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11月,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不久之后,被网友证实这是一次“带血的营销”。“罗一笑事件”的出现,让公众看到微信平台的巨大功能外,也看到了微信平台求助信息的发布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此事件为例,分析微信求助信息漏洞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微信求助信息的治理提供具体意见。
【关键词】:罗一笑事件;微信;求助信息
自媒体时代,为信息的自由发布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自媒体的低门槛化也让不少虚假信息掺杂其中。以“罗一笑事件”为例,作者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借此营销炒作,恶意消费公众的慈善心理,践踏社会信任体系。
一、相关背景
2016年11月,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转,此文的作者是罗一笑的父亲,深圳媒体人罗尔。文中称女儿生患重病,每天都需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字里行间都是父亲满满的慈爱。事实上,自罗一笑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后,罗尔就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记录女儿的抗病过程,写过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共收到赞赏金3.28万元。女儿病情恶化后,11月25日,罗尔写下了这篇被疯转的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很快赞赏超过微信规定的每天上限5万元。小铜人创始人刘侠风是罗尔多年的好友,他提出在小铜人微信公众号“P2P观察”里整合发布罗尔的文章,读者每转发一次,小铜人为罗一笑捐出一元钱,另外赞赏所得全部归入医疗费。
很快,朋友圈被这篇文章刷屏。事情发酵后,网友质疑声不断,包括曝光罗尔的三套房产,罗一笑医药费报销比例很高,罗尔联合小铜人公司营销炒作等等。罗尔陷入骗捐风波,深圳市民政局迫于舆论压力介入调查。12月1日,微信官方活动信息发布平台“微信派”发布声明,决定将赞赏金2525808.99元在三天内原路退回。12月24日,罗一笑去世,她的父母决定捐献她的遗体和器官。至此,“罗一笑事件”告一段落。
二、微信求助信息漏洞出现的原因
罗尔没有选择传统慈善机构进行募捐,而是以“卖文”的方式,通过读者的转发和赞赏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罗一笑事件”的发生,反映了今天微信求助信息的发布存在诸多漏洞,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朋友圈的熟人效应
对多数人来说,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半封闭的社交网络,也是一个熟人的社交圈,这个圈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认识的。因此,一个人传播了一条信息,这个群体里的其他人出于对这个人的高度信任,不会去质疑这条信息的准确度,多数人会选择无条件相信和追随,这样信息就很可能达到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轰动效应,与罗尔选择的文章发布平台密不可分。当一位读者被文章中这个为救爱女不惜一切的慈父形象感动,将文章转发至朋友圈时,这位读者朋友圈里的其他人看到这篇文章便会失去对事件理性的判断,出于对朋友的信任进而相信事件的真实性。微信这种特殊的传播结构让罗尔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舆论支持。
(二)受众的从众心理
微信朋友圈是自我形象建立的平台,在朋友圈发布的文字和图片都是一个人自我形象的表达。当自己的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罗一笑”的文章,大部分人基于从众心理会选择“随大流”,不愿意呈现一个冷漠、缺乏同情心的形象。另外,此次的慈善筹款只需动动手指,转发文章就能献爱心,赞赏则完全出于自愿,这种毫无成本的捐助与传统真金白银的捐款明显不同,一次转发不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从而促使“罗一笑事件”的相关文章在朋友圈迅速而疯狂的转发。
(三)微信信息发布门槛低
自媒体时代,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見。一方面,开放的言论环境赋予了公民更多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给大量缺乏素养、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言论平台,导致主观性强、有失偏颇的论调影响他人的判断。同时,罗尔利用微信营销炒作,不论是微信官方平台还是主流媒体都没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为网民扫除捐款疑虑,最终导致流言肆虐,不可控制,让不少好心人蒙受财产损失。
三、对微信求助信息的治理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众的言论环境越来越开放,如何让微信平台在求助信息的发布上发挥最大功能,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便利,减少别有用心者利用此平台欺骗网民,为自己谋利已是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受众自身的辨别能力
自媒体环境下,受众越来越容易受到群体情绪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尤其面对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他们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罗一笑事件”涉及全民关注的慈善问题,在朋友圈疯狂转发后,很容易成为当下的舆论焦点。无论是从最初因同情的转发和赞赏,还是被爆出炒作内幕后的愤怒,大多数网民都是出于从众心理而“随大流”,很少有人冷静客观的分析事件的真实性,最终才让别有用心之人获利。因此,提高受众自身对网络热门事件的辨别能力至关重要,切勿人云亦云。
(二)培养自媒体“把关人”的责任意识
“罗一笑事件”短时间内的迅速发酵,与微信朋友圈大范围的传播社会情绪和社会态度密不可分,实际上,这些个人观点的散播对网民了解事情真相毫无帮助。因此,自媒体平台应该担负起“把关人”的责任,完善其平台求助信息的发布机制和赞赏机制,肩负起媒体的监管责任,避免恶性炒作事件,传播主流、正确、可靠的信息,发挥媒介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另外,其他主流媒体也应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事件,发布权威信息,扫除网民疑虑。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个人求助信息的发布
“罗一笑事件”的发生,也反映了在自媒体环境下,我国个人求助规范存在着巨大空白。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个人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个人众筹式求助时,必须要真实、全面、客观地公开与求助相关的全部信息,准确写出筹款金额,及时公布事件进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核实,严惩发布虚假求助信息的网民。只有相关部门与自媒体平台双管齐下,才有可能杜绝“罗一笑事件”的再次发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琦.新媒体视阈下网络集群行为的价值研判—由“罗一笑事件”刷屏引发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1).
[2] 于美美.以“罗一笑事件”扩散为例反思社交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规律[J].新媒体研究,2017(1).
