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年前,美国政治学家、前政府高官约瑟夫奈提出了一种叫做“软实力”的新概念,它像野火般传播,定义了我们的时代。十年前,对于刚刚以虹桥枢纽崭露头角的虹桥商务区,软实力仅仅是一种设想,但十年后的今天,特别是备战进博会的很长一段时间,关于软实力,虹桥商务区逐渐探索出了一个“绣花管理”的崭新模式。
关于软实力,需要怎样的“绣花针”、谁来持针走线,如何达到精细化管理,是落地此番模式的首要问题。对于虹桥商务区来说,绣花不是随心所欲发挥,绣之前,必须有“图样”作为行针走线的规范。除了“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功能定位之外,还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提倡绿色环保”“弘扬文化智慧”这三板斧头。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表示,虹桥商务区十年来,依据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崇人文的发展理念,对标最高标准、最高要求、最高水平,一个世界一流商务区框架已经初步显现。随之而来的,机构企业的加速集聚,引资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折射出大虹桥人才新政、市级商圈、人文关注、服务意识等软实力效应,延展辐射。
2019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表示,上海要赢得城市发展的主动,不可能简单依靠优惠政策的比拼,更不可能靠低要素成本来竞争,唯有优化营商环境才是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
这些年来,虹桥商务区大手笔写“商”字大文章,一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随着国内外入驻企业的加速聚集,一种提供给中小型企业的全新办公模式——联合办公,应运而生。
自2015年虹桥万科中心与联合创业办公社(P2)正式签约联盟,共同打造虹桥商务区首家联合办公空间,到2017年入驻商务区的一展空间、裸心社,再到如今的虹桥·瑞铂中心、Wiswork、万创方、德必虹桥绿谷WE、氪空间等,商务区内联合办公逐渐形成遍地开花的新业态。
“企业互通有无,共享空间、共享运营,提供免费基础服务以及企业相关咨询,让企业少走不少弯路,进驻大虹桥短短几个月,出租率就已达70%。”一展空间负责人王珏说,除了商务区的人力资源和场地支持外,政策扶植也是重要因素,比如,提供退税政策,为中小企业送福利,还有虚拟注册政策,帮助一些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效应集聚发展,“双城生活族”成为了大虹桥的一股新生力量。张家港爱康太阳能企业,是一个典型的长三角企业,经历了多轮企业融资,贸易头脑部门迁入虹桥,随之而来,大量员工工作在虹桥,而居住仍然在张家港。曹小姐每月要花1800元左右坐高铁,她很乐意于通勤的便利,这样极大降低了生活成本。
在虹桥商务区内,为整合资源,方便白领通勤,也推出了嘉虹2线、新虹易公里等班车服务于高峰时段颇受好评。从2017年1月开始,携程超级班车正式启动,运营一年多,超级班车的日均票量即突破4000张。目前已开通34条线路,预计将为虹桥商务区3000余名企业白领解决上下班通勤问题。
2018年6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就携程“互联网 超级班车”项目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及相关政策支持,旨在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集交通数据采集、企业服务、乘客服務、班车服务商管控于一体的超级班车综合服务平台。
在围绕服务人才方面,上海虹桥商务区也积极探索,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原则,协调落实旭辉人才公寓、乐贤居两处人才公寓房源,为各类人才解决好阶段性居住困难,目前,已正式启用了1700套人才公寓。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黄兴惠感慨地说,人才公寓的配套,节省了通勤时间1小时,终于实现了走路十分钟即到公司的梦想。
当然,改革人才政策也是虹桥商务区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去年,在“长三角国际商务人才服务中心”挂牌仪式上,管委会大力推进“放管服”为商务区引进外国人才给予了5条政策红利:外籍高端人才就近在上海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紧缺急需型人才有特别的推荐权和《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的受理权;突破企业原本只能聘用具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的条件限制,极大拓宽了引进外国人才的范围。
据了解,目前,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正深入推进大调研和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当好“店小二”,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和制度化安排,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在一个400人的“虹桥商务区入驻企业交流群”,商务发展处负责人赵俊,既担任“群主”,也甘当“店小二”,在区域内各主要负责人的互通有无之下,该群成为了一个兼具行政服务、难题咨询、政策介绍等多功能的平台。不仅办了实事,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也体现了商务区的服务精神。
