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擒拿是以击打掐拿要害部位,抓经拿脉,分筋错骨为主要手段,融踢、打、摔、拿为一体,刚柔相济,阴阳相变,周流圆活,以巧取胜的一种实用技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机理和哲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但千百年来,由于中国武术门派繁多,门户极深,大多口传心授,视为门户之宝,秘不外传,授徒传人也是择人而行,一般只授一些擒拿的入门功夫,真正的擒拿技术只传一二人,故尔真正传世者甚少。
正如我恩师李子鸣先生在我1988年出版的《实用擒拿术析解》一书序中所言:“武术一道,为我国独传之秘,而擒拿一术,尤为武术之精髓,其理深奥,其术精遂,其法变幻万千。然中华武术门户极深,悉尽私秘其术,为各家镇山之宝,传世者甚少,很少见著于书,即或有之,亦述之一二,而藏之七八。近年来谈论擒拿者不少,然悉擒拿真谛者,鲜有几人。更有甚者,少有几手盖以为擒拿,虚文以对,而不知擒拿为何,误人,误己。”
有不少擒拿练习者给我来信说:“我买了不少擒拿书籍,照着练可是怎么用不上?”“人说百擒不如一打,对吗?”“我照着电视上教的练,使用时当对方一反抗就用不上了,这是为什么?”有的在信中写道:“格斗起来一拳一脚,擒拿技术根本无法使用,这是为什么?真是巧拿不如拙打吗?”……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反映出不少人对武术擒拿的错误认识。目前擒拿著述者不少,可是通观其书,也大多存在着六个误区,这样也就更加使人们对中国武术擒拿技术产生误解,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擒拿技术。
误区之一
首先是对擒拿技术的概念不清,搞不清什么是擒拿,把擒和拿割裂开来,只讲擒,不讲拿。
要知道擒拿技术是由擒——分筋错骨,拿——抓筋拿脉两大部分所组成,同时还必和踢、打、摔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施中可先拿后擒,也可擒而拿之,要打中有拿、拿中有打,也可打拿组合,循而复返无有终止。它们之间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拳谱上言道:“只擒不拿,必遭拙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他们认为擒拿就是单纯地反挫关节,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认识。
一般人们理解为反挫关节指的是向关节运动的反方向用力。但生物尤其是人,在整个生命进化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在关节运动的反方向上,都有相应的生理结构和强大的肌群所保护,就是一只鸡腿上的关节要想在其运动的反关节上用力将其拆开,一般人恐怕都做不到,何况人体强大的关节。
中国武术擒拿技术的擒法讲的是“分筋错骨”,所谓“错”指的是使形成关节的一对骨头位置产生相错,使其关节超幅度运动而形成分筋错骨,同时利用一对对偶骨的相错,来挤压关节处的运动神经,造成剧烈疼痛而使其丧失抵抗能力。在用力方向,正如“九重天”秘谱中所述:“偏转三四分,旋拧搬折亦同行。”就是说要向其反关节方向侧方三四分(约50°~65°)用力,同时必须旋拧和搬折同时进行,要边拧边折;也就是说“错骨”必须同时在两个运动轴上进行,如同我们在拆卸其他动物骨关节时,向其反关节侧方向上实施旋拧搬折非常省力一样。这样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了相邻骨关节的效应性运动和锁定效应规律,通过对某一关节的分筋错骨,锁定其整个运动链系统,正确地实施擒拿。而拿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拿是指击打、掐拿人体的要害部位。消弱或使对方完全丧失反抗能力。
无数前辈经过数千年的实践,总结出三十六大穴(直接危害生命的死穴)、二十四麻穴等相应的技法,就是击打、插拿要害部位以求出手制胜。称为擒拿法之妙,技击法之冠。然究其机理,不外是对人体各重要生命系统的薄弱要害部位和神经浅支部位,实施掐拿与击打。因而研习擒拿技术,就必须了解掌握人体的要害部位和神经走向浅支部位及其机理,才能全面学习和掌握擒拿技术。
