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休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个词汇,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现象,已经全面进入生活。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融入在生活的每个片段中。在发展中,各类休闲资源开发,休闲项目建设,休闲度假区启动,因此对休闲产业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休闲的核心是文化,文化需要主题,主题又要在休闲的过程中体现,形成载体,所以自然会在发展过程中培育出产业,而产业的健康成长又需要联盟。所以我归纳为:主题为魂,休闲为骨,产业为基,联盟为体。
从一定意义来说,休闲文化指引休闲需求,休闲产业创造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与休闲产业息息相关,这里面既包括当代大众文化,也包含深层延绵的传统文化。如何使二者得到高度的契合,我们需要系统认识休闲文化的本质,以及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发展需求。
将文化植入休闲深处
文化对休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文化是休闲的指向。作为消费者、休闲者和活动参与者,其追求的本质是文化。其次,文化是休闲的灵魂。新兴的休闲产业培育必须以文化作为指导。第三,文化是休闲的主体。休闲可以分成很多类,每一类里边都有文化内容。中国旅游产业多年的发展,实就是借助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主体吸引力,也形成了根本的差异性,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文化休闲,可分很多种类,目前比较集中体现的是城市中央休闲区。休闲是个性化选择,同时又是一种公众性选择,需要公共空间。从中国的传统来说,没有公众休闲可言,基本体现的都是私人休闲。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搞一个围墙圈起来,包括被称为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的苏州园林,本质上是私家园林,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的颐和园是皇家园林,都不是公共区域。
我们的发展从农业社会一步进入现代社会,缺乏过渡,这个过渡就是市民社会的形成,市民社会的形成需要公共空间,才能够培育公共文化。所以现在从理念上需要调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要创造新型公共空间,可以推出一个新的概念,叫第三空间,即除了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之外的休闲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休闲体系的营造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对于现代市民社会的新兴需求具有历史性意义。
但是,我们往往在构造一些休闲项目的时候追求私密性,追求高端,这是国际上的一些做法,现在更需要考虑的是城市的公共空间,要满足大众的休闲活动。所以要形成体系化建设,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甚至可以划分几百个项目,满足大众休闲需求。
文化休闲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化为主题的,也是以文化为主体的休闲场所和休闲活动,例如影视、博物馆、收藏市场等,这是市场上体现比较强烈、充分的。另一类是泛文化,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都有相应的文化内容,比如自然生态旅游,包括温泉等等,都是现在比较普遍的休闲活动,实际上是以自然为依托进行的身心愉悦的休闲活动。
大众选择休闲,从根本上是心理需求,也是文化需求。乡村休闲本质也是文化,在英国、法国以及北欧的一些国家,休闲第一是乡村环境,第二是乡村物产,但更重要的是乡村生活所形成的文化体验。人们对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有趣的见闻印象颇为深刻,景区景点反而记不住,这就是一种本质性追求。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之中,人感觉自己的生命得以实现,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休闲的产业化与创新力
休闲产业应当关注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闲暇生活、休闲行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受到内在的文化指引,内在的文化指令像隐形之手一样,影响着我们的意识。我们都受制于文化地图所标示的方向。休闲文化是人类更本质的需求,休闲产业发展的目的是在满足这一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更好的休闲内容、休闲方式,并引导休闲行为。
企业形成相应规模,才可以称之为产业,否则只是经济活动。1957年长春汽车制造厂投产,日本组织考察团来考察,很佩服,认为当时我们的卡车制造水平远远胜过日本。到了1978年,日本人评价中国,只有汽车生产活动,没有汽车产业,因为不成规模。同理,现在有一些新兴的休闲经营方式、活动、需求,但是严格说还不能叫产业。只有形成相应的规模,才可以定位到一个业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能称之为业呢?这个问题用不着深究,基本是规模问题,但也有社会影响问题,消费现象问题,更重要的是成长性问题。
