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乙己》这篇小说,被鲁迅视为他最喜欢的短篇小说,历来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经典篇目。本次统编版教材也不例外,它将《孔乙己》放在了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首篇位置。由此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时至今日,从不同角度对《孔乙己》进行相关研究论述真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了。但经典的作品常读常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已有定论的“笑”“小伙计的视角”及那件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等等的解读外,本人在重读《孔乙己》中还发现:孔乙己与周围人的对话构成的话语系统也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文中先生让孔乙己说的话非常有限,每次只能说一言半句的,就被别人给呛断了,而且就连这一言半句也是让周围那些目不识丁的短衣帮听不懂的“之乎者也”式的语言。作为经典重读的一次尝试,本文试图从以孔乙己为中心构成的话语体系里去探索,横亘在孔乙己和长衫主顾、短衣帮及孩子们之间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一、短衣帮的话语系统
短衣帮们的生存现状决定了他们的话语系统的核心。他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也许是哪儿要用工哪儿的活好干,哪儿的雇主心善钱好挣,或者是今年的庄稼收成怎么样,要么就是家长里短,取笑“孔乙己连个秀才都没捞着”的狼狈现状等等话题。他们的话语系统中心更多是生活中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闲谈取乐的是别人家的家长里短,是忙里偷闲的唠唠嗑,比如说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当他们听到那些生活中比自己“牛”的人突遭不幸,他们对此可能有一种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幸灾乐祸。所以当他们看到或者听到像孔乙己一样的人科举无门,生活没有着落,往往更多只有嫉妒释放后的快感。孔乙己与他们是生活在两个不同频道里的人。孔乙己的痛苦和彷徨,他们不懂。
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孔乙己只能成为他们的谈资,进而成为他们的笑料和苦闷生活里的开心果。孔乙己读书半辈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读到成为一个花甲之人,读到生活难以为继,才退出了继续攻读的行列。短衣帮们的生活,孔乙己已经远离了大半辈子。短衣帮们话语系统里的“市井烟火”“家长里短”“男欢女爱”等诸元素,对孔乙己来说是陌生的,不熟悉的。他是融入不了他们的生活的,自然也就失去了话语权。在短衣帮们的潜意识里,读书人是见过世面的,懂得也比他们多,对读书人,他们有一种天然的高看一眼的自卑。曾经的孔乙己还有科举高中的可能性时,他们是有过敬畏之心的。但是现在孔乙己彻底失败了,没有了任何翻盘的机会。并且孔乙己的未来他们基本能看透了,孔乙己的生活将和他们一样可能还不如他们。他们曾经对孔乙己的那份敬畏随着孔乙己一天天的落魄,自然也就放下了。他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孔乙己就不能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老老实实当一个短衣帮呢?为什么就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打一份短工或者种一片庄稼,本本分分做一个庄稼人呢?更要命的是孔乙己整天还说一些他们听不懂的之乎者也,让他们的无知粗俗在一个“烂忠厚没用”的孔乙己面前暴露无遗。
而作为读书人的孔乙己,多半辈子读圣贤书自然深受古训的熏染。在日常生活里,言行举止自然不自然的会带出读书人的气息,他的话语系统是读书人的话语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更多的是家国情怀、“君子固穷”,也许还有对科举的评判。这些话语系统里的构成与短衣帮的话语系统的构成自然是格格不入的。短衣帮们只关心如何活下去,是实实在在的谋生计,是物质的世界。孔乙己关心的是一个人如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雄心壮志,是精神的世界。所以在短衣帮的语言系统里,孔乙己是插不进话的,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他的苦闷,他的壮志,他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在短衣帮的世界里,是没有机会说的,说出来等待他的只有被嘲笑。
