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我国著名翻译家张谷若先生的译著为例,探讨异化与归化译法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即异化与归化译法在文学翻译中的综合运用。文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各自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不能相互替代。若归化与异化能够有机结合,协调运用,相互补充,则相得益彰。
【关键词】归化;异化; 融合;综合应用;张谷若译著
【作者简介】王霞,尧丽云,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课题类别:江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5年)一般项目课题名称: 异化与归化策略在文化层面的应用研究——以其在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课题编号: 2015B22236。
传统观点认为,在翻译中应当从一而终地坚持异化或者是归化。但新的理念则认为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手段并不是对立的,对于归化和异化的选择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切 换。而切换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文本的文化再现性,语言结构的优美性以及目标人群的 可接受性等诸多因素。换言之,就是注重有效的综合选择和应用,抛弃传统的单一性选 择对翻译的限制。
一、文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融合的必然性
美国翻译理论研究者劳伦斯·韦努迪首次提出了归化( domestication) 与异化( foreignization) 的概念。按照劳伦斯·韦努迪的说法,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的两种不同取向: 归化侧重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契合,多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译文内容,保证译文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异化则更加强调对于原语言的照顾,多是为了达到保存与表述原语言文化背景与文化传统的效果,以便让读者可以从译介作品中体会到原语言作品的文化魅力与民族特点。在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中,纯粹的归化与异化并不存在: 文学翻译既需要忠实于原著思想与文本风格,亦需要带有异域文化色彩,同时也要保证读者理解接受的流畅度。因此,归化和异化的综合运用是必然的。译者需要以大胆超越原著词句固有限制的勇气,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归化策略,同时又能恰如其分地让异化策略给读者带来异域文化感受。
文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各自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不能相互替代。若归化与异化能够有机结合,协调运用,相互补充,则相得益彰,既能加速跨文化交际,也能消除读者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还能充分领略其他民族独特的文化风采。
二、归化和异化在文學翻译中的综合运用——以张谷若之译著为例
1.归化举例。我国著名翻译家张谷若先生在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翻译时,合理应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得翻译所具有的再创作特点突显出来,让汉语读者能够更顺畅地阅读并理解英语原文的魅力。节引《德伯家的苔丝》原文内容: “Some had beautiful eyes, others a beautiful nose, others a beautiful mouth and figure: few, if any, had all.” 这是对于小说女主人公苔丝非常经典的一个描述,对于这个描述,张谷若先生将其译为: 她们有的长着漂亮的眼睛,有的生着俏丽的鼻子, 有的有着妩媚的嘴巴、婀娜的身段;但是,这样样都美的,虽然不能说一个没有,却也是寥寥无几。张谷若先生的译法高明,他是借助汉语所独有的四字格加以再次表达,同时又不失英语原作的韵味,可谓归化翻译的经典。
又例如此句:“Of course it may,” said Angel. “was it not proved nineteen hundred years ago——if I may trespass upon your domain a little?” 张谷若先生归化译成“当然可以,”安琪说道, “一千九百年以前,不是有人做到了吗?我这是班门弄斧了,请原谅。”将“ trespass upon your domain a little”归化译成“班门弄斧”,用地道的译文再现地道的原文。
2.异化举例。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时,因其属于典型的表达式文本,因此要求做好语义翻译策略,尽可能让译文贴近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并保证原文所具有的谐音等方面的效果得到呈现。此时,译者不仅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还应当考虑对原文的尊重。美国著名翻译学者纽马克( New Mark) 谈及“语义翻译”的概念时,将其等同于“异化翻译”即是此意。 也就是说,异化翻译策略是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原则。张谷若先生在对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德》进行翻译时,就才用了异化译法。
三、结语
可以说,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不仅不冲突,且互为补充,译者可以在充分研读作者意图、翻译目的、源语中的文化特色以及译文读者的特点等等,灵活选用或者同时使用归化与异化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既保留源语言文化,又能够适应目标语文化。归化和异化本身并不存在优劣的区别,对于这两种翻译方法而言,要使其在辩证统一的状态之下发挥各自的优势,用以避免绝对归化与绝对异化造 成的不良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要客观对待它。事实上,这恰恰符合鲁迅先生所讲的: 举凡翻译,应当兼顾两面,以争取得到易解与保存原作丰姿之效,得到较高水平的翻译成果,实现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异化和归化的界限是模糊的,在进行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递。
参考文献:
[1]许亚敏.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黑河学刊,2017(11).
