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果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itia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作为一门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历史教学要达到的社会功能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是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宝库。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创建高效历史课堂,成了我们不得不重视研究的一个问题。
  历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这种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教学方式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求索的欲望在中学阶段就几乎被透支殆尽。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转变。下面我将自己多年来历史教学中的感悟写出与各位共勉。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难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老师可采用多种教学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花心思,现在的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简略,有些内容或被删除或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为其添枝加叶,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有血有肉。
  二、导课要有情趣,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学生产生共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比如:在上八年级上册16课《血肉筑长城》这一课时,我的导言就是这样的:
  导言:多媒体教室:大屏幕放映抗日影片《台儿庄战役》把画面定格在台儿庄冒着浓烟躺满烈士遗体的城墙上,同时播放《松花江上》背景音乐,)一曲《松花江上》,唱尽了东北人民的血和泪,九一八、九一八,日军开始侵华,侵略者铁蹄踏过之处,山河破碎,被烧毁的村庄,被炸毁的城市,被抢走的资源,被杀害的无辜百姓、被俘军人,南京大屠杀中的血腥一页……构成了当年中国大地上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但中华民族是不肯屈服的,也是不可战胜的。你看,东北抗联站起来了,二十九军站起来了,佟麟阁、赵登禹虽然倒下去了,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却站起来了,用他们的血和肉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再加上这段激昂深沉的导言,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神情肃然,注意力被牢牢地抓住。由此顺势导入新课。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的“金钥匙”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我在历史教学中注重紧扣历史线索,教学生会使用教材。“历史内容三条线:时间、人物和事件”。由于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历史课时少,而内容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历史的内容是复杂的,只要紧紧围绕“时间、人物和事件”这三条线索进行教学,就会使复杂的内容条理清晰、直观形象,易学易掌握。比较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巧妙地获取知识,加深记忆。历史的比较可以纵比,穿越时间。社会上每一历史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要把每一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知识系统化,这就是“纵”。比如,学习美国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美国的历史梳理成以下一条线索: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新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冷战的实施——“一超多强”时期的美国。我们将每一时期的历史进行学习,然后将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联系,从而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美国的发展史。历史的比较还可以横比,穿越空间,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横”的联系。比如:将19世纪60至70年代出现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联系,从两次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次改革的异同。
  四、立足基础知识,确保学有实效
  初中历史是国家课程设置的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巩固基础知识的教学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组织历史教学时要让学生夯实重点基础,在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重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忆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教学基础知识时,切忌照本宣科,我们要用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组织教学。比如用讲故事的方法代替死板僵化的填压式教学,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这样,既能引学生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更形象、更深刻。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突破,否则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并且,书中的插图、文献资料,学生也要能结合教材和自己的认识说出其内涵及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高效方法,但只要我们老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门学科、对待学生,不断研究和探讨,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良好的班风。那么如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做细、做实,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呢?下面就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谈几点心得。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深,
期刊
对于语文的学习,不少学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对语文不够重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厚。面对语文教学“疲软”的形势及学生厌学语文的现状,语文教师何以应对呢?依我之见,语文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讲道理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语言文字。在我们日
期刊
一、“互联网+”时代的挑战rn(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rn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
期刊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武汉市有共有少数民族成份49个,少数民族人口5.42万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回、维吾尔、撒拉、哈萨克、东乡、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
学生每节数学课都会与习题打交道.然而,实际的习题教学大多是短平快式的就题做题、就题教题,教学目标不是很明确.我们往往侧重于“习题解答”这一目标,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思
数学知识在人类知识结构中显得极其重要,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学好数学。   目前,小学数学课本从形式上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
期刊
最近有人提出“未来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且不会学习的人”这句话正符合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课外阅读指导得当,即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知启智又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呢?根据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课内阅读  创造宽松的环境是关键。课堂上要腾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渎,将学生阅读中的想法,疑难,体会热烈探讨,让学生积极
期刊
初中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又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自然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此就谈谈自己在几年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指导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九年级主要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
期刊
【摘 要】新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方式。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研究探索了中学英语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认为坚持不懈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必将使中学英语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中学英语 教学方式 灵魂效应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
摘要: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数音结合和相关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 游戏活动 数学情境 数音结合 相关竞赛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