由此可见,在短衣帮的话语系统里,孔乙己的“之乎者也”的语言系统是融不进短衣帮们直白的、粗俗的但带着烟火气的语言系统的。孔乙己是读了半辈子书的读书人,但“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短衣帮们和孔乙己是出于两套不同话语系统的人。在他们彼此所处的话语系统里各自关注的话题是不一样的。孔乙己的满腔热血只有他自己品,自己悟,是没有人听他的。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
二、长衫主顾的话语系统
在长衫主顾的世界里,进了学的“丁举人”掌握着话语权。按理说,丁举人们和孔乙己都是经过寒窗苦读,博取功名的读书人,是属于同一个话语系统的人,他们之间应该有共同的话语。孔乙己是能够从他们那儿找到倾诉的人的。但是倒霉的孔乙己“没有进学”,他们幸运的成为了“进学”的人。他们之间因身份的改变有了一条孔乙己无法逾越的鸿沟。“没有进学”的孔乙己在丁举人他们的眼里就如同落水的一条狗,他们要痛打落水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们的权威和优越性。面对“窃书”的孔乙己,他们要用极其凶残的手段彻底摧毁他们潜在的竞争者。所以他们抓了孔乙己的现行后,先写“服辩”再“吊起来打”最后痛下黑手“打折了腿”。丁举人们真可谓是读书人,他们懂得治人要遵守法规,符合规则,就要讲究证据,以理服人。所以先写“服辩”,这是证据,然后才是“吊起来打”,这是惩罚,最后是“打折了腿”,这是不小心。这样就不给人留下把柄和口舌之快。他们是未来国家机器的一个螺丝钉,所以他们对孔乙己做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的符合程序:先写服辩后画押,然后下狠手。即使以后别人问起来也找不出毛病了。在这样的世界里,孔乙己就更不能说出一个字来。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长衫主顾们,他们与孔乙己有着相同的读书经历,本应该是能听懂孔乙己的话的,但他们是不屑于去听,他们从骨子里鄙视孔乙己:一个落榜的秀才狗嘴里能吐出什么象牙来。由此可见,孔乙己在以丁举人为代表的世界里,是没资格跟他们说的。一个像乞丐一样的人也配和“我们”说仁义礼智信,何况是现在成盗贼的孔乙己。孔乙己在长衫们的世界里,像条狗一样,依旧难以言说他的忧虑、他的快乐,他的喜怒哀乐。落榜的孔乙己成了这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这种孤独被压在了孔乙己的心里表达不出来,难以言说。唯有穷尽所有喝一杯酒来暂时缓解他内心的说不出来的孤独。
三、孩子们的话语系统
最后彷徨的孔乙己把目光转向了孩子们,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寻找一丝慰藉。所以,他要给酒店里的小伙计教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说将来当了老板后记账用得上,结果得来的是“像乞丐一样的也配教我”的拒绝;用数量不多的茴香豆哄孩子们多和他待一会儿,和他说说话,可是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在一遍哄笑声中散开了,孩子们也在逗她,恶作剧他。孤独依旧在折磨着他,唯有喝酒,喝酒,沒钱了偷书换酒,也要喝,打折了腿,哪怕是坐着草蒲团冒雨也要来喝。他没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唯有“举杯浇愁愁更愁”的孤独惆怅。这种孤独无处诉说,只能强压心底。
孔乙己永远不明白周围的人为什么会笑他,当然短衣帮们也不明白,孔乙己身材那样的高大为什么不放下身段自食其力?长衫们心知肚明,只有打折了腿才能彻底击垮孔乙己的精神世界。孔乙己不明白读圣贤书的长衫们,为什么那样凶残的对待他?作为酒店老板的掌柜,他只关心掺水的小伙计能不能多掺点水,孔乙己欠的19个酒钱啥时候才能还回来。孔乙己生活在一个失语的世界里,他很孤独,但他的孤独却没有人愿意去听。他们彼此构成了对方无法言说的孤独世界。