误区之二
把擒拿的入门基础练习,即把对方抓腕、抓领等和在对方不防备情况下的擒拿技术当作擒拿的全部。
这些只不过是过去师傅在传授弟子时,为学习真正擒拿技术打基础的练习。通过这些“死把位”擒拿技术的练习,使习者明了人体各肢体关节的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及对各肢体关节擒拿的基本把位、手法和基本技术,然后才能学习在对抗格斗中的各种实用擒拿技术。
擒拿技术是分为四大部分:(1)擒拿的基本功,基本手法(刁拿锁扣,掐插挑顶,拧压缠旋,别扛折搬,剔盘挫抉,挣斩抱挟,二十四法);(2)擒拿基本技术,即死手(死把位)擒拿,包括被动擒拿(抓领擒拿、抓腕臂擒拿、抓肩背擒拿、扼喉擒拿、抱搂擒拿)和主动擒拿;(3)活手实用擒拿技术(没有把位,也就是对方并不抓握我肢体的任何一部位,而与我对抗,格斗,在踢打过程中的擒拿技术);(4)各种夺凶器的擒拿技术。而格斗中的活手擒拿技术和夺凶器术,才是中国实用擒拿术的主体。
由此可见中国武术擒拿技术的核心是在格斗过程中所使用的擒拿技术,因而实用擒拿技术必须和踢、打、摔法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实用擒拿技术。由于格斗中对方在不断地运动着、变化着,而擒拿技术实施的先决条件是肢体的接触。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格斗中我抓握对方肢体的任何一部位或者对方抓握我肢体的任何部位,这种现象也很少的。真正的实用擒拿并不需要抓握对方就能形成擒拿。因而在实施中必须审时度势,得机得势就拿,不得机就变,诱使对方照我的意图运动,打、踢、摔、拿相间,循循相生。
误区之三
把对人体的各关节的擒拿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转换割裂开来,甚至把对人体某一关节的各个运动方向上的擒拿技术相互割裂开来,这样就把中国武术一个完整的擒拿技术系统割裂成相互无关的单个技术。这样单个的互不相关的技术在实战中是无法运用的。
人体的运动表现为肢体的运动和身体在空间的位移运动,而人体的位移运动又是以肢体的运动为前提的。人体肢体的运动不是单一关节,单一骨杠杆的运动,而是相邻几个关节乃至全身的运动。也就是说肢体的运动是以链运动系统的形式出现,是依据人体解剖结构,关节的运动关系,组成不同的运动链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互产生效应性运动和锁定效应,由此而形成人体的各种特定的复杂运动。 因此真正的中国擒拿技术的本质就是在对某一个关节实施分筋错骨时,利用人体运动链的效应性运动规律,使其相邻关节(尤其是其靠近躯体的上端关节)产生相应的运动,并依据该运动链子系统的解剖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当其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将该运动链子系统中相邻的几个主要关节和环节全部锁定,直至将整个人体运动链系统锁定,才能真正造成擒拿。反之,如果只对单一关节或环节实施分筋错骨时,不考虑相邻关节和环节的效应性运动和锁定效应,也就是不考虑对人体整个运动链系统的锁定,怎么能形成擒拿呢?最多只能造成单一关节的疼痛和损伤,仍给对方留有充分的反抗余地。
在对人体某一肢体(运动链子系统)实施分筋错骨时,如果不考虑其它肢体(其他运动链系统)对它的支持和保护功能,(如对其腕实施分筋错骨时,不考虑对其肘肩的锁定,必遭其肘肩相应运动的解脱和攻击;如不考虑其另一手和非重心脚对它的保护和支持,必遭其另一手和非重心脚的攻击),这样必然形成“拿不如拙打”的局面。
同时如果把人体某一关节的各个运动方向上的擒拿技术相互割裂开来,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必然的联系,单纯使用单一技法的话,那么遭到对方用力反抗时,就必然会无所适从,形成死拿硬要,反遭拙打的局面。
