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然与开发有道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题目是被一块标语牌诱发的。某地开发区高大的标语牌上写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于是引出了下面的一些联想。
  上面这条标语表达的是这样的一种尴尬心态:明知有利有弊,但仍希望鱼与熊掌兼得。假如用历史长时段的经历来比照,这想法比以前学得聪明多了,但不能不说仍然有点过于乐观。人类不应过度自大,更不宜贪求过奢,绝不能以为只怕想不到,不怕办不到。两者兼得,天地人三合,那是一件考验人性之善,多数情况下甚至需要适度克制贪欲的大难事。回头看看我们千年、万年走过的路,就不难理会。
  这里,我还想发挥另一层意思:生态方面的历史经验包括教训值得记取,但不可能用以直接解决当下的现实难题。现在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之迅猛,是古代中国人从未遇到过的。旧日的经验完全不敷应用,不可能再照搬老套子;恋旧怀古更是多带消极情绪,历史没有回头的老路。那么,千年、万年的中国生态史,对今日生态文明的建设能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我想,如果我们不只是停留在历史事实层面的陈述上,而能从生态史的通感里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道理,抽象出一些有关生态保护的文明意识和思维方法,并借助中国古典哲学以提升认识水平,或许对改进我们目前的工作会有更好的启发。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从天地人三者的复杂关系中做出的思考,这突出地反映在《易经》所构造的八卦几何图形以及象数系统里。《周易》说它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认知始于直观地对天地人的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性的。经过了不知多少代人的积累和琢磨(原始的巫士起着关键的作用),连贯系统化,最后产生了八卦这样的抽象性质的哲学。感性经验不算哲学,但哲学往往产生于透过经验所获取的灵感。用天地人、一阴一阳、三合两对的思维方法,通观万物之性,体会自然和合的奥秘,就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进入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辨境界。这是中国哲学之根,先祖留下的至为珍贵的宝贝。
  先祖何以要强调“道法自然”?我想,他 们是从经验里悟得:天地自然生态,因人类生存趋利动机的不断增强,不被改变是不可能的;人类保留着若干祖传的“猴性”(《老子》里有集中的批判),所以需要有“自然法则(天道)”这样形而上的东西,如观音菩萨的紧箍咒那样,一直罩在人的头上,提醒人类:善待天地,不得放肆。因为天、地、人三者,唯有人可能通过自我反思而不断获得进化,多侧面的人性也必须通过不断反思才能逐步改善。
  一部《周易》全是讲“变化之道”。“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至少到西周,我们已经积累起了比较丰富的有关“变化之道”的经验,有了提升到哲学境界的条件。这种提升主要表述为政治的与人生的哲学(中国是政治学非常发达的国家),但也有不少涉及自然生态与经济活动的协调,两者又是互相关联的。
  让我试着用“乾卦”来解释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发展的态势。上海应该有这份自信,它是一条具有潜力的“龙”,具有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以及历史积淀优势等等“潜力”,崛起只是时机问题。先是“潜龙”伏在田野里不能随便发力,需等待时机(九一、九二)。一旦有“大人相助”,时机即来(九三),兢兢业业,朝乾夕惕,修省不怠,这条“龙”就活了起来,进可以腾跃,退可以收缩(九四),最终“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成就了“九五之尊”,取得了长三角龙头、领先的地位。五条阳线逐渐有序地加热,出现了再阳光不过、再顺畅不过的风景,如果此时还想添一条阳线,到了第六步,爻辞突然变色,警告道:“亢龙有悔”(上九),骄而失位,上下离心,若坐等灾难到来,后悔就来不及了。朱熹深得其味,说道“当极盛之时,便须(忧)虑其亢(亢奋过头)”。一条道走到黑,撞到铁墙不掉头,是谓之不智。所以《周易》强调“唯变所适”,讲究节制过度以求调适,需要不断“与时而消息”,推陈出新。
  现在,发展要讲谐调,社会要讲和合。以《周易》为根底的中国古典思维方法,讲求二二相对,但更讲相交相合,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八卦中乾与坤、坎与离两对卦具有解释生命现象的象征意义。天地乾坤相合而为大自然,人秉天地之气,坎(肾)离(心)相交合而为“生人”(具有生命体征的活人)。心火由上而下,肾精由下而上,水火相交相合,此称“相济(既济)”,人体健康,元气充沛。无论心过弱火过旺,或火过弱心过旺,直到肾水熄了心火,或心火灭了肾水,均称“(生命)未济”,萎靡不振,恹恹有疾,久病不治则死。故《周易》曰:“水火合则生,水火离则病,水火绝则死。”
  犹如乾与坤、离与坎,现代与传统,城市与乡村,发展与守成,这一对一对的概念,若用中国古典思维的通则去考量,决不会像现在那样,认了一条就得丢掉另一条,“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如果天下人都只认现代化才是好东西,那这“现代化”也会由善变成恶。西方人吃亏后有所觉悟,把它叫“现代病”,为了救弊,发明一个新名词叫“后现代”;同理,与城市化对应的也还有“城市病”,又另起了一个新名词叫“后城市化”。中国的古典思维比这高明,我们从来都讲相互交融和合,什么东西都要适度发展,相互呼应,过犹不及。
