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或清新淡雅、舒展自如,或夸张写意、庄谐并重,既符合小学生感知事物的视觉特点,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放大插图的作用,借助这些形象、生动、直观而且充满情趣的图画不仅可以轻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可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美的元素,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用好这些插图,发挥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功效,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插图,促发学生兴趣元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色彩鲜明的插图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绪、情感的影响,这是由人的视觉特点决定的。插图由于其本身的特征,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给人带来鲜明形象的心理感受,这就为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课文提供了便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插图,引导学生欣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文,课文中的插图,可谓鲜活灵动,丰富多彩:小露珠、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都成了活灵活现的生命个体,太阳公公将天空染得通红,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都显得生机盎然,鲜艳生动的画面和灵动活泼的语言相辅相成,一切都给人以愉悦舒适的感觉,让人感觉是那么美好,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通过观看插图,学生利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对课文有了深刻而又具体的感知,激起了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兴趣较低,但却对鲜艳夺目的插图兴趣浓厚。教师利用这些插图,挖掘其中的兴趣元素,可极大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插图,带给学生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的插图更是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学会欣赏图画,接受美的熏陶,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绝好时机。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插图的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不断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2》时,针对教材中词语展示的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奇特的山峰,碧绿的湖水,漂流的竹筏,让人恍入仙境,产生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虽然我们不能身处其中,但目睹课文中的插图,同样会让内心升腾起美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感受祖国山水的旖旎风光。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美的氛围中,去体验美,去感知美,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培养敏锐的审美能力。
三、运用插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本领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让学生观察狐狸在计谋没有得逞前的神态的画面,学生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狐狸在开始时脸上充满了对乌鸦赞美的表情,但从狐狸馋涎欲滴的神态上可以看出狐狸的不怀好意和内心的贪婪,最后再让学生对比狐狸在计谋得逞后的神态,此时物理已是一副得意忘形的神情了。通过学生对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狐狸的狡猾奸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注重细节发现问题的观察能力。
四、运用插图,优化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中的插图,其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直观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直观,从而较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一文,课文中描写拉萨天空的“湛蓝”、“蓝晶晶”、“蓝得让人神往”等词,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理解,此时我引导学生看课文的插图,特别是本节课文的背景全部采用了蓝色,以及课文最后一幅插图,湛蓝的天空点缀着几朵白云,更衬托出天空的一碧如洗,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在插图的协助下,自然理解了拉萨天空的“蓝”,教学的重难点也随之克服了。
实践证明,运用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轻松省力,学生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五、运用插图,训练说话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小学生语言能力有限,表达能力自然也就不高,体现在习作中就难免出现过分简单或表达不清的现象。教师可巧借插图这一直观方式,让学生开展说话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如教学《九寨沟》时,我利用教材中美轮美奂的插图,开展说话训练,让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或简短的话语来形容美丽的九寨沟景色,让学生体会驾驭词语准确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所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训练,日积月累,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可创设情境,给学生展示图片,开展看图讲故事活动,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想象本领。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语文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把握这一独特的资源,将其作用放大,从而为优化教学带来便利。只要我们善用插图,活化插图,便能使静止无声的插图,幻化出生命的灵动,透露出精彩的活力,使它们成为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助推剂。同样,让学生在亦真亦幻,诗情画意的课堂中学会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精彩异常!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一、运用插图,促发学生兴趣元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色彩鲜明的插图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绪、情感的影响,这是由人的视觉特点决定的。插图由于其本身的特征,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给人带来鲜明形象的心理感受,这就为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课文提供了便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插图,引导学生欣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文,课文中的插图,可谓鲜活灵动,丰富多彩:小露珠、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都成了活灵活现的生命个体,太阳公公将天空染得通红,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都显得生机盎然,鲜艳生动的画面和灵动活泼的语言相辅相成,一切都给人以愉悦舒适的感觉,让人感觉是那么美好,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通过观看插图,学生利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对课文有了深刻而又具体的感知,激起了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兴趣较低,但却对鲜艳夺目的插图兴趣浓厚。教师利用这些插图,挖掘其中的兴趣元素,可极大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插图,带给学生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的插图更是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小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学会欣赏图画,接受美的熏陶,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绝好时机。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插图的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不断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2》时,针对教材中词语展示的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奇特的山峰,碧绿的湖水,漂流的竹筏,让人恍入仙境,产生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虽然我们不能身处其中,但目睹课文中的插图,同样会让内心升腾起美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感受祖国山水的旖旎风光。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美的氛围中,去体验美,去感知美,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培养敏锐的审美能力。
三、运用插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本领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让学生观察狐狸在计谋没有得逞前的神态的画面,学生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狐狸在开始时脸上充满了对乌鸦赞美的表情,但从狐狸馋涎欲滴的神态上可以看出狐狸的不怀好意和内心的贪婪,最后再让学生对比狐狸在计谋得逞后的神态,此时物理已是一副得意忘形的神情了。通过学生对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狐狸的狡猾奸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注重细节发现问题的观察能力。
四、运用插图,优化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中的插图,其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直观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直观,从而较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一文,课文中描写拉萨天空的“湛蓝”、“蓝晶晶”、“蓝得让人神往”等词,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理解,此时我引导学生看课文的插图,特别是本节课文的背景全部采用了蓝色,以及课文最后一幅插图,湛蓝的天空点缀着几朵白云,更衬托出天空的一碧如洗,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在插图的协助下,自然理解了拉萨天空的“蓝”,教学的重难点也随之克服了。
实践证明,运用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轻松省力,学生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五、运用插图,训练说话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小学生语言能力有限,表达能力自然也就不高,体现在习作中就难免出现过分简单或表达不清的现象。教师可巧借插图这一直观方式,让学生开展说话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如教学《九寨沟》时,我利用教材中美轮美奂的插图,开展说话训练,让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或简短的话语来形容美丽的九寨沟景色,让学生体会驾驭词语准确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所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训练,日积月累,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可创设情境,给学生展示图片,开展看图讲故事活动,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想象本领。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语文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把握这一独特的资源,将其作用放大,从而为优化教学带来便利。只要我们善用插图,活化插图,便能使静止无声的插图,幻化出生命的灵动,透露出精彩的活力,使它们成为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助推剂。同样,让学生在亦真亦幻,诗情画意的课堂中学会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精彩异常!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