四套话语系统就像四堵厚厚的墙壁把孔乙己团团包围,犹如困在囚笼中的野兽,除了嘲笑声、冷笑声,周围满是荒野,没有人声。孔乙己的孤独无人能听,无人能解,只有在人们的笑声中黯然退场。这种孤独是鲁迅的孤独,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孤独。孔乙己的孤独的命运无疑是所有失意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缩影。知乎上之前关于孤独有句很经典的话——稍有人问,你就会敞开心扉,其实就是孤独。但孔乙己没有机会敞开心扉,周围的人们不给他任何机会。
他的孤独无法言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啊?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文本细读在农村初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S[2018]GHB1897)研究成果。]
一、短衣帮的话语系统
短衣帮们的生存现状决定了他们的话语系统的核心。他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也许是哪儿要用工哪儿的活好干,哪儿的雇主心善钱好挣,或者是今年的庄稼收成怎么样,要么就是家长里短,取笑“孔乙己连个秀才都没捞着”的狼狈现状等等话题。他们的话语系统中心更多是生活中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闲谈取乐的是别人家的家长里短,是忙里偷闲的唠唠嗑,比如说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当他们听到那些生活中比自己“牛”的人突遭不幸,他们对此可能有一种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幸灾乐祸。所以当他们看到或者听到像孔乙己一样的人科举无门,生活没有着落,往往更多只有嫉妒释放后的快感。孔乙己与他们是生活在两个不同频道里的人。孔乙己的痛苦和彷徨,他们不懂。
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孔乙己只能成为他们的谈资,进而成为他们的笑料和苦闷生活里的开心果。孔乙己读书半辈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读到成为一个花甲之人,读到生活难以为继,才退出了继续攻读的行列。短衣帮们的生活,孔乙己已经远离了大半辈子。短衣帮们话语系统里的“市井烟火”“家长里短”“男欢女爱”等诸元素,对孔乙己来说是陌生的,不熟悉的。他是融入不了他们的生活的,自然也就失去了话语权。在短衣帮们的潜意识里,读书人是见过世面的,懂得也比他们多,对读书人,他们有一种天然的高看一眼的自卑。曾经的孔乙己还有科举高中的可能性时,他们是有过敬畏之心的。但是现在孔乙己彻底失败了,没有了任何翻盘的机会。并且孔乙己的未来他们基本能看透了,孔乙己的生活将和他们一样可能还不如他们。他们曾经对孔乙己的那份敬畏随着孔乙己一天天的落魄,自然也就放下了。他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孔乙己就不能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老老实实当一个短衣帮呢?为什么就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打一份短工或者种一片庄稼,本本分分做一个庄稼人呢?更要命的是孔乙己整天还说一些他们听不懂的之乎者也,让他们的无知粗俗在一个“烂忠厚没用”的孔乙己面前暴露无遗。
而作为读书人的孔乙己,多半辈子读圣贤书自然深受古训的熏染。在日常生活里,言行举止自然不自然的会带出读书人的气息,他的话语系统是读书人的话语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更多的是家国情怀、“君子固穷”,也许还有对科举的评判。这些话语系统里的构成与短衣帮的话语系统的构成自然是格格不入的。短衣帮们只关心如何活下去,是实实在在的谋生计,是物质的世界。孔乙己关心的是一个人如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雄心壮志,是精神的世界。所以在短衣帮的语言系统里,孔乙己是插不进话的,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他的苦闷,他的壮志,他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在短衣帮的世界里,是没有机会说的,说出来等待他的只有被嘲笑。
由此可见,在短衣帮的话语系统里,孔乙己的“之乎者也”的语言系统是融不进短衣帮们直白的、粗俗的但带着烟火气的语言系统的。孔乙己是读了半辈子书的读书人,但“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短衣帮们和孔乙己是出于两套不同话语系统的人。在他们彼此所处的话语系统里各自关注的话题是不一样的。孔乙己的满腔热血只有他自己品,自己悟,是没有人听他的。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
