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张幼丞先生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z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人生中幸运的一件大事是拜张幼丞先生为师。向老师学习刻铜艺术,目的很单纯,就是学习刻铜技艺,并没过多的想拜师的事情。有一次,周继烈老师和我聊天,问我是否已经拜师。我说还没有,老师身体很硬朗,不急。周老师说:“这件事,你一定要急,先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先办这事,即使不摆仪式,拜师帖一定要写,我做证人。”在周老师的积极帮助下,2016年正式拜师。
  拜师帖释文
  学生陈洪超,河北省冀州市人,酷爱刻铜,久慕张幼丞先生刻铜艺术造诣,为求深造和更好的继承弘扬张氏刻铜艺术,恳拜张幼丞先生门下为徒。敬祈赐教
  尊师张幼丞
  学生陈洪超
  见证周继烈
  公元二〇一六年六月八日于北京
  每次带上我自己的刻铜墨盒给老师看時,他总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就连非常小的瑕疵都给指出来。如某地方下刀过狠,某地方下刀的力度不够。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会拿自己的刻刀和我的刻刀做比较,指出刀具刃磨的角度,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虽然不能亲自操刀,但也会左手持刀,右手握锤,给我示范刻铜姿势。刀刃入铜的角度直接导致刀痕出什么样的效果。铜墨盒制作上的不仔细看不出来的小毛病,他也会指出来,不留情面。老师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让我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不止一次跟我说,想回老家看看,去父母的墓添一捧土。因年事已高,有好几次都未能成行。我找出每年清明节给师祖扫墓献花的照片给他看,并答应年年清明节都去扫墓。老师非常高兴,还送了我礼物。我不但学习了刻铜技艺,更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老师豁达、宽阔的胸怀也深深地影响着我。
  张幼丞先生(1925—2019),名永琛,张樾丞先生次子,祖籍河北省新河县南小寨,五岁即从父张樾丞先生学了篆刻书法,七岁时篆刻作品已经发表在当时的《华北日报》《华北画报》,被誉为“七龄神通”。因刻铜技艺打下了坚实基础,后入辅仁大学学习古文与书法,经此历练,技艺更精。《琉璃厂小志》(作者孙殿起,1894-1958,冀州市北安阳城村人)这样评论张樾丞先生说:“子二,长少丞,次幼丞,皆能承其业,钝刀浅刻轻轻拓,铁线文成细细拦。可谓家学渊源。”
  新中国成立之时,张樾丞先生接受第一枚开国大印刻制任务,铜质印坯的铸造、打磨等制作工序,老师协助其父亲参与其中。同期,中央政务院在同古堂订制了200多件办公用铜墨盒,其中亦有许多是老师作品。1954年,同古堂公私合营,老师参加了北京刻字社,“文革”期间,张家亦受冲击,大量文物、字画、书籍、家具被抄走,部分房屋被没收。
  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界许多知名人士慕名求印者甚多,启功先生、范曾先生、季羡林先生等也都特意登门请治印。据老师亲口讲在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书画家慕同古堂张氏刻铜之名,上门求刻铜墨盒,找到当年为同古堂制做墨盒的师傅。但经历“文革”特殊时期,老师傅那里做铜墨盒的铜料全无,工具也不齐全,老师多方托人辗转从南方购得白铜板等材料,经过一年多时间,才把材料、工具等准备齐全,陆陆续续做了几十个墨盒。老师刻了大约有二三十个,既有与启功先生等书画大家的合作,也有以家藏拓片的过稿墨盒作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老师应奥组委邀请参加了奥运中国印的设计。
  任何一门成熟的艺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都要有几代人努力,通过不断尝试、创新以及技艺经验的叠加积累,最终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张氏刻铜也不例外,张樾丞先生、张寿丞先生继承清末北京刻铜艺人们技法,又在姚茫父、陈师曾、张大千、齐白石、汪慎生等大家们的积极参与帮助下,改进刻铜刀具与刻铜表现技法,民国时期发展至鼎盛,在大量实践中,成熟为张氏刻铜艺术。第一代,张樾丞先生和张寿丞先生;第二代,张少丞先生、张幼丞先生等;第三代,张国睿、陈洪超等人。传承有序,绵延不断。张家人为人极低调,让刻铜圈的有些人误以为同古堂张氏刻铜技艺已失传,甚至对张氏刻铜工具、技法等曲解。恩师张幼丞先生对刻铜刀具又有改进,同时对刻铜技艺进行了大胆尝试并有所突破。上承父辈刻铜艺术,下培养下一代刻铜传人。老师不仅印坛夺锋,刻铜功力也非常深厚,不愧为当代刻铜艺术大家。
  老师晚年在家,每天收听收看新闻、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为灾区和街道党员捐款奉献爱心,一生兢兢业业、勤俭持家,严格要求教育子女,为寺庙建设修缮、放生等慷慨捐款,精劲学佛、打坐、念经、食素,每日诵经数百次,一生诵《金刚经》六十余载。他待人和善、性情爽快、为人低调、品德崇高,永远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科技的一直发展带去了现代人生活形式的重大变动,现代人对于知识及信息内容的需求日益增多。图书馆的建设及发展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正在一直提升现代人的文化总体水平。