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环境等不确定性会给高度依赖国外资源的各国带来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全球价值链嵌入是会带来扩大风险的极化效应,还是控制风险的平衡效应,已成为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背景下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运用权力-依赖理论,将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相互依赖分解为共同依赖和权力劣势两个维度,采用2018年版增加值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2005年以来的35个细分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国际贸易利益均随共同依赖的增大而增长,并随权力劣势的增大而减少.第二,以权力网络扩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全球创新网络演化及风险治理研究"(20&ZD072)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政治、经济、公共卫生、环境等不确定性会给高度依赖国外资源的各国带来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全球价值链嵌入是会带来扩大风险的极化效应,还是控制风险的平衡效应,已成为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背景下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运用权力-依赖理论,将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相互依赖分解为共同依赖和权力劣势两个维度,采用2018年版增加值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2005年以来的35个细分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国际贸易利益均随共同依赖的增大而增长,并随权力劣势的增大而减少.第二,以权力网络扩展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作为调节变量降低因权力劣势而面临的被违约和供应中断风险,弱化权力劣势对国际贸易利益的负向作用.进一步检验调节作用机制发现,外企进入数量的增加和外企中外资持股比例的提升是全球价值链嵌入发挥风险控制作用的重要渠道.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期间及其前后、行业技术密集度和贸易方式上表现出异质性.全球金融危机显著扩大了权力劣势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调节效应也显著增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技术行业的调节作用强于高、低技术行业,但在高加工贸易比例行业中没有发挥显著作用.本文不仅扩展了对国际贸易利益影响因素的分析,也为我国在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背景下如何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参考.
其他文献
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但面临着多层次、多主体间的互惠困境,以致难以实现有效供给.基于博弈理论,本文遵循“博弈困境—博弈模型—博弈机制—制度供给”的分析逻辑,阐述了互惠困境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制度供给视角下包含基本机制、匹配原则及治理模式的一个外生性互惠制度供给框架,并剖析了其制度供给逻辑.研究发现:关系型机制、社会契约型机制、显性契约型机制和偏好改变型机制有助于实现互惠困境中的帕累托最优均衡;基于基本机制和匹配原则,“宗族权威+亲缘关系”“文化权威、道德权威、经济权威+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以来,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本文从政策执行视角探索该项目取得成效的路径.研究发现,在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 执行过程中,上级政策制定主体目标要求与下级政策执行主体完成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层项目执行主体通过一系列政策变通,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 顺利落地,也放大了该项目的 政策效果,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然而,政策变通也会引发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动作用,既要在顶层设计上构建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
提高保障水平是当前农业保险政策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湖北、江西、四川以及云南1290户农户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农户生产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农户生产投资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其次,农户“倒U型”投资曲线的内部决策遵循基础生产资料投入、劳动投入、机械与服务投入的顺序分别达到拐点并开始下降;再次,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一方面通过改变农户风险态度、增加贷款获取以及提高种植结构专业化水平的方式促进农户生产投资,另一方面又会导致非农就业,降低农户生产投资;
林业碳汇交易是在经济“绿色复苏”背景下,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一种创新模式.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导向性较强,市场机制的稳定运行有赖于制度供给的有效性.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不同组织化形态下农户参与林业碳汇交易的典型案例,找出提升林业碳汇交易制度供给有效性的规范路径.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制度体系应当涵盖林业碳汇交易的实体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激励政策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①在实体法律制度的制定方面,碳汇权利客体是法律拟制的产物,立法机构应当明晰林业碳汇交易产权制度,并与林权制度进行耦合,充分发挥林木自然资源资
农民合作社的数量经过“井喷式”增长之后,并未同步实现规范化运行和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外在需求已被全社会反复强调,但学界基于企业家视角的理论分析仍较为欠缺.本文为弥补这种欠缺所作的研究分析是:首先,从奥派经济学“企业家的企业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属于“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乡土企业家精神进行理论适用分析,甄别出更具科学性、解释力的理论依据;其次,剖析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企业家精神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构建带头人企业家精神理论模型,并通过案例的实证检验
《中国农村观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是中国有关“三农”问题的高水准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等研究领域有着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双重金融摩擦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考察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两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控机制,以及双重金融摩擦对这两种宏观审慎工具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包含双重金融摩擦因素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经济波动特征,尤其能较好地捕捉产出、消费与投资之间联动关系.贷款价值比工具和资本充足率工具均能够调控宏观经济.前者对于实体经济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明显,而后者对信贷市场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显著.需求端金融摩擦和供给端金融摩擦均会对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工具的政策效果产生影响
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和宏观经济数据,从信贷期限结构的视角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延长企业信贷期限结构抑制企业金融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个体的非对称效应,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期限渠道降低银行竞争强度较高地区企业、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高杠杆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对于银行竞争强度较弱地区企业和低杠杆企业,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失效.信贷期限结构的提升对降低非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低杠杆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效力不足.本文的研究揭示了
金融开放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吸引长期外国证券投资(FPI)、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经济嵌入于制度的视角,选取了2008—2018年全球71个经济体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验证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改变FPI母国偏好现象:无论是东道国营商总环境,还是政务、法律、市场和人文分维度营商环境,均显著促进FPI,存在好国偏好现象,且在离岸金融中心、金融危机以后和债券类投资方面表现更为明显;相比人文营商环境,政务、法律和市场环境发挥了更为重要的驱动作用,且市场营商环境在FPI配置中处于主导地位;东道
本文选取2010—2018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债务宏观经济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的特征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空间关联关系,重点研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特征影响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和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网络的关联性普遍存在,且关联性较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效应.显性债务率和隐性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