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也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本文简要探讨了六点新形势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即兼顾全体学生,合理实施分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适当游戏教学,渗透寓教于乐理念;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潜能发挥;注重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4-0143-02
Abstract:The new round of basic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en promoted in depth,which has also brought some new challenges to the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six new situations,that is,taking into account all students,reasonably implementing stratified teaching;connecting with the reality of life,exercising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optimizing the teaching mode,highlighting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appropriate game teaching,infiltrating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in music;creating a classroom atmosphere,promoting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paying attention to learning evaluation,promoting learn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teaching application ability
0 引 言
新的教育形式下,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新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就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教学课题。以下拟结合笔者的教学思考和体会,对新形势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1 兼顾全体学生,合理实施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发展,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合理地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合理分层,以便针对每个层级实施针对性教学。一般来说,对学生分组的基本依据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层次不能过多,通常以三个为宜。就小学信息技术而言,可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层次是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乙层次是基础一般、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丙层次是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主要是差等生和学困生。对学生合理分层后,就可针对每个层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Word、PPT、Excel等基础软件的学习,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功能和操作即可,中层次的学生还要应在此基础上学会一般的应用,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高层次的学生则应要求他们能解决一些难度较大或具有一定创造性的问题,如制作教师节贺卡、以PPT形式设计主题为“环保”的板报。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某种意义上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素养的便捷途径。
2 联系生活实际,锻炼知识应用能力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如果说其他学科的学习目的尚可说主要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那么信息技术这门工具性应用性学科更多地突出其实际应用,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事实上,课标中对此亦有很多的论述和强调,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也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能用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学习PPT时,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制作一篇关于宣传环境保护的电子海报,包括字体、主题、个性化等方面的要求(可为其提供网络让学生上网搜集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过的知识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个人潜能;再如,在学习电子表格时,让学生以电子表格统计家中一周内每天的生活支出等。这些都是与日常生活有联系的任务或作业,不仅有助于學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3 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的训练,教师从旁指导,这种方式从本质上看与其他学科课堂中的讲授式教学是相同的,而且也有好处,但新课标所倡导的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优化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从现代教育学观点来看,这也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必由途径。比如在教授文字处理软件时,应当从最基本和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入手,进而过渡到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讲解和示范过程中不仅要针对性强,更要由浅入深,兼具启发性和简约性,在这一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问和分享心得。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及个人发展均有显著意义。 4 适当游戏教学,渗透寓教于乐理念
寓教于乐是现代教学理念中十分重要的一点,不可否认,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而无趣的任务,久而久之,其学习积极性也势必下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无从说起。尤其对于自制力比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寓教于乐理念更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之一。一般来说,在信息技术课中落实寓教于乐是较为容易的,因为信息技术课与电子游戏可以说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实践证明,结合课程特点适当引入一些游戏活动,不仅有利于消除枯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潜能的释放。例如,键盘指法的练习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一味讲解指法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练习,学生不但缺乏兴趣,效果也不一定好,这时就可引入有效教学,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游戏,并以竞赛的形式增添趣味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相比于传统的单调讲解和练习自然事半功倍。
5 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潜能发挥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阵地,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事实证明,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只有营造出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为此,教师应善于采取多样化手段拉近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并善于以参与者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在此基础上以温和的态度、得体的语言及适当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平等、合作、积极、进取的学习气氛。具备了以上这些基础,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接受状态最佳的时段内抓住教学中心和重点,就能使学生最高效率地掌握所学,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6 注重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现代教育理论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亦应基于新课标基本理念,即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根据课标中明确指出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评价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全面和立体的评价效果。比如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在组内的学习表现,即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活跃度、深度等,不仅教师要给予各组评价,还应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间相互评价,这就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重过程和形式多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细致地反思自身能力水平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看到他人的优势和长处,更好地提升自身学科素养。
7 结 论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探讨了六点新形势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线教师应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龍霞.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J].教师,2016(15):96.
[2] 傅金琅.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J].新课程(上),2015(5):199.
