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常见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通病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民用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具体施工技术指标以及施工控制方法。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控制和消除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共识。控制工程质量通病,应从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入手,以便工程全过程的施工环节均能按照强制性标准和指标进行施工作业,才能严格控制和提高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广义地来说:质量通病的范围很广,因此,针对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本文只对近年工作中看到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施工现象与施工措施做出表述,不涉及责任主体行为监管方面内容。
1 民用建筑地基与基础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结构工程一般以地基基础处理方法、基坑开挖方法以及天然地基夹层处理、换填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以及降水常见问题的质量控制。另外建筑中由于地理地形所处地貌的不同,地基也呈现其特殊性,我国特殊(目前已查明定性的土壤结构)地基有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红粘土地基、多年冻土地基、有机质土和泥炭土地基等;另外还分非均匀地基、山区地基、可液化地基以及大面积人工填土地基等等,都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民用建筑施工中对地基处理目的与意义在于提高地基强度,从而减少地基变形、降低地基渗透性和避免地基液化。
1、常见地基处理施工措施
地基处理应选择有标准依据并且可靠的方法,以便于施工及检查;基坑开挖、支护应有施工方案,深基坑超过5m(含5m)应按建设部规定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施工企业组织,5人以上);换填地基在复杂地基挖到标高后也应查明夹层情况,或由勘察、设计明确可以不考虑夹层情况的换填厚度(夹层太多、太厚时);换填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对换填地基要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一般以压实系数控制,应通过压实系数确定压实机械的速度、振动、压实遍数等参数,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控制。换填完成后,以分层压实系数和静载试验所得的承载力特征值反映换填质量,也可辅以动力触探的方法查明换填质量。应根据各种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选择较为常用的复合地基,以免造成返工等不必要的损失。桩基础应选择便于检查、可靠的类型。对于大直径端承型灌注桩应注意桩与墩的区别。桩长大于6m,桩长与扩大头直径的比值大于3为桩,否则应按墩考虑。另外,勘察、设计规范要求成孔后勘察、设计人员应逐个验孔。桩基础成桩后应检验桩身质量和承载力,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及相关标准的规定。施工时应做好基坑开挖、支护、排水、浇筑混凝土(止水带、后浇带留设,大体积砼施工,基坑回填)等工作。
2、地基处理设计程序和处理方法
将局部软弱层或硬物尽可能挖除,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处理后的地基应保证建筑物各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沉。对于范围和深度较大的软土坑,由于回填材料与天然地基密实度相差较大,会造成基础不均匀下沉,所以还要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以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内力。在防潮层下设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
当桩基或部分基槽下有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压实路面等硬土或坚硬物时,首先在基坑、地槽范围内尽可能地挖除,以免基础局部落在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使上部建筑物开裂。硬土、硬物挖除后,若深度小于1.5m时,可用砂、砂卵石或灰土回填;若长度大于5m时,则将槽底做1∶2踏步,灰土垫层与两端紧密连接,然后做深基础。
2 民用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有:模板、钢筋、混凝土、砌体以及后锚固与加固五个方面。
1、模板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模板是形成混凝土结构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易造成安全事故和混凝土结构缺陷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劳务社会化、过去缺乏标准约束,模板也是较为失控的一道工序。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建设、监理单位就督促施工单位贯彻、执行。应按标准要求进行模板设计,要有可操作性的模板施工及拆除方案(对模板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要有具体措施来保证)。对模板立柱的间距、排距、竖向和水平剪刀撑、斜撑、水平拉杆和扫地杆设置,与结构的连接应符合强制性标准条文规定。如:超高大模板(高8m,或跨度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
线荷载大于15kN/m)高大模板工程除应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外,还应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在没有计算依据的情况下,必须保持2层支撑。
2、钢筋强度要求以及工艺检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实施后,抗震设防的建筑使用的钢筋应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E、HRB400E钢筋。在生产、市场尚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进场验收应满足全部抗震性能指标要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强屈比、屈标比、最大力总伸长率共7项指标)。委托钢筋外加工应注意钢筋原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符合指标要求才能使用,加工过程中注意控制钢筋冷拉伸长率。同样由于劳务社会化的原因,钢筋绑扎的一些关键构造部位,如箍筋加密、附加钢筋、顶层框架梁柱节点等部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加强检查,以满足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3、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技术指标
预拌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应按标准要求,布料均匀、振捣密实、滚筒滚压、多次搓平(掌握覆盖塑料布的时间)。对混凝土构件的缺陷处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不应长期放置不处理,或随劳务随拆模随涂抹。出现砖与砂浆间的缝隙。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砌筑质量应进行现场实体检测。现场实体检测应按照《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315检测砌体抗剪强度。蒸压粉煤灰砖砌体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提供现场实体检测报告。为避免大量返工,应尽早进行现场实体检测。
5、后锚固与加固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都涉及植筋和锚栓,但两者的要求和检验数量、指标是不同的。前者主要用于非结构构件,后者主要用于结构加固。圆钢应加工成螺杆后再进行植筋。两者都要求先行设计(如钢筋拉断的分项系数),再行施工。结构加固应先行鉴定。鉴定应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可靠性鉴定、危险房屋鉴定、建筑抗震鉴定等相应的标准,鉴定应有结论和建议。(结论较为笼统,A~D级;标准规定应有建议,有了建议也便于下步处理)。
3 总结
