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让体育模块教学走向有效与精彩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的兴趣发展为导向,实施体育选项教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小学高段体育选项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反馈学习跟不上节奏,对技能的掌握心有余力不足,还有一些模块班学生反馈教师教的过于简单,学起来没劲等。终究原因:模块班的专项水平参差不齐,如教师把教学起点放高,部分专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跟不上,若把教学起点放低,部分专项基础好的学生又感觉没意思,从而降低了这两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分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的体现。因此,在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实施“分层”
  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笔者以篮球模块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操作。
  1.学生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要先确定“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水平。笔者根据学生身体条件、运动基础、运动技能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四个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对学生归类,找准各自主问题的关键。将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技能好,体育学习态度好;第二类技能好,体育学习态度差;第三类技能差,学习态度好;第四类技能差,体育学习态度又差;然后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这样就能避免体育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最大满足个体差异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层次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生处于不同起点的层次性,又要考虑学生能力水平,从而做到明白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把目标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教学,模块班有部分学生原来曾是校篮球队的学生,也有少数学生很少接触过篮球。因此,笔者在单元总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细化目标,(这里注意目标的层次和梯度)设置了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即初级目标是要求9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双手传接球动作的技术要领;中级目标是要求60%以上的学生能较好掌握手指拨球以及接球缓冲动作;高级目标是要求50%左右的学生能在移动中较好地掌握接球和传球的动作要领。通过层次目标即要让运动水平高、但课堂上比较调皮的孩子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分散他们贪玩的个性,也能让那些运动水平一般但学习态度好的孩子有学习的积极性,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建立自信。
  实践证明:学生在有细化的目标督促下学习积极性更高,课堂氛围更浓厚,学生也就更快地掌握动作技能。
  3.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前提条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就导致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因此,内容分层是让学生能找到自己的最佳学习路径。
  例如:小学篮球直线往返运球教学,男女生学习兴趣上存在一定差异,女生特别怕跑中运球掉球,因此笔者在设计主教材运球练习时,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对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往返运球;对技术动作不太熟的学生要求行进间中速稳定运球,转弯不停顿;对平时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求能在慢跑中完成直线运球,途中不掉球。同时,每一次运球都对学生的成绩有一次评价,并不断去鼓励学生挑战自己的极限,慢慢地学生竞争意识增强了,自然水平提升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近发展区。
  4.教学方法的分层
  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保证总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笔者对水平一学生选择以情境形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水平二学生适合游戏和竞赛的教学形式;水平三学生比较适合探究和合作的教学方式。比如:一年级的模块课我喜欢以“小小篮球拍起来”“你是小小拍球王”之类的情景形式来组织学生学习篮球;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我喜欢以“你是神投手”“你是合作王”之类的竞赛和激励性的课堂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选择场地时,也要注意分层,比如篮球曲线运球,教师在布置场地时,既要考虑基础好的学生又要考虑动作不熟练的学生,因此就要考虑标志杆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在曲线运球时交换手的动作要求。
  5.教学评价的分层
  在篮球模块学业评价过程中,笔者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方面入手,对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强力“催化剂”的作用。笔者一般采用激励性评价,尽量避免出现“对”与“错”的措辞,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对于结果性评价,体现关注“两头”分层考核,设置明确的基础平价台,强调认真听讲、主动练习(比例:优秀——认真听讲、主动练习、动作技能掌握突出、积极合作;良好——认真听讲、主动练习、动作技能掌握好、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及格——认真听讲、积极练习、努力掌握动作要领)。通过这样的评价,让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明白只要课堂上积极认真、主动练习,也可以达到合格甚至良好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二、“分层”后的思考
  1.“分层”不等于“分等”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不要随意给孩子戴上“体育差生”的帽子,更不能在言语、神态中流露出对“差生”的歧视。
  案例:篮球模块公开课上,教学内容是多变化运球。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师完成了前几步的教学,顺利进入到“自主选择练习难度”环节,在四个区域分别设四个不同难度,即A、B、C、D区。此时教师语言提示技术好的同学可以选择C和D区练习,技术一般的同学选择在B区练习,技术差点的同学从A区开始练习,然后用眼神暗示学生选择区域。   该案例中,教师“善意的眼神”其实已经无形中把孩子分了等级,这样的分层对于高年级稍微懂事点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曲解和误解教师的行为,产生不良情绪,觉得老师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厌倦体育课,这样不仅使分层教学的效果不能实现,甚至会事与愿违。所以教师在分层过程中要避免在课堂上把“好的学生”“差的学生”挂在嘴边,应发自内心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让所谓的“差生”能从其目光、表情、举止中真正体会到尊重和关心,在教学中对所有学生应一视同仁,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防止“优等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和“学困生”心灰意冷等情绪产生。
  2.“分层”不等于“定层”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具有可变性的,它会随着学生练习活动性质的不同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的调整,做到“分而不离”,解决好优、中困各层次的动、静支配矛盾,要从学生练习动作的准确性中收集信息,及时调控各层次的教学思路,以提高教学效益。反之,课堂上如果教师不会及时调控课堂的变数,而是一味地按课前的信息来教学,那将是何等的局面?
