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杰:你之前有一次在国外的驻留计划?
  蔡东东:那是2011年在意大利都灵的UNIDEE艺术基金会的驻留项目,在那里生活了四个月。那个基金会是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米开朗基罗-皮斯托莱托创办的。老头已经70多岁,依然创作力旺盛,经常和我们(来自世界各地的驻留艺术家)待在一起。老头最近的一件作品是写了一本《第三天堂》的书,他说人类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海杰:对你的认识影响大吗?
  蔡东东:有影响。这个基金会倡导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如何与社会发生关系。
  海杰:你参加那个驻留项目的内容是什么?
  蔡东东:我在那个基金会的项曰是“茶园”,我布置了一片竹林,竹子是嫁接在现代物品之上的,在竹林深处是一个喝茶的地方,我每天在竹林里和当地人喝茶聊天,有翻译和我在一起。大约持续了一个月。
  海杰:“茶园”有关系美学的味道。
  蔡东东:对。喝茶能喝出很多事来。
  海杰:比如说?
  蔡东东:卖了几件作品,哈哈。
  海杰:这也算“茶园”项目的一部分吧。
  蔡东东:嗯,他们其实平常都不喝茶的,我带去了有十几种茶,我缓慢的为他们冲泡,他们很享受喝茶度过时间的那种悠然的状态。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仪式,他们以前没有这个概念的。这可能是东西方的差别。
  海杰:这是你第一次做这种项目?
  蔡东东:嗯,第一次。
  海杰:回来之后你做了哪些作品?
  蔡东东:《流浪者居所》。
  海杰:是装置,还是别的?
  蔡东东:是装置,也以图片的形式展示。
  海杰:这些装置的东西是你收集来的,还是你制作的?
  蔡东东:黑桥附近有个巨大的废品回收站,我每天去找东西,然后回来想象着搭建,搭了差不多16个。它们是为现代人预备的流浪居所。我已经有很多经验了,如果有一天我无家可归,不愁没地方住了,哈哈哈。
  海杰:你后来做了不少这洋的参与性项目。
  蔡东东:到目前已经有4个。有和朋友一起完成的,也有独立完成的。
  海杰:认识的转变有没有改变你的艺术人脉网络?
  蔡东东:我很少去交际。有些艺术项目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社会交际圈,比如《额滴神呐》那个项目,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有210多人做作品参与进来,还有更多了解但没有参与进来的人,这是这个作品预设的结构和概念带来的。
  海杰:是不是你创作的转变也是从那次驻地计划开始的?
  蔡东东:之前已经有了想法的苗头。比如《寻隐者不遇》已经是开放的作品了。它不只是为了获取一个图像。
  海杰:其实做这种项曰跟做平面的摄影作品有很大不同,会调动你的统筹、策划和组织能力,你需要交际,而且还挣不到钱。
  蔡东东:但更重要的是,会有未知的事发生,不像在工作室里的创作都在控制之内。
  海杰:后来做这个新的作品,是图像装置,是有什么因由?
  蔡东东:当你和外界的沟通打开后,会接收到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也会传导到作品里。最近的作品取材于我拍摄了很多年的照片,这些照片以前一直闲置在那里,成为舍不得丢掉的“鸡肋”。于是我像一个外科医生一样对这些照片做起了手术,我先在暗室里手工洗印出来,然后根据每张照片本身,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刻画、打磨、编织或制成图片装置等等。极尽各种手段,希望能挽救这些图像,并赋予它们新的意义。我的这种对照片二次手工再造,试图模糊对图像的触摸体验与认知体验之间的界限,尝试扩展一张照片的外延,甚至营造一种绘画性的假象。通过强调图像形式上的属性,通过展现质疑图像与背景关系的方式,创作逃脱了指向关系的图片。当图像变成一个纯粹的物体时,图片也就成为了一个有形的场所。
  海杰:这些作品什么时候展出?
  蔡东东:5月在德国福克旺美术馆有展出。国内的展览正在谈。
  海杰:你怎么看待摄影?
  蔡东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每个人都会摄影了,摄影甚至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当所有的人都在摄影的时候,其实摄影这个概念已经需要重新定义了,摄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海杰:为什么?
  蔡东东:他已经成为了现在每个人必备的工具,就像吃饭忽略了筷子的存在。老子早就说过,“为腹不为目”,意思就是“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老祖宗早都指明方向了,吃饱才是真的,不要为了外在的美观。
  海杰:你随时都在拍照吗?您随身都会携带相机吗?
  蔡东东:是啊,难道有谁还没有在拍照吗?
  海杰:你会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创作吗?完成一个再开始另一个?
  蔡东东:我的创作没有太多事先的规划。总是等待一个灵感未了,才开始着手,也不以项曰为单位来进行,很多作品是互相穿插在一起来做的。我很赞同费大为说的“永不工作”状态。
  海杰:费大为那篇文章很多人转发,你具体赞同哪一点?
  蔡东东:就我来说我不太主动去做作品,很多时候是等待一个作品的到来,到来的那一刻是很愉悦的,然后才是具体的实施操作。如果像上班一样把做作品当成工作那太没滋味。虔诚地等待,好作品就未了。当然做好接作品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
  海杰:这需要好的心境。
  蔡东东:嗯,静。
  海杰:你焦虑吗?
