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给予孩子自然成长的空间
花儿的生长需要自然环境,孩子的成长也需要自然空间。但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只要学习成绩好,想去哪儿玩父母都会同意,怎么会没有自然成长的空间呢?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孩子们却觉得自己一点儿自由都没有,真没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其主要原因在于大人们总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来替代孩子的主观需求,勿视了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自由创造的需要。孩子的成长空间,需要我们去细心营造。在这个空间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精彩的故事,家长、老师永远都不会知道,有些永远也不必知道,但却是孩子一生的记忆。我们家长、老师作为过来人,站在一旁,笑咪咪地看着他们在精彩的世界中嘻笑怒骂,跌爬滚打,回味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精彩片断,这是一种更为从容的教育,更加自然的爱和更有气魄的等待。农村的孩子,大部分是隔代抚养,祖父母的过分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使孩子的主观需要渐渐失去。于是这份重任就落到了老师的肩上,尤其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不但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而且还要与家长充分沟通,引导家长如何让孩子独立。
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身心还停留在幼儿阶段。班中有一孩子,由于是个早产儿,记忆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个各方面都比同龄孩子要差,有时候老师前一分钟说过的话她就没有印象了。其奶奶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一心只想让她成绩好一点,其他什么事都不让她干,书包奶奶整理,就连吃午饭也是奶奶来喂的,但是孩子始终噘着嘴,一点也不开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多次与其奶奶沟通,还孩子一个自己长大的空间,放手试试看,那样孩子才会有进步。我也告诉孩子有很多事要她自己干了,就先从吃饭,背书包做起。不久,发觉孩子渐渐地会自理了,当我看着她背着书包,笑容满面地回家时,我心里一直在想,学习要给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能力,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探索,自己的事自己做。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孩子的行为合乎社会的规范。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内容,父母、教师应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只有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得以挖掘。
二、给予孩子自然成长的阳光
阳光般的鼓励与表扬不论对好学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是适用的。尤其是后进生,班中有一个小孩子,刚开学,我从他的作业中就感觉出孩子的玩兴还很浓,对于学习根本心不在焉,有时修改一个拼音字母需要二十分钟。于是我多次把孩子留下来,让其做好作业回家,但孩子的主动性似乎一点也没提高。也多次找他妈妈聊天,了解孩子的情况,原来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表现不太好,其母亲的脾气也非常急躁,动不动要打骂孩子,孩子在幼儿时期就缺少鼓励和表扬。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有一次,孩子又把他乱写的拼音字母交了上来,我没有多说,依旧请他拿回去重写,孩子看看我,似乎已经习惯了。不久,孩子把他重写的作业交上来了,我看了一下,几乎跟原来一样,细看似乎只有稍微工整了一些,他看了我一下,低下了头,好像等待着我的“批斗”。“章泽奇这几个字……”他可能感觉我要骂了,头更低了,此时我话锋一转,“比起以前来还是有进步的,看来在向同桌学习,真不错,有进步!”孩子可能没有想到我会表扬他,有点茫然了,我摸摸他的腦袋说:“有进步就是好孩子。”孩子笑了,回坐位后坐得非常端正,孩子的神情充满了自信。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你的表扬和鼓励就是阳光雨露,就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诚的鼓励和表扬,便是那知时节的好雨,这好雨定能滋润着充满生机的心田,使这片心田开出朵朵鲜花,结出累累硕果。
三、给予孩子自然成长的风雨
首先要明确: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当然,惩罚既然是手段,就必须讲究可行性问题。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面对着一个个时而天真烂漫,时而淘气顽皮的孩子,如何实施理性的惩罚呢?有一次,班中又出现了打架事件,而且有孩子哭了,我急忙走进教室,一看又是那几个顽皮的孩子,个个脸涨得通红,我知道肯定又是玩玩才打起来的,都是无心的,骂已经没有效果了,我灵机一动,请全班孩子安静,让打架的两个孩子上来,当着全班孩子的面互相道歉,相互说声“对不起,没关系”,然后大家握个手,笑一笑,拥抱一下又是好朋友了。看到上面孩子相拥、下面孩子微笑的样子,我接着说:“做错事了,就要道歉,获得别人的谅解,互相笑一笑,还是好朋友。”惩罚,我做了,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又做到了尊重孩子。所以,惩罚不一定就是不尊重孩子人格,尊重孩子人格不一定就不能使用惩罚。现在流行的教育理论把惩罚和尊重人格对立起来,认为惩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一味强调无标准的尊重人格,完全是一种肤浅的概念化说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对教育的误导,造成的危害实在令人痛心。
每一朵花儿都有他的生命,也都有他自己的世界。花的生命之初,肯定也有一种精神胚胎,让他破土而出,终于有了一小点的存生之地,于是逐渐在那里孕育花蕾。一但人们出于某种善意的目的让花儿离开他的世界,花儿会过得好吗?即使花儿可能会过得更好,但他以失去作为花天生的灵性。花儿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接受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润才会长得更加娇美,接受风雨的吹打才会更加坚强。
