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迅速,构建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城市的基础数据普查、城市道路以及其他用地测量、调查城市人口信息,等数据信息采集,构建智慧城市大数据库,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提供支撑数据。
关键词:基础数据普查;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
1 、项目普查意义
城市空间信息普查工作在智慧城市管理建设中非常重要,是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要建立稳定、适用、合理、科学的单元网格数据库、城市设施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法人信息库和人口信息库,为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与地理信息服务。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坏不仅与空间数据库的质量好坏息息相关,而且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效果,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普查范围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城市空间信息普查:完成主城区的建成区主(次)干道基础数据普查,开展社区基础数据普查工作。具体如下:完成城市空间信息信息的分类原则、编码方法与分类代码标准的制定;按照管线普查范围,完成主城区内主次干道普查;开展社区普查。完成社区基础数据普查工作。
3、城市空间信息普查分类、编码及属性
依据《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和《CJ/T214-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以及其他城市城建基础设施普查相关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项目的技术规范空间信息数据标准。空间信息数据标准其将制定智慧城市空间信息的分类原则、编码方法与分类代码,这里只说明普查对象的分类和对象的编码。
3.1普查对象分类
城市空间信息普查的种类分为6大类,21子类,69小类,197个对象。
其中6大类为:
1)公用设施类:主要包括水、电、气、热等各种检查井盖,以及相关公用设施等;
2)道路交通类:主要包括停车设施、交通标志设施、公交站亭、立交桥等;
3)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箱、广告牌匾等;
4)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古树名木、绿地、城市雕塑、街头坐椅等;
5)房屋土地类:主要包括宣传栏、人防工事、地下室等;
6)其他设施类: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工地、水域附屬设施等。
3.2普查对象编码
城市空间信息为层次码结构,由6层1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代码结构如所示。
其中,第一层为“国标编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的主要功能;
第二层为“设施编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功能的主要特征;
第三层 “分类编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对应的实体类;
第四层“实体子类代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对应的实体子类;
第五层“几何信息代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的实体对象类型;
第六层“对象流水号”,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的实体对象流水号。
本次编码针对普查对象,共18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按顺序):
a.国标编码1位(参考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
1----空间定位参考
2----水系
3----居民地与建(构)筑物
4----交通
5----管线
6----境界
7----地貌
8----植被与土质( 地表覆盖)
b.设施编码2位(参考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设施和事件分类与编码标准),01-06分别表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类。
c.分类编码4位,内容是城市设施普查对象表中的子类和小类编码。
d.对象顺序编码2位,按照顺序从01依次增加。
e.几何形状1位:1表示点、2表示线、3表示面、4表示其他对象。
f.8位流水号。
例如主干道,在国标中属于第4类——交通,设施编码设定为07,分类编码为0101,对象顺序编码01,几何形状为2——线,流水号为×××××××。最终其编码为4070101012××××××××。
4 、资料收集与整理
4.1资料收集
首先根据前期甲方返回的调查表和空间信息数据标准,制成数据调查表。调查表交甲方进行确认,确认之后召开评审会,评审确认设施的管理属性和物理属性等信息。评审通过后由甲方对自家的资料进行整理,报送建委,由建委将资料交给项目办,完成资料收集。
4.2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工作是以有效服务实施为原则。首先设计好归档目录,然后将甲方提交的预采集数据进行归档,施工开始前将资料分发给施工单位,并签订保密协议。
甲方上报数据包括城市设施的纸质图纸和电子文档等数据包括设施实景影像数据、三维场景等基础空间数据等。将能够标绘在1:1000数字地形图上的数据,进行标绘,形成调查工作底图。
4.3资料整理步骤
a.资料整理:按照资料的载体类型、文件格式、数据权属对上交资料和预采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b.数据录入:利用CAD软件和三维模型软件对委办局上交资料进行录入与整理,包括纸质资料向电子资料的转换整理;电子资料数据按照设施的类型,分开整理,制定几种标准格式,形成统一格式的电子文档;对无法转换为电子格式或不需要转换的纸质图纸进行编号管理,形成文档库;
c.数据处理与编辑:利用协同式内业处理软件对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
d.工作底图:针对预采集资料处理后的影像图和委办局上交资料处理后的设施基础数据进行对比整理,将信息标绘到1:1000的数字地形图上,形成完整的作业参考图,供外业普查工作使用。
4.4资料整理成果
资料整理后的输出成果包括全信息标绘的具有可量测影像图、分类的CAD格式电子文件、部分纸质图纸和空间信息图层文件。
5、资料移交
由于各委办局上交资料涉及到权属和数据安全等问题,需对收集的资料严格保密。因此,要求项目承建单位必须具备保密资质,有能力处理保密资料。此外,还必须需要具有一系列的保密手段,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资料保密的具体措施如下:
a.资料移交过程中进行文档加密,签署资料交接和签收清单;
b.对资料整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签署保密协议;
c.对外业普查队伍进行保密审核;
d.资料留存时要有专门保密措施和保密存储介质,要有保密柜和保密系统,并避免外人接触等。
参考文献:
[1]《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2]《CJ/T214-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
[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
关键词:基础数据普查;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
1 、项目普查意义
城市空间信息普查工作在智慧城市管理建设中非常重要,是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要建立稳定、适用、合理、科学的单元网格数据库、城市设施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法人信息库和人口信息库,为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与地理信息服务。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坏不仅与空间数据库的质量好坏息息相关,而且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效果,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普查范围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城市空间信息普查:完成主城区的建成区主(次)干道基础数据普查,开展社区基础数据普查工作。具体如下:完成城市空间信息信息的分类原则、编码方法与分类代码标准的制定;按照管线普查范围,完成主城区内主次干道普查;开展社区普查。完成社区基础数据普查工作。
3、城市空间信息普查分类、编码及属性
依据《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和《CJ/T214-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以及其他城市城建基础设施普查相关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规定,制定本项目的技术规范空间信息数据标准。空间信息数据标准其将制定智慧城市空间信息的分类原则、编码方法与分类代码,这里只说明普查对象的分类和对象的编码。
3.1普查对象分类
城市空间信息普查的种类分为6大类,21子类,69小类,197个对象。
其中6大类为:
1)公用设施类:主要包括水、电、气、热等各种检查井盖,以及相关公用设施等;
2)道路交通类:主要包括停车设施、交通标志设施、公交站亭、立交桥等;
3)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箱、广告牌匾等;
4)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古树名木、绿地、城市雕塑、街头坐椅等;
5)房屋土地类:主要包括宣传栏、人防工事、地下室等;
6)其他设施类: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工地、水域附屬设施等。
3.2普查对象编码
城市空间信息为层次码结构,由6层1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代码结构如所示。
其中,第一层为“国标编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的主要功能;
第二层为“设施编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功能的主要特征;
第三层 “分类编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对应的实体类;
第四层“实体子类代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对应的实体子类;
第五层“几何信息代码”,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的实体对象类型;
第六层“对象流水号”,用于标识城市空间信息的实体对象流水号。
本次编码针对普查对象,共18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按顺序):
a.国标编码1位(参考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
1----空间定位参考
2----水系
3----居民地与建(构)筑物
4----交通
5----管线
6----境界
7----地貌
8----植被与土质( 地表覆盖)
b.设施编码2位(参考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设施和事件分类与编码标准),01-06分别表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类。
c.分类编码4位,内容是城市设施普查对象表中的子类和小类编码。
d.对象顺序编码2位,按照顺序从01依次增加。
e.几何形状1位:1表示点、2表示线、3表示面、4表示其他对象。
f.8位流水号。
例如主干道,在国标中属于第4类——交通,设施编码设定为07,分类编码为0101,对象顺序编码01,几何形状为2——线,流水号为×××××××。最终其编码为4070101012××××××××。
4 、资料收集与整理
4.1资料收集
首先根据前期甲方返回的调查表和空间信息数据标准,制成数据调查表。调查表交甲方进行确认,确认之后召开评审会,评审确认设施的管理属性和物理属性等信息。评审通过后由甲方对自家的资料进行整理,报送建委,由建委将资料交给项目办,完成资料收集。
4.2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工作是以有效服务实施为原则。首先设计好归档目录,然后将甲方提交的预采集数据进行归档,施工开始前将资料分发给施工单位,并签订保密协议。
甲方上报数据包括城市设施的纸质图纸和电子文档等数据包括设施实景影像数据、三维场景等基础空间数据等。将能够标绘在1:1000数字地形图上的数据,进行标绘,形成调查工作底图。
4.3资料整理步骤
a.资料整理:按照资料的载体类型、文件格式、数据权属对上交资料和预采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b.数据录入:利用CAD软件和三维模型软件对委办局上交资料进行录入与整理,包括纸质资料向电子资料的转换整理;电子资料数据按照设施的类型,分开整理,制定几种标准格式,形成统一格式的电子文档;对无法转换为电子格式或不需要转换的纸质图纸进行编号管理,形成文档库;
c.数据处理与编辑:利用协同式内业处理软件对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
d.工作底图:针对预采集资料处理后的影像图和委办局上交资料处理后的设施基础数据进行对比整理,将信息标绘到1:1000的数字地形图上,形成完整的作业参考图,供外业普查工作使用。
4.4资料整理成果
资料整理后的输出成果包括全信息标绘的具有可量测影像图、分类的CAD格式电子文件、部分纸质图纸和空间信息图层文件。
5、资料移交
由于各委办局上交资料涉及到权属和数据安全等问题,需对收集的资料严格保密。因此,要求项目承建单位必须具备保密资质,有能力处理保密资料。此外,还必须需要具有一系列的保密手段,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资料保密的具体措施如下:
a.资料移交过程中进行文档加密,签署资料交接和签收清单;
b.对资料整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签署保密协议;
c.对外业普查队伍进行保密审核;
d.资料留存时要有专门保密措施和保密存储介质,要有保密柜和保密系统,并避免外人接触等。
参考文献:
[1]《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2]《CJ/T214-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
[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