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42016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我为左右而为难.我这一周上课的内容的是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基本认识,难点在于左右的相对性.这个相对性,可是害苦了我.所谓相对,关键在于参照物的不同,到底是观察者的左右,还是观察对象的左右.看似简单的一年级数学题,却让我费了不少脑筋.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对于左右的教学,看法还挺多,主要的有这两种:
  一、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分类来判断.如果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比如一排水果,那么观察时则按照观察者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如果对象是有生命的物体,比如人、动物,则按照以被观察的对象的左右来判断.
  二、按照目的的不同分类判断.如果是为对方指明方位,以对方的标准进行左右的指向,可以方便对方执行动作,例如需要对方把左右边的物品拿过来的时候;如果仅仅以观察为目的,那么以观察者自身的标准进行判断就可以了.如下图,只是观察图片,直接从自身出发做出判断便可.
  
  然而,这两种说法都有不够全面的地方,比如在有情境的问题中,常见的是水果等无生命的物品拟人化,这个时候绝对地以有无生命进行判断似乎是说不过去的.而给对方指明方位也可以出现以自己的标准进行操作的情况.例如希望对方把说话人自己左右边的物品拿走的时候,指明的是说话人的方位:“请把(我的)左边的笔拿过去.”那么,在一年级,我们对左右的教学到底应该怎样把握呢?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就必须从儿童本身出发.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国心理学家对儿童的左右概念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儿童的左右概念经历了三个有规律的阶段,他们分别是5~7岁的固定化辨别自身的左右、7~9岁的初步具体掌握左右的相对性、9~11岁的概括和灵活的掌握左右概念.
  可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二个阶段,并且是在初期.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这个阶段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变换情境、改变题型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了呢?此时的儿童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并不足以达到我们的要求.教材中对于左右相对性的体现主要是分辨与自己面对面的人的左右.难题出现在众多的教辅材料上,出现在教师创设的“创新”情境中.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博客文章,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小学的教学内容就数学本身而言,特别‘窄而浅’,所以深挖洞的结果是常常出现变异,甚至偏离数学的实质.”
  
  那么,到底左右在一年级需要到达什么水平呢?我想,只要可以正确地分辨自己的左右,能够区分与自己面对面的人的左右就已经达到了基本的目标.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让儿童自身的发展去解决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证实,吸烟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并影响哮喘的治疗效果。以往对哮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哮喘的管理、治疗、环境暴露、遗传及接触因素。为此,本研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
高考是我国一项最基本的考试制度,不管它现在有多少弊端,都还不能取消。这一考试制度是我国国情所必需的。高考不能取消但确实需要改革。高考这一制度还存在通过改革而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高考成了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这一点不必回避也无法回避。在高考制度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巨大影响作用并有效利用这一作用来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目的是为了促进
秋天,各中小学都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大家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竞赛上,而忽略了运动会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功能。我认为,在运动会中,我们班主任除了关注“明星运动员”和各班团体总分外,更应关注以下几点。  1. 关注锻炼观念和参与意识的教育。中小学校运会的目的不应是选拔体育人才(学校早已掌握了校内体育尖子的情况),而是营造氛围,让所有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让“每天
“智慧型教师”是当今德育领域常提起的一个词。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智慧型教师就是能够在班级日常管理细节中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有效巧妙地处理班级事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琐碎的小事中体现智慧,并让智慧在小事中升华。  某日下午6点,高三的课室显得格外安静,很多学生都早早地回到了课室抓紧时间复习。我小心翼翼地踱步走进课室,每一步都尽量不发出声音,以免打扰全情投入复习当中的孩子们。  
开学第一天,教务处就把转学名单发放到了我手中,我接到的是一个叫“文清”的小女孩的名字。面对这个名字,我不禁联想到了央视著名主持人文清,猜想她一定是个聪明美丽的小女孩,我竟然盼望着她早点到来。  下午,我刚刚来到办公室,一位年轻的妇女径直向我走来,微笑着问道:“您就是耿老师吧?”我急忙站起来迎接:“您是……”没等我把话说完,她忙微笑着向我解释到:“耿老师,我是文清的妈妈,我把她给您送来了。”我顺着她
题目:(满分14分)已知曲线C:y=x2与直线l:x-y+2=0交于两点A(xA,yA)和B(xB,yB),且xA,解得a∈(-2,4).  参考解法1或解法2,可求得a=±.因为±∈(-2,4),故满足条件的a的最小值为-.  解法4 利用正弦定理.  如图2,曲线G的方程可化为(x-a)2+(y-2)2=,易知点R的坐标为(0,2).依题意,只需考虑a<0的情况. 当aRN=,故在线段AB上可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正如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所说:“没有语法几乎不能交流思想,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传统的教师讲单词、学生背记单词的词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词汇教学方法。词汇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作了这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词汇教学应有以下一些特点: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科
目的: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及死亡率持续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
《文化生活》在呈现方式上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用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路径是:教材及教师情境化知识──学生探究、实践──学生提炼、获取新知识。为此,我在《文化生活》模块教学中尝试搭“台”,放飞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从而完成教学活动。    一、铺设平台,让学生学会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