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械电气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机械电气设备行业有着相关的安全标准化规范制度,但是现阶段的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安全管理的效率低下,因此需要不断研究,将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进行完善。本文对机械电气设备本质安全的基本内容以及安全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0-0167-01
引言
机械电气设备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人类劳动,是一项重大的研究成果,但是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使用不当也会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员或设备受到损伤,甚至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其安全性十分重要。现阶段设备安全标准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准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1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概述
1.1机械电气设备安全的内涵
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指的是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性,即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在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规定的功能和在运输、安装、调试、维修、拆卸等过程中不会产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能力。机械电气设备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机械电气设备在预定使用期间执行预定功能和预见的误操作时,不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问题;(2)当机械电气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可预见的任何风险事故时,机械电气设备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此外,造成机械设备出现不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机械电气设备处在不安全的状态。
1.2机械电气设备的本质安全的基本内容
20世纪50年代“本质安全”一词被提出,本质安全是指人力在生活实践以及生产的过程中,对风险事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认识并进行积极预防,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人员生命安全。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由本质安全电路组成的电气设备,它是指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本身具有的使人不受机械设备危害的实质性内容。机械电气设备的本质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安全设计完善、安全质量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高。
1.3机械电气设备电气安全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机械电气设备安全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员、机械电气设备、人员与机械电气设备的关系。设备操作人员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则不会发生安全问题;保证机械电气设备的质量,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也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和谐的人机关系保证了信息的准确传递,能够确保生产的安全性。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化发展现状
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大致可以分为A类、B类和C类,其中A类标准是现代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十分重要,确保机械安全对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机械化生产和半手工操作生产并存的生产方式,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B类标准属于安全通用标准,也是机械设备安全的基础标准,其主要包括危险鉴别、风险评价等内容。B类标准又分为B1(安全特征与参数类标准)和B2(安全防护装置标准)两种类型,比如卫生、温度等属于安全特征和参数标准,意外启动和驱动系统等属于安全装置标准;C类标准则是各专业机械安全标准,比如生产食品的设备,用于金属切割的设备等。
当前,我国在机械安全标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和设备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阶段,我国的专业机械安全标准已经有200多项,并且大多数的标准体系都是采用的国际标准,但是科技发展比较快,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太快,导致机械标准体系不能适用于新机械设备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很多机械安全标准都已经过期,有的标准都超过有效期10年;(2)機械安全标准分散交叉,分散于各个部门,缺少统一协调。由于机械产品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而导致不同行业关于机械安全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使得不同的机械安全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冲突现象,导致安全管理的效率低下;(3)在实施机械安全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监督不到位、机械设备与标准不能够紧密结合等问题,导致安全标准体系的实施不到位,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3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3.1机械安全标准趋向国际标准的统一
机械设备安全标准化的未来的发展将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经济融合进度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在机械设备上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使得企业在机械设备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实现机械安全标准向世界标准靠拢的目标,就无法有效的确保进出口机械的安全性,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出现,影响生产机械厂家的信誉。对此,近年来我国也对部分机械设备的安全标准重新进行了制定,比如煤矿机械、电力机械等。此外,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已有139项机械安全标准实现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接轨,从而有效的协调了不同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3.2安全标准与安全生产的结合更加密切
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生产提供安全保障,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标准就不能够保证设备能够安全使用。保证生产的安全是制定机械安全标准的根本目的,未来机械安全标准将与安全生产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机械安全标准将从保证安全生产逐渐延伸到对机械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提前预防,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3.3机械安全标准不断向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延伸
机械安全标准诞生初期主要是在设计环节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机械安全,用户不需要承担机械安全的责任。但随着机械设备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并且使用寿命越来越长,只依靠设计人员来确保机械安全存在很大的困难,当前的设备安全标准侧重于机械的制造和使用环节,由后期的维护来弥补设计阶段的不足之处,从而全方位的确保机械安全。未来将针对整个机械产品寿命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是为了代替人力劳动而研制出的,但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制定机械设备的安全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从当前国内机械安全标准化发展现状来看,仍旧存在一些缺陷,相关标准不能适用于新型的机械设备,因此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未来机械安全标准化将实现全球化,更加贴近于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玉昌,刘婷婷.我国电气机械设备安全标准化的现状及展望[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00300-00300.
[2]尚谨.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21):123-123.
