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城东,因“长安八水”中著名的浐河、灞河交汇于此而得名。历史上,浐灞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素有“浐灞之间,三辅圣地”的美誉。然而到了近代,由于长期无序发展和人为破坏,浐、灞河两岸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盲区,成了城市发展的“生态短板”。 2004年9月9日,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挂牌成立,沉寂多年的浐灞在西安城东悄然复兴。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探索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创新,浐灞生态区确立了“城市生态新区建设范式”,以“生态优先、兼顾发展、高开高走、辐射带动”为指导,以生态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建设国际化的生态新城和区域金融中心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为保障,以高标准生态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反向带动产业培育和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实践生态文明与生态化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1.以生态修复作为绿色生态城市的坚实基础。
浐灞生态区在成立伊始就确定了“生态优先”的原则,提出了“河流治理推动区域发展,新区发展支撑生态建设”的开发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河流治理、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先后实施了桃花潭景观工程、雁鸣湖湿地工程、浐灞河碧水工程、广运潭生态工程、灞河入渭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治理修复工程,这些做法焕发了浐灞河两岸原有的勃勃生机,为西安打造出一张张崭新的生态名片。
2.以生态理念超越传统投资与回报的束缚。
生态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个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启动资金仅有10万元的新城区,既没有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利益,也没有动摇和逃避对生态环境的投入,而是从长远角度化解投资与产出的矛盾,实现了对投资与回报理念的超越。即通过完善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综合利用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坚持快速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依照“先通过生态重建实现土地增值、后依法有序出让的资金回报模式”,实现资金和信用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了开放而又具有内生能力的金融生态环境。
3.以差别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和价值。
浐灞生态区是生态治理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对浐灞河的综合治理和生态重建,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符合区域实际的特色产业,与其它区域形成错位发展,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和价值。如通过建设低碳产业园区,引导鲜花繁殖培育基地等低碳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文化、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鸟类环志监测研究交流、生态监测中心等平台,扶持低碳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区域生态承载力。
4.以项目拉动提升浐灞品牌竞争力。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更是一座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城市生命力的标识和反映。正是基于对品牌的清晰认识,浐灞生态区自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视浐灞国际品牌的塑造和营销,专门成立了从事会展与品牌经营的会展中心,以欧亚经济论坛、F1摩托艇大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项目“倾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先导区”,拉开了生态区走向国际化的序幕。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
浐灞生态区在成立之初,就将“生态”定义为城市开发建设标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计新增公共绿地面积7925亩,较成立初增加了24倍,修复湿地1.7万亩,建成林地2.9万亩,区域人均增绿18.9平方米,负氧离子含量达到2000到6700单位。西安世博园、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典范工程,不仅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成为西安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效应。
近10年来的实践和努力,浐灞生态区在河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现今湿地总面积2500公顷,主要分布在灞河河道7座橡胶坝库区及河漫滩(1230公顷)、广运潭景区(734公顷)、浐河河道7座橡胶坝库区及河漫滩(270公顷)、雁鸣湖湿地(66公顷)、桃花潭公园(80公顷)、浐灞半岛人工水系(20公顷)、国家湿地公园保育恢复区(100公顷)。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区已从原来的生态重灾区转变为城市的生态补偿区和生态示范区。
2.以新型产业体系引领城市发展的经济效应。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生态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绿色、环保、低碳、休闲”四大产业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生态区已初步建成以金融服务为核心,以旅游休闲、现代商贸、会议会展为支撑,以文化创意为特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家,国内知名企业9家,并引进陕西数字出版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40多个,初步形成了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已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3.增强了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品味和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伴随生态区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业已形成并拓展。世博园“艺术灞上”不定时的举办书法、绘画等各种主题文化展,相继引进西安影视制片公司、王全安导演工作室等文化企业入驻;世博园婚庆基地的形成,已有蒙娜丽莎、台北莎罗、韩国薇拉等23家婚纱摄影机构入驻,年入园拍摄婚纱的人数达3万多对,占据西安市户外婚纱摄影40%以上市场份额,被网民称为“西安最幸福景区”;以西北最高的摩天轮为代表的世博园绿色体能乐园,30多个游乐项目,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游玩。浐灞文化,使生态区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美妙的图景。
4.增添了民众幸福感。
城市是市民的居所和精神家园。创造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生态环境,形成亲切无碍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自然的城市空间,是民众的共同愿望和幸福追求。浐灞生态区深谙建设成果要惠泽更多的民众,要实现幸福生活的全民共享,大力推进碧水清污、湿地恢复等生态治理,有效改善了西安市的人居环境。特别是2011西安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在向世界展示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成果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西北地区在人们心中尘土飞扬、黄沙漫天的灰暗落后印象,全面推广宣传了现代、绿色、时尚、美丽的西安新形象。 三、启示与借鉴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浐灞生态区通过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管理建设,构建引领西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注重科学发展观的引领。