从休闲角度来说,现在是新旧交织,新的东西在不断产生,但是传统的模式仍然有市场。再过一百年,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还会有,因为有需求,只不过那时候方式又会有所变化。总体来说是一个新旧交织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研究新型业态就把传统业态都否定掉。
单一模式已经无法对应市场需求了,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层次化,越来越细分化,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必须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在我国搞旅游新业态创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移植,就是借用对方的内容和品牌。然而有时候移植成本太高,还是模仿来得实惠。由于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很小的百分点,就会形成很大的绝对量,正因为如此,有些模仿的项目才能做得下去。
当下,组合方式是国内比较普遍的方式。尽量把国外能学的都学过来,再加上国内元素,组合到一起构成新的项目:比如上海新天地,是新的还是老的,形态上看是老的,本质上是新的。所以上海人不认同新天地,认为新天地糟蹋了上海文化,就像北京人不认同什刹海一样。
小企业需要一个联盟平台
休闲产业的特点是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结合,少数大企业顶天立地,主体是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需要平台,需要品牌,需要与消费者的沟通,因此联盟的产生就是必然。
主题休闲产业联盟是文化性、泛服务、品牌化的企业网络。联盟是卖服务的吗?不仅如此。第一,联盟不是卖服务,而是卖服务模式。第二,不是卖品牌,而是卖品牌的集合。第三,不是卖市场,而是卖市场的联通,即把很多东西和企业联通起来,把企业和消费者联通起来。
联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两个字——整合,即以模式为基础,以品牌为拉动,以市场为目标,以网络为联通,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这一点上,需要仔细研究,把核心竞争力培育出来,实际上核心品牌也就培育出来了。 从旅游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说,我们原来强调六个字:行、游、住、食、购、娱,这同样是运营要素。任何一个企业、产业,在市场上都有许多发展要素,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以只强调运营要素是不够的。
联盟下一步的要素组合有几个重点:第一个是国际化的制度,因为要对应的是国际市场。第二是模式的综合性——知识产权和网络资产,尤其是实体化的网络基础。第三是资本要素。联盟是轻资产的企业,又是大网络的企业,这两条在资本市场上都是看好的。第四是运作:分层次,缕清楚,有分工,同时又要整合。第五是技术,借助电子商务,谋求技术创新。第六是人才,包括人才的培训,人才的锻炼,人才团队的建设,人才梯队的培育等。
做好休闲的联盟平台,营销是关键。营销涉及到自身营销与联盟营销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联盟营销,输出品牌;随后,每一个加盟的企业要考虑如何借助这个品牌来进行营销。
新型业态和机构发展,基本上是市场自然的发展过程,产品是自然的发育过程,本身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做工作,第一要有组织,最好是由各个部门协同的组织,只靠旅游局来推进有难度。
第二是政策。从全国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有培育的政策体系。法规需要调整,现在的法规偏于传统,比如旅行社管理,要从旅行社管理转向旅行业务管理,这样就把新型业态都纳入进来。再比如现在饭店管理就是星级标准,应该从星级饭店管理转向流动住宿业管理。现在旅游景区管理叫九龙治水,旅游部门就是A级景区标准,实际上也需要扩大,从旅游景区管理扩大到旅游吸引物管理,比如《印象刘三姐》,是什么呢?用传统的概念对应不上,实际上就是旅游吸引物,这样的旅游吸引物也需要相应的管理。
第三是市场。市场的组织方式、沟通方式、营销方式多种多样,这恰恰是各级旅游部门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管理转向服务,从供给管理转向供给和需求并重,最后转向公共服务。
将休闲建设成快乐经济
做休闲旅游,以人为本是出发点,“乐”是主题词。休闲是从“以人为本”到“以乐为本”。
“玩”这个词在中文里很有意思,它源于人们对玉石的玩赏,左边的“王”字旁通假于“玉”,右边是“元”,中国人对玩的概念从玩玉开始,而且玩玉培育了一种手的感觉,培育了精致的鉴赏,所以中国人越玩越小,越玩越精致,一直发展到微雕。
“玩”是休闲娱乐对于个人的作用。消磨时间、愉悦心情、开拓眼界、增加技能、发展自我、提高素质等等,可以说都是出于本能。客观来说,这一系列作用最终会达到一个同样的目的,即在松弛中的创造。