十年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以“工匠精神”抓整改、“绣花精神”促精细、“钉子精神”保长效,借助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契机,面子与里子两手抓,力争打磨一个全新的绿色商务区。 2012年12月18日,由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虹桥商务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开工,迎宾绿地为商务区作为首个全面开工的绿地工程,经过七年的发展,通过植物、铺装、小品、设施等突出“智慧”元素,已建成一个以“智慧”为主题的公园。“清面子”的落实行动,正式在虹桥商务区开启。
去年首届进博会前夕,从二层步廊一路走来,商务区的全新面貌焕然一新。长宁片区仙霞路迎乐路一块“边角料”,从垃圾堆放区变成了小花园,种上了八仙花、高砂芙蓉等30多种新优植物;而距离不远处的围场河,也已完成生态修复,种上了水草,形成了生态宜人的微环境;影响市容的乱停乱放“老大难”问题,在可容纳1000辆非机动车的6个崭新停车棚投入使用后,得到了妥善解决。
此外,今年,商务区内的华翔绿地、迎宾绿地、云霞绿地将结合人文、智慧、交通等内涵打造主题公园。街头公共绿地“升级版”,形成一路一景;人类命运共同体、虹桥之舞等门户雕塑已成为景观提升的点睛之笔;立体绿雕、增设花带、生态围墙、工地绿化等相继完成;商务楼宇、城市综合体等屋顶草坪式、组合式、花园式绿化标准和效果进一步提升。
“我们以‘七彩聚虹、梦想筑桥’为主题,着重对‘一区一路一廊一河’精心打造,新建商务区核心区、嘉闵高架、国展中心周边主要干道以及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等景观灯光,调整了周边商务楼的天际线,河岸两边绿化带里布设灯光,和国展中心的灯光遥相呼应。”灯光设计师宋承豪说,现在的商务区每天都有新变化,道路整洁,绿化、雕塑、灯光和市中心没什么两样了。
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也是提升商务区整体环境的重要一环。小涞港、北横泾、外环西河等30余条,近50公里河道已完成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面积35万平方米,并采取了雨污分流改造、截污纳管等技术,使河道水质达到4-5类水标准、能见度达到1.5米,同时在河岸景观上通过补种绿化、增设户外小品、新建步道等,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景观。
“净里子”,则对国展中心周边的西郊家园、西郊大公馆等沿线及主要干道沿线还有老旧办公楼外立面开展整治;对违法户外广告、店招,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并清理国展中心周边重点区域违规占道摊亭棚;同时,对沪青平公路、崧泽大道等14条道路共35公里的架空线全面入地,诸光路、盈港东路等8条道路完成了多杆合一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低碳虹桥”理念不断在虹桥商务区深化推进,区域集中供能系统是虹桥商务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最重要载体。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区域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项目是在电、热联产的基础上,将部分热能回收后用于制冷,从而大大减少了电力消耗,比常规项目碳排放量至少减少20%。
据了解,虹桥商务区低碳能效运行监测信息平台通过构建一套覆盖全区域的集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储存、综合利用和形象展示于一体的低碳能效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可报告、可监测、可核查、可评估,为核心区低碳、绿色建设成果示范提供窗口。
在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精细化要求虹桥的管理远不止于此,除了服务践行者、绿色守护者的角色,文化与智能,犹如虹桥商务区软实力的“一体两翼”,始终为打响虹桥商务区的金字招牌而努力,这就好比绣花要使用不同的“针法”把五彩缤纷融为一体,在有限面积内形成绝妙的自然搭配。
復旦大学哲学院人文智慧课堂特聘教授林明杰认为,要让世界、中国看到大虹桥的美,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行业机构还是参与者都应具备高度对美的理解与认知。虹桥商务区作为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流量”样板区域,做好“文”的概念,除了引进世界水准的文化项目、驻场演出、创意工作室,还要从自身做好文化配套设施的承接,打造一个长三角的联动文化中心。
今年3月,虹桥商务区携手长三角主要城市启动了以“创新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风貌”为主题的长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将艺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领会城市化发展脉络,以此传递虹桥精神,展现虹桥品质,突出大虹桥公共景观艺术创意与城市风貌相结合的审美与特质。
