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并不为业界外熟知的奖项,可谓上海医界“名门”,那里星光熠熠,乃无数巨星“出身”之地。一个良好机制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寻找上海名医?这里有个精准搜索之独家秘诀:关键词中添上三个字——银蛇奖。
请务必关注这个奖项。这个20年前发端于上海市卫生局团委,旨在鼓励上海医务界青年人才的奖项,如今所辐射出的能量之大令人惊叹不已。这个并不为业界外熟知的奖项,可谓上海医界“名门”,那里星光熠熠,乃无数巨星“出身”之地。
“大腕”云集
6月下旬,第十二届银蛇奖将再次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副主任、副教授蒋欣泉,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戴生明等18人,分获一二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教授荣获特别荣誉奖。至此,自1989年第一届银蛇奖颁奖至今,20年12届银蛇奖共产生得主178位,16位导师荣获特别荣誉奖,205位青年才俊荣获提名奖。
翻开沉甸甸的荣誉册,仿佛打开了上海乃至全国医疗行业各个学科顶尖专家的花名册,只是那一张张多姿多彩的照片还记录着如今被年轮的成熟所掩去的年轻风采。科学院院士、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这本荣誉册里的绝大部分得主,如今在各自领域里成就辉煌,独领风骚,是当今国内和上海重量级的医学名家,难怪在上海卫生系统,“银蛇奖”地位至尊,人们把它比为“诺贝尔奖”,九成以上获奖者获得过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也有人将之喻为“管理者摇篮”,因为在上海这座人才济济的现代化大都市中,这本荣誉册上的许多得主成功转型,带着卓越的专业背景、年轻的干劲,成为著名高等学府的校长、著名百年医院的院长、市区各级政府部门当家人……更有横跨政医两界的市长、部长和民主党派领导人。
国家卫生部部长、著名白血病和基因研究领域科学家陈竺;上海市副市长、造诣精深的儿童保健专家沈晓明;新生儿消化道手术“一把刀”、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蔡威;著名手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创造“鼠背上长耳朵”奇迹,蜚声国际的组织工程研究科学家曹谊林;曾入选世界500名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国际一流心血管专家葛均波……银蛇奖都曾经是他们起步的台阶。
“银蛇”使命
“灵蛇绕神杖”,这个发源于古希腊神话的标记,如今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医学及医学界标志,人们称之为“蛇徽”。
相传,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阿斯克勒庇俄斯是一位伟大的神医,他总是身穿长袍,手持神杖,云游四方,为人类解除病痛,他的神杖上还有一条灵蛇缠绕而上。众神之王宙斯担心阿斯克勒庇俄斯渊博的医学知识会使人类长生不死,于是以雷电击死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人类为了纪念这位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神医,便以“灵蛇绕神杖”作为医学的标记,也就是蛇徽的来历。据说,神杖代表为人治病的医者,灵蛇则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今天,蛇徽遍布以西医为主体的医学领域,世界卫生组织会徽、欧美医学院校徽、药房店标等都能看见它的踪影。
1989年4月,正值农历蛇年,一条带着培养、造就优秀青年医务人才特定使命的“银蛇”翩然起舞在黄浦江畔。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秉良,是当年银蛇奖的主要筹备者之一,也是银蛇奖20年历程的全程见证者。他向《新民周刊》回忆了银蛇奖诞生的大背景。“其实,银蛇奖在诞生之初其所承载的现实意义就已超越了奖项本身。”蔡秉良说。
上世纪80年代,出国潮风起云涌,同时,随着国门的打开,全球各大医药公司陆续进驻上海,纷纷“挖角”各大医院。一时间,上海卫生系统可谓内外夹击,腹背受敌,一方面有才华的青年医生和优秀的医学院毕业生大量出国深造,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在职医务人员砸了铁饭碗,投奔外资企业当起了医药代表。这一时期的上海卫生系统,经历了医务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严重外流和匮乏的最困难时期,各大医院里的人才梯队严重地青黄不接。
到了80年代末,一批心系祖国、学有所成的优秀青年陆陆续续归国,但他们与那些不为外界各种诱惑所动,兢兢业业立足本职岗位成才的年轻医生一样,遇到不少思想困惑,其中就包括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还未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卫生系统内部存在着论资排辈现象,青年医务工作者普遍有“大树压小树,阳光照不到”的压抑感。此时的上海卫生管理部门强烈地意识到,没有青年就没有未来,只有提振青年医务工作者,上海医务界才有跨世纪发展的基石。
于是,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上海市卫生局团委肩上。时任局团委书记的蔡秉良说,用什么凝聚整个卫生系统的年轻人,成为当时急需破解的头号难题。对医疗卫生行业的青年知识分子来说,“优秀团员”、“学雷锋标兵”,甚至“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都不是最贴切的激励机制。事业召唤人才,时势造就人才。只有激励医务青年立足本职,钻研业务,走岗位成才之路,为明日的学界泰斗搭就广阔的舞台,才能获得青年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于是,银蛇奖应运而生。
1988年5月4日,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成立,上海市卫生局团委从自筹资金中拨出9万元作为奖励基金,1989年初“银蛇奖”被确定为基金会奖励名称。它的评选范围为上海卫生系统在医、教、研、防、医技、后勤、管理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40岁以下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同时,设立若干名“特别荣誉奖”,奖给一等奖获得者的导师,以表彰授业解惑、弘扬学术,在实践中传授医德医风的老专家、老教授。
20个春秋,数百位获奖精英,银蛇奖催生了一批批上海医学界的领军人物,呈现出“老一辈坐帐”,“少壮派当家”的勃勃生机。更有50%左右的银蛇奖得主坐镇上海各大医院的科室正副主任之位。今天,可以骄傲地说,银蛇奖为推进上海、全国乃至世界的医学临床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矗起了一座座里程碑。
“银蛇”效应
医学探索的路上是荆棘丛生而孤独的,名医长成之路是刻苦和牺牲铺垫的。遥远路途中的每一步攀登,谁不期望出现有力的大手搀扶一把?银蛇奖就是这样一个上海青年医务人才的“助推器”。
银蛇奖以20年的时间,精心营造了青年人才迅速成长的氛围和机制。得贤而举之,得贤而与之。它聚焦人才,果断地肯定、提携人才,促使人才脱颖而出。从1991年第三届银蛇奖开始,上海市卫生局决定同时授予每位银蛇奖获得者局“先进工作者”称号,行政记大功一次;从第四届开始,共青团上海市委授予35岁以下的银蛇奖获得者“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更有不少获奖者被破格晋升,在科研项目上得到有力的支持。
如今,银蛇奖真正成了上海医务青年心目中追求的最高荣誉。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银蛇奖获得者不少:除了徐建光,还有陈亮、劳杰、徐文东。他们的恩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教授说,“在我心里,银蛇奖的地位很高很高。对青年医务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步。”因而,银蛇奖的角逐也日趋激烈,以评选标准为例,就是硬生生地一年比一年具体,优秀青年们实在是不相上下。
如今,上海医疗行业人才辈出,人才体制基本走上良性循环之路,也带动着上海卫生的科研与临床良性发展,硕果累累,可以说,这其中银蛇奖居功至伟。“九五”以来,上海卫生系统获得的中华医学科技奖数量占全国获奖总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占全国卫生系统获奖总数的1/6,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占全市获奖总数的1/6。在去年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中,上海收获最丰,而这其中又以上海卫生行业的贡献最为突出,成绩堪称“优异”:在上海荣获的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卫生系统占据了6项。
发掘人才,惠泽社会,一个良好机制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