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北师大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曾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短短数语,寄托了总书记对复兴传统文化的希冀。“不赞成”、“悲哀”的字眼,启发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去反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作品的兴趣,让中国传统文化之花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学子心中常开不败,氤氲芬芳,值得我们每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深思!当然文言作品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的确是枯燥乏味、生僻难懂的。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对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想谈一谈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从学习动机上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的摇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来源于需要。人们对客观事物需要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兴趣的浓烈程度。只有想方设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需要了解、需要知晓、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可能兴趣盎然。这就告诉我们: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为了吸收祖国古代文化的精华,继承祖国璀璨的文化遗产,是为了古为今用传承发扬。其次可以通过古诗文与外国诗文、尤其是被译成外语的中国古典作品的对比中增强中国古典文学深邃优美富有意境的高度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作品的兴趣。
二、从古今语言的变化对比上激趣
文言作品与现代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古文除了要掌握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要注意古今词汇的比较。在词汇方面,古文中单音节词大概占了70%左右,而现代文里是双音节词占多数。如《桃花源记》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曹刿论战》中“可以”是“可以凭借”的意思,《晏子使楚》中的“果实”解释为“它们的果实”……此外在现代文中同义词连用是犯了语义重复的语病,而在文言文中同义连用却是表示强调,如《桃花源记》中的“皆叹惋”中的“叹”和“惋”都是“惊叹”的意思,《核舟记》中“技亦灵怪矣哉!”的“矣”和“哉”属于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从句子结构上看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区别。通过比较古今差异有助于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情境创设上激趣
根据课文所表述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必要有实效的。如教学《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游记散文时,可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所展示的景物,让学生试着描述画面,由学生的描述引出课文的描述,学生亲身参与,触景生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再如讲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送别诗时,可以剪录一段电视电影中古人送别的场面,纷扬的大雪、绵延的群山、纵马的友人、遥远的归途、猎猎的北风……诗人的担忧与不舍瞬间就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兴趣激发起来了,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去想象帐中设宴践行的场面、风掣红旗的特写镜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创设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想象思维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四、从朗读的感染力上激趣
文言作品虽然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但它的音律的和谐,情辞的恳切,描写的生动,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的时候,只需要闭目凝神倾听往往就能打动学生,激发他一睹文本“芳容”的兴趣。如在讲授《出师表》时可以下载cctv10高峰老师的朗诵,在未析其文之前就能充分感受到一颗老臣之心;在讲授《关雎》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首都师范大学吟诵团的《中国古典诗歌绘画赏析——关雎》,合唱团的表演不仅把《诗经》的重章叠句、一咏三叹、音韵和谐之美表达出来了,同时也把男子对淑女的钦慕之情流露得淋漓尽致;在讲《口技》一文时我自己尝试范读,第一场景语气平和、语速稍慢,气氛舒缓;读第二个场景时语音逐渐加高,速度逐渐加快,以突出失火救火的紧张纷乱,通过范读中音调语速的变化,突出口技人精湛的表演技艺,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总之,好的朗读有无穷的吸引力,能拨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五 、从历史故事的讲述、课本剧的表演中激趣
文言作品中有许多成语、典故,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有些成语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富有情趣,如讲解《人琴俱亡》一课时,我先将“人琴俱亡”这个成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释,于是有的学生争讲其含义,有的说其由来,在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时提出:王子猷是如何表达丧弟之痛的呢?这样就在学生的兴趣中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课文之中了。再如在讲《晏子使楚》这篇文言文时,先分组安排课本剧的表演,于是在角色的分工与表演中,学生亲身体验了晏子的能言善辩、机智勇敢与楚王的仗势欺人、愚蠢自大,学习兴趣浓浓郁郁。
六、从展开想象中激趣
初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依据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会让课堂平添几分生机和活力。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时,让学生设想孔子被两小儿嘲笑后,会有何反应?顿时课堂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孔子捋这胡子说,“莫笑,莫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有的说:孔子慨叹说,“学无止境也,学无止境也!”也有的说:孔子只是摇摇头,笑着继续“东游”了……这样借助想象的力量,让文言文变得形象有趣,既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从教法的改变上激趣
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时对于比较艰涩的文言文采用传统教法,由字词句的翻译到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时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视频、音频、幻灯片等;有时让学生自学质疑再点拨的方式进行;有时可以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有时也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总之多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充满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文言作品的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增强学习意识,培养起学习文言作品的能力,从而把经典“嵌”进脑子里去!