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西安浐灞生态区的设立,就是决策者对西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问题反思总结的直接体现,是决策者实施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生态城市建设与世界环境接轨,以生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抓手,以内在造血功能的产业发展为核心动力,以便捷的交通、健康的环境、良好的安全保障和友好的社区文化的宜居福城为目标,以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为魅力,将浐灞生态区建设成西安“四化”的示范区,建设成西安大都市新形象的品牌,充分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陕西省和西安市领导层决策的战略视野。
2.注重效益化治理。
浐灞生态区作为西安生态型的新城区和城市型的生态区,水环境的治理已不能仅限于只投入不产出的传统治理模式,更要实现治理效益化。其治理路径是通过以生态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新应用,将污水变为浐灞区宝贵的水资源,在解决实际污染问题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生态产业。这一创新治理思路和发展模式,既全面改善浐灞河的水质,重塑河道生态走廊,使浐灞生态区成为水环境效益化治理的示范区域,又通过水环境治理工作推动了区域内生态农业、花卉养植、科普教育、观光体闲等生态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渭河流域效益化治理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
3.注重制度建设。
浐灞生态区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惊喜的骄人成绩,原因就在于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模式,不仅是其工作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前提。高点起步、分级推进的规划模式,使浐灞生态区的建设在起步阶段即处于国内甚至国际前沿水平;通过生态重建实现土地增值后依法有序出让的资金回报模式,不同于以往开发区建设中政府大量投资搞项目的做法;政府建框架、企业做项目的建设模式,形成了现代化、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格局;大招商、招大商、以商招商、选商招商的招商模式,带动了市场、人气和产业发展;小管理系统、大支持系统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节约了建设成本。
4.注重多元创新。
创新是路径探索最有效的手段。浐灞生态城市建设选择了一条以生态为圆心、敢于打破既定界限的创新路径。发展理念的创新,形成了浐灞完整有序的城市社会和功能结构,形成了集产业、居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城市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创新,完善了西安的城市形态,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放眼全局探索全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因地制宜探索生态环境效益化治理新模式、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品牌经营和区域运营新模式,开创了浐灞独特的区域发展模式。
5.注重团队建设。
高质量的建设团队也是加快浐灞生态区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团队领导群体的科学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包括发展战略的制定、软硬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高质量的建设团队不仅改变和提高了生态区物质资源的效能,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素质提高有助于生态区形成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观念,有助于增强开拓意识、促进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生态区依托西安丰富的民办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在建设绿色旅游中心、培育中亚地区的物流中心、国内黄河中上游金融服务中心、西北地区期货中心等方面,积极培育西北地区最大的白领培训中心,持续发挥人才战略优势。
作者简介:纪丽娟(1978—),女,陕西汉中人,管理学博士,西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探索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创新,浐灞生态区确立了“城市生态新区建设范式”,以“生态优先、兼顾发展、高开高走、辐射带动”为指导,以生态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建设国际化的生态新城和区域金融中心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为保障,以高标准生态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反向带动产业培育和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实践生态文明与生态化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1.以生态修复作为绿色生态城市的坚实基础。
浐灞生态区在成立伊始就确定了“生态优先”的原则,提出了“河流治理推动区域发展,新区发展支撑生态建设”的开发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河流治理、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先后实施了桃花潭景观工程、雁鸣湖湿地工程、浐灞河碧水工程、广运潭生态工程、灞河入渭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治理修复工程,这些做法焕发了浐灞河两岸原有的勃勃生机,为西安打造出一张张崭新的生态名片。
2.以生态理念超越传统投资与回报的束缚。
生态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个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启动资金仅有10万元的新城区,既没有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利益,也没有动摇和逃避对生态环境的投入,而是从长远角度化解投资与产出的矛盾,实现了对投资与回报理念的超越。即通过完善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综合利用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坚持快速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依照“先通过生态重建实现土地增值、后依法有序出让的资金回报模式”,实现资金和信用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了开放而又具有内生能力的金融生态环境。
3.以差别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和价值。
浐灞生态区是生态治理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对浐灞河的综合治理和生态重建,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符合区域实际的特色产业,与其它区域形成错位发展,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和价值。如通过建设低碳产业园区,引导鲜花繁殖培育基地等低碳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文化、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鸟类环志监测研究交流、生态监测中心等平台,扶持低碳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区域生态承载力。
4.以项目拉动提升浐灞品牌竞争力。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更是一座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城市生命力的标识和反映。正是基于对品牌的清晰认识,浐灞生态区自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视浐灞国际品牌的塑造和营销,专门成立了从事会展与品牌经营的会展中心,以欧亚经济论坛、F1摩托艇大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项目“倾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先导区”,拉开了生态区走向国际化的序幕。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