  如果以“水火相济”的通则比照城市“生命”,电气能源汽车空调为“火”,河流湖泊绿地湿地为“水”。今年的苦夏,考验上海的“水火既济”尚在生命可容忍的范围之内;但追究稍远,周边环境(长三角)城市化形成的“热岛”范围极大,如无有“变通”之法,“火气”越来越旺,容或会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近来我跑过长三角的一些县(现在都称市),惊诧的是圈地之风仍然很盛,一圈一大片,忙着填河、拆房、拔树、扒土,滴水不留,寸土无绿。想想徐根宝尚且在他的小小足球基地种植蔬菜粮食,“抢逼围”绿色西瓜受人垂青,叫响沪上。那么,在长三角的许多企业周围,企业内部的诸多空间,为什么不学学我们的“根宝意识”,利用空地建起绿色农业基地,却甘心让它朝天晒太阳呢?贪利无极,不知进退,奢望着让所有的空地变成金砖,却不忧虑绝了生命绿色之源!值得欣慰的,上海决心保留崇明岛这样的绿色宝地不受侵染,这次又看到芦潮港的改造,渔业、林业、蔬果为主的农业都兼顾到了,处处见绿,说明只要有“水火相济”的那份意识,办法还是有的。
  当读到“昔日青山绿水,几成童山浊溪”,禁不住唏嘘长叹:山水给了我们恩泽,何以我们不能善待山水?我同意有些研究者所指出的,在描述这类生态事故时,不应产生错觉,似乎经济开发与环境恶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开发不是罪过,问题在于是良性开发还是恶性开发。“吉凶以情迁”,利弊迥异。开发有道的关键,就在“出入以度”四个字上。所谓“度”,表面看好像是“数”或大或小的技术问题,骨子里却是文明意识和思维方法问题。《周易》曰:“与时而消息,不极于亢,而善其终”。也是说,只有准确把握好“度”,方可成事,有始有终。何谓“亢”?“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极穷而悔也。”换上今日的用语,就是说:如果敢于蔑视“与时而消息”的种种预警,过度开发,必致穷极而悔,殃及子孙后代,岂可不慎乎?
  行文至此,不禁联想当下,恕我说点杞人之忧。这二三十年里,上海城市化带来的经济效能与生活变化,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这是我们都亲身体验到的。然而,有时也会叫人想起: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人口容量、汽车总量、建筑密度与高度,应不应该有个上限,是否需要有个“适度”的概念?最近看到市府召开专家会,给出了上海人口容量总数的限度,这很好。那么,汽车总量的限度呢?得谋个法子,未雨绸缪,不要像有的城市闹得汽车比人走得慢。“日中则移,月盈则亏,物盛则衰”,这个思维通则贯穿于整部《周易》之中。像这样的思维方法,我觉得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与管理应有所启示。至少也应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从而对可能产生的城市化生态灾变做出必要的预判和防备。
  (此文系作者在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举办的第四届敬老崇文论坛上演讲的摘要)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其他文献
试论陶庭学父子及其与黄丕烈的关系翟冕良苏州在明清时期,书坊甚多。1983年《吴门版话—宋元明刻书小史》中初步提到包括明代苏州书坊的刻书盛况。1985年古旧书店江澄波等编写的《苏州
综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主要污染途径与为害以及防治策略,并就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防控做了初步展望。
钱芥尘(1887—1969),名须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扬名中国新闻界,1953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芥尘籍隶浙江嘉兴,家世显赫,清乾隆年间,钱氏族人山水画家钱陈群盛名之下,荣拜刑部尚书,继之代有传人,其重孙钱应溥更居军机大臣高位,到芥尘已是钱陈群七世孙了。芥尘承传家学,思维敏锐,心裁独到,而待人诚厚,慷慨豪侠,无论鸿儒显宦,三教九流,好鸟枝头,皆为朋友,当年成了“谈笑有鸿儒,往来多白丁”
在旧社会我也算进过官场。当然,我只是一名小雇员。  1945年我大学毕业,接着生了一场伤寒病。这一年日本人投降,重庆大批官员回到上海。我父亲一位至友的儿子也到上海来了,他不是什么官员,只是个普通公务员,是位科长,他看我闲着没事,把我介绍到他工作的地方去,当了一名雇员。这单位招牌很大,叫做经济部苏浙皖区特派员办公处,地址在江西路广东路口。其实这只是一个临时性单位,任务是把日军侵占的中国产业发还给原主
针对绳索式末端执行器缠绕及捕获卫星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描述横观各向同性柔性绳索的缠绕运动,及卡尔丹角描述刚体卫星的姿态运动,并引入绳索与目标间的非
利用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返青期0~40 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0~60 cm各处理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以昌红、红世界、红金和群红4个无病毒苹果无性系为试材,用PhytagelR代替琼脂作为固化剂,研究了N6、MS和NN69培养基上附加0.5 mg/L的IBA以及各培养基处理的不同培养方法对其
相交特征的识别是自动特征识别的难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的特征识别算法,首先构造加工面邻接图(MFAG),然后通过特征匹配快速识别出孤立特征,通过特征面的延拓、求交与分割,主动找出特征痕迹,分解出基本特征子图,从而识别出相交特征。该算法使孤立特征和相交特征的识别模式统一,同时有利于与交互特征定义集成。
教育评价是无形的指挥棒,它会影响教育的各个方面,并对人的学习欲望、学习发展、内心深处产生深远影响.对北京印刷学院大一、大二年级学生,采用跟踪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