虹桥商务区通过落实“五个一”,推进文化项目的建设。积极推动红色书院、海派书院、江南书院、海外书院等品牌书院建设;调动社会资源建设一批以人文、交通、低碳为特色的主题绿地;建造一批特色博物馆,大力提升商务区文化品质和能级;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在86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一批国际文化村(楼宇),促进商务区国际文化交流和发展;开建一批彰显商务区地域特色、功能定位的门户地标,文化提炼到位的雕塑群,布置结合智能和人文关怀的城市街具。
下一步,虹桥商务区还将加快长三角会商旅文体平台建设,加快主要城市会商旅文体机构、部门在大虹桥集聚,形成互通、互联,碰撞出更多火花,成为链接长三角城市间的文化纽带、艺术纽带和城市品牌纽带,以文化融合提升长三角区域发展认同感,打造真正的长三角品牌。
此外,以特智慧的理念,促进虹桥发展也是一大举措,5G凭借高速率、广连接、低时延的特性,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VR等前沿科技的真正引爆点。2018年4月,虹桥商务区联手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打造国内首个“5G示范商务区”,成为上海5G“落子”的开端。如今,10个月过去,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宣布,虹桥商务区内的火车站及国家会展中心两个亚洲之最,均已布点5G。
“在虹桥商务区核心商区,我们正在尝试将5G行业应用落地,比如将5G模块装在无人机上,实现对无人机的飞行管控,或者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场馆内,用5G直播VR,实现展商线上线下联动。”技术专家表示,对于正在建设世界级总部中心的虹桥商务区而言,率先建成5G示范区的更深远意义在于,助力区内企业在5G应用跑道上“实力抢跑”。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城市养护,在于长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指出,在打造“软实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不等不靠,第一时间“把脉”疑难杂症,抓重点、找亮点,明确节点,围绕既定清单加快落实。以高起点、高品质、高水准、高要求绣出“宜人、宜商、宜居”的世界一流商务区。
关于软实力,需要怎样的“绣花针”、谁来持针走线,如何达到精细化管理,是落地此番模式的首要问题。对于虹桥商务区来说,绣花不是随心所欲发挥,绣之前,必须有“图样”作为行针走线的规范。除了“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功能定位之外,还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提倡绿色环保”“弘扬文化智慧”这三板斧头。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表示,虹桥商务区十年来,依据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崇人文的发展理念,对标最高标准、最高要求、最高水平,一个世界一流商务区框架已经初步显现。随之而来的,机构企业的加速集聚,引资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折射出大虹桥人才新政、市级商圈、人文关注、服务意识等软实力效应,延展辐射。
服务践行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19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表示,上海要赢得城市发展的主动,不可能简单依靠优惠政策的比拼,更不可能靠低要素成本来竞争,唯有优化营商环境才是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
这些年来,虹桥商务区大手笔写“商”字大文章,一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随着国内外入驻企业的加速聚集,一种提供给中小型企业的全新办公模式——联合办公,应运而生。
自2015年虹桥万科中心与联合创业办公社(P2)正式签约联盟,共同打造虹桥商务区首家联合办公空间,到2017年入驻商务区的一展空间、裸心社,再到如今的虹桥·瑞铂中心、Wiswork、万创方、德必虹桥绿谷WE、氪空间等,商务区内联合办公逐渐形成遍地开花的新业态。
“企业互通有无,共享空间、共享运营,提供免费基础服务以及企业相关咨询,让企业少走不少弯路,进驻大虹桥短短几个月,出租率就已达70%。”一展空间负责人王珏说,除了商务区的人力资源和场地支持外,政策扶植也是重要因素,比如,提供退税政策,为中小企业送福利,还有虚拟注册政策,帮助一些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从2017年1月开始,携程超级班车正式启动,运营一年多,超级班车的日均票量即突破4000张。目前已开通34条线路,预计将为虹桥商务区3000余名企业白领解决上下班通勤问题。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效应集聚发展,“双城生活族”成为了大虹桥的一股新生力量。张家港爱康太阳能企业,是一个典型的长三角企业,经历了多轮企业融资,贸易头脑部门迁入虹桥,随之而来,大量员工工作在虹桥,而居住仍然在张家港。曹小姐每月要花1800元左右坐高铁,她很乐意于通勤的便利,这样极大降低了生活成本。