中国武术擒拿技术在其长期的形成实践中,针对人体的各种运动形式,在其可能的各个对抗方向上,对抗方式上,都有一套完整的相应技术,中国古代哲理从来就讲究阴阳相变,循循相生,老子日:“一生二,二生三……以至无穷”。中国武术擒拿技术也不例外。实用擒拿技术中的每一技法,都有依据对方变化的相应技法,因为每一擒拿技术的实施都必须制造和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不是不管具体情况,在任何情况下都实用的,如同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一样。因而在实施过程中不但要讲究力的变化,更要讲究同一部位(关节)其各个运动方向上的擒拿技法的变化,擒拿部位的转换,以及与踢打摔的有机组合,才能形成真正实用的擒拿技术。如:在对其腕部实施某一擒拿技法时,如遇对方反抗,就立刻转换成在其用力反抗方向上的另一技法,借力使力。这就叫做:“阴阳相变”。也可依据对方的情况和双方的态势,转换成对其指、肘、肩,甚至对其另一臂或腿以至身体躯干的相应擒拿技术,这就是擒拿部位的转换。实在不行即脱手疾打,再次寻找机会。这样才形成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中国武术实用擒拿技术。
误区之四
擒拿技术与劲力的巧妙使用与劲力的变化转换严重脱节,甚至分离开来。也就是擒拿技术的每一技法只讲单一的用力方向,只讲单一技法,单一把位,不讲擒拿的力学结构。这样必使拙劲,无法真正实施擒拿。
擒拿技术并非蛮打硬要,巧是它的灵魂,其术巧、法巧,在使用中更讲究力巧,力巧是建立在正确合理地使用力量和借用对方之力的原则上。这就要依据人体骨杠杆、人体运动链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合理的运用“机械力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合理巧妙地使用力量。
用巧不用拙,首先要:顺其势,顺其劲,依势变化,阴翻阳转,不顶不抗。充分利用“合力”、“旋转力”、“分力”等的作用,横能破竖,竖能破横,顺则力合,分能转变对方的劲力方向,圆转则力回其身,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是要:充分利用双方肢体接触后所形成的态势,合理运用“支点”、“力点”、“力臂”之间的相应力学关系,把握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充分利用“杠杆”、“对偶力”、“角速度”、“线速度”等力学原理。这样才能合理地使自己的力量,使力量通过骨传递集中在所擒的骨关节上,从而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实施分筋错骨。
三是要:力走螺旋,就是使用旋拧的混元劲,在实施擒拿技术的动作中,必须随时保持螺旋力。出手虽似直出直入,但是只要接触对方的某一肢体,便显出其是由螺旋力在上下左右、旋拧压迫,使其无所适从,亦使其肢体,关节产生旋拧,偏离其运动方向,这就是擒拿技术的基本劲力。
四是要:明虚实,刚柔相济,欲左先右,循环相生。在力的使用上,就是缠裹钻劲和冷脆劲相结合的刚柔相济的连环劲。拿而不缠裹必遭拙打,拿住又缠裹住了,还必须用十分坚刚的冷疾脆劲抖发之,连拿带打,沉粘冷脆方能奏效。
误区之五
技与理脱节。只讲技术不讲形成技术的机理,这样使习者只学其技而不懂其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他,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在使用上必然混混沌沌不知所从。
实用擒拿技术千变万化,各门各派手法极多,名称更是繁杂,但万变不离其宗,究其机理总有规律可循。擒拿的对象是人,是在不停运动着,对抗中的人,因而首先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运动特点和要害薄弱部位,才能正确理解擒拿技法并掌握。还要掌握运动力学、生物运动力学的基本原则,以便掌握正确的发力、劲力的变换应用,正确理解掌握动作要领,合理地掌握技术、技法。
人体肢体及每个关节的运动都不是“万向”的,而是依据其生理结构特点存在着特定的几个运动方向和方式。擒拿技术究其机理,在每个擒拿部位及关节上,无非依据其生理结构和运动特点,只有几个擒拿的基本形态。技法的变化只不过是手法的不同,因而在研究学习实用擒拿技术时,只要掌握各部位的擒拿基本形态,明其机理,掌握典型技法,就可举一反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组合出各种各样的实用擒拿技术。
误区之六