“玩什么”是休闲对于家庭的作用。第一是粘合关系,第二是促进亲情,第三是对子女有一种养成作用,第四是玩的发现。如果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玩,这样的家庭一定是个好家庭。在中国,除了孩子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带孩子逛逛公园,孩子只要长大,这一家人就玩不到一块了,这是社会不够进步,文化不够发达的表现。
“和谁玩”是休闲娱乐对于社区的作用。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要构建和谐社区,就要培育兴趣的共同体,包括企业以及各类机构,甚至包括官场。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玩的方式,构建最简单的玩的伙伴,促进邻里和睦,这样一个过程也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的组成部分。
“玩大了”探讨的是休闲娱乐对于国家的作用。休闲娱乐是以人为本的兴奋点。哪个地方的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比较好,哪个地方的国际化程度一定高。玩需要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否则很难玩起来,更难发展起来。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有休闲娱乐的欢乐气氛,这个国家给人的感觉就不同。我们强调文化软实力输出,不应只是五千年泱泱大国的文化,如果光是板着脸教训人,构不成软实力,如果通过休闲方式,软实力输出才能真正做到位。
各个地方的旅游宣传促销也一样,现在走到哪儿一说就是有什么名山大川,有什么名胜古迹,有多少历史名人,很少听到地方在讲玩。年轻人要什么?在旅游的过程中谁也不追求系统的知识,更不接受系统传承,在旅游的过程中,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气氛感染,如果我们总讲这一套,怎么和青年市场对应?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要研究好玩、构造好玩的产品、培育好玩的气氛。对于休闲娱乐,社会认知有两种基本分类:一种叫做积极休闲;一种叫做消极休闲。积极休闲就是主动性的休闲,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消极休闲是被动的休闲,或者是没有意义的纯粹消磨时间,比如喝大酒、睡懒觉、打麻将,就是所谓闲极无聊的闲。
好玩就是在倡导一种积极休闲。就全世界来看,美国人玩的天性最强,美国人玩的本事也最大,任何一个人都有若干技能,比如橄榄球、帆板、打棒球等。在中国,我们越是好学生,越是好干部,越没有玩的技能,因为总是认为玩物丧志,这是多年来的传统文化的局限。要培育好玩的东西,尤其是做休闲规划,首先自己要学会玩,如果我们玩的水平很高了,就能够理解玩的心态,就知道怎么去促进玩。
建设快乐经济是主题休闲产业联盟的发展目标。在好玩和玩好的基础上,要构建一个快乐经济,在于光远先生首倡的基础上,归纳起来十句话:适应玩的心态,研究玩的学问,建设玩的项目,开拓玩的市场,培育玩的氛围,追求玩的艺术,丰富玩的功能,创新玩的产品,创造玩的文化,谋求玩的财富。
玩不是个小事。希望各类景区、各个旅游城市尽可能增加玩的因素,并进而把玩的因素变成玩的要素,玩本身创造新的吸引力,创造新的竞争力,在这个平台上谋求新的发展。
休闲的核心是文化,文化需要主题,主题又要在休闲的过程中体现,形成载体,所以自然会在发展过程中培育出产业,而产业的健康成长又需要联盟。所以我归纳为:主题为魂,休闲为骨,产业为基,联盟为体。
从一定意义来说,休闲文化指引休闲需求,休闲产业创造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与休闲产业息息相关,这里面既包括当代大众文化,也包含深层延绵的传统文化。如何使二者得到高度的契合,我们需要系统认识休闲文化的本质,以及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发展需求。
将文化植入休闲深处
文化对休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文化是休闲的指向。作为消费者、休闲者和活动参与者,其追求的本质是文化。其次,文化是休闲的灵魂。新兴的休闲产业培育必须以文化作为指导。第三,文化是休闲的主体。休闲可以分成很多类,每一类里边都有文化内容。中国旅游产业多年的发展,实就是借助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主体吸引力,也形成了根本的差异性,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文化休闲,可分很多种类,目前比较集中体现的是城市中央休闲区。休闲是个性化选择,同时又是一种公众性选择,需要公共空间。从中国的传统来说,没有公众休闲可言,基本体现的都是私人休闲。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搞一个围墙圈起来,包括被称为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的苏州园林,本质上是私家园林,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的颐和园是皇家园林,都不是公共区域。
我们的发展从农业社会一步进入现代社会,缺乏过渡,这个过渡就是市民社会的形成,市民社会的形成需要公共空间,才能够培育公共文化。所以现在从理念上需要调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要创造新型公共空间,可以推出一个新的概念,叫第三空间,即除了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之外的休闲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休闲体系的营造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对于现代市民社会的新兴需求具有历史性意义。
