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给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以达到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目的,需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建设中。而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融入的策略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鉴于此,文章重点就民族音乐融入群众生活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族文化;音乐;群众生活;建设
中图分类号:S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270-01
引言
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民族生活地域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同时民族音乐也是与个人和民族灵魂保持同一特点,民族音乐就像民族生活习惯、民族语言以及民族文化一样具有流传性和保持性。而从新时代来看,民族音乐是构筑和推进民族先进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要素。因此,将民族音乐推广宣传并融入人们群众生活中不仅能够产生新的民族先进文化形式,而且对于创建社会新气象,促进中国新时代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意义。
1 民族音乐融入群众生活的必要性
民族音乐主要是民间生活、生产的乐曲,是指繁衍在中国土地上各民族的人们,从古到今在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而且还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民族音乐对于人们的情感以及精神思想的引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民族音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人们爱国情操的动力源泉,其对鼓舞民族斗志,提升民族凝聚力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当前群众生活中融入民族音乐,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民族素养和爱国情操,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极大的意义。
2 民族音乐融入群众生活的策略分析
将民族音乐融入到群众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群体、提高人民群众民族音乐欣赏水平以及提高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以下对三方面策略进行详细论述:
2.1 了解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群体
纵观大街小巷,在当前的群众文化生活群體中,可以发现中老年人群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当前由于现在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现代流行音乐,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当前多数中老年人晨炼活动的伴奏乐曲,正是在青年一代中流行的迪斯科舞曲、电子舞曲、交际舞曲,一点民族的昧道都没有,甚至当前很多的小朋友也只会唱什么“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些情爱歌曲,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小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是民族精神缺失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想要将民族音乐融入这样一类群体中,还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其特点,比如年龄差距、文化程度的差距,他们乐忠于的音乐形式和乐曲类型等。然后可以从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热衷于民族音乐的人群进行宣传、宣教民族音乐,而且还可以指导人们学习民族音乐。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老年人经历社会的变革、国家点滴发展以及他们丰富的生活阅历的独有的特点,而且他们的音乐审美的特点和长斯的审美习惯进行宣传和发展民族音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来讲,全国范围内的城镇都拥有了自己的广场,而且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参与的群众也在不断的增加。但这只是对广泛的广场和群众的片面了解,其中包含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地方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广场上播放民族歌曲,发动群众学习民族舞蹈,这才能大大提高民族元素在广场舞中的传承氛围,使民族民间音乐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
2.2 提高人民群众民族音乐欣赏水平
美妙的音乐不仅能够愉悦人们的心情,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美妙的音乐对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而这就存在对音乐的选择和引导的问题。将群众音乐欣赏情趣引向何处,如何进行选择优秀的音乐,如何激发出人民群众对音乐的喜爱,这都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思考,而且也与引导者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和爱好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引导者自身音乐欣赏水平较低或者音乐欣赏范围狭窄,那么其也不可能为人民群众介绍或者推广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不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的需求,这样就很难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推广宣传优秀的民族音乐,同时在进行宣传和推广民族音乐中,我们也不能以个人的音乐爱好或者观念进行组织群众音乐工作,否则会导致音乐工作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在推广民族音乐中,应根据群众音乐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推广民族音乐,应该做好准备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群众对民族音乐所持的观点,然后可以鼓励并加强引导喜爱民族音乐的群众。
2.3 提高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丰富的意蕴和美好的愿景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成为全社会热议和关注的焦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正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文化馆的工作者,做好宣传,组织,如可以在广场舞、社区文化活动以及音乐喷泉等多个场合进行宣传,并加大民族音乐的开展和引导,我们需要积极编排本地方、本民族音乐的广场健身舞和本土歌曲,正确去引导组织群众开展民族音乐活动,这样才能不断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任何文化都得经传媒的传播,借助传媒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才能够得以更好地延续传承,而传媒引导文化,任何传媒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不加选择地简单传播,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社会利益和价值取向,对现有的文化信息进行把关,过滤掉与其利益不符和价值不同的文化,最终起到引导文化的作用。而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民间的绕梁之音,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融入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作为宣传中国梦的最强音,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生动起来,将更进一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陈龙涛,李亮,杨卫东,张爽.民族文化融入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4):90-94.
[2] 马永庆,马兆明.传统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可能[J].山东社会科学,2016,(10):154-159.
