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科特色和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精品课程呈现模式,有利于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能够优化教学效果,示范和辐射推广精品课程。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科特色;精品课程;呈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5-0032-02
Study on Presentation Mode of Excelsior Course based on Subject Characteristics//Lu Ji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sior course is a most component in teaching quality and reform project. Basing on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needs, suitable presentation mode of excelsior course should be selected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embodies the main thought of modern education, correspond the scientificity and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design, and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s and effectively show its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ve and reflective.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excelsior course; presentation mode
Author’s address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China 224000
1 精品课程呈现模式设计的重要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已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课程进行录制与发布。
课堂教学录制内容的设计和精品课程呈现模式的选择与精品课程质量高低息息相关。精品课程的核心特色在于“精”,不仅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精湛讲解,更要在制作技术上体现精品课程的“精品”效果。精品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呈现模式等方面要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才能够提升精品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体现出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
2 建构主义对精品课程呈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精品课程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扮演,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演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主动探究和意义建构。教学形式的改变,要求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其呈现模式进行创造性的构思。对于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的精品课程,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建构将更有效地展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1 提供合适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情境”,这不仅仅要求学习资料提供的丰富性,更应该注重资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品课程中的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师的授课录像、教辅资料、课件以及师生互动平台等。精品课程制作团队需根据具体课程的学科特色,合理布局和呈现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排除外界干扰,提供精炼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2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主张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强调引导和互动,鼓励采用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形式。这就决定了精品课程不仅要注重前期的建设(传授及资料),更要注重后期的交互(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和引导,充分发挥课程互动平台和论坛的重要作用[1]。为此,精品课程应将主要的呈现版块定位于知识的提供和话题的引导,并适当提供教辅资源,构建网络讨论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对知识进行主动性探索的学习习惯。
3 不同学科精品课程的呈现模式设计
在精品课程的制作过程中,录制团队需首先了解课程的学科特性,根据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课程呈现模式。目前普通高校的精品课程大致可以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等,各类课程都具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其适用的课程呈现方式也有所区别。以下就文史类和理工类精品课程的呈现模式进行设计分析。
3.1 文史类精品课程:教师主体呈现模式
高校文史类课程内容丰富且艰深,许多问题需要经过深入钻研才能领悟,某些真知灼见要经过反复实践、认识才能获得,所以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应当着重于分析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忆[2]。
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体现文科课程的“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教育原则[3],对理论课程实施以知识点为模块,联系基础、拓展应用的构建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观念,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技能,才能把多种媒体或技术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针对文史类课程的学科教学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学生的主要任务则在于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精湛表现能力和对知识的充分讲解将作为文科精品课程内容的核心亮点。因此,该类精品课程的呈现模式可将优秀教师的讲课录像作为主体呈现部分,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教学录像的同时感染于教师丰富的语言表达和形体表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对于需要使用其他媒体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作为精品课程的辅助模块,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或需要自行点播学习。
3.2 理工类精品课程:教学活动主体呈现模式
理工类课程普遍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注意传授书本知识,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中,通过边写边带动学生思考问题,从而产生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渐进过程。
而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形象、具体的优点,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会产生削弱的负面作用。因此,在理工类课程教学中,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应结合课程特点,注意实效,恰当运用,只能辅助教学,不能代替教学。特别对于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特点的课程,应以板书教学为主。如在数学课程中,复杂三维图形的多角度展示、动态过程的演示、影像资料的放映等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4]。
针对理工类课程的学科教学特色,教师带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部分居多,教师使用传统板书不仅能够解析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带动课堂气氛,调节教学进度。因此在精品课程的呈现模式设计时,应使呈现的主体定位于教师的板书活动,同时配以教师授课的画外音。板书活动的主体呈现,能够清晰放大板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精品课程时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引导,有步骤地学习课程内容。同时,学生还可以结合视频的暂停、播放、定位等功能,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和难点。对于一些教学过程中的媒体演示资料,可通过后期制作软件结合视频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实时展示,或通过外部链接、点播等技术实现精品课程的交互性,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课程内容。
此外,多数理工类课程还包含实验实践环节。在精品课程制作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模块,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或编程技巧展现自主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并注重交互性的实现,如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等。
在选择合适的呈现模式建设制作精品课程时,不仅应充分体现课程的学科特色,还应留有开放的平台端口,留有课程后续内容的拓展空间,促进精品课程的持续性建设和发展;应建立网络互动平台模块,充分体现资源的开放性,提供师生互动教学和交流的平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示范和辐射推广精品课程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晓云.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J].石油教育,2010(02):61-63
[2]李少虹,金双秋.打造高职高专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贵在出“新”[J].职教论坛,2007(10):32-33
[3]崔青,曹燕,李秀红,栾竹青.文史类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2):48-50