综上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是一个细致的过程,需要从设计到施工全周期内对每个流程认真施工,严格按照强制标准进行标准化作业,本文针对民用建筑的全周期进行施工技术和质量的的分析和阐述,以期能为更多同业者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控制和消除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共识。控制工程质量通病,应从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入手,以便工程全过程的施工环节均能按照强制性标准和指标进行施工作业,才能严格控制和提高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广义地来说:质量通病的范围很广,因此,针对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本文只对近年工作中看到的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施工现象与施工措施做出表述,不涉及责任主体行为监管方面内容。
1 民用建筑地基与基础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结构工程一般以地基基础处理方法、基坑开挖方法以及天然地基夹层处理、换填地基、复合地基、桩基础以及降水常见问题的质量控制。另外建筑中由于地理地形所处地貌的不同,地基也呈现其特殊性,我国特殊(目前已查明定性的土壤结构)地基有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红粘土地基、多年冻土地基、有机质土和泥炭土地基等;另外还分非均匀地基、山区地基、可液化地基以及大面积人工填土地基等等,都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民用建筑施工中对地基处理目的与意义在于提高地基强度,从而减少地基变形、降低地基渗透性和避免地基液化。
1、常见地基处理施工措施
地基处理应选择有标准依据并且可靠的方法,以便于施工及检查;基坑开挖、支护应有施工方案,深基坑超过5m(含5m)应按建设部规定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施工企业组织,5人以上);换填地基在复杂地基挖到标高后也应查明夹层情况,或由勘察、设计明确可以不考虑夹层情况的换填厚度(夹层太多、太厚时);换填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对换填地基要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一般以压实系数控制,应通过压实系数确定压实机械的速度、振动、压实遍数等参数,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控制。换填完成后,以分层压实系数和静载试验所得的承载力特征值反映换填质量,也可辅以动力触探的方法查明换填质量。应根据各种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选择较为常用的复合地基,以免造成返工等不必要的损失。桩基础应选择便于检查、可靠的类型。对于大直径端承型灌注桩应注意桩与墩的区别。桩长大于6m,桩长与扩大头直径的比值大于3为桩,否则应按墩考虑。另外,勘察、设计规范要求成孔后勘察、设计人员应逐个验孔。桩基础成桩后应检验桩身质量和承载力,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及相关标准的规定。施工时应做好基坑开挖、支护、排水、浇筑混凝土(止水带、后浇带留设,大体积砼施工,基坑回填)等工作。
2、地基处理设计程序和处理方法
将局部软弱层或硬物尽可能挖除,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处理后的地基应保证建筑物各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沉。对于范围和深度较大的软土坑,由于回填材料与天然地基密实度相差较大,会造成基础不均匀下沉,所以还要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以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内力。在防潮层下设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砖圈梁。
当桩基或部分基槽下有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压实路面等硬土或坚硬物时,首先在基坑、地槽范围内尽可能地挖除,以免基础局部落在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使上部建筑物开裂。硬土、硬物挖除后,若深度小于1.5m时,可用砂、砂卵石或灰土回填;若长度大于5m时,则将槽底做1∶2踏步,灰土垫层与两端紧密连接,然后做深基础。
2 民用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有:模板、钢筋、混凝土、砌体以及后锚固与加固五个方面。
1、模板质量措施与施工控制
模板是形成混凝土结构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易造成安全事故和混凝土结构缺陷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劳务社会化、过去缺乏标准约束,模板也是较为失控的一道工序。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建设、监理单位就督促施工单位贯彻、执行。应按标准要求进行模板设计,要有可操作性的模板施工及拆除方案(对模板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要有具体措施来保证)。对模板立柱的间距、排距、竖向和水平剪刀撑、斜撑、水平拉杆和扫地杆设置,与结构的连接应符合强制性标准条文规定。如:超高大模板(高8m,或跨度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
线荷载大于15kN/m)高大模板工程除应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外,还应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在没有计算依据的情况下,必须保持2层支撑。
2、钢筋强度要求以及工艺检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实施后,抗震设防的建筑使用的钢筋应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E、HRB400E钢筋。在生产、市场尚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进场验收应满足全部抗震性能指标要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强屈比、屈标比、最大力总伸长率共7项指标)。委托钢筋外加工应注意钢筋原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符合指标要求才能使用,加工过程中注意控制钢筋冷拉伸长率。同样由于劳务社会化的原因,钢筋绑扎的一些关键构造部位,如箍筋加密、附加钢筋、顶层框架梁柱节点等部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加强检查,以满足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3、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技术指标
预拌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应按标准要求,布料均匀、振捣密实、滚筒滚压、多次搓平(掌握覆盖塑料布的时间)。对混凝土构件的缺陷处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不应长期放置不处理,或随劳务随拆模随涂抹。出现砖与砂浆间的缝隙。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砌筑质量应进行现场实体检测。现场实体检测应按照《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315检测砌体抗剪强度。蒸压粉煤灰砖砌体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提供现场实体检测报告。为避免大量返工,应尽早进行现场实体检测。
5、后锚固与加固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都涉及植筋和锚栓,但两者的要求和检验数量、指标是不同的。前者主要用于非结构构件,后者主要用于结构加固。圆钢应加工成螺杆后再进行植筋。两者都要求先行设计(如钢筋拉断的分项系数),再行施工。结构加固应先行鉴定。鉴定应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可靠性鉴定、危险房屋鉴定、建筑抗震鉴定等相应的标准,鉴定应有结论和建议。(结论较为笼统,A~D级;标准规定应有建议,有了建议也便于下步处理)。
3 总结
综上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是一个细致的过程,需要从设计到施工全周期内对每个流程认真施工,严格按照强制标准进行标准化作业,本文针对民用建筑的全周期进行施工技术和质量的的分析和阐述,以期能为更多同业者带来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