  案例:行进间运球上篮教学内容,教师在实施组间分层练习教学时,教师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技术动作强的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接三步上篮的练习;对中等生进行跨一步接球三步上篮的练习;让学困生进行徒手的一大二小三起跳的三步上篮动作练习,该练习的时间占整堂课的三分之一,每组学生都被教师限定在规定的组别里练习,中间教师虽然巡视指导,但没有去关注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可变性,没有提出可以调整组别,导致三组学生整堂课都在自己的区域里练习,练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该案例中,这位教师没有在课堂中随时去观察到学生学习的可变性和可塑性,而是单一地按照老师课前预设的内容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就忽略了学生对技术水平和练习程度掌握的好与坏,时间长了,自然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分层”不变“目标”
  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该考虑到学生处于不同起点的层次性,也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做到明白各起点、各层次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把目标置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篮球运球过人技术教学,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师将场地布置成CBA训练营,设置图标。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踩点”游戏,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明星身份,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篮球运球过人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分为不同的等级,学生自己找出最适合的运球过人的关键点,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并布置学生将要选择的练习运球过人场地2-4组,让骨干学生带领进行分层学习。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各组进行有效的学练,对待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并没有随意降低目标,而是允许同学在学练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一次重新选择学练,最后,以小组集团为单位展示各自学练的情况,并进行互相交流。
  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分层不降低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给学生练习的空间,让班级骨干发挥作用,让学生尽可能在尝试中形成问题。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学习不同的运球过人技术,这样可以基本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所区别性的分层教学。让学生从“现有的发展区”通过努力把目标置放在他们的“最近的发展区”。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智慧。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才能有效地发展差异,促进全体学生最大程度、最优化的发展,从而让体育模块课走向有效与精彩。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2]孙保亚.运用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11,3.
  [3]倪云雅.分层教学基于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10,5.
  [4]季浏,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刚刚過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贯穿全年的疫情“大考”、复工复产和常态化防控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引发了地方治理的多重变革。  伴随着战“疫”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治理迎来加速度。“智治时代”的到来,将极大地推动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地方治理演进的长时段来看,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我们以长三角为观察样本
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范围内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规定小学不得早于8:00组织学生上课,小学一二年级上午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以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之后,黑龙江省教育厅也印发了《关于推后全省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的通知》。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3名受访者进
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了“人类动作发展学研讨班”。此次活动邀请了Greg Payne教授等十位美国专家来华讲学,这些专家分别是来自美国部分州立大学,是人类动作发展领域的研究者和推动者,其中Greg Payne教授来自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人体运动系,是制订美国中小学身体教育国家标准工作组成员之一;还邀请了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宋尽贤理事长,王占春教授、李晋裕教授、赖天德教授、于道中研究员、滕子敬教授、周
5种夫妻关系,养出5样性格的孩子  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婚姻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才能和谐。所以,想教育好孩子,先看看自己和另一半的关系吧。  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会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未来能有健康的婚恋观。  爸妈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常常通过孩子
县级政治是中国政治的缩影。除了外交、军事、立法等特殊领域以外,县级党政权力与中央和省级领导机关相比,只有大小之别,几乎没有多寡之分。同时,县级政治又是与基层社会联系最为紧密,距离老百姓最近的政治形态,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现实性等突出特征。正如有的学者所言,相对于中央来说,县是最完整的“微观国家”;而相对于社会来说,县又是离其最近的“现实国家”。  故而县委书记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他们的
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体育教研员的业务能力,促进体育教研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更好地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由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承办的全国体育教研员研修班,近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辽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欢呼着快步冲向操场,操场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打羽毛球,还有的拍皮球,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但这样的景象,在我们周围学校已鲜为人见了。尽管上级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学生活动的《意见》《条例》,但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再次显示,我国中小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增加,视力不
问:都说“儿子是自己的好”,可我没感觉我儿子有什么好。我每天好吃好喝伺候他,他的学习却一塌糊涂。不光成绩差,人还特别懒、特别馋,是个“小胖墩”。我督促他减肥,他坚持了两天,到第三天说什么也不出门了。为让他出门,我讥讽、嘲笑、打击,可他岿然不动。我想,是不是我得拿针扎他,他才肯动一动呢?  吴爽  答:我曾在乡村教过一年书。一天,我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个放牛娃牵牛进栏,无论他怎么用力拉牛绳,牛就是不进
高仲明,1947年出生,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原体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0年代曾在广州市师范附属小学任教,后在广州市29中学任初中体育教师,在广州市105中学任高中体育教师,担任体育科长。1984年调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任教学教研员兼体育科长。三十多年忠诚于教育事业,经历了普教全过程的实践,积累了基础教育教学和教研的心得体会。任职期间,1999年荣获全国学校体育卫生
[摘 要] 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学校教育如何将“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围绕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实施的落实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学校在实施“好习惯”课程中的实践范式和评价策略。   [关键词] 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教育是什么?就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小学阶段童蒙养正,是培养习惯、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