  蔡东东:常常焦虑。
其他文献
照片的意义跟随其呈像载体与传播媒介不断发生变化,图像变成了活物,边框或出血线(the bleed line)都已无法阻挡它们的意义向四边拓展。  如今的照片传播形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 “网络”传播(On the Website),照片作为被推送或接受的信息,以源代码的语言形式,解析数据,采集资讯,转载分享,始终处在被传播的路上。  2 “墙上”传播(On the Wall),照片作为画廊或
期刊
2015CP+前夕,奥林巴斯推出了OM-D E-M5换代产品OM-D E-M5 Mark Ⅱ。新机较之上代产品在防抖、像质、取景器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尤其是“4000万像素”拍摄的新概念更是吸引不少摄影人眼球。  5轴的鼻祖  说到5轴防抖功能,很多人会想到索尼A7Ⅱ,在很多人心里似乎它是最甲推出5轴防抖的相机。实际奥林巴斯早在2012年的OM-D E-M5时就已经使用了5轴防抖技术。5轴防抖则是指
期刊
相信每一个都市人都向往两个地方一草原和海边,我也不例外,一直想让自己身处那一望无际、广阔无边的心灵栖息地。今年7月,我利用假期前往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去完成我的夙愿,途中听着悠扬的草原牧歌,心里已迫不及待前往这神秘的旷野。  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这里有天然草场,空旷无暇;这里有奔腾的蒙古马,坚忍不拔;这里有朵朵漂浮的白云,变幻莫测;这里有成片的牛群,孕育新生…… 
期刊
第25届TIPA成员大会暨2015年度最佳影像产品大奖的评选工作,于2015年3月2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最大城市迪拜的Oberoi举行。这次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上一年度工作报告,讨论并表决通过接纳法国的《鱼眼》和英国的《专业摄影师》两个摄影杂志加入TIPA,评选出了第25届TIPA年度最佳影像产品大奖的获奖产品,并确定了下一届TIPA成员大会的举办地。  3月下旬的迪拜还处于冬季,虽然中午的温度超
期刊
中画幅启蒙相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过来的摄影人大都对玛米亚67相机有所了解,当大多数人还携带135相机翻山越岭时,一部分职业摄影人开始使用120相机,玛米亚RB67也成为很多摄影人进入中画幅领域的启蒙相机。  当1969年,很多人还在为可换镜头双反相机玛米亚C330惊叹时,一个已经渐渐孕育成熟的机型玛米亚RB67就要诞生了。1970年问世的玛米亚RB67奠定了玛米亚在中画幅胶片相机的领先地位,198
期刊
2015年3月27日至28日,德国蔡司与其摄影镜头业务上长久以来的合作伙伴香港石利洛公司,在北京的雁栖湖湖景酒店举办了“蔡司消费光学产品体验日”活动。主办方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媒体记者重温了蔡司的发展历程,同时全面介绍了蔡司消费光学业务的产品范围及相关活动,以下是蔡司集团的相关业务及产品介绍。  蔡司消费光学部门  蔡司消费光学业务部门是德国蔡司集团6个核心业务部门之一,其他业务部门还包括半
期刊
2006年10月我开始在网络上分享我从Google Reader得到的国外的艺术设计方面的资讯,主要的平台是百度空间和豆瓣网。因为当时百度空间提供的免费图片空间最大,速度也快,版式也算简单,我选择在那里开设了我的第一个博客。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创刊词”,其中提到因为对纸的偏爱,我的目标就是要做一本自己的纸质杂志,所以这个博客是为纸质杂志做准备。一开始,博客的名字叫“underconstruction
期刊
绝大多数相机制造者和摄影者,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就是获得一张清晰再清晰的照片。大家为此花费了许多智慧、心血和金钱。但我们又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明显是有意而为的焦点不实,画面模糊的虚的影像,同时,在虚的影像之下,其主题和表达也非惯常那般的明确。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基本观念就是“虚实相生”,所谓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里的虚与实,即有画面对景物描摹处理技法上的意义,也有表达上的主次之意。
期刊
蔡东东对拍摄的喜爱开始于1998年还在部队当兵的时候,那时他主要拍摄一些部队训练的场景。退伍后,他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做了一个以商业摄影为主的摄影工作室;一年后的2003年,他毅然转向职业艺术创作,其时探索了很多方向,但拍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的生活。2006年是他的转折年,基于长时间的思考和对于摄影理论及图像生产理论的阅读,他开始转向对于图像生产及起源方面的创作实践,他的《镜子》系列中的一张就是这方面的体
期刊
田野的影像是晦暗的或者说暖昧的,却是有魅力的,一种具有思想深度的感性魅力,就是:让意识进入未来。  影像停留于过去,停留于快门打开的那个瞬间,对影像的理解就是在意识中重返那个瞬间而从中看着镜头前的对象,但是重返过去,这是由于我们不能凭空面对未来,即面对未来的可能性必须有历史线索,否则无从选择。存在的意图是继续存在,空无的现时无法与未来进行对话和交易,所以必须带上历史赠与未来,重返是为了出发。比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