但是,我们往往在构造一些休闲项目的时候追求私密性,追求高端,这是国际上的一些做法,现在更需要考虑的是城市的公共空间,要满足大众的休闲活动。所以要形成体系化建设,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甚至可以划分几百个项目,满足大众休闲需求。
文化休闲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化为主题的,也是以文化为主体的休闲场所和休闲活动,例如影视、博物馆、收藏市场等,这是市场上体现比较强烈、充分的。另一类是泛文化,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都有相应的文化内容,比如自然生态旅游,包括温泉等等,都是现在比较普遍的休闲活动,实际上是以自然为依托进行的身心愉悦的休闲活动。
大众选择休闲,从根本上是心理需求,也是文化需求。乡村休闲本质也是文化,在英国、法国以及北欧的一些国家,休闲第一是乡村环境,第二是乡村物产,但更重要的是乡村生活所形成的文化体验。人们对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有趣的见闻印象颇为深刻,景区景点反而记不住,这就是一种本质性追求。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之中,人感觉自己的生命得以实现,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休闲的产业化与创新力
休闲产业应当关注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闲暇生活、休闲行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受到内在的文化指引,内在的文化指令像隐形之手一样,影响着我们的意识。我们都受制于文化地图所标示的方向。休闲文化是人类更本质的需求,休闲产业发展的目的是在满足这一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更好的休闲内容、休闲方式,并引导休闲行为。
企业形成相应规模,才可以称之为产业,否则只是经济活动。1957年长春汽车制造厂投产,日本组织考察团来考察,很佩服,认为当时我们的卡车制造水平远远胜过日本。到了1978年,日本人评价中国,只有汽车生产活动,没有汽车产业,因为不成规模。同理,现在有一些新兴的休闲经营方式、活动、需求,但是严格说还不能叫产业。只有形成相应的规模,才可以定位到一个业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才能称之为业呢?这个问题用不着深究,基本是规模问题,但也有社会影响问题,消费现象问题,更重要的是成长性问题。
从休闲角度来说,现在是新旧交织,新的东西在不断产生,但是传统的模式仍然有市场。再过一百年,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还会有,因为有需求,只不过那时候方式又会有所变化。总体来说是一个新旧交织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研究新型业态就把传统业态都否定掉。
单一模式已经无法对应市场需求了,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层次化,越来越细分化,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必须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在我国搞旅游新业态创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移植,就是借用对方的内容和品牌。然而有时候移植成本太高,还是模仿来得实惠。由于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很小的百分点,就会形成很大的绝对量,正因为如此,有些模仿的项目才能做得下去。
当下,组合方式是国内比较普遍的方式。尽量把国外能学的都学过来,再加上国内元素,组合到一起构成新的项目:比如上海新天地,是新的还是老的,形态上看是老的,本质上是新的。所以上海人不认同新天地,认为新天地糟蹋了上海文化,就像北京人不认同什刹海一样。
小企业需要一个联盟平台
休闲产业的特点是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结合,少数大企业顶天立地,主体是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需要平台,需要品牌,需要与消费者的沟通,因此联盟的产生就是必然。
主题休闲产业联盟是文化性、泛服务、品牌化的企业网络。联盟是卖服务的吗?不仅如此。第一,联盟不是卖服务,而是卖服务模式。第二,不是卖品牌,而是卖品牌的集合。第三,不是卖市场,而是卖市场的联通,即把很多东西和企业联通起来,把企业和消费者联通起来。
联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两个字——整合,即以模式为基础,以品牌为拉动,以市场为目标,以网络为联通,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这一点上,需要仔细研究,把核心竞争力培育出来,实际上核心品牌也就培育出来了。 从旅游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说,我们原来强调六个字:行、游、住、食、购、娱,这同样是运营要素。任何一个企业、产业,在市场上都有许多发展要素,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以只强调运营要素是不够的。
