。
三、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内涵式发展是教育走出外在目的困局的必然选择,对教育的本质回归有着特殊的价值。当前众多高校所践行的内涵发展存在形式化、模式化、单一化的问题,甚至将其作为“面子”的政绩工程,对教育内涵不求深解,作者在此就高等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树立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
大学之大,不在校园之大,其大首先在于精神之大;高校之高,不在楼宇之高,其高首先在于品位之高。在实施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更新观念,以开放、宽容、理性、创新的胸襟和精神,重新确定了学院办学理念,提出了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有利于师生员工群体和个人发展,有利于事业长远发展的学院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从而为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制度和思想的保障。
(二)以师资建设为抓手,构建学院发展平台
教师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重要资源。学院着力通过以下途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规模适度,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人才培养需要的队伍: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定岗、评聘、考核、奖惩、激励、培养、提高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并大胆选拔、培养和使用青年教师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让他们脱颖而出;三是注重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让学生的愿望能够在文理得以实现。通过以上做法,基本建立了一个公平竞争机制,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营造了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奋发有为的生态环境。
(三)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增强学院办学实力
学科建设是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基石和平台。学科是一所高校的核心,是组成学院的基本单元,学科的强弱代表着学院的强弱,学科的特色代表着学院的特色。因此,随着内涵式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需要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现有的学科进行结构调整;对于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予以限制;对于既有生命力又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加大力度促进其发展[2]。在发展规划中,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打破学科界限,构建学科大平台,建立跨系、跨学科的研究中心,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使学科平台办出特色和品牌,提升知名度,从而增强综合办学实力。
(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一是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二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专业和课程,以及对选择教师的愿望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三是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四是充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活动的各个实践环节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五是探索各种途径,使学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燕,教育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
[2]盛岗.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中国当代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