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感训练与传授语言知识结合起来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然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究竟是传授语言知识,还是语感训练,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还不时地困扰着我们。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语言知识则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为什么这样说呢?刘国正先生在《一己之见》一文中有过这方面的论述。他说:“语言能力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语言知识只涉及其中的一端。”他又以婴儿学语为例,说明“人们学习母语,不是从知识到能力,不是依靠知识的先导,而是依靠多次的模仿和艰苦的磨练。到一定学习阶段,学习语言知识是促进,是‘添花’,却不是必由之路”。语言知识教学的投入与收效的反差也证明了这一点。为此,洪镇涛先生提出,从本质上看,语文课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可见,构建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不是学习语言知识,而是注重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洪镇涛、陈伯安《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
  那么,语言知识还要不要讲呢?当然要讲,而且必须讲好。因为它虽然不是构建语言能力的主要基础,但它是构建语言能力必要的辅助手段。语言知识,主要指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和文章的阅读及写作等基础知识。刘国正在《一己之见》中说过:“它们反映了语言运用的一些规律,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增加掌握语言的自觉性,获得检验正误的普遍准则,减少乃至避免表达的疏漏和混乱。”因此,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可以赋予语言能力更多的理性观照,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确有积极意义,正因为这一点,《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将语言知识定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我们更要明确传授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什么。要明确语言知识的传授只能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手段,是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服务的。因此,不能把传授语言知识当作教学的终极目的……而要把语言知识当作深化、强化学生对课文言语的感应、领悟的武器,使之服务于语感的培养。
  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语感实践,是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说话、作文。这方面的训练,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教材、扩大阅读面、听广播、看电视、举办辩论会、写“语感随笔”和“杂记”等方式进行。语感分析,则是分析语言的运用,即在一定的语境中作语言例析。这方面的训练,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联系语境和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加以点拨和指导。通过语感训练,学生便可习得和积淀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我们说在语感训练中传授语言知识,主要是指在语感分析中传授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枯燥无味的,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的语言知识更没有价值。要使语言知识的传授“变得更可亲、更有用,而不是让人‘敬而远之’”(章熊《语言与思维的训练》)。我们就要将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感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例析中获得语言知识,要使学生不仅能辨认这里用了什么句式,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格,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等,还要在具体语境中,领悟这里运用这种句式,这种修辞格、这种论证方法的妙处。这样才能生动活泼地传授语言知识,变静态语言为动态语言,变“死”的语言为“活”语言。
  敏锐的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最高表现,是语言学习的最后成果,而语言学习的过程则是借助语言知识,切身感悟语言意蕴和语言规律的过程。因此,将语感训练与语言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借助语言知识进行语感训练,真正发挥语言知识对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中,训练语感的方法也很多。用诵读法体验文章的气势神韵美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语文课本中收入了许多我国的优秀古典诗文,它们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锤铺,声韵和谐,具有很强的美感,适合诵读,经典的现代文也同样适合诵读,只要按照诗文偃仰起伏,运用一般语调不紧不慢地读,同样可以自得其趣,获得语感。而且诵读对理解诗文的思想内容、精神实质,领会其气势、节奏、神韵等,都大有裨益。苏东坡说,“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得好,静止的诗文就会活起来,就会带领我们迸人一种可见、可闻、可感的意境美里去。又比:讲课时教师融入真情,注重传授的语言美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语文是与语言打交道的,语文教师无疑应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规范、简洁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欲望。如果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能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形成旋律,体现出不同调式特征,课堂教学就会具有“不可逆转和无法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感训练,传授语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感训练中传授语言知识,借助语言知识训练语感。
其他文献
摘 要: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办学质量。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非常关键。   关键词:高度;爱心;耐心;细心;乐观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
评讲课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试题评讲能使学生扫清盲点,填补漏洞,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发展其能力。但是不少教师对讲评课认识不足,习惯于从第一题依次到最后一题,无重点、无层次、无针对性,自己讲得很辛苦,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效果很差。因此,要提高评讲效果,一定要革除“对答案式”的讲评模式,从“查”“评”“思”三个字上下功夫。  1.查  引导学生自查和互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实现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首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学生正是通过阅读各种资料收集信息、接
数学教学,疑似山的静止,更似水的灵动。青春聪慧的学生,应该培养其灵性和悟性,增强兴趣、提高素养,陶冶情操、砥砺意志,学会学习:善思、善疑、善问、善学,盖因数学而激起读书与学习的
介绍了回龙电站水轮机主轴轴肩槽加工的工艺特点及质量保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