技与法脱节。只讲单个技术,不讲在实战中如何运用的技法,这样的技术是一厢情愿的技术,在实战中是无法应用的。要真正掌握运用擒拿技术,就必须在掌握格斗技术的基础上,对擒拿术要做到明理、巧力、熟技、懂法,做到技理相合、技力相融、技法相通。而法尤为重要,“技为体,法为用”。法就是用法,指的是将各个技术相互组合变化,相互转换的方法;各种手法、劲力阴阳互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攻防搏斗中,依据对方的情况和变化,使用擒拿技术的方法。如若技、法脱节,只讲单个技术,不讲对方可能反抗的方向上和反击手法,不讲究在实战中如何运用的方法,这样的技术是脱离实际的技术,在实战中当然用不上。有的技术动作繁琐,不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和人体运动规律,怎么会能用呢?有的甚至意想天开,说什么看见对方来拳,一把抓住其腕,然后怎样怎样。其一、你能看见对方的来拳吗?国际优秀足球守门员对十二码来的点球都看不清,而无法判它的方向。几码距离的突然出手,你能看得见他的腕子?其二,对方出手是快出速回,而又动作在先,你能一把抓住他的腕子吗?除非对方伸出手不动或慢慢收回,这可能吗?就算你抓住对方腕子,对方会随你心愿,不进行反抗吗?这不是在骗人骗已自欺欺人吗?
实战中对抗的双方都在不断的运动中,在不断的对抗变化中,在这样激烈的对抗中如何实际运用擒拿技术,有它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何况任何技术的运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要在对抗变化中,因势利导随机生变。无数先辈在近千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法,这“技法”就是实施擒拿技术的核心,它是实施擒拿的根本大法。
从以上六个误区读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读者看了一些书,并照着它练习,然而实际无法应用或根本用不上。这不是中国传统武术擒拿技术不行,而是你并没有真正认识和学习到擒拿技术。当然还必须加上自己的刻苦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只有做到明理、巧力、熟技、懂法,真正做到技理相合、技法相合,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才能真正掌握实用擒拿技术。
正如我恩师李子鸣先生在我1988年出版的《实用擒拿术析解》一书序中所言:“武术一道,为我国独传之秘,而擒拿一术,尤为武术之精髓,其理深奥,其术精遂,其法变幻万千。然中华武术门户极深,悉尽私秘其术,为各家镇山之宝,传世者甚少,很少见著于书,即或有之,亦述之一二,而藏之七八。近年来谈论擒拿者不少,然悉擒拿真谛者,鲜有几人。更有甚者,少有几手盖以为擒拿,虚文以对,而不知擒拿为何,误人,误己。”
有不少擒拿练习者给我来信说:“我买了不少擒拿书籍,照着练可是怎么用不上?”“人说百擒不如一打,对吗?”“我照着电视上教的练,使用时当对方一反抗就用不上了,这是为什么?”有的在信中写道:“格斗起来一拳一脚,擒拿技术根本无法使用,这是为什么?真是巧拿不如拙打吗?”……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反映出不少人对武术擒拿的错误认识。目前擒拿著述者不少,可是通观其书,也大多存在着六个误区,这样也就更加使人们对中国武术擒拿技术产生误解,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擒拿技术。
误区之一
首先是对擒拿技术的概念不清,搞不清什么是擒拿,把擒和拿割裂开来,只讲擒,不讲拿。
要知道擒拿技术是由擒——分筋错骨,拿——抓筋拿脉两大部分所组成,同时还必和踢、打、摔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施中可先拿后擒,也可擒而拿之,要打中有拿、拿中有打,也可打拿组合,循而复返无有终止。它们之间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拳谱上言道:“只擒不拿,必遭拙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他们认为擒拿就是单纯地反挫关节,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认识。
