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不让学生读书,不让学生提问,不让学生自由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只有把“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会真正落实大纲上的教学要求,也才会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关键词】 自由 主动 阅读自由 思考自由 提问自由 写作自由
上公开课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言外之意就是这堂课学生们只是帮助教师演完一台戏的配角而已。在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遭到了无情地抑制,学生难以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语文学习成了例行公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归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关于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以下体会:
一、给学生读书的自由
1、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是语文课堂所有工作得以展开的基础,这个基础工作没做,或者做得不充分,后续工作必定没有效果。即使老师口吐莲花,讲得再好,学生顶多只是一个听众罢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学生才能全面感知教材,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为更深层次的思考打下基础。老师应该更慷慨一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反复阅读教材。一节课,拿出十五分钟给学生读书思考绝不为多,而如果少于十分钟,老师便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了。要知道,老师的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这个基础之上的,没了这个基础,教学就是空中楼阁,老师的许多工作就成了一厢情愿的徒劳。
2、把阅读课还给学生。很多学校都给学生开辟了语文阅读课,这本是件天大的好事,学生可以在阅读课上读一些经典、名著和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可是,某些语文教师为了赶课就占用阅读课让学生做题、复习,强行剥夺了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使阅读课上得有名无实。语文的学习关键在于一个积累,而阅读则是积累思想、写作素材、写作语言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学生脑子里没有一定程度的积淀却奢望学生们能写出靓文佳作,能在考场上文思泉涌,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所以我呼吁归阅读课以学生,给学生充分地阅读自由。
二、给学生课堂活动的自由
1、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提问的自由。现在的课堂,是老师提出一个或一串问题,独揽提问大权,学生只是干寻找答案的活。老师依靠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这种做法看来无可指摘,但是,我们是否想到,老师已严重忽视了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权利。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思路是老师的思路,面对丰富的文本,几十个学生的想法呢?他们的心得、他们的疑惑都没有机会浮出水面。有个科学家说过,“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可见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一样重要。问题最多的学生往往是最棒的、最富潜力的学生。学生会提问,说明学生会思考、会表达,发现力、想象力、创新力都得到了激发。有了来自学生的提问,老师的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少一些想当然的盲目性;有了来自学生的问题,沉闷的课堂一定会激起波澜。
三、给学生课堂答疑的自由
有些教师在讲课或评题时,喜欢自己解答、下定论。这种做法费力、耗时、实效差,在这样的学习习惯中,学生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会脑懒,手懒,嘴懒,不肯思,不肯问,不肯做,不肯钻,专等老师讲结果、讲答案。长此以往,还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差,学习成绩下降的恶果。相反,如果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答疑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相应就会下功夫读文章、做习题,想办法解疑,既给学生养成了自主思考、学习的好习惯,也调动了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升。因此,给学生充分的答疑自由,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四、给学生写作的自由
《语文行动纲领》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没有自由的写作空间,学生怎么可能去“我手写我心”。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是:写作训练没有系统,教师随意命题,写作量小,学生真正地思想得不到展示。这造成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整体写作水平低下,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
作为教师,如果一味给学生定调子、画框框,让学生畏首畏尾,就会消减其写作的欲望,束缚其写作的能力,最后的训练结果只能是“出力不讨好”。所以放开手脚,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相信鲜活的青春一定会给他们以鲜活的写作激情和写作素材,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好文章也一定会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你的课堂上。
不让学生读书,不让学生提问,不让学生自由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做主人,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给予其答疑的自由和空间;课下,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写作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真情实感,尽情展示文学才华。只有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会真正落实大纲上的教学要求,也才会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关键词】 自由 主动 阅读自由 思考自由 提问自由 写作自由
上公开课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言外之意就是这堂课学生们只是帮助教师演完一台戏的配角而已。在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遭到了无情地抑制,学生难以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语文学习成了例行公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归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关于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以下体会:
一、给学生读书的自由
1、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是语文课堂所有工作得以展开的基础,这个基础工作没做,或者做得不充分,后续工作必定没有效果。即使老师口吐莲花,讲得再好,学生顶多只是一个听众罢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学生才能全面感知教材,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为更深层次的思考打下基础。老师应该更慷慨一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反复阅读教材。一节课,拿出十五分钟给学生读书思考绝不为多,而如果少于十分钟,老师便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了。要知道,老师的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这个基础之上的,没了这个基础,教学就是空中楼阁,老师的许多工作就成了一厢情愿的徒劳。
2、把阅读课还给学生。很多学校都给学生开辟了语文阅读课,这本是件天大的好事,学生可以在阅读课上读一些经典、名著和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可是,某些语文教师为了赶课就占用阅读课让学生做题、复习,强行剥夺了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使阅读课上得有名无实。语文的学习关键在于一个积累,而阅读则是积累思想、写作素材、写作语言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学生脑子里没有一定程度的积淀却奢望学生们能写出靓文佳作,能在考场上文思泉涌,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所以我呼吁归阅读课以学生,给学生充分地阅读自由。
二、给学生课堂活动的自由
1、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提问的自由。现在的课堂,是老师提出一个或一串问题,独揽提问大权,学生只是干寻找答案的活。老师依靠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这种做法看来无可指摘,但是,我们是否想到,老师已严重忽视了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权利。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思路是老师的思路,面对丰富的文本,几十个学生的想法呢?他们的心得、他们的疑惑都没有机会浮出水面。有个科学家说过,“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可见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一样重要。问题最多的学生往往是最棒的、最富潜力的学生。学生会提问,说明学生会思考、会表达,发现力、想象力、创新力都得到了激发。有了来自学生的提问,老师的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少一些想当然的盲目性;有了来自学生的问题,沉闷的课堂一定会激起波澜。
三、给学生课堂答疑的自由
有些教师在讲课或评题时,喜欢自己解答、下定论。这种做法费力、耗时、实效差,在这样的学习习惯中,学生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会脑懒,手懒,嘴懒,不肯思,不肯问,不肯做,不肯钻,专等老师讲结果、讲答案。长此以往,还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差,学习成绩下降的恶果。相反,如果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答疑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相应就会下功夫读文章、做习题,想办法解疑,既给学生养成了自主思考、学习的好习惯,也调动了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升。因此,给学生充分的答疑自由,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四、给学生写作的自由
《语文行动纲领》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没有自由的写作空间,学生怎么可能去“我手写我心”。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是:写作训练没有系统,教师随意命题,写作量小,学生真正地思想得不到展示。这造成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整体写作水平低下,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
作为教师,如果一味给学生定调子、画框框,让学生畏首畏尾,就会消减其写作的欲望,束缚其写作的能力,最后的训练结果只能是“出力不讨好”。所以放开手脚,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相信鲜活的青春一定会给他们以鲜活的写作激情和写作素材,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好文章也一定会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你的课堂上。
不让学生读书,不让学生提问,不让学生自由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做主人,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给予其答疑的自由和空间;课下,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写作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真情实感,尽情展示文学才华。只有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会真正落实大纲上的教学要求,也才会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