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田径课程是大学体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掌握体育技能和提高体育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改革,田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数逐渐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田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田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对影响大学田径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田径课程 教学效果 主要因素
田径课程在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田径运动在大学体育中的分量逐渐缩减,提升田径课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重点和难点。本文总共分发了近300份调查问卷,对体育系的学生实行全覆盖的调查,共收回276份问卷,总回收率为92%。对以上问卷调查经过仔细分析,总结出影响田径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大学田径教学效果的主管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交通工具进入普通家庭,加之学生锻炼意识的淡薄,导致大学生锻炼能力逐年下降,这是影响大学田径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大学体育田径教学课时的减少,学生们的田径运动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到学生们自觉练习习惯的养成。目前,许多田径能力差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养成了“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在测试前几天进行突击训练,不仅达不到效果,还有可能造成身体损伤。这种不练行为的养成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另一方面,学生们对于自身的训练要求太低,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显示,大约35.2%的女生和25.4%的男生都认为田径训练成绩对自己学业没多大影响。对于田径课程,有超过45%的学生认为大多数田径训练项目比较难,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对于田径项目的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以及相应的训练设施也不到位。所有这些调查结果都表明,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田径项目的教学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来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们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做出一定的成绩,从而树立自信,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
二、影响大学田径教学效果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包括很多,气候、场地、课时、评价体系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客观因素。以下做出简要介绍,供广大师生作为参考。
(一)气候、场地的影响
因为田径运动大多在户外进行,所以对运动场地和气候也有一定要求。在正常情况下,田径课必须在室外进行,所以遇到下雨、下雪、雾霾等天气就不能上课,所以天气因素也是影响田径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来了田径棚,但是经常会被体操、武术、拳击以及球类运动所占据,从而没有真正发挥出田径棚的作用。
(二)教学条件不够完善
好的教学条件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断改进、完善体育设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排除不良因素,上课要选择平整、宽敞、无干扰的场地;经常检查器材的完好程度;禁止穿不适合运动的服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根据课上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三)教师安排的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活动是田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克服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促进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之提高到最适应的状态,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做好准备活动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活动方法,使学生在运动前身体达到充分的运动状态,从而避免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引起的运动性损伤,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学质量。准备活动量应根据个人的机能状况、气象条件、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兴奋性较低时或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
(四)合理安排学生的锻炼时间与强度
在高校田径教学课中,体育教师应认真贯彻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精神状态等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量,如一旦发现体力状况不佳的学生应立即令其停止剧烈运动,另行安排轻微活动或作适当休息。
三、总结
在分析了影响田径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后,我们应该做出应有的思考,为我们的田径教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高等学校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还要依靠导向性的政策,不断鼓励现有的田径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快知识结构的更新调整,全面规划田径教学的规范化、高效化的进程,为不断提升高校田径教学的教学效果而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振芳.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诸多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
[2] 赵先卿,杨继星.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1(1).
[3] 冯晓劲.对普通高校田径选修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
[4] 黎明.对我国部分大学田径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摘 要 田径课程是大学体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掌握体育技能和提高体育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改革,田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数逐渐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田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田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对影响大学田径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田径课程 教学效果 主要因素
田径课程在在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田径运动在大学体育中的分量逐渐缩减,提升田径课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重点和难点。本文总共分发了近300份调查问卷,对体育系的学生实行全覆盖的调查,共收回276份问卷,总回收率为92%。对以上问卷调查经过仔细分析,总结出影响田径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大学田径教学效果的主管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交通工具进入普通家庭,加之学生锻炼意识的淡薄,导致大学生锻炼能力逐年下降,这是影响大学田径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大学体育田径教学课时的减少,学生们的田径运动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到学生们自觉练习习惯的养成。目前,许多田径能力差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养成了“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在测试前几天进行突击训练,不仅达不到效果,还有可能造成身体损伤。这种不练行为的养成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另一方面,学生们对于自身的训练要求太低,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显示,大约35.2%的女生和25.4%的男生都认为田径训练成绩对自己学业没多大影响。对于田径课程,有超过45%的学生认为大多数田径训练项目比较难,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对于田径项目的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以及相应的训练设施也不到位。所有这些调查结果都表明,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田径项目的教学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来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们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做出一定的成绩,从而树立自信,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
二、影响大学田径教学效果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包括很多,气候、场地、课时、评价体系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客观因素。以下做出简要介绍,供广大师生作为参考。
(一)气候、场地的影响
因为田径运动大多在户外进行,所以对运动场地和气候也有一定要求。在正常情况下,田径课必须在室外进行,所以遇到下雨、下雪、雾霾等天气就不能上课,所以天气因素也是影响田径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来了田径棚,但是经常会被体操、武术、拳击以及球类运动所占据,从而没有真正发挥出田径棚的作用。
(二)教学条件不够完善
好的教学条件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断改进、完善体育设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排除不良因素,上课要选择平整、宽敞、无干扰的场地;经常检查器材的完好程度;禁止穿不适合运动的服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根据课上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三)教师安排的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活动是田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克服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促进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之提高到最适应的状态,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做好准备活动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活动方法,使学生在运动前身体达到充分的运动状态,从而避免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引起的运动性损伤,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学质量。准备活动量应根据个人的机能状况、气象条件、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兴奋性较低时或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
(四)合理安排学生的锻炼时间与强度
在高校田径教学课中,体育教师应认真贯彻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精神状态等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量,如一旦发现体力状况不佳的学生应立即令其停止剧烈运动,另行安排轻微活动或作适当休息。
三、总结
在分析了影响田径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后,我们应该做出应有的思考,为我们的田径教学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高等学校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还要依靠导向性的政策,不断鼓励现有的田径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快知识结构的更新调整,全面规划田径教学的规范化、高效化的进程,为不断提升高校田径教学的教学效果而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振芳.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诸多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
[2] 赵先卿,杨继星.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1(1).
[3] 冯晓劲.对普通高校田径选修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
[4] 黎明.对我国部分大学田径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