一般人们理解为反挫关节指的是向关节运动的反方向用力。但生物尤其是人,在整个生命进化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在关节运动的反方向上,都有相应的生理结构和强大的肌群所保护,就是一只鸡腿上的关节要想在其运动的反关节上用力将其拆开,一般人恐怕都做不到,何况人体强大的关节。
中国武术擒拿技术的擒法讲的是“分筋错骨”,所谓“错”指的是使形成关节的一对骨头位置产生相错,使其关节超幅度运动而形成分筋错骨,同时利用一对对偶骨的相错,来挤压关节处的运动神经,造成剧烈疼痛而使其丧失抵抗能力。在用力方向,正如“九重天”秘谱中所述:“偏转三四分,旋拧搬折亦同行。”就是说要向其反关节方向侧方三四分(约50°~65°)用力,同时必须旋拧和搬折同时进行,要边拧边折;也就是说“错骨”必须同时在两个运动轴上进行,如同我们在拆卸其他动物骨关节时,向其反关节侧方向上实施旋拧搬折非常省力一样。这样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了相邻骨关节的效应性运动和锁定效应规律,通过对某一关节的分筋错骨,锁定其整个运动链系统,正确地实施擒拿。而拿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拿是指击打、掐拿人体的要害部位。消弱或使对方完全丧失反抗能力。
无数前辈经过数千年的实践,总结出三十六大穴(直接危害生命的死穴)、二十四麻穴等相应的技法,就是击打、插拿要害部位以求出手制胜。称为擒拿法之妙,技击法之冠。然究其机理,不外是对人体各重要生命系统的薄弱要害部位和神经浅支部位,实施掐拿与击打。因而研习擒拿技术,就必须了解掌握人体的要害部位和神经走向浅支部位及其机理,才能全面学习和掌握擒拿技术。
误区之二
把擒拿的入门基础练习,即把对方抓腕、抓领等和在对方不防备情况下的擒拿技术当作擒拿的全部。
这些只不过是过去师傅在传授弟子时,为学习真正擒拿技术打基础的练习。通过这些“死把位”擒拿技术的练习,使习者明了人体各肢体关节的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及对各肢体关节擒拿的基本把位、手法和基本技术,然后才能学习在对抗格斗中的各种实用擒拿技术。
擒拿技术是分为四大部分:(1)擒拿的基本功,基本手法(刁拿锁扣,掐插挑顶,拧压缠旋,别扛折搬,剔盘挫抉,挣斩抱挟,二十四法);(2)擒拿基本技术,即死手(死把位)擒拿,包括被动擒拿(抓领擒拿、抓腕臂擒拿、抓肩背擒拿、扼喉擒拿、抱搂擒拿)和主动擒拿;(3)活手实用擒拿技术(没有把位,也就是对方并不抓握我肢体的任何一部位,而与我对抗,格斗,在踢打过程中的擒拿技术);(4)各种夺凶器的擒拿技术。而格斗中的活手擒拿技术和夺凶器术,才是中国实用擒拿术的主体。
由此可见中国武术擒拿技术的核心是在格斗过程中所使用的擒拿技术,因而实用擒拿技术必须和踢、打、摔法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实用擒拿技术。由于格斗中对方在不断地运动着、变化着,而擒拿技术实施的先决条件是肢体的接触。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格斗中我抓握对方肢体的任何一部位或者对方抓握我肢体的任何部位,这种现象也很少的。真正的实用擒拿并不需要抓握对方就能形成擒拿。因而在实施中必须审时度势,得机得势就拿,不得机就变,诱使对方照我的意图运动,打、踢、摔、拿相间,循循相生。
误区之三
把对人体的各关节的擒拿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转换割裂开来,甚至把对人体某一关节的各个运动方向上的擒拿技术相互割裂开来,这样就把中国武术一个完整的擒拿技术系统割裂成相互无关的单个技术。这样单个的互不相关的技术在实战中是无法运用的。
