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制度、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调查发现: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是农民工体育匮乏的主要社会因素之一,农民工体育消费受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制约着体育消费水平。
[关键词] 农民工 生存 体育消费 研究
农民工的研究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农民工权利保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政治参与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并没有随着他们对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明显的改善,农民工在医疗、就业、子女教育、体育权利等方面同城市居民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着诸多问题,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解决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城市农民工生存状况的与体育消费的调查,结合农民工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满意度的分析,找出引致农民工生存困境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度的对策建议。同时从消费研究的视角,对农民工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农民工体育消费的因素,提出改进与发展对策,对改变农民工消费观念,提高农民工的身体素质、体育参与意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状况
1.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工作时间状况
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城市农民工的工资较低,主要集中在900—1500元之间,占总数的71.4%。500元以下占2.1 %;500~599元占2.6 %;600~699元占3.4 %;700~799元占4.2 %;800~899元占6.5 %;900~999元占15.2 %;1000~1099元占19.1 %;1100~1199元占15.7 %;1200~1500元占21.4 %;1500元以上占9.8 %。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8h及8h以内占10.5 %;8~10h占50.1 %;11~12h占28.7 %;12h以上占10.7 %。
2.城市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医疗保障状况
调查发现,有48.3%的农民工租住在廉价的“城中村”或郊区农民搭建的棚屋中,只有12.5%的农民工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有29.4%的农民工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9.8%的农民工住自己搭的房屋。农民工的居住面积一般都较小,卫生安全条件较差,生活设施简陋。农民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施,但参保率不高,后顾之忧未能解决。农民工无法承担城市高额的医疗费用,只能有病硬挺,或者到私人诊所看病,农民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3.城市农民工身体健康状况
按拟定的健康评定标准及分类方法,对调查对象健康状况分类,健康群为在过去身体体检正常和现在无疾病,在亚健康诊断选项中,无任何症状的人群。亚健康群为在过去身体体检正常和现在无疾病,在亚健康诊断选项中,有症状选项的人群。患病群为在过去身体体检不正常和现在有疾病的人群。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农民工身体健康者占61.2%,亚健康者占25.3%,患各种疾病者占13.5%。
4.城市农民工的家庭、子女就学情况
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子女教育是影响生活感受的主要因素。未婚的农民工在恋爱、择偶等问题上常常受到困扰,已婚的农民工中由于长年两地分居造成夫妻感情淡漠和裂痕。调查显示,农民工家庭中,55%以上的子女仍在家乡的乡村学校就学,由祖父母或亲戚管理教育。在打工地学校就学的孩子,遭遇高收费、歧视现象很普遍。农民工学龄孩子的失学比例在5%左右,这是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花费给农民工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5.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状况
当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存在有诸多问题。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就业不稳定;不同地区之间工资水平和参保基数有一定的差距,造成参保及转移困难;部分用人单位怕参保增加用工成本,因此,故意不参保或变项不参保;地方政府担心影响本地投资环境,对农民工参保态度不积极;农民工对现行法规制度不甚了解,对用工单位缺乏信任自身不愿参保等主观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农民工的体育消费状况
1.农民工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
体育消费是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以及家庭的消费行为。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它反映人们在各种体育消费行为中所能承担的物质与精神的支出能力。体育消费水平是衡量体育消费的重要指标。被调查的农民工中,直接或间接参与体育消费的有532人,占总数的39.5 %。有体育消费的农民工中,年平均消费1-100元的占78.7 %,消费100-150元的占15.2 %,消费150元以上仅占6.1 %,说明农民工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
2.农民工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体育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的体育消费中,对各类体育产品消费数量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体育消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实物性消费,主要指购买体育活动的体育实物,如运动服、体育器材等;第二类是观赏性体育消费,是指购买门票、入场券等,观赏体育比赛与表演的行为;第三类是参与性消费,是指购买体育服务资料的消费行为,如购买体育书籍、体育彩票、参加体育培训等。在有体育消费的532名农民工中,实物性体育消费比例最高,达78.3%,主要购买运动服装或健身器材;参与性体育消费比例为16.2 %,绝大部分为购买体育彩票,有投资小想中奖的投机心理;观赏性体育消费仅占5.5 %。
3.农民工体育消费意识