在虹桥商务区内,为整合资源,方便白领通勤,也推出了嘉虹2线、新虹易公里等班车服务于高峰时段颇受好评。从2017年1月开始,携程超级班车正式启动,运营一年多,超级班车的日均票量即突破4000张。目前已开通34条线路,预计将为虹桥商务区3000余名企业白领解决上下班通勤问题。
2018年6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就携程“互联网 超级班车”项目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及相关政策支持,旨在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集交通数据采集、企业服务、乘客服務、班车服务商管控于一体的超级班车综合服务平台。
在围绕服务人才方面,上海虹桥商务区也积极探索,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原则,协调落实旭辉人才公寓、乐贤居两处人才公寓房源,为各类人才解决好阶段性居住困难,目前,已正式启用了1700套人才公寓。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黄兴惠感慨地说,人才公寓的配套,节省了通勤时间1小时,终于实现了走路十分钟即到公司的梦想。
当然,改革人才政策也是虹桥商务区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去年,在“长三角国际商务人才服务中心”挂牌仪式上,管委会大力推进“放管服”为商务区引进外国人才给予了5条政策红利:外籍高端人才就近在上海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紧缺急需型人才有特别的推荐权和《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的受理权;突破企业原本只能聘用具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的条件限制,极大拓宽了引进外国人才的范围。
据了解,目前,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正深入推进大调研和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当好“店小二”,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和制度化安排,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在一个400人的“虹桥商务区入驻企业交流群”,商务发展处负责人赵俊,既担任“群主”,也甘当“店小二”,在区域内各主要负责人的互通有无之下,该群成为了一个兼具行政服务、难题咨询、政策介绍等多功能的平台。不仅办了实事,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也体现了商务区的服务精神。
绿色守护者:面子与里子两手抓
十年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以“工匠精神”抓整改、“绣花精神”促精细、“钉子精神”保长效,借助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契机,面子与里子两手抓,力争打磨一个全新的绿色商务区。 2012年12月18日,由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虹桥商务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开工,迎宾绿地为商务区作为首个全面开工的绿地工程,经过七年的发展,通过植物、铺装、小品、设施等突出“智慧”元素,已建成一个以“智慧”为主题的公园。“清面子”的落实行动,正式在虹桥商务区开启。
去年首届进博会前夕,从二层步廊一路走来,商务区的全新面貌焕然一新。长宁片区仙霞路迎乐路一块“边角料”,从垃圾堆放区变成了小花园,种上了八仙花、高砂芙蓉等30多种新优植物;而距离不远处的围场河,也已完成生态修复,种上了水草,形成了生态宜人的微环境;影响市容的乱停乱放“老大难”问题,在可容纳1000辆非机动车的6个崭新停车棚投入使用后,得到了妥善解决。
此外,今年,商务区内的华翔绿地、迎宾绿地、云霞绿地将结合人文、智慧、交通等内涵打造主题公园。街头公共绿地“升级版”,形成一路一景;人类命运共同体、虹桥之舞等门户雕塑已成为景观提升的点睛之笔;立体绿雕、增设花带、生态围墙、工地绿化等相继完成;商务楼宇、城市综合体等屋顶草坪式、组合式、花园式绿化标准和效果进一步提升。
“我们以‘七彩聚虹、梦想筑桥’为主题,着重对‘一区一路一廊一河’精心打造,新建商务区核心区、嘉闵高架、国展中心周边主要干道以及二层步廊东延伸工程等景观灯光,调整了周边商务楼的天际线,河岸两边绿化带里布设灯光,和国展中心的灯光遥相呼应。”灯光设计师宋承豪说,现在的商务区每天都有新变化,道路整洁,绿化、雕塑、灯光和市中心没什么两样了。
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也是提升商务区整体环境的重要一环。小涞港、北横泾、外环西河等30余条,近50公里河道已完成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面积35万平方米,并采取了雨污分流改造、截污纳管等技术,使河道水质达到4-5类水标准、能见度达到1.5米,同时在河岸景观上通过补种绿化、增设户外小品、新建步道等,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景观。