人体的运动表现为肢体的运动和身体在空间的位移运动,而人体的位移运动又是以肢体的运动为前提的。人体肢体的运动不是单一关节,单一骨杠杆的运动,而是相邻几个关节乃至全身的运动。也就是说肢体的运动是以链运动系统的形式出现,是依据人体解剖结构,关节的运动关系,组成不同的运动链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互产生效应性运动和锁定效应,由此而形成人体的各种特定的复杂运动。 因此真正的中国擒拿技术的本质就是在对某一个关节实施分筋错骨时,利用人体运动链的效应性运动规律,使其相邻关节(尤其是其靠近躯体的上端关节)产生相应的运动,并依据该运动链子系统的解剖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当其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将该运动链子系统中相邻的几个主要关节和环节全部锁定,直至将整个人体运动链系统锁定,才能真正造成擒拿。反之,如果只对单一关节或环节实施分筋错骨时,不考虑相邻关节和环节的效应性运动和锁定效应,也就是不考虑对人体整个运动链系统的锁定,怎么能形成擒拿呢?最多只能造成单一关节的疼痛和损伤,仍给对方留有充分的反抗余地。
在对人体某一肢体(运动链子系统)实施分筋错骨时,如果不考虑其它肢体(其他运动链系统)对它的支持和保护功能,(如对其腕实施分筋错骨时,不考虑对其肘肩的锁定,必遭其肘肩相应运动的解脱和攻击;如不考虑其另一手和非重心脚对它的保护和支持,必遭其另一手和非重心脚的攻击),这样必然形成“拿不如拙打”的局面。
同时如果把人体某一关节的各个运动方向上的擒拿技术相互割裂开来,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必然的联系,单纯使用单一技法的话,那么遭到对方用力反抗时,就必然会无所适从,形成死拿硬要,反遭拙打的局面。
中国武术擒拿技术在其长期的形成实践中,针对人体的各种运动形式,在其可能的各个对抗方向上,对抗方式上,都有一套完整的相应技术,中国古代哲理从来就讲究阴阳相变,循循相生,老子日:“一生二,二生三……以至无穷”。中国武术擒拿技术也不例外。实用擒拿技术中的每一技法,都有依据对方变化的相应技法,因为每一擒拿技术的实施都必须制造和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不是不管具体情况,在任何情况下都实用的,如同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一样。因而在实施过程中不但要讲究力的变化,更要讲究同一部位(关节)其各个运动方向上的擒拿技法的变化,擒拿部位的转换,以及与踢打摔的有机组合,才能形成真正实用的擒拿技术。如:在对其腕部实施某一擒拿技法时,如遇对方反抗,就立刻转换成在其用力反抗方向上的另一技法,借力使力。这就叫做:“阴阳相变”。也可依据对方的情况和双方的态势,转换成对其指、肘、肩,甚至对其另一臂或腿以至身体躯干的相应擒拿技术,这就是擒拿部位的转换。实在不行即脱手疾打,再次寻找机会。这样才形成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中国武术实用擒拿技术。
误区之四
擒拿技术与劲力的巧妙使用与劲力的变化转换严重脱节,甚至分离开来。也就是擒拿技术的每一技法只讲单一的用力方向,只讲单一技法,单一把位,不讲擒拿的力学结构。这样必使拙劲,无法真正实施擒拿。
擒拿技术并非蛮打硬要,巧是它的灵魂,其术巧、法巧,在使用中更讲究力巧,力巧是建立在正确合理地使用力量和借用对方之力的原则上。这就要依据人体骨杠杆、人体运动链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合理的运用“机械力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合理巧妙地使用力量。
用巧不用拙,首先要:顺其势,顺其劲,依势变化,阴翻阳转,不顶不抗。充分利用“合力”、“旋转力”、“分力”等的作用,横能破竖,竖能破横,顺则力合,分能转变对方的劲力方向,圆转则力回其身,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是要:充分利用双方肢体接触后所形成的态势,合理运用“支点”、“力点”、“力臂”之间的相应力学关系,把握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充分利用“杠杆”、“对偶力”、“角速度”、“线速度”等力学原理。这样才能合理地使自己的力量,使力量通过骨传递集中在所擒的骨关节上,从而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实施分筋错骨。
三是要:力走螺旋,就是使用旋拧的混元劲,在实施擒拿技术的动作中,必须随时保持螺旋力。出手虽似直出直入,但是只要接触对方的某一肢体,便显出其是由螺旋力在上下左右、旋拧压迫,使其无所适从,亦使其肢体,关节产生旋拧,偏离其运动方向,这就是擒拿技术的基本劲力。
