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u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证明,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有着学年制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学分制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应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如完善导师制、完善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把学分制改革推向深入。
  [关键词]学分制 改革 优势 问题 措施
  [作者简介]薛晓春(1980-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大学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庞宏伟(1978- ),男,河北承德人,河北大学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河北 保定 07100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44-01
  为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而学分制改革正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河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2003年9月开始,全面推行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几年的教育与管理实践,对深化学分制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更进一步的设想。
  一、学分制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方面体现出的优势
  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进度。除了一些具有先行后续关系的课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灵活安排课程的修读学期。学分制下实行的弹性学制打破了对学生学习年限的限制,规定学生可以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可以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以推迟毕业。这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权利,体现了新时期管理手段的人性化和科学化。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就业意向等,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旧的学年制教育管理模式采用班级授课制,对所有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学计划,开设相同的课程,实行相同的学制,虽有利于在短期内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但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则不同,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好基础课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广泛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以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此外,学生在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后,还可以选择学习一些前沿性、尖端性的课程,以便向更深的领域迈进。
  3.学分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用学分代替学年来衡量学生的学习量;用指导性的学习代替指令性的学习;用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代替固定的班级授课制,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网上选课期间,学校的各个机房天天爆满,有时还会出现很多学生在机房外排队等待选课的现象,学校的BBS上每天都有学生发帖询问任选课的课余量,这些都是最好的证明。
  4.学分制可以优化学校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行学分制以后,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多开课、开新课,充分调动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教室、试验室、机房都得到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我校《选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和课堂,选课人数低于40人的课程会停开。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危机感,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适应学分制改革,我校还成立了注册中心,引进了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的注册、排课、选课、成绩管理、毕业审查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为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铸起了坚强的后盾。
  二、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分制侧重目标管理,以完成学分为导向,导致部分学生片面追求学分,而忽视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部分学生在选课时避难就易,选择那些内容浅显、容易取得学分的课程;还有的学生急于求成,为了尽快取得学分提前毕业,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选课,过量选课,造成学而不精,甚至无法通过最后的考试。在进行选课后台数据处理时也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基础课课业任务很重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4门甚至5门任选课。这些避难就易和过量选课的现象都会导致学生知识水平下降,影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2.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中必修课所占的比重过高,任选课的比重偏低。按照学分制运行比较成熟的高校的经验,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的比例应为6∶2∶2。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学分,其中必修课111学分,限选课37学分,任选课16学分,任选课学分只占总学分的9.7%。其他专业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任选课比重偏低会减少学生的选课余地,不符合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初衷。
  3.教学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学分制改革需求。学分制要求超量配备师资,但我校目前的师资力量还达不到这一要求。有些课程因为无人可讲,教学计划频繁调整;有些专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使排课、选课和任课教师的授课都遇到很大困难。此外,我校的教室也很紧张。以多媒体教室为例,我校可用的多媒体教室有22个,共有座位2400个,但我校有330个行政班,为了使用多媒体授课,很多课程不得不安排在晚上和双休日进行。学生的自习室更是紧张,很多学生因为找不到自习室只能在宿舍、餐厅自习。这些都成为影响学分制教学改革深化的不利因素。
  4.导师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导师对学生选课和学习的指导不到位。部分导师对自己的职责并不是很清楚,把导师等同于学年制的班主任。这种认识的误区导致他们与学生沟通太少,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再加上有些导师本身对学分制就不是很了解,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5.现行考试模式不适应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要求。现行考试模式中,记忆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而我们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此外,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过高,平时成绩比重偏低,“一次考试定成败”不仅不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还导致个别学生铤而走险在考试中作弊。由此可见,现行的考试模式已不适应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深化学分制改革的措施
  1.完善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导师应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应熟悉相关学科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专业方向、就业前景等,还应熟悉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各项规章制度。导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熟悉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就业意向等,进而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选课和学习指导。导师应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在学生择业时还应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导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联结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个体之间的纽带。
  2.继续完善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应借鉴学分制运行比较成熟的高校的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比例,进一步降低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大任选课的比重,给学生充分的选课余地;还应继续鼓励广大任课教师开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校级任选课和院内任选课供学生选择,以实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分制要求超量配备师资力量,为此,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坚持引进与培养双管齐下、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双管齐下的方针。一方面,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条件,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鼓励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应鼓励年青教师采取学习、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4.改革现行考试模式,使其适应学分制管理的需要。在考核方式上,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实习报告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能仅凭一纸试卷就决定学生一学期的成绩;在考核内容上,减少记忆性成分在试题中的比重,多出一些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试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成绩比例上,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引导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教室(包括专业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试验室、图书馆、机房的建设,加强校园网建设。要保证有数量充足的空闲教室供学生自习,有最新最全的资料供学生查阅,有最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供学生实验,有最方便快捷的校园网供学生选课、学习。此外,还要做好食堂、宿舍的管理,为深化学分制改革做好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德广.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1(3).
  [2]郭立田.学分制若干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5(5).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各站点之间缺乏协作,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导致时间成本较高,客户满意度较低。本研究从客户满意度出发,在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基础上
能量管理策略是PHEV的核心技术,是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的关键。目前国内外针对混合动力车辆能量管理策略已有不少研究,实践表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引入了TPM,既实
介绍了在Max +plusⅡ的EDA软件平台上,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式秒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顶层电路图和各模块的设计。通过编辑、编译和器件编程,将编程器文件以在线配置方式下栽到ISP
开展市民宅基地转入意愿研究,可为促进当前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进而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利用调节焦点理论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市民宅基地转入意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