【关键词】归化;异化; 融合;综合应用;张谷若译著
【作者简介】王霞,尧丽云,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课题类别:江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5年)一般项目课题名称: 异化与归化策略在文化层面的应用研究——以其在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课题编号: 2015B22236。
传统观点认为,在翻译中应当从一而终地坚持异化或者是归化。但新的理念则认为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手段并不是对立的,对于归化和异化的选择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切 换。而切换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文本的文化再现性,语言结构的优美性以及目标人群的 可接受性等诸多因素。换言之,就是注重有效的综合选择和应用,抛弃传统的单一性选 择对翻译的限制。
一、文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融合的必然性
美国翻译理论研究者劳伦斯·韦努迪首次提出了归化( domestication) 与异化( foreignization) 的概念。按照劳伦斯·韦努迪的说法,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的两种不同取向: 归化侧重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契合,多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译文内容,保证译文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异化则更加强调对于原语言的照顾,多是为了达到保存与表述原语言文化背景与文化传统的效果,以便让读者可以从译介作品中体会到原语言作品的文化魅力与民族特点。在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中,纯粹的归化与异化并不存在: 文学翻译既需要忠实于原著思想与文本风格,亦需要带有异域文化色彩,同时也要保证读者理解接受的流畅度。因此,归化和异化的综合运用是必然的。译者需要以大胆超越原著词句固有限制的勇气,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归化策略,同时又能恰如其分地让异化策略给读者带来异域文化感受。
文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各自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不能相互替代。若归化与异化能够有机结合,协调运用,相互补充,则相得益彰,既能加速跨文化交际,也能消除读者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还能充分领略其他民族独特的文化风采。
二、归化和异化在文學翻译中的综合运用——以张谷若之译著为例
1.归化举例。我国著名翻译家张谷若先生在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翻译时,合理应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得翻译所具有的再创作特点突显出来,让汉语读者能够更顺畅地阅读并理解英语原文的魅力。节引《德伯家的苔丝》原文内容: “Some had beautiful eyes, others a beautiful nose, others a beautiful mouth and figure: few, if any, had all.” 这是对于小说女主人公苔丝非常经典的一个描述,对于这个描述,张谷若先生将其译为: 她们有的长着漂亮的眼睛,有的生着俏丽的鼻子, 有的有着妩媚的嘴巴、婀娜的身段;但是,这样样都美的,虽然不能说一个没有,却也是寥寥无几。张谷若先生的译法高明,他是借助汉语所独有的四字格加以再次表达,同时又不失英语原作的韵味,可谓归化翻译的经典。
又例如此句:“Of course it may,” said Angel. “was it not proved nineteen hundred years ago——if I may trespass upon your domain a little?” 张谷若先生归化译成“当然可以,”安琪说道, “一千九百年以前,不是有人做到了吗?我这是班门弄斧了,请原谅。”将“ trespass upon your domain a little”归化译成“班门弄斧”,用地道的译文再现地道的原文。
2.异化举例。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时,因其属于典型的表达式文本,因此要求做好语义翻译策略,尽可能让译文贴近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并保证原文所具有的谐音等方面的效果得到呈现。此时,译者不仅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还应当考虑对原文的尊重。美国著名翻译学者纽马克( New Mark) 谈及“语义翻译”的概念时,将其等同于“异化翻译”即是此意。 也就是说,异化翻译策略是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原则。张谷若先生在对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德》进行翻译时,就才用了异化译法。
三、结语
可以说,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不仅不冲突,且互为补充,译者可以在充分研读作者意图、翻译目的、源语中的文化特色以及译文读者的特点等等,灵活选用或者同时使用归化与异化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既保留源语言文化,又能够适应目标语文化。归化和异化本身并不存在优劣的区别,对于这两种翻译方法而言,要使其在辩证统一的状态之下发挥各自的优势,用以避免绝对归化与绝对异化造 成的不良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要客观对待它。事实上,这恰恰符合鲁迅先生所讲的: 举凡翻译,应当兼顾两面,以争取得到易解与保存原作丰姿之效,得到较高水平的翻译成果,实现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异化和归化的界限是模糊的,在进行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递。
参考文献:
[1]许亚敏.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黑河学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