花儿的生长需要自然环境,孩子的成长也需要自然空间。但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只要学习成绩好,想去哪儿玩父母都会同意,怎么会没有自然成长的空间呢?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孩子们却觉得自己一点儿自由都没有,真没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其主要原因在于大人们总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来替代孩子的主观需求,勿视了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自由创造的需要。孩子的成长空间,需要我们去细心营造。在这个空间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精彩的故事,家长、老师永远都不会知道,有些永远也不必知道,但却是孩子一生的记忆。我们家长、老师作为过来人,站在一旁,笑咪咪地看着他们在精彩的世界中嘻笑怒骂,跌爬滚打,回味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精彩片断,这是一种更为从容的教育,更加自然的爱和更有气魄的等待。农村的孩子,大部分是隔代抚养,祖父母的过分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使孩子的主观需要渐渐失去。于是这份重任就落到了老师的肩上,尤其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不但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而且还要与家长充分沟通,引导家长如何让孩子独立。
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身心还停留在幼儿阶段。班中有一孩子,由于是个早产儿,记忆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个各方面都比同龄孩子要差,有时候老师前一分钟说过的话她就没有印象了。其奶奶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一心只想让她成绩好一点,其他什么事都不让她干,书包奶奶整理,就连吃午饭也是奶奶来喂的,但是孩子始终噘着嘴,一点也不开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多次与其奶奶沟通,还孩子一个自己长大的空间,放手试试看,那样孩子才会有进步。我也告诉孩子有很多事要她自己干了,就先从吃饭,背书包做起。不久,发觉孩子渐渐地会自理了,当我看着她背着书包,笑容满面地回家时,我心里一直在想,学习要给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能力,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探索,自己的事自己做。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孩子的行为合乎社会的规范。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内容,父母、教师应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只有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得以挖掘。
二、给予孩子自然成长的阳光
阳光般的鼓励与表扬不论对好学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是适用的。尤其是后进生,班中有一个小孩子,刚开学,我从他的作业中就感觉出孩子的玩兴还很浓,对于学习根本心不在焉,有时修改一个拼音字母需要二十分钟。于是我多次把孩子留下来,让其做好作业回家,但孩子的主动性似乎一点也没提高。也多次找他妈妈聊天,了解孩子的情况,原来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表现不太好,其母亲的脾气也非常急躁,动不动要打骂孩子,孩子在幼儿时期就缺少鼓励和表扬。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有一次,孩子又把他乱写的拼音字母交了上来,我没有多说,依旧请他拿回去重写,孩子看看我,似乎已经习惯了。不久,孩子把他重写的作业交上来了,我看了一下,几乎跟原来一样,细看似乎只有稍微工整了一些,他看了我一下,低下了头,好像等待着我的“批斗”。“章泽奇这几个字……”他可能感觉我要骂了,头更低了,此时我话锋一转,“比起以前来还是有进步的,看来在向同桌学习,真不错,有进步!”孩子可能没有想到我会表扬他,有点茫然了,我摸摸他的腦袋说:“有进步就是好孩子。”孩子笑了,回坐位后坐得非常端正,孩子的神情充满了自信。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你的表扬和鼓励就是阳光雨露,就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诚的鼓励和表扬,便是那知时节的好雨,这好雨定能滋润着充满生机的心田,使这片心田开出朵朵鲜花,结出累累硕果。
三、给予孩子自然成长的风雨
首先要明确: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当然,惩罚既然是手段,就必须讲究可行性问题。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面对着一个个时而天真烂漫,时而淘气顽皮的孩子,如何实施理性的惩罚呢?有一次,班中又出现了打架事件,而且有孩子哭了,我急忙走进教室,一看又是那几个顽皮的孩子,个个脸涨得通红,我知道肯定又是玩玩才打起来的,都是无心的,骂已经没有效果了,我灵机一动,请全班孩子安静,让打架的两个孩子上来,当着全班孩子的面互相道歉,相互说声“对不起,没关系”,然后大家握个手,笑一笑,拥抱一下又是好朋友了。看到上面孩子相拥、下面孩子微笑的样子,我接着说:“做错事了,就要道歉,获得别人的谅解,互相笑一笑,还是好朋友。”惩罚,我做了,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又做到了尊重孩子。所以,惩罚不一定就是不尊重孩子人格,尊重孩子人格不一定就不能使用惩罚。现在流行的教育理论把惩罚和尊重人格对立起来,认为惩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一味强调无标准的尊重人格,完全是一种肤浅的概念化说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对教育的误导,造成的危害实在令人痛心。
每一朵花儿都有他的生命,也都有他自己的世界。花的生命之初,肯定也有一种精神胚胎,让他破土而出,终于有了一小点的存生之地,于是逐渐在那里孕育花蕾。一但人们出于某种善意的目的让花儿离开他的世界,花儿会过得好吗?即使花儿可能会过得更好,但他以失去作为花天生的灵性。花儿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接受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润才会长得更加娇美,接受风雨的吹打才会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