场所为人们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对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影响,本文通过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运营的创新研究来分析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改进,为参与的工人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乡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建设新乡村环境,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已然成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现状;发展趋势;总结展望  一、国外乡村景观规划设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加快了对于事业单位工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与其可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工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符合时代背景要求,同时借助理论进行有效创新,在传统的知识和工作方式上,进行有效的改进与改革,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建设基础,提升相应工作水平,更好地落实相应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不断加强我国事业单位工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将继承传统优秀经验和发展新时代特色相结合,努
期刊
摘要:电影《别告诉她》很真实的体现了一部分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印象中的中国;“影片中的中国,是主人公被打断消失的童年,是‘海外移民’大背景下,需要被消化被认可的‘中国本源’。”体现了两个国家的文化冲突;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体现了一个在美生活华人看到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美文化,  这部电影中最大的文化差异导演选择用影片刚开始讲的那个笑话来隐喻,宠物猫死了,丈夫直接告诉回家的妻
期刊
摘要:论文研究首先在文献整理、田野调查等基础上完成了凉山州木里县屋脚乡彝族民歌、故事、克智等口头经典的文本与语音收集,其次参考语言信息处理、多媒体、数据库等技术路线开展语料素材的整理与建库,最后借助网页编程与语料库技术,完成木里县屋脚乡彝族口传经典资源库的建设,以在线资源库的形式展现彝族口传经典,为保护、展示、弘扬民族语言传统口传文化的研究与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木里县屋脚乡;
期刊
作家七芊说:如果有选择,你可以只做你喜欢的事,那样遇到的也是你喜欢的人。因于收藏之好,笔者结识了许多天南地北的朋友,乐事之一便是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在微信上或文字或语音的开心畅聊。这些师友多是涉猎广泛之人,除刻铜外大多还收藏古钱币、古砚、印章、竹刻、瓷器、玉器、书画、古籍等等,可谓癖好多多,故我辈亦常常感叹:其时许多时候不是我们主动选择了一个收藏门类,而是被突然出现的某类新奇藏品引领入门,并由此一发
期刊
引子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几乎所有人不得不放下既有的工作安排,进入禁足避疫模式。笔者虽然每日按规定到学校值班,但是校园封闭,博物馆闭馆,毕竟少了许多琐事。守着偌大而空寂的博物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惟有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线上教学工作,并积极组织员工力所能及地开展线上活动。除此而外,凭空多出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于是,在脑海中盘亘数年之久、却始终无缘付诸行动的一项工作,终于提上日程,成
期刊
铜墨盒图案的制作工艺以手刻为主,采用腐蚀工艺相对较少。本人前些年陆续收到几方腐蚀工艺铜墨盒,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图案凸起,即阳腐蚀工艺;  2. 题材为文字、书法;  3. 内容为古文名篇,而且是全篇(不是节录)。  这个题材、内容比较冷门,存世量也少,到目前为止本人还未见到过类似的(藏友们如有类似藏品,欢迎联系交流)。由于文字凸起不明显,又经历了百年岁月沧桑,其貌不扬,远看还可能被当作
期刊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远古而伟大的文明,在它们的遗迹或博物馆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用来记录文明的符号被称作文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中,文字渐渐地开始超出了符号的功能,成为一种通过线条运动和空间来表现心灵的艺术,中国人称之为书法。  西晋末期的八王之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动荡岁月,野蛮异族的入侵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礼崩乐坏,北方故土成了不堪回首的人间地狱,于是文人仕族举家南迁,开始了颠沛流离、
期刊
2019年10月,南通刻铜雅集后不久,我有幸收藏到一方林纾亲笔画稿墨盒,题款“行过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静,拔可属,畏庐写。”墨盒的构图是根据姜白石的《卜算子·咏梅》词意创作而成。画面意境清幽,文气弥漫:一枝梅花孤零零地从茂密的竹林中伸出来,一位高士正柱杖晚归。当时我并不知道上款“拔可”为何许人,只知道拔可是林纾的晚辈。时间到了农历2020年正月,因疫情爆发,居家无事,于是就想着去考证墨盒的上款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