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措施,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考评机制。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77-02
工学结合是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校企之间实现“互动与双赢”,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培养 。在这一新的模式下,原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途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更好地促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工学结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影响
1.1 复杂的社会环境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让学生走出单纯的象牙塔,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增多,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增多。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这种动态环境中,由于大学生思想行为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相当的难度。而且,随着当前我国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社会诸多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学生在缺乏相关社会阅历情况下,提前接触到经济繁荣发展背后社会所隐藏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使其对社会现实产生片面的认识,进而影响到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1.2 弹性的学习制度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留下了空当和空缺
工学结合模式强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从现实的运作来看,由于背景不同,工学结合在不同专业和岗位的结合程度存在着工与学的完全对口、部分对接、完全无关三种情形,工学交替也有“1+1+1”、“2+1”、“1+2”等多种形式。受教育者主体的分散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交错、地点分散,教育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大大增强,这对原有的集中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留下了空当和空缺。
1.3 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差异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道德修养。但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就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把教学放在生活和生产的实践各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接受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实际的做人处事的具体操作能力。然而,由于学校的师资难以深入到企业给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企业所关注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而不会跟学校一样投入较大的精力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为应对工学结合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应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和新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途径和新举措。
2.1 更新观念,树立大德育观
观念的更新,不仅是针对学生而言,教师也应如此,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个各方面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而且是全校所有教师的事情,是参与工学结合的企业所有员工的事情。学校要与合作企业达成共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学结合的重要地位,树立各教育教学要素协调配合的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全过程育人的大德育观,建立紧密的合作管理机制,明确各自责任及工作重点,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生产实践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 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每个学生应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利用工学结合这一优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利用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的机会,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如可让学生撰写以企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为主题的调研报告,结合学生具体岗位撰写实习报告,开展对就业地域人才需求预测分析的座谈等。同时要求学生在企业里同企业职工一起参加企业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等,组织、安排学生听企业负责人或管理人员介绍企业创业与发展的经验,通过互动与对话,让学生从企业家们身上,体会到创业的艰辛,成功的不易,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他们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品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提升创业意识,使工学结合真正走向深入,促进工学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2.3 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将网络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运用现代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工学结合期间学生分散、不易组织课堂教学的特点,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广泛吸收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及时上传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并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教师通过网络回答学生问题,突破了时空限制,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师生彼此能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既能为学生解除思想困惑,又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提高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2.4 更新教学内容,培养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的职业性决定了他们要尽快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了解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利用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教学时间,以“要精、要管用”为基本原则,对原有内容进行整合,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体现鲜明的针对性。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诚信品质、敬业精神、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肯于钻研、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精神,真正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第二,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学生在企业中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出发点,重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最终实现企业与自身的双赢目标。
第三,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创新的标兵,自觉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创新,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企业文化的传播,利用工学结合的优势,聘请企业高管、优秀员工、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相关讲座、座谈,向学生传递企业文化的内涵,明确企业对人才的种种要求。通过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的吸纳与传播,实现校企文化的“零距离”,培养学生服务企业的意识,以期更快地融入企业。
2.5 改革考评体制
工学结合作为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年。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积极应对这一新的培养模式,探索适合工学结合的考评机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对于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评内容上,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考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在考评的主体方面,应将企业工作人员的意见作为重要依据。在考评方式上,宜采取灵活机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企业调研报告、实践成绩、考试等各种依据综合起来,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期间的特点。
总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从工学结合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Z].教职成〔2006〕4号.
[3]甘慕仪,徐刚.把握工学结合特点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
[4]徐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作用[J].纺织教育,2007(6).
[5]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77-02
工学结合是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校企之间实现“互动与双赢”,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培养 。在这一新的模式下,原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途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更好地促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工学结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影响
1.1 复杂的社会环境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让学生走出单纯的象牙塔,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增多,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增多。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这种动态环境中,由于大学生思想行为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相当的难度。而且,随着当前我国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社会诸多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学生在缺乏相关社会阅历情况下,提前接触到经济繁荣发展背后社会所隐藏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使其对社会现实产生片面的认识,进而影响到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1.2 弹性的学习制度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留下了空当和空缺
工学结合模式强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从现实的运作来看,由于背景不同,工学结合在不同专业和岗位的结合程度存在着工与学的完全对口、部分对接、完全无关三种情形,工学交替也有“1+1+1”、“2+1”、“1+2”等多种形式。受教育者主体的分散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交错、地点分散,教育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大大增强,这对原有的集中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留下了空当和空缺。
1.3 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差异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道德修养。但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就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把教学放在生活和生产的实践各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接受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实际的做人处事的具体操作能力。然而,由于学校的师资难以深入到企业给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企业所关注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而不会跟学校一样投入较大的精力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为应对工学结合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应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和新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途径和新举措。
2.1 更新观念,树立大德育观
观念的更新,不仅是针对学生而言,教师也应如此,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个各方面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而且是全校所有教师的事情,是参与工学结合的企业所有员工的事情。学校要与合作企业达成共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学结合的重要地位,树立各教育教学要素协调配合的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全过程育人的大德育观,建立紧密的合作管理机制,明确各自责任及工作重点,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生产实践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 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每个学生应至少有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利用工学结合这一优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利用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的机会,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如可让学生撰写以企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为主题的调研报告,结合学生具体岗位撰写实习报告,开展对就业地域人才需求预测分析的座谈等。同时要求学生在企业里同企业职工一起参加企业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等,组织、安排学生听企业负责人或管理人员介绍企业创业与发展的经验,通过互动与对话,让学生从企业家们身上,体会到创业的艰辛,成功的不易,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他们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品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提升创业意识,使工学结合真正走向深入,促进工学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2.3 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将网络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运用现代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工学结合期间学生分散、不易组织课堂教学的特点,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广泛吸收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及时上传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并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教师通过网络回答学生问题,突破了时空限制,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师生彼此能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既能为学生解除思想困惑,又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提高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2.4 更新教学内容,培养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的职业性决定了他们要尽快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了解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利用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教学时间,以“要精、要管用”为基本原则,对原有内容进行整合,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体现鲜明的针对性。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诚信品质、敬业精神、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肯于钻研、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精神,真正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第二,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学生在企业中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出发点,重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最终实现企业与自身的双赢目标。
第三,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创新的标兵,自觉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创新,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企业文化的传播,利用工学结合的优势,聘请企业高管、优秀员工、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相关讲座、座谈,向学生传递企业文化的内涵,明确企业对人才的种种要求。通过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的吸纳与传播,实现校企文化的“零距离”,培养学生服务企业的意识,以期更快地融入企业。
2.5 改革考评体制
工学结合作为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年。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积极应对这一新的培养模式,探索适合工学结合的考评机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对于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评内容上,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考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在考评的主体方面,应将企业工作人员的意见作为重要依据。在考评方式上,宜采取灵活机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企业调研报告、实践成绩、考试等各种依据综合起来,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期间的特点。
总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从工学结合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Z].教职成〔2006〕4号.
[3]甘慕仪,徐刚.把握工学结合特点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
[4]徐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作用[J].纺织教育,2007(6).
[5]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