从被调查的农民工体育消费意识来看,26.2 %的农民工认为体育与健身方面的消费是必要的,57.8 %的农民工认为体育与健身方面的消费有些是必要的,16%的农民工认为体育与健身方面的消费是没有必要的。性别差异对体育消费意识有一定的影响,男性农民工的消费意识好于女性;从年龄的角度看,25岁以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喜欢在公众场合表(下转第74页)现、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比较强。40岁以上的农民工对体育健身的意识比较强,因此,25岁以下及40岁以上农民工体育消费意识相对较强;从文化程度看,受教育程度越高,体育消费意识越强,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对农民工的体育消费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工资收入的差异看,工资水平高,体育消费意识强,工资1000元以上的农民工,体育消费意识明显好与低收入的农民工。 4.农民工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推动体育消费者进行体育消费活动的意图、愿望、信念等。体育消费动机是引发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直接原因与动力,具有指导和选择行动的方向,维持和强化消费行为的功能。从调查结果看,农民工体育消费动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增强体质、维持健康,占总数的65.5 %。第二是希望通过购买体育彩票,中奖改变自身生活状况,占总数18.1 %。第三是消磨时光、寻求娱乐,占总数6.3 %。
三、建议
扩大城市社会保障范围,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工的健康教育,相关部门配合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农民工的疾病预防和体检工作。
加强对农民工的生产技能和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促进农民工稳定、有序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拓宽农民工的信息获取渠道,组织各种免费讲座,传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精神。面向农民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制约企业用工行为,减轻农民工的工作压力,保证农民工享有正当的劳动和取酬权益。
强化农民工的体育健身意识,引导他们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兴建体育场地设施积极为农民工参与体育运动提供多方面的便利条件。
加强宣传工作,让农民工形成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对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积极干预,引导农民工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适当消费。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非生命学科与新兴学科科学基金项目(FS20091601)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003132)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C]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 张学研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7(6)
[3] 彭善民 从结构到文化:农民工消费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
[4] 李相如等北京是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9(1)
[5] 付丽敏等 河北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致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9(5)
[关键词] 农民工 生存 体育消费 研究
农民工的研究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农民工权利保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政治参与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并没有随着他们对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明显的改善,农民工在医疗、就业、子女教育、体育权利等方面同城市居民存在一定差距,存在着诸多问题,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解决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城市农民工生存状况的与体育消费的调查,结合农民工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满意度的分析,找出引致农民工生存困境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度的对策建议。同时从消费研究的视角,对农民工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农民工体育消费的因素,提出改进与发展对策,对改变农民工消费观念,提高农民工的身体素质、体育参与意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状况
1.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工作时间状况
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城市农民工的工资较低,主要集中在900—1500元之间,占总数的71.4%。500元以下占2.1 %;500~599元占2.6 %;600~699元占3.4 %;700~799元占4.2 %;800~899元占6.5 %;900~999元占15.2 %;1000~1099元占19.1 %;1100~1199元占15.7 %;1200~1500元占21.4 %;1500元以上占9.8 %。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8h及8h以内占10.5 %;8~10h占50.1 %;11~12h占28.7 %;12h以上占10.7 %。
2.城市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医疗保障状况
调查发现,有48.3%的农民工租住在廉价的“城中村”或郊区农民搭建的棚屋中,只有12.5%的农民工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有29.4%的农民工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9.8%的农民工住自己搭的房屋。农民工的居住面积一般都较小,卫生安全条件较差,生活设施简陋。农民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施,但参保率不高,后顾之忧未能解决。农民工无法承担城市高额的医疗费用,只能有病硬挺,或者到私人诊所看病,农民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3.城市农民工身体健康状况