[4]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 2005(03):4-9,21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科特色;精品课程;呈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5-0032-02
Study on Presentation Mode of Excelsior Course based on Subject Characteristics//Lu Ji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sior course is a most component in teaching quality and reform project. Basing on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needs, suitable presentation mode of excelsior course should be selected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embodies the main thought of modern education, correspond the scientificity and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design, and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s and effectively show its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ve and reflective.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excelsior course; presentation mode
Author’s address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China 224000
1 精品课程呈现模式设计的重要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已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课程进行录制与发布。
课堂教学录制内容的设计和精品课程呈现模式的选择与精品课程质量高低息息相关。精品课程的核心特色在于“精”,不仅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精湛讲解,更要在制作技术上体现精品课程的“精品”效果。精品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呈现模式等方面要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才能够提升精品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体现出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
2 建构主义对精品课程呈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精品课程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扮演,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演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主动探究和意义建构。教学形式的改变,要求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其呈现模式进行创造性的构思。对于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的精品课程,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建构将更有效地展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1 提供合适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情境”,这不仅仅要求学习资料提供的丰富性,更应该注重资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品课程中的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师的授课录像、教辅资料、课件以及师生互动平台等。精品课程制作团队需根据具体课程的学科特色,合理布局和呈现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排除外界干扰,提供精炼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2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主张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强调引导和互动,鼓励采用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形式。这就决定了精品课程不仅要注重前期的建设(传授及资料),更要注重后期的交互(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和引导,充分发挥课程互动平台和论坛的重要作用[1]。为此,精品课程应将主要的呈现版块定位于知识的提供和话题的引导,并适当提供教辅资源,构建网络讨论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对知识进行主动性探索的学习习惯。
3 不同学科精品课程的呈现模式设计
在精品课程的制作过程中,录制团队需首先了解课程的学科特性,根据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课程呈现模式。目前普通高校的精品课程大致可以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等,各类课程都具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其适用的课程呈现方式也有所区别。以下就文史类和理工类精品课程的呈现模式进行设计分析。
3.1 文史类精品课程:教师主体呈现模式
高校文史类课程内容丰富且艰深,许多问题需要经过深入钻研才能领悟,某些真知灼见要经过反复实践、认识才能获得,所以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应当着重于分析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忆[2]。
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体现文科课程的“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教育原则[3],对理论课程实施以知识点为模块,联系基础、拓展应用的构建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观念,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技能,才能把多种媒体或技术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针对文史类课程的学科教学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学生的主要任务则在于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精湛表现能力和对知识的充分讲解将作为文科精品课程内容的核心亮点。因此,该类精品课程的呈现模式可将优秀教师的讲课录像作为主体呈现部分,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教学录像的同时感染于教师丰富的语言表达和形体表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对于需要使用其他媒体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作为精品课程的辅助模块,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或需要自行点播学习。
3.2 理工类精品课程:教学活动主体呈现模式
理工类课程普遍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注意传授书本知识,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中,通过边写边带动学生思考问题,从而产生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渐进过程。
而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形象、具体的优点,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会产生削弱的负面作用。因此,在理工类课程教学中,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应结合课程特点,注意实效,恰当运用,只能辅助教学,不能代替教学。特别对于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特点的课程,应以板书教学为主。如在数学课程中,复杂三维图形的多角度展示、动态过程的演示、影像资料的放映等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4]。
针对理工类课程的学科教学特色,教师带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部分居多,教师使用传统板书不仅能够解析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带动课堂气氛,调节教学进度。因此在精品课程的呈现模式设计时,应使呈现的主体定位于教师的板书活动,同时配以教师授课的画外音。板书活动的主体呈现,能够清晰放大板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精品课程时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引导,有步骤地学习课程内容。同时,学生还可以结合视频的暂停、播放、定位等功能,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和难点。对于一些教学过程中的媒体演示资料,可通过后期制作软件结合视频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实时展示,或通过外部链接、点播等技术实现精品课程的交互性,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课程内容。
此外,多数理工类课程还包含实验实践环节。在精品课程制作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模块,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或编程技巧展现自主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并注重交互性的实现,如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等。
在选择合适的呈现模式建设制作精品课程时,不仅应充分体现课程的学科特色,还应留有开放的平台端口,留有课程后续内容的拓展空间,促进精品课程的持续性建设和发展;应建立网络互动平台模块,充分体现资源的开放性,提供师生互动教学和交流的平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示范和辐射推广精品课程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晓云.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J].石油教育,2010(02):61-63
[2]李少虹,金双秋.打造高职高专文科类国家精品课程贵在出“新”[J].职教论坛,2007(10):32-33
[3]崔青,曹燕,李秀红,栾竹青.文史类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2):48-50
[4]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 2005(03):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