作者简介:蒙诗雨,(1990—),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袁利欣,(1993—),女,彝族,云南建水人,硕士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关键词】:罗一笑事件;微信;求助信息
自媒体时代,为信息的自由发布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自媒体的低门槛化也让不少虚假信息掺杂其中。以“罗一笑事件”为例,作者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借此营销炒作,恶意消费公众的慈善心理,践踏社会信任体系。
一、相关背景
2016年11月,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转,此文的作者是罗一笑的父亲,深圳媒体人罗尔。文中称女儿生患重病,每天都需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字里行间都是父亲满满的慈爱。事实上,自罗一笑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后,罗尔就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记录女儿的抗病过程,写过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共收到赞赏金3.28万元。女儿病情恶化后,11月25日,罗尔写下了这篇被疯转的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很快赞赏超过微信规定的每天上限5万元。小铜人创始人刘侠风是罗尔多年的好友,他提出在小铜人微信公众号“P2P观察”里整合发布罗尔的文章,读者每转发一次,小铜人为罗一笑捐出一元钱,另外赞赏所得全部归入医疗费。
很快,朋友圈被这篇文章刷屏。事情发酵后,网友质疑声不断,包括曝光罗尔的三套房产,罗一笑医药费报销比例很高,罗尔联合小铜人公司营销炒作等等。罗尔陷入骗捐风波,深圳市民政局迫于舆论压力介入调查。12月1日,微信官方活动信息发布平台“微信派”发布声明,决定将赞赏金2525808.99元在三天内原路退回。12月24日,罗一笑去世,她的父母决定捐献她的遗体和器官。至此,“罗一笑事件”告一段落。
二、微信求助信息漏洞出现的原因
罗尔没有选择传统慈善机构进行募捐,而是以“卖文”的方式,通过读者的转发和赞赏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罗一笑事件”的发生,反映了今天微信求助信息的发布存在诸多漏洞,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朋友圈的熟人效应
对多数人来说,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半封闭的社交网络,也是一个熟人的社交圈,这个圈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认识的。因此,一个人传播了一条信息,这个群体里的其他人出于对这个人的高度信任,不会去质疑这条信息的准确度,多数人会选择无条件相信和追随,这样信息就很可能达到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轰动效应,与罗尔选择的文章发布平台密不可分。当一位读者被文章中这个为救爱女不惜一切的慈父形象感动,将文章转发至朋友圈时,这位读者朋友圈里的其他人看到这篇文章便会失去对事件理性的判断,出于对朋友的信任进而相信事件的真实性。微信这种特殊的传播结构让罗尔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舆论支持。
(二)受众的从众心理
微信朋友圈是自我形象建立的平台,在朋友圈发布的文字和图片都是一个人自我形象的表达。当自己的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罗一笑”的文章,大部分人基于从众心理会选择“随大流”,不愿意呈现一个冷漠、缺乏同情心的形象。另外,此次的慈善筹款只需动动手指,转发文章就能献爱心,赞赏则完全出于自愿,这种毫无成本的捐助与传统真金白银的捐款明显不同,一次转发不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从而促使“罗一笑事件”的相关文章在朋友圈迅速而疯狂的转发。
(三)微信信息发布门槛低
自媒体时代,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見。一方面,开放的言论环境赋予了公民更多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给大量缺乏素养、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言论平台,导致主观性强、有失偏颇的论调影响他人的判断。同时,罗尔利用微信营销炒作,不论是微信官方平台还是主流媒体都没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为网民扫除捐款疑虑,最终导致流言肆虐,不可控制,让不少好心人蒙受财产损失。
三、对微信求助信息的治理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众的言论环境越来越开放,如何让微信平台在求助信息的发布上发挥最大功能,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便利,减少别有用心者利用此平台欺骗网民,为自己谋利已是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受众自身的辨别能力
自媒体环境下,受众越来越容易受到群体情绪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尤其面对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他们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罗一笑事件”涉及全民关注的慈善问题,在朋友圈疯狂转发后,很容易成为当下的舆论焦点。无论是从最初因同情的转发和赞赏,还是被爆出炒作内幕后的愤怒,大多数网民都是出于从众心理而“随大流”,很少有人冷静客观的分析事件的真实性,最终才让别有用心之人获利。因此,提高受众自身对网络热门事件的辨别能力至关重要,切勿人云亦云。
(二)培养自媒体“把关人”的责任意识
“罗一笑事件”短时间内的迅速发酵,与微信朋友圈大范围的传播社会情绪和社会态度密不可分,实际上,这些个人观点的散播对网民了解事情真相毫无帮助。因此,自媒体平台应该担负起“把关人”的责任,完善其平台求助信息的发布机制和赞赏机制,肩负起媒体的监管责任,避免恶性炒作事件,传播主流、正确、可靠的信息,发挥媒介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另外,其他主流媒体也应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事件,发布权威信息,扫除网民疑虑。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个人求助信息的发布
“罗一笑事件”的发生,也反映了在自媒体环境下,我国个人求助规范存在着巨大空白。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个人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个人众筹式求助时,必须要真实、全面、客观地公开与求助相关的全部信息,准确写出筹款金额,及时公布事件进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核实,严惩发布虚假求助信息的网民。只有相关部门与自媒体平台双管齐下,才有可能杜绝“罗一笑事件”的再次发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琦.新媒体视阈下网络集群行为的价值研判—由“罗一笑事件”刷屏引发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1).
[2] 于美美.以“罗一笑事件”扩散为例反思社交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规律[J].新媒体研究,2017(1).
作者简介:蒙诗雨,(1990—),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袁利欣,(1993—),女,彝族,云南建水人,硕士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