“净里子”,则对国展中心周边的西郊家园、西郊大公馆等沿线及主要干道沿线还有老旧办公楼外立面开展整治;对违法户外广告、店招,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并清理国展中心周边重点区域违规占道摊亭棚;同时,对沪青平公路、崧泽大道等14条道路共35公里的架空线全面入地,诸光路、盈港东路等8条道路完成了多杆合一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低碳虹桥”理念不断在虹桥商务区深化推进,区域集中供能系统是虹桥商务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最重要载体。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区域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项目是在电、热联产的基础上,将部分热能回收后用于制冷,从而大大减少了电力消耗,比常规项目碳排放量至少减少20%。
据了解,虹桥商务区低碳能效运行监测信息平台通过构建一套覆盖全区域的集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储存、综合利用和形象展示于一体的低碳能效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可报告、可监测、可核查、可评估,为核心区低碳、绿色建设成果示范提供窗口。
文化 智能:让你爱上虹桥
在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精细化要求虹桥的管理远不止于此,除了服务践行者、绿色守护者的角色,文化与智能,犹如虹桥商务区软实力的“一体两翼”,始终为打响虹桥商务区的金字招牌而努力,这就好比绣花要使用不同的“针法”把五彩缤纷融为一体,在有限面积内形成绝妙的自然搭配。
復旦大学哲学院人文智慧课堂特聘教授林明杰认为,要让世界、中国看到大虹桥的美,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行业机构还是参与者都应具备高度对美的理解与认知。虹桥商务区作为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流量”样板区域,做好“文”的概念,除了引进世界水准的文化项目、驻场演出、创意工作室,还要从自身做好文化配套设施的承接,打造一个长三角的联动文化中心。
今年3月,虹桥商务区携手长三角主要城市启动了以“创新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风貌”为主题的长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将艺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领会城市化发展脉络,以此传递虹桥精神,展现虹桥品质,突出大虹桥公共景观艺术创意与城市风貌相结合的审美与特质。
虹桥商务区通过落实“五个一”,推进文化项目的建设。积极推动红色书院、海派书院、江南书院、海外书院等品牌书院建设;调动社会资源建设一批以人文、交通、低碳为特色的主题绿地;建造一批特色博物馆,大力提升商务区文化品质和能级;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在86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一批国际文化村(楼宇),促进商务区国际文化交流和发展;开建一批彰显商务区地域特色、功能定位的门户地标,文化提炼到位的雕塑群,布置结合智能和人文关怀的城市街具。
下一步,虹桥商务区还将加快长三角会商旅文体平台建设,加快主要城市会商旅文体机构、部门在大虹桥集聚,形成互通、互联,碰撞出更多火花,成为链接长三角城市间的文化纽带、艺术纽带和城市品牌纽带,以文化融合提升长三角区域发展认同感,打造真正的长三角品牌。
此外,以特智慧的理念,促进虹桥发展也是一大举措,5G凭借高速率、广连接、低时延的特性,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VR等前沿科技的真正引爆点。2018年4月,虹桥商务区联手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打造国内首个“5G示范商务区”,成为上海5G“落子”的开端。如今,10个月过去,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宣布,虹桥商务区内的火车站及国家会展中心两个亚洲之最,均已布点5G。
“在虹桥商务区核心商区,我们正在尝试将5G行业应用落地,比如将5G模块装在无人机上,实现对无人机的飞行管控,或者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场馆内,用5G直播VR,实现展商线上线下联动。”技术专家表示,对于正在建设世界级总部中心的虹桥商务区而言,率先建成5G示范区的更深远意义在于,助力区内企业在5G应用跑道上“实力抢跑”。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城市养护,在于长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指出,在打造“软实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不等不靠,第一时间“把脉”疑难杂症,抓重点、找亮点,明确节点,围绕既定清单加快落实。以高起点、高品质、高水准、高要求绣出“宜人、宜商、宜居”的世界一流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