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表达会影响个体的决策以及偏好,研究者将这种违背经典决策理论中期望效用理论的不变性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本文总结了框架效应在突发事件中的理论研究,着重分析了以地震灾害下公众风险决策偏好。
关键词:框架效应;地震灾害;信息表征;负性框架
目前,研究者对已有的地震灾害的研究普遍集中在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风险感知,而“风险感知悖论”认为,对自然灾害高风险感知下的人们很少会采取应对自然灾害准备行为(Spittal,2008;Basolo,2009;Wachinger,2013),而框架效应主要探讨人们对风险事件的决策行为,借助这一契机,本文从地震灾害出发,着重讨论公众在地震灾害下决策行为,以便为灾害应急救援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
1 框架效应
Tversky&Kahnmen(1981)在对“亚洲疾病问题“的研究中,向世人首次展示了人类决策过程中存在的框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积极框架下,人们倾向于确定的方案选择,而在消极框架下,人们倾向于风险寻求。由此实验得出,当对两个逻辑相同(但呈现方式不同)的问题进行陈述时,决策者对选择的不同倾向即会产生框架效应(Tversky&Kahneman,1981)。Kühberger(1995)则认为当相同的决策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并且决策者对决策问题会产生不一致的理解时就会产生框架效应现象。
2 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2.1性别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Fagley&Miller(1990)首次研究性别在框架效应中的影响差异发现,框架效应只出现在女性被试中; Frisch(1993)则从理论的角度认为性别不同不会对框架效应产生显著影响;Levin(2002)、Fraedrich&Iyer(2002)通过实验证明性别对框架效应不存在调节作用。Fagley&Miller(1997)通过实验发现,相较于男性被试者,女性被试受到框架效应影响的概率更大,而Wang&Huang(2010)发现,在风险决策中,男女被试均表现出明显的框架效应,但在不同决策背景下存在差别,具体表现为,生命问题背景下,女性被试表现出的框架效应更强,而在金钱问题背景下,男性被试表现的框架效应更强。由于男性与女性看待不同问题的态度本质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研究框架效应中,性别因素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
2.2决策任务背景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Wang(1996)在进一步考察决策问题背景对框架效应调节的研究中发现,虽然以生命问题为决策背景的研究中也证实了决策者更倾向于风险寻求,但这种现象会随着材料所呈现的群体(6000,600,60与6)变化,具体表现行为,当处于风险中的去群体数量小于100时,框架效应消失。 国内研究者王凯(2010)在对突发事件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中,通过问卷形式检验了突发事件下,女性被试在生命问题上表现出显著的框架效应,而在物资救援问题上框架效应不显著。
可见,框架效应并非总是出现的,会受到主体、个体、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框架效应的研究也不能笼统集中在一个事件上,应该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分别的考量。
3.研究的目的和实验假设
3.1 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经典的亚洲疾病问题上,通过实验,将风险事件确定为地震灾害下的生命问题与财产问题,以探讨不同性别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
3.2 研究假设
Jou& Shanteau(1996)发现人们在生命和货物问题背景下的风险决策都会受不同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但在生命问题背景下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因此H1:不同决策问题背景在地震灾害中的受框架效应影响显著;Fagley&Miller(1990)首次研究性别在框架效应中的影响差异发现,框架效应只出现在女性被试中,因此H2:地震灾害背景下,女性更容易受框架效应的影响;Wang&Huang(2010)发现,男女被试均在不同决策背景下存在差别,具体表现为,生命问题背景下,女性被试受框架效应影响更强,而在财产问题背景下,男性被试受信息呈现方式影响更强,因此H3:地震灾害背景下,性别和决策问题背景对框架效应产生交互影响。
4.实 验
4.1研究目的
在地震灾害下的风险决策中,考察问题类型、被试性别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4.2研究方法
4.2.1被试
随机选取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120名,其中女性65人,男性55人。其中文科(新闻、政治、历史)61人,理科(土木、物理、建筑)59人。
4.2.3实验材料
参照Tversky&kahnemen(1981)采用的经典的亚洲疾病问题。將“亚洲疾病问题”进行适当修正,修改为:考察人们在地震灾害下具体的实行方案选择。
实验数据表明:(1)男性被试的X2检验结果都不显著(P>0.05),表明不同性别被试在对生命问题进行决策时,没有产生框架效应;(2)女性被试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女性被试在财产问题决策中存在偏好于不确定方案的单向框架效应(P=0.011<0.05)。
5 讨论
研究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同样作为突发事件的地震灾害,公众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却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结果。由此可见,公众面对地震灾害,在生命问题下也能保持极其理性的风险态度。笔者在此呼吁应急灾害救助部门,对普通公众,特别是未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公众,多进行地震灾害普及,必要情况下,创造条件营造地震灾害场景,让未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公众亲身体验,在其未来可能面临地震灾害时保持极其冷静的理性决策。
参考文献:
[1] Spittal M J , Mcclure J , Siegert R J , et al. Predictors of Two Type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J]. Environment & Behavior, 2008, 40(6):798-817.
[2] Basolo V , Steinberg L J , Burby R J , et al. The Effects of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 and Information on Perceived and Actual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s[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009, 41(3):338-364.
[3] .Wachinger G , Renn O , Begg C , et al. The Risk Perception Paradox-Implications for Governance and Communication of Natural Hazards[J]. Risk Analysis, 2013, 33(6):1049-1065.
[4] Tversky A , Kahneman D .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J]. Science, 1981, 211(4481):453-458.