四是要:明虚实,刚柔相济,欲左先右,循环相生。在力的使用上,就是缠裹钻劲和冷脆劲相结合的刚柔相济的连环劲。拿而不缠裹必遭拙打,拿住又缠裹住了,还必须用十分坚刚的冷疾脆劲抖发之,连拿带打,沉粘冷脆方能奏效。
误区之五
技与理脱节。只讲技术不讲形成技术的机理,这样使习者只学其技而不懂其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他,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在使用上必然混混沌沌不知所从。
实用擒拿技术千变万化,各门各派手法极多,名称更是繁杂,但万变不离其宗,究其机理总有规律可循。擒拿的对象是人,是在不停运动着,对抗中的人,因而首先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运动特点和要害薄弱部位,才能正确理解擒拿技法并掌握。还要掌握运动力学、生物运动力学的基本原则,以便掌握正确的发力、劲力的变换应用,正确理解掌握动作要领,合理地掌握技术、技法。
人体肢体及每个关节的运动都不是“万向”的,而是依据其生理结构特点存在着特定的几个运动方向和方式。擒拿技术究其机理,在每个擒拿部位及关节上,无非依据其生理结构和运动特点,只有几个擒拿的基本形态。技法的变化只不过是手法的不同,因而在研究学习实用擒拿技术时,只要掌握各部位的擒拿基本形态,明其机理,掌握典型技法,就可举一反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组合出各种各样的实用擒拿技术。
误区之六
技与法脱节。只讲单个技术,不讲在实战中如何运用的技法,这样的技术是一厢情愿的技术,在实战中是无法应用的。要真正掌握运用擒拿技术,就必须在掌握格斗技术的基础上,对擒拿术要做到明理、巧力、熟技、懂法,做到技理相合、技力相融、技法相通。而法尤为重要,“技为体,法为用”。法就是用法,指的是将各个技术相互组合变化,相互转换的方法;各种手法、劲力阴阳互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攻防搏斗中,依据对方的情况和变化,使用擒拿技术的方法。如若技、法脱节,只讲单个技术,不讲对方可能反抗的方向上和反击手法,不讲究在实战中如何运用的方法,这样的技术是脱离实际的技术,在实战中当然用不上。有的技术动作繁琐,不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和人体运动规律,怎么会能用呢?有的甚至意想天开,说什么看见对方来拳,一把抓住其腕,然后怎样怎样。其一、你能看见对方的来拳吗?国际优秀足球守门员对十二码来的点球都看不清,而无法判它的方向。几码距离的突然出手,你能看得见他的腕子?其二,对方出手是快出速回,而又动作在先,你能一把抓住他的腕子吗?除非对方伸出手不动或慢慢收回,这可能吗?就算你抓住对方腕子,对方会随你心愿,不进行反抗吗?这不是在骗人骗已自欺欺人吗?
实战中对抗的双方都在不断的运动中,在不断的对抗变化中,在这样激烈的对抗中如何实际运用擒拿技术,有它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何况任何技术的运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要在对抗变化中,因势利导随机生变。无数先辈在近千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法,这“技法”就是实施擒拿技术的核心,它是实施擒拿的根本大法。
从以上六个误区读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读者看了一些书,并照着它练习,然而实际无法应用或根本用不上。这不是中国传统武术擒拿技术不行,而是你并没有真正认识和学习到擒拿技术。当然还必须加上自己的刻苦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只有做到明理、巧力、熟技、懂法,真正做到技理相合、技法相合,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才能真正掌握实用擒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