一、从学习动机上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的摇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来源于需要。人们对客观事物需要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兴趣的浓烈程度。只有想方设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需要了解、需要知晓、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可能兴趣盎然。这就告诉我们: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为了吸收祖国古代文化的精华,继承祖国璀璨的文化遗产,是为了古为今用传承发扬。其次可以通过古诗文与外国诗文、尤其是被译成外语的中国古典作品的对比中增强中国古典文学深邃优美富有意境的高度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作品的兴趣。
二、从古今语言的变化对比上激趣
文言作品与现代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古文除了要掌握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要注意古今词汇的比较。在词汇方面,古文中单音节词大概占了70%左右,而现代文里是双音节词占多数。如《桃花源记》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曹刿论战》中“可以”是“可以凭借”的意思,《晏子使楚》中的“果实”解释为“它们的果实”……此外在现代文中同义词连用是犯了语义重复的语病,而在文言文中同义连用却是表示强调,如《桃花源记》中的“皆叹惋”中的“叹”和“惋”都是“惊叹”的意思,《核舟记》中“技亦灵怪矣哉!”的“矣”和“哉”属于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从句子结构上看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区别。通过比较古今差异有助于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情境创设上激趣
根据课文所表述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必要有实效的。如教学《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游记散文时,可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所展示的景物,让学生试着描述画面,由学生的描述引出课文的描述,学生亲身参与,触景生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再如讲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送别诗时,可以剪录一段电视电影中古人送别的场面,纷扬的大雪、绵延的群山、纵马的友人、遥远的归途、猎猎的北风……诗人的担忧与不舍瞬间就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兴趣激发起来了,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去想象帐中设宴践行的场面、风掣红旗的特写镜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创设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想象思维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四、从朗读的感染力上激趣
文言作品虽然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但它的音律的和谐,情辞的恳切,描写的生动,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的时候,只需要闭目凝神倾听往往就能打动学生,激发他一睹文本“芳容”的兴趣。如在讲授《出师表》时可以下载cctv10高峰老师的朗诵,在未析其文之前就能充分感受到一颗老臣之心;在讲授《关雎》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首都师范大学吟诵团的《中国古典诗歌绘画赏析——关雎》,合唱团的表演不仅把《诗经》的重章叠句、一咏三叹、音韵和谐之美表达出来了,同时也把男子对淑女的钦慕之情流露得淋漓尽致;在讲《口技》一文时我自己尝试范读,第一场景语气平和、语速稍慢,气氛舒缓;读第二个场景时语音逐渐加高,速度逐渐加快,以突出失火救火的紧张纷乱,通过范读中音调语速的变化,突出口技人精湛的表演技艺,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总之,好的朗读有无穷的吸引力,能拨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五 、从历史故事的讲述、课本剧的表演中激趣
文言作品中有许多成语、典故,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有些成语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富有情趣,如讲解《人琴俱亡》一课时,我先将“人琴俱亡”这个成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释,于是有的学生争讲其含义,有的说其由来,在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时提出:王子猷是如何表达丧弟之痛的呢?这样就在学生的兴趣中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课文之中了。再如在讲《晏子使楚》这篇文言文时,先分组安排课本剧的表演,于是在角色的分工与表演中,学生亲身体验了晏子的能言善辩、机智勇敢与楚王的仗势欺人、愚蠢自大,学习兴趣浓浓郁郁。
六、从展开想象中激趣
初中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依据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会让课堂平添几分生机和活力。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时,让学生设想孔子被两小儿嘲笑后,会有何反应?顿时课堂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孔子捋这胡子说,“莫笑,莫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有的说:孔子慨叹说,“学无止境也,学无止境也!”也有的说:孔子只是摇摇头,笑着继续“东游”了……这样借助想象的力量,让文言文变得形象有趣,既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从教法的改变上激趣
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时对于比较艰涩的文言文采用传统教法,由字词句的翻译到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时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视频、音频、幻灯片等;有时让学生自学质疑再点拨的方式进行;有时可以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有时也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总之多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充满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文言作品的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增强学习意识,培养起学习文言作品的能力,从而把经典“嵌”进脑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