联盟下一步的要素组合有几个重点:第一个是国际化的制度,因为要对应的是国际市场。第二是模式的综合性——知识产权和网络资产,尤其是实体化的网络基础。第三是资本要素。联盟是轻资产的企业,又是大网络的企业,这两条在资本市场上都是看好的。第四是运作:分层次,缕清楚,有分工,同时又要整合。第五是技术,借助电子商务,谋求技术创新。第六是人才,包括人才的培训,人才的锻炼,人才团队的建设,人才梯队的培育等。
做好休闲的联盟平台,营销是关键。营销涉及到自身营销与联盟营销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联盟营销,输出品牌;随后,每一个加盟的企业要考虑如何借助这个品牌来进行营销。
新型业态和机构发展,基本上是市场自然的发展过程,产品是自然的发育过程,本身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做工作,第一要有组织,最好是由各个部门协同的组织,只靠旅游局来推进有难度。
第二是政策。从全国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有培育的政策体系。法规需要调整,现在的法规偏于传统,比如旅行社管理,要从旅行社管理转向旅行业务管理,这样就把新型业态都纳入进来。再比如现在饭店管理就是星级标准,应该从星级饭店管理转向流动住宿业管理。现在旅游景区管理叫九龙治水,旅游部门就是A级景区标准,实际上也需要扩大,从旅游景区管理扩大到旅游吸引物管理,比如《印象刘三姐》,是什么呢?用传统的概念对应不上,实际上就是旅游吸引物,这样的旅游吸引物也需要相应的管理。
第三是市场。市场的组织方式、沟通方式、营销方式多种多样,这恰恰是各级旅游部门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管理转向服务,从供给管理转向供给和需求并重,最后转向公共服务。
将休闲建设成快乐经济
做休闲旅游,以人为本是出发点,“乐”是主题词。休闲是从“以人为本”到“以乐为本”。
“玩”这个词在中文里很有意思,它源于人们对玉石的玩赏,左边的“王”字旁通假于“玉”,右边是“元”,中国人对玩的概念从玩玉开始,而且玩玉培育了一种手的感觉,培育了精致的鉴赏,所以中国人越玩越小,越玩越精致,一直发展到微雕。
“玩”是休闲娱乐对于个人的作用。消磨时间、愉悦心情、开拓眼界、增加技能、发展自我、提高素质等等,可以说都是出于本能。客观来说,这一系列作用最终会达到一个同样的目的,即在松弛中的创造。
“玩什么”是休闲对于家庭的作用。第一是粘合关系,第二是促进亲情,第三是对子女有一种养成作用,第四是玩的发现。如果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玩,这样的家庭一定是个好家庭。在中国,除了孩子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带孩子逛逛公园,孩子只要长大,这一家人就玩不到一块了,这是社会不够进步,文化不够发达的表现。
“和谁玩”是休闲娱乐对于社区的作用。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要构建和谐社区,就要培育兴趣的共同体,包括企业以及各类机构,甚至包括官场。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玩的方式,构建最简单的玩的伙伴,促进邻里和睦,这样一个过程也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的组成部分。
“玩大了”探讨的是休闲娱乐对于国家的作用。休闲娱乐是以人为本的兴奋点。哪个地方的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比较好,哪个地方的国际化程度一定高。玩需要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否则很难玩起来,更难发展起来。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有休闲娱乐的欢乐气氛,这个国家给人的感觉就不同。我们强调文化软实力输出,不应只是五千年泱泱大国的文化,如果光是板着脸教训人,构不成软实力,如果通过休闲方式,软实力输出才能真正做到位。
各个地方的旅游宣传促销也一样,现在走到哪儿一说就是有什么名山大川,有什么名胜古迹,有多少历史名人,很少听到地方在讲玩。年轻人要什么?在旅游的过程中谁也不追求系统的知识,更不接受系统传承,在旅游的过程中,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受到气氛感染,如果我们总讲这一套,怎么和青年市场对应?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要研究好玩、构造好玩的产品、培育好玩的气氛。对于休闲娱乐,社会认知有两种基本分类:一种叫做积极休闲;一种叫做消极休闲。积极休闲就是主动性的休闲,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消极休闲是被动的休闲,或者是没有意义的纯粹消磨时间,比如喝大酒、睡懒觉、打麻将,就是所谓闲极无聊的闲。
好玩就是在倡导一种积极休闲。就全世界来看,美国人玩的天性最强,美国人玩的本事也最大,任何一个人都有若干技能,比如橄榄球、帆板、打棒球等。在中国,我们越是好学生,越是好干部,越没有玩的技能,因为总是认为玩物丧志,这是多年来的传统文化的局限。要培育好玩的东西,尤其是做休闲规划,首先自己要学会玩,如果我们玩的水平很高了,就能够理解玩的心态,就知道怎么去促进玩。
建设快乐经济是主题休闲产业联盟的发展目标。在好玩和玩好的基础上,要构建一个快乐经济,在于光远先生首倡的基础上,归纳起来十句话:适应玩的心态,研究玩的学问,建设玩的项目,开拓玩的市场,培育玩的氛围,追求玩的艺术,丰富玩的功能,创新玩的产品,创造玩的文化,谋求玩的财富。
玩不是个小事。希望各类景区、各个旅游城市尽可能增加玩的因素,并进而把玩的因素变成玩的要素,玩本身创造新的吸引力,创造新的竞争力,在这个平台上谋求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