作者简介:
唐倩(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学生,管理学硕士,西南交通大学,专业,公共管理,研究方向:社会风险
关键词:框架效应;地震灾害;信息表征;负性框架
目前,研究者对已有的地震灾害的研究普遍集中在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风险感知,而“风险感知悖论”认为,对自然灾害高风险感知下的人们很少会采取应对自然灾害准备行为(Spittal,2008;Basolo,2009;Wachinger,2013),而框架效应主要探讨人们对风险事件的决策行为,借助这一契机,本文从地震灾害出发,着重讨论公众在地震灾害下决策行为,以便为灾害应急救援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
1 框架效应
Tversky&Kahnmen(1981)在对“亚洲疾病问题“的研究中,向世人首次展示了人类决策过程中存在的框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积极框架下,人们倾向于确定的方案选择,而在消极框架下,人们倾向于风险寻求。由此实验得出,当对两个逻辑相同(但呈现方式不同)的问题进行陈述时,决策者对选择的不同倾向即会产生框架效应(Tversky&Kahneman,1981)。Kühberger(1995)则认为当相同的决策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并且决策者对决策问题会产生不一致的理解时就会产生框架效应现象。
2 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2.1性别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Fagley&Miller(1990)首次研究性别在框架效应中的影响差异发现,框架效应只出现在女性被试中; Frisch(1993)则从理论的角度认为性别不同不会对框架效应产生显著影响;Levin(2002)、Fraedrich&Iyer(2002)通过实验证明性别对框架效应不存在调节作用。Fagley&Miller(1997)通过实验发现,相较于男性被试者,女性被试受到框架效应影响的概率更大,而Wang&Huang(2010)发现,在风险决策中,男女被试均表现出明显的框架效应,但在不同决策背景下存在差别,具体表现为,生命问题背景下,女性被试表现出的框架效应更强,而在金钱问题背景下,男性被试表现的框架效应更强。由于男性与女性看待不同问题的态度本质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研究框架效应中,性别因素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
2.2决策任务背景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Wang(1996)在进一步考察决策问题背景对框架效应调节的研究中发现,虽然以生命问题为决策背景的研究中也证实了决策者更倾向于风险寻求,但这种现象会随着材料所呈现的群体(6000,600,60与6)变化,具体表现行为,当处于风险中的去群体数量小于100时,框架效应消失。 国内研究者王凯(2010)在对突发事件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中,通过问卷形式检验了突发事件下,女性被试在生命问题上表现出显著的框架效应,而在物资救援问题上框架效应不显著。
可见,框架效应并非总是出现的,会受到主体、个体、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框架效应的研究也不能笼统集中在一个事件上,应该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分别的考量。
3.研究的目的和实验假设
3.1 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经典的亚洲疾病问题上,通过实验,将风险事件确定为地震灾害下的生命问题与财产问题,以探讨不同性别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
3.2 研究假设
Jou& Shanteau(1996)发现人们在生命和货物问题背景下的风险决策都会受不同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但在生命问题背景下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因此H1:不同决策问题背景在地震灾害中的受框架效应影响显著;Fagley&Miller(1990)首次研究性别在框架效应中的影响差异发现,框架效应只出现在女性被试中,因此H2:地震灾害背景下,女性更容易受框架效应的影响;Wang&Huang(2010)发现,男女被试均在不同决策背景下存在差别,具体表现为,生命问题背景下,女性被试受框架效应影响更强,而在财产问题背景下,男性被试受信息呈现方式影响更强,因此H3:地震灾害背景下,性别和决策问题背景对框架效应产生交互影响。
4.实 验
4.1研究目的
在地震灾害下的风险决策中,考察问题类型、被试性别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4.2研究方法
4.2.1被试
随机选取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120名,其中女性65人,男性55人。其中文科(新闻、政治、历史)61人,理科(土木、物理、建筑)59人。
4.2.3实验材料
参照Tversky&kahnemen(1981)采用的经典的亚洲疾病问题。將“亚洲疾病问题”进行适当修正,修改为:考察人们在地震灾害下具体的实行方案选择。
实验数据表明:(1)男性被试的X2检验结果都不显著(P>0.05),表明不同性别被试在对生命问题进行决策时,没有产生框架效应;(2)女性被试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女性被试在财产问题决策中存在偏好于不确定方案的单向框架效应(P=0.011<0.05)。
5 讨论
研究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同样作为突发事件的地震灾害,公众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却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结果。由此可见,公众面对地震灾害,在生命问题下也能保持极其理性的风险态度。笔者在此呼吁应急灾害救助部门,对普通公众,特别是未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公众,多进行地震灾害普及,必要情况下,创造条件营造地震灾害场景,让未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公众亲身体验,在其未来可能面临地震灾害时保持极其冷静的理性决策。
参考文献:
[1] Spittal M J , Mcclure J , Siegert R J , et al. Predictors of Two Type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J]. Environment & Behavior, 2008, 40(6):798-817.
[2] Basolo V , Steinberg L J , Burby R J , et al. The Effects of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 and Information on Perceived and Actual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s[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009, 41(3):338-364.
[3] .Wachinger G , Renn O , Begg C , et al. The Risk Perception Paradox-Implications for Governance and Communication of Natural Hazards[J]. Risk Analysis, 2013, 33(6):1049-1065.
[4] Tversky A , Kahneman D .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J]. Science, 1981, 211(4481):453-458.
作者简介:
唐倩(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学生,管理学硕士,西南交通大学,专业,公共管理,研究方向: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