[3] 王红春.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如何上好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 [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8):81.
作者简介:李烨(1982.05-),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4-0143-02
Abstract:The new round of basic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en promoted in depth,which has also brought some new challenges to the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six new situations,that is,taking into account all students,reasonably implementing stratified teaching;connecting with the reality of life,exercising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optimizing the teaching mode,highlighting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appropriate game teaching,infiltrating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in music;creating a classroom atmosphere,promoting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paying attention to learning evaluation,promoting learn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teaching application ability
0 引 言
新的教育形式下,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新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就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教学课题。以下拟结合笔者的教学思考和体会,对新形势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1 兼顾全体学生,合理实施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发展,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合理地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合理分层,以便针对每个层级实施针对性教学。一般来说,对学生分组的基本依据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层次不能过多,通常以三个为宜。就小学信息技术而言,可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层次是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乙层次是基础一般、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丙层次是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主要是差等生和学困生。对学生合理分层后,就可针对每个层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Word、PPT、Excel等基础软件的学习,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功能和操作即可,中层次的学生还要应在此基础上学会一般的应用,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高层次的学生则应要求他们能解决一些难度较大或具有一定创造性的问题,如制作教师节贺卡、以PPT形式设计主题为“环保”的板报。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某种意义上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素养的便捷途径。
2 联系生活实际,锻炼知识应用能力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如果说其他学科的学习目的尚可说主要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那么信息技术这门工具性应用性学科更多地突出其实际应用,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事实上,课标中对此亦有很多的论述和强调,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也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能用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学习PPT时,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制作一篇关于宣传环境保护的电子海报,包括字体、主题、个性化等方面的要求(可为其提供网络让学生上网搜集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过的知识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个人潜能;再如,在学习电子表格时,让学生以电子表格统计家中一周内每天的生活支出等。这些都是与日常生活有联系的任务或作业,不仅有助于學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3 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的训练,教师从旁指导,这种方式从本质上看与其他学科课堂中的讲授式教学是相同的,而且也有好处,但新课标所倡导的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优化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从现代教育学观点来看,这也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必由途径。比如在教授文字处理软件时,应当从最基本和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入手,进而过渡到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讲解和示范过程中不仅要针对性强,更要由浅入深,兼具启发性和简约性,在这一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问和分享心得。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及个人发展均有显著意义。 4 适当游戏教学,渗透寓教于乐理念
寓教于乐是现代教学理念中十分重要的一点,不可否认,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而无趣的任务,久而久之,其学习积极性也势必下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无从说起。尤其对于自制力比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寓教于乐理念更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之一。一般来说,在信息技术课中落实寓教于乐是较为容易的,因为信息技术课与电子游戏可以说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实践证明,结合课程特点适当引入一些游戏活动,不仅有利于消除枯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潜能的释放。例如,键盘指法的练习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一味讲解指法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练习,学生不但缺乏兴趣,效果也不一定好,这时就可引入有效教学,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游戏,并以竞赛的形式增添趣味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相比于传统的单调讲解和练习自然事半功倍。
5 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潜能发挥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阵地,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事实证明,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只有营造出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为此,教师应善于采取多样化手段拉近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并善于以参与者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在此基础上以温和的态度、得体的语言及适当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平等、合作、积极、进取的学习气氛。具备了以上这些基础,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接受状态最佳的时段内抓住教学中心和重点,就能使学生最高效率地掌握所学,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6 注重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现代教育理论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亦应基于新课标基本理念,即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根据课标中明确指出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评价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全面和立体的评价效果。比如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在组内的学习表现,即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活跃度、深度等,不仅教师要给予各组评价,还应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间相互评价,这就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重过程和形式多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细致地反思自身能力水平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看到他人的优势和长处,更好地提升自身学科素养。
7 结 论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探讨了六点新形势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线教师应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龍霞.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J].教师,2016(15):96.
[2] 傅金琅.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J].新课程(上),2015(5):199.
[3] 王红春.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如何上好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 [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8):81.
作者简介:李烨(1982.05-),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