浐灞生态区在成立之初,就将“生态”定义为城市开发建设标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计新增公共绿地面积7925亩,较成立初增加了24倍,修复湿地1.7万亩,建成林地2.9万亩,区域人均增绿18.9平方米,负氧离子含量达到2000到6700单位。西安世博园、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典范工程,不仅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成为西安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效应。
近10年来的实践和努力,浐灞生态区在河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现今湿地总面积2500公顷,主要分布在灞河河道7座橡胶坝库区及河漫滩(1230公顷)、广运潭景区(734公顷)、浐河河道7座橡胶坝库区及河漫滩(270公顷)、雁鸣湖湿地(66公顷)、桃花潭公园(80公顷)、浐灞半岛人工水系(20公顷)、国家湿地公园保育恢复区(100公顷)。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区已从原来的生态重灾区转变为城市的生态补偿区和生态示范区。
2.以新型产业体系引领城市发展的经济效应。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生态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绿色、环保、低碳、休闲”四大产业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生态区已初步建成以金融服务为核心,以旅游休闲、现代商贸、会议会展为支撑,以文化创意为特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家,国内知名企业9家,并引进陕西数字出版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40多个,初步形成了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已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3.增强了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品味和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伴随生态区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业已形成并拓展。世博园“艺术灞上”不定时的举办书法、绘画等各种主题文化展,相继引进西安影视制片公司、王全安导演工作室等文化企业入驻;世博园婚庆基地的形成,已有蒙娜丽莎、台北莎罗、韩国薇拉等23家婚纱摄影机构入驻,年入园拍摄婚纱的人数达3万多对,占据西安市户外婚纱摄影40%以上市场份额,被网民称为“西安最幸福景区”;以西北最高的摩天轮为代表的世博园绿色体能乐园,30多个游乐项目,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游玩。浐灞文化,使生态区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美妙的图景。
4.增添了民众幸福感。
城市是市民的居所和精神家园。创造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生态环境,形成亲切无碍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自然的城市空间,是民众的共同愿望和幸福追求。浐灞生态区深谙建设成果要惠泽更多的民众,要实现幸福生活的全民共享,大力推进碧水清污、湿地恢复等生态治理,有效改善了西安市的人居环境。特别是2011西安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在向世界展示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成果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西北地区在人们心中尘土飞扬、黄沙漫天的灰暗落后印象,全面推广宣传了现代、绿色、时尚、美丽的西安新形象。 三、启示与借鉴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浐灞生态区通过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管理建设,构建引领西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注重科学发展观的引领。
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西安浐灞生态区的设立,就是决策者对西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问题反思总结的直接体现,是决策者实施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生态城市建设与世界环境接轨,以生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抓手,以内在造血功能的产业发展为核心动力,以便捷的交通、健康的环境、良好的安全保障和友好的社区文化的宜居福城为目标,以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为魅力,将浐灞生态区建设成西安“四化”的示范区,建设成西安大都市新形象的品牌,充分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陕西省和西安市领导层决策的战略视野。
2.注重效益化治理。
浐灞生态区作为西安生态型的新城区和城市型的生态区,水环境的治理已不能仅限于只投入不产出的传统治理模式,更要实现治理效益化。其治理路径是通过以生态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新应用,将污水变为浐灞区宝贵的水资源,在解决实际污染问题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生态产业。这一创新治理思路和发展模式,既全面改善浐灞河的水质,重塑河道生态走廊,使浐灞生态区成为水环境效益化治理的示范区域,又通过水环境治理工作推动了区域内生态农业、花卉养植、科普教育、观光体闲等生态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渭河流域效益化治理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
3.注重制度建设。
浐灞生态区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惊喜的骄人成绩,原因就在于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模式,不仅是其工作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前提。高点起步、分级推进的规划模式,使浐灞生态区的建设在起步阶段即处于国内甚至国际前沿水平;通过生态重建实现土地增值后依法有序出让的资金回报模式,不同于以往开发区建设中政府大量投资搞项目的做法;政府建框架、企业做项目的建设模式,形成了现代化、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格局;大招商、招大商、以商招商、选商招商的招商模式,带动了市场、人气和产业发展;小管理系统、大支持系统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节约了建设成本。
4.注重多元创新。
创新是路径探索最有效的手段。浐灞生态城市建设选择了一条以生态为圆心、敢于打破既定界限的创新路径。发展理念的创新,形成了浐灞完整有序的城市社会和功能结构,形成了集产业、居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城市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创新,完善了西安的城市形态,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放眼全局探索全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因地制宜探索生态环境效益化治理新模式、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品牌经营和区域运营新模式,开创了浐灞独特的区域发展模式。
5.注重团队建设。
高质量的建设团队也是加快浐灞生态区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团队领导群体的科学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包括发展战略的制定、软硬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高质量的建设团队不仅改变和提高了生态区物质资源的效能,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素质提高有助于生态区形成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观念,有助于增强开拓意识、促进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生态区依托西安丰富的民办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在建设绿色旅游中心、培育中亚地区的物流中心、国内黄河中上游金融服务中心、西北地区期货中心等方面,积极培育西北地区最大的白领培训中心,持续发挥人才战略优势。
作者简介:纪丽娟(1978—),女,陕西汉中人,管理学博士,西安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