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集体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目前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何谓分层教学法呢?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知:“分层教学法就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其学业成绩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学.”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习惯于把学生划为三个学习层次:A层(优等生)、B层(中等生)、C层(学困生).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法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开始就应该分层,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于C层的学困生,仅仅要求他们能够基本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对于B层的中等生,不仅要求他们能够掌握和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还应该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对于A层的优等生,在基本的学习基础上,还应该要求他们自己能够归纳和概括所学内容,并且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的时候,我制定了这样一个分层教学目标.C层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并且掌握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基本关系;B层教学目标:在C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可以解决简单的变式练习问题;A层教学目标:在B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解决公因式更深层次的练习题.教学目标分层之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课堂提问的分层
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分层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方面.问题的提出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始,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一刀切的方式,针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同一个问题.假如问题过于简单的话,优等生和中等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过难的话,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数学思维就会受到阻碍,严重影响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讲“因式分解”时,我针对学困生提出了“y2 2y-24”这个问题让他们解决;针对中等生提出了“ (x2 3x) 2(x2 3x)-24”这个问题让他们解决;针对优等生提出了“ (x2 3x-2)(x2 3x 4)-16”这个问题让他们进行解决.如此,不同学习层次的初中生都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课堂评价的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实施分层评价,分层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和发展初中生各个方面的数学潜能,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得到激发.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课堂评价应该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
在教学中,对于C层学困生的评价应该更多地偏重于过程评价,并且对于学困生的评价应该从多角度出发,不能以对A层学生的评价标准来评价C层学生.C层的学困生一般学习积极性都不高,一点小挫折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C层学困生的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对于A、B两层学生的评价应该要严于C层学生,切忌一味地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避免他们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不利于他们长远的数学学习.对于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课堂评价切忌一刀切.
四、课后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对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巩固.为了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也应该分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分层是隐性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进行练习.
例如,在讲“因式分解”时,我布置这样一个分层作业:1.(a b)(a-b)=a2-b2的运算是;a2-b2=(a b)(a-b)的运算是.2.多项式2x2y-6x3各项的公因式是;确定公因式时:系数取;字母取;指数取.3.自己写一个多项式,先把它用提公因式法,再用公式法因式分解:.4.利用因式分解说明:无论x取何值时,多项式3x4-18x3 27x2的值总是非负数.
对于上述作业,学生可以选择第一部分完成,也可以选择全部完成,一切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定.这样的分层作业布置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业布置方式.
总之,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需要从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评价以及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分层.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并且长期坚持,分层教学一定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有效实施,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定会得到不同的满足,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开始就应该分层,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于C层的学困生,仅仅要求他们能够基本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对于B层的中等生,不仅要求他们能够掌握和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还应该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对于A层的优等生,在基本的学习基础上,还应该要求他们自己能够归纳和概括所学内容,并且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的时候,我制定了这样一个分层教学目标.C层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并且掌握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基本关系;B层教学目标:在C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可以解决简单的变式练习问题;A层教学目标:在B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解决公因式更深层次的练习题.教学目标分层之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课堂提问的分层
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分层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方面.问题的提出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始,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一刀切的方式,针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同一个问题.假如问题过于简单的话,优等生和中等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过难的话,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数学思维就会受到阻碍,严重影响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讲“因式分解”时,我针对学困生提出了“y2 2y-24”这个问题让他们解决;针对中等生提出了“ (x2 3x) 2(x2 3x)-24”这个问题让他们解决;针对优等生提出了“ (x2 3x-2)(x2 3x 4)-16”这个问题让他们进行解决.如此,不同学习层次的初中生都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课堂评价的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实施分层评价,分层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和发展初中生各个方面的数学潜能,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得到激发.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课堂评价应该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
在教学中,对于C层学困生的评价应该更多地偏重于过程评价,并且对于学困生的评价应该从多角度出发,不能以对A层学生的评价标准来评价C层学生.C层的学困生一般学习积极性都不高,一点小挫折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C层学困生的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对于A、B两层学生的评价应该要严于C层学生,切忌一味地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避免他们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不利于他们长远的数学学习.对于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课堂评价切忌一刀切.
四、课后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对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巩固.为了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也应该分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分层是隐性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进行练习.
例如,在讲“因式分解”时,我布置这样一个分层作业:1.(a b)(a-b)=a2-b2的运算是;a2-b2=(a b)(a-b)的运算是.2.多项式2x2y-6x3各项的公因式是;确定公因式时:系数取;字母取;指数取.3.自己写一个多项式,先把它用提公因式法,再用公式法因式分解:.4.利用因式分解说明:无论x取何值时,多项式3x4-18x3 27x2的值总是非负数.
对于上述作业,学生可以选择第一部分完成,也可以选择全部完成,一切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定.这样的分层作业布置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业布置方式.
总之,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需要从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评价以及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分层.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并且长期坚持,分层教学一定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有效实施,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定会得到不同的满足,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