[3] 巴战龙.裕固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02):6-12.
[关键词]民族文化;音乐;群众生活;建设
中图分类号:S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270-01
引言
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民族生活地域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同时民族音乐也是与个人和民族灵魂保持同一特点,民族音乐就像民族生活习惯、民族语言以及民族文化一样具有流传性和保持性。而从新时代来看,民族音乐是构筑和推进民族先进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要素。因此,将民族音乐推广宣传并融入人们群众生活中不仅能够产生新的民族先进文化形式,而且对于创建社会新气象,促进中国新时代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意义。
1 民族音乐融入群众生活的必要性
民族音乐主要是民间生活、生产的乐曲,是指繁衍在中国土地上各民族的人们,从古到今在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而且还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民族音乐对于人们的情感以及精神思想的引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民族音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人们爱国情操的动力源泉,其对鼓舞民族斗志,提升民族凝聚力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当前群众生活中融入民族音乐,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民族素养和爱国情操,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极大的意义。
2 民族音乐融入群众生活的策略分析
将民族音乐融入到群众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群体、提高人民群众民族音乐欣赏水平以及提高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以下对三方面策略进行详细论述:
2.1 了解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群体
纵观大街小巷,在当前的群众文化生活群體中,可以发现中老年人群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当前由于现在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现代流行音乐,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当前多数中老年人晨炼活动的伴奏乐曲,正是在青年一代中流行的迪斯科舞曲、电子舞曲、交际舞曲,一点民族的昧道都没有,甚至当前很多的小朋友也只会唱什么“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些情爱歌曲,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小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是民族精神缺失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想要将民族音乐融入这样一类群体中,还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其特点,比如年龄差距、文化程度的差距,他们乐忠于的音乐形式和乐曲类型等。然后可以从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热衷于民族音乐的人群进行宣传、宣教民族音乐,而且还可以指导人们学习民族音乐。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老年人经历社会的变革、国家点滴发展以及他们丰富的生活阅历的独有的特点,而且他们的音乐审美的特点和长斯的审美习惯进行宣传和发展民族音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来讲,全国范围内的城镇都拥有了自己的广场,而且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参与的群众也在不断的增加。但这只是对广泛的广场和群众的片面了解,其中包含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地方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广场上播放民族歌曲,发动群众学习民族舞蹈,这才能大大提高民族元素在广场舞中的传承氛围,使民族民间音乐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
2.2 提高人民群众民族音乐欣赏水平
美妙的音乐不仅能够愉悦人们的心情,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美妙的音乐对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而这就存在对音乐的选择和引导的问题。将群众音乐欣赏情趣引向何处,如何进行选择优秀的音乐,如何激发出人民群众对音乐的喜爱,这都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思考,而且也与引导者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和爱好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引导者自身音乐欣赏水平较低或者音乐欣赏范围狭窄,那么其也不可能为人民群众介绍或者推广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不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的需求,这样就很难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推广宣传优秀的民族音乐,同时在进行宣传和推广民族音乐中,我们也不能以个人的音乐爱好或者观念进行组织群众音乐工作,否则会导致音乐工作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在推广民族音乐中,应根据群众音乐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推广民族音乐,应该做好准备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群众对民族音乐所持的观点,然后可以鼓励并加强引导喜爱民族音乐的群众。
2.3 提高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以其丰富的意蕴和美好的愿景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成为全社会热议和关注的焦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正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文化馆的工作者,做好宣传,组织,如可以在广场舞、社区文化活动以及音乐喷泉等多个场合进行宣传,并加大民族音乐的开展和引导,我们需要积极编排本地方、本民族音乐的广场健身舞和本土歌曲,正确去引导组织群众开展民族音乐活动,这样才能不断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任何文化都得经传媒的传播,借助传媒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才能够得以更好地延续传承,而传媒引导文化,任何传媒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不加选择地简单传播,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社会利益和价值取向,对现有的文化信息进行把关,过滤掉与其利益不符和价值不同的文化,最终起到引导文化的作用。而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民间的绕梁之音,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融入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作为宣传中国梦的最强音,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生动起来,将更进一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陈龙涛,李亮,杨卫东,张爽.民族文化融入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4):90-94.
[2] 马永庆,马兆明.传统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可能[J].山东社会科学,2016,(10):154-159.
[3] 巴战龙.裕固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0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