二、长衫主顾的话语系统
在长衫主顾的世界里,进了学的“丁举人”掌握着话语权。按理说,丁举人们和孔乙己都是经过寒窗苦读,博取功名的读书人,是属于同一个话语系统的人,他们之间应该有共同的话语。孔乙己是能够从他们那儿找到倾诉的人的。但是倒霉的孔乙己“没有进学”,他们幸运的成为了“进学”的人。他们之间因身份的改变有了一条孔乙己无法逾越的鸿沟。“没有进学”的孔乙己在丁举人他们的眼里就如同落水的一条狗,他们要痛打落水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们的权威和优越性。面对“窃书”的孔乙己,他们要用极其凶残的手段彻底摧毁他们潜在的竞争者。所以他们抓了孔乙己的现行后,先写“服辩”再“吊起来打”最后痛下黑手“打折了腿”。丁举人们真可谓是读书人,他们懂得治人要遵守法规,符合规则,就要讲究证据,以理服人。所以先写“服辩”,这是证据,然后才是“吊起来打”,这是惩罚,最后是“打折了腿”,这是不小心。这样就不给人留下把柄和口舌之快。他们是未来国家机器的一个螺丝钉,所以他们对孔乙己做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的符合程序:先写服辩后画押,然后下狠手。即使以后别人问起来也找不出毛病了。在这样的世界里,孔乙己就更不能说出一个字来。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长衫主顾们,他们与孔乙己有着相同的读书经历,本应该是能听懂孔乙己的话的,但他们是不屑于去听,他们从骨子里鄙视孔乙己:一个落榜的秀才狗嘴里能吐出什么象牙来。由此可见,孔乙己在以丁举人为代表的世界里,是没资格跟他们说的。一个像乞丐一样的人也配和“我们”说仁义礼智信,何况是现在成盗贼的孔乙己。孔乙己在长衫们的世界里,像条狗一样,依旧难以言说他的忧虑、他的快乐,他的喜怒哀乐。落榜的孔乙己成了这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这种孤独被压在了孔乙己的心里表达不出来,难以言说。唯有穷尽所有喝一杯酒来暂时缓解他内心的说不出来的孤独。
三、孩子们的话语系统
最后彷徨的孔乙己把目光转向了孩子们,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寻找一丝慰藉。所以,他要给酒店里的小伙计教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说将来当了老板后记账用得上,结果得来的是“像乞丐一样的也配教我”的拒绝;用数量不多的茴香豆哄孩子们多和他待一会儿,和他说说话,可是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在一遍哄笑声中散开了,孩子们也在逗她,恶作剧他。孤独依旧在折磨着他,唯有喝酒,喝酒,沒钱了偷书换酒,也要喝,打折了腿,哪怕是坐着草蒲团冒雨也要来喝。他没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唯有“举杯浇愁愁更愁”的孤独惆怅。这种孤独无处诉说,只能强压心底。
孔乙己永远不明白周围的人为什么会笑他,当然短衣帮们也不明白,孔乙己身材那样的高大为什么不放下身段自食其力?长衫们心知肚明,只有打折了腿才能彻底击垮孔乙己的精神世界。孔乙己不明白读圣贤书的长衫们,为什么那样凶残的对待他?作为酒店老板的掌柜,他只关心掺水的小伙计能不能多掺点水,孔乙己欠的19个酒钱啥时候才能还回来。孔乙己生活在一个失语的世界里,他很孤独,但他的孤独却没有人愿意去听。他们彼此构成了对方无法言说的孤独世界。
四套话语系统就像四堵厚厚的墙壁把孔乙己团团包围,犹如困在囚笼中的野兽,除了嘲笑声、冷笑声,周围满是荒野,没有人声。孔乙己的孤独无人能听,无人能解,只有在人们的笑声中黯然退场。这种孤独是鲁迅的孤独,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孤独。孔乙己的孤独的命运无疑是所有失意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缩影。知乎上之前关于孤独有句很经典的话——稍有人问,你就会敞开心扉,其实就是孤独。但孔乙己没有机会敞开心扉,周围的人们不给他任何机会。
他的孤独无法言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啊?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文本细读在农村初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S[2018]GHB189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