按拟定的健康评定标准及分类方法,对调查对象健康状况分类,健康群为在过去身体体检正常和现在无疾病,在亚健康诊断选项中,无任何症状的人群。亚健康群为在过去身体体检正常和现在无疾病,在亚健康诊断选项中,有症状选项的人群。患病群为在过去身体体检不正常和现在有疾病的人群。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农民工身体健康者占61.2%,亚健康者占25.3%,患各种疾病者占13.5%。
4.城市农民工的家庭、子女就学情况
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子女教育是影响生活感受的主要因素。未婚的农民工在恋爱、择偶等问题上常常受到困扰,已婚的农民工中由于长年两地分居造成夫妻感情淡漠和裂痕。调查显示,农民工家庭中,55%以上的子女仍在家乡的乡村学校就学,由祖父母或亲戚管理教育。在打工地学校就学的孩子,遭遇高收费、歧视现象很普遍。农民工学龄孩子的失学比例在5%左右,这是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花费给农民工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5.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状况
当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存在有诸多问题。农民工流动性较大、就业不稳定;不同地区之间工资水平和参保基数有一定的差距,造成参保及转移困难;部分用人单位怕参保增加用工成本,因此,故意不参保或变项不参保;地方政府担心影响本地投资环境,对农民工参保态度不积极;农民工对现行法规制度不甚了解,对用工单位缺乏信任自身不愿参保等主观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农民工的体育消费状况
1.农民工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
体育消费是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以及家庭的消费行为。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它反映人们在各种体育消费行为中所能承担的物质与精神的支出能力。体育消费水平是衡量体育消费的重要指标。被调查的农民工中,直接或间接参与体育消费的有532人,占总数的39.5 %。有体育消费的农民工中,年平均消费1-100元的占78.7 %,消费100-150元的占15.2 %,消费150元以上仅占6.1 %,说明农民工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
2.农民工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体育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的体育消费中,对各类体育产品消费数量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体育消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实物性消费,主要指购买体育活动的体育实物,如运动服、体育器材等;第二类是观赏性体育消费,是指购买门票、入场券等,观赏体育比赛与表演的行为;第三类是参与性消费,是指购买体育服务资料的消费行为,如购买体育书籍、体育彩票、参加体育培训等。在有体育消费的532名农民工中,实物性体育消费比例最高,达78.3%,主要购买运动服装或健身器材;参与性体育消费比例为16.2 %,绝大部分为购买体育彩票,有投资小想中奖的投机心理;观赏性体育消费仅占5.5 %。
3.农民工体育消费意识
从被调查的农民工体育消费意识来看,26.2 %的农民工认为体育与健身方面的消费是必要的,57.8 %的农民工认为体育与健身方面的消费有些是必要的,16%的农民工认为体育与健身方面的消费是没有必要的。性别差异对体育消费意识有一定的影响,男性农民工的消费意识好于女性;从年龄的角度看,25岁以下年轻人追求时尚,喜欢在公众场合表(下转第74页)现、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比较强。40岁以上的农民工对体育健身的意识比较强,因此,25岁以下及40岁以上农民工体育消费意识相对较强;从文化程度看,受教育程度越高,体育消费意识越强,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现代文明的熏陶,对农民工的体育消费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工资收入的差异看,工资水平高,体育消费意识强,工资1000元以上的农民工,体育消费意识明显好与低收入的农民工。 4.农民工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推动体育消费者进行体育消费活动的意图、愿望、信念等。体育消费动机是引发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直接原因与动力,具有指导和选择行动的方向,维持和强化消费行为的功能。从调查结果看,农民工体育消费动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增强体质、维持健康,占总数的65.5 %。第二是希望通过购买体育彩票,中奖改变自身生活状况,占总数18.1 %。第三是消磨时光、寻求娱乐,占总数6.3 %。
三、建议
扩大城市社会保障范围,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工的健康教育,相关部门配合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农民工的疾病预防和体检工作。
加强对农民工的生产技能和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促进农民工稳定、有序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拓宽农民工的信息获取渠道,组织各种免费讲座,传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精神。面向农民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制约企业用工行为,减轻农民工的工作压力,保证农民工享有正当的劳动和取酬权益。
强化农民工的体育健身意识,引导他们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兴建体育场地设施积极为农民工参与体育运动提供多方面的便利条件。
加强宣传工作,让农民工形成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对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积极干预,引导农民工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适当消费。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非生命学科与新兴学科科学基金项目(FS20091601)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003132)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C]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 张学研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7(6)
[3] 彭善民 从结构到文化:农民工消费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
[4] 李相如等北京是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9(1)
[5] 付丽敏等 河北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致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