[3]苏升,叶露潇.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的现状及展望分析[J].消费导刊,2015(11):347-347.
[关键词]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0-0167-01
引言
机械电气设备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人类劳动,是一项重大的研究成果,但是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使用不当也会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员或设备受到损伤,甚至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其安全性十分重要。现阶段设备安全标准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标准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1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概述
1.1机械电气设备安全的内涵
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指的是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性,即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在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规定的功能和在运输、安装、调试、维修、拆卸等过程中不会产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能力。机械电气设备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机械电气设备在预定使用期间执行预定功能和预见的误操作时,不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问题;(2)当机械电气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可预见的任何风险事故时,机械电气设备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此外,造成机械设备出现不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机械电气设备处在不安全的状态。
1.2机械电气设备的本质安全的基本内容
20世纪50年代“本质安全”一词被提出,本质安全是指人力在生活实践以及生产的过程中,对风险事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认识并进行积极预防,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人员生命安全。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是由本质安全电路组成的电气设备,它是指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本身具有的使人不受机械设备危害的实质性内容。机械电气设备的本质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安全设计完善、安全质量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高。
1.3机械电气设备电气安全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机械电气设备安全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员、机械电气设备、人员与机械电气设备的关系。设备操作人员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则不会发生安全问题;保证机械电气设备的质量,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也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和谐的人机关系保证了信息的准确传递,能够确保生产的安全性。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化发展现状
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大致可以分为A类、B类和C类,其中A类标准是现代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十分重要,确保机械安全对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机械化生产和半手工操作生产并存的生产方式,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B类标准属于安全通用标准,也是机械设备安全的基础标准,其主要包括危险鉴别、风险评价等内容。B类标准又分为B1(安全特征与参数类标准)和B2(安全防护装置标准)两种类型,比如卫生、温度等属于安全特征和参数标准,意外启动和驱动系统等属于安全装置标准;C类标准则是各专业机械安全标准,比如生产食品的设备,用于金属切割的设备等。
当前,我国在机械安全标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和设备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阶段,我国的专业机械安全标准已经有200多项,并且大多数的标准体系都是采用的国际标准,但是科技发展比较快,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太快,导致机械标准体系不能适用于新机械设备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很多机械安全标准都已经过期,有的标准都超过有效期10年;(2)機械安全标准分散交叉,分散于各个部门,缺少统一协调。由于机械产品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而导致不同行业关于机械安全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使得不同的机械安全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冲突现象,导致安全管理的效率低下;(3)在实施机械安全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监督不到位、机械设备与标准不能够紧密结合等问题,导致安全标准体系的实施不到位,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3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3.1机械安全标准趋向国际标准的统一
机械设备安全标准化的未来的发展将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经济融合进度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在机械设备上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使得企业在机械设备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实现机械安全标准向世界标准靠拢的目标,就无法有效的确保进出口机械的安全性,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出现,影响生产机械厂家的信誉。对此,近年来我国也对部分机械设备的安全标准重新进行了制定,比如煤矿机械、电力机械等。此外,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已有139项机械安全标准实现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接轨,从而有效的协调了不同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3.2安全标准与安全生产的结合更加密切
机械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生产提供安全保障,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标准就不能够保证设备能够安全使用。保证生产的安全是制定机械安全标准的根本目的,未来机械安全标准将与安全生产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机械安全标准将从保证安全生产逐渐延伸到对机械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提前预防,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3.3机械安全标准不断向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延伸
机械安全标准诞生初期主要是在设计环节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机械安全,用户不需要承担机械安全的责任。但随着机械设备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并且使用寿命越来越长,只依靠设计人员来确保机械安全存在很大的困难,当前的设备安全标准侧重于机械的制造和使用环节,由后期的维护来弥补设计阶段的不足之处,从而全方位的确保机械安全。未来将针对整个机械产品寿命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是为了代替人力劳动而研制出的,但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制定机械设备的安全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从当前国内机械安全标准化发展现状来看,仍旧存在一些缺陷,相关标准不能适用于新型的机械设备,因此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未来机械安全标准化将实现全球化,更加贴近于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玉昌,刘婷婷.我国电气机械设备安全标准化的现状及展望[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00300-00300.
[2]尚谨.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21):123-123.
[3]苏升,叶露潇.机械电气设备安全标准化的现状及展望分析[J].消费导刊,2015(11):34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