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会战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历史教科书让人们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比较熟悉。其实,在江西正面战场进行的上高会战,其意义和战果都不亚于以上战役。上高,地处江西西北部,隶属宜春市,居于武功山与九岭之间,是南昌经浏阳进入长沙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上高会战挫败了日军企图抢掠赣江两岸物资的“鄱阳湖扫荡战”的计划,改变了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历次会战兵力六比一之惯例”。近年来,这一战役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1939年,在侵占武汉、南昌等沿江城市后,日军以武汉为中心,沿长江南北两岸设立若干据点,作为向湖北、江西、湖南进攻的跳板。这样,“襄河两岸,长沙外围,赣西上高高安之间,浙江绍兴衢州一线,成为抗战相持阶段双方必争之地”。1941年,日军在发动豫南战役时,准备发动“鄱阳湖扫荡战”,掠取赣江两岸战略物资以补充其战争需要,以图在战略上实现巩固南昌外围据点、削弱中国守军的反攻力量的目的。这样,上高会战就打响了。
  
  战前敌我形势
  
  随着日本侵略逐渐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美国开始对中国提供援助。1940年,根据美、国“援华法案”的协议,蒋介石开始利用美方的贷款来购买美式装备,武装其中央军的精锐,驻守赣北的第七十四军被列为攻击军,获得了全副美式装备,战斗力大增。再加上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华北地区不断进行袭扰,使得日本侵略者坐立不安。
  而此时原本驻守赣北的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将奉命调往华北支援其“扫荡”。如此,南昌地区将只剩下第三十四师团。对此,第三十四师团长大贺茂非常惊恐。他向第十一军司令长官圆部和一郎建议,趁第三十三师团未北调之机,向南昌周围的罗卓英率领的第十九集团军展开进攻,以减轻自己的守城压力。恰好此时日军从上海调来池田直三少将率领的独立混成旅第二十旅团及第三飞行团到南昌,以弥补第三十三师团调离后的兵力空虚状态。这样,南昌地区的日军就达到两个半师团的兵力,圆部认为可以勉强一战,就批准了大贺茂的作战计划。日军以其独立第十四旅团守赣江至箬溪一带防务,抽调主力分三路集结:北路为第三十三师团主力,集结于安义、干州街附近:中路第三十四师团集结于西山、万寿宫附近;南路独立第二十混成旅团集结于市汉街以北厚田街附近。企图对上高实行分路合击。消灭第十九集团军主力。
  日军在攻打上高前,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调兵准备向赣西发起攻击。根据国民党情报人员的报告:“南昌之敌,最近调动频繁,南浔铁路北上火车,每一车厢的窗口,均露出人枪。南下火车,则车窗紧闭”;“南浔铁路坐探在夜间贴耳于铁轨,觉察南下火车车声沉重,而北上火车则车声轻浮”。因而,第十九集团军参谋处判定:“北上所露人枪,系迷惑我军的假象;南下火车,车身沉重,必满载部队与武器装备。判断南昌之敌,必有向我大规模进犯的企图。”
  对于敌人的进攻,中国军队是早有防备的。早在1940年5月,第九战区在其制订的反击南昌的作战计划中就规定:“敌如进犯高安、上高、万载,则诱之于分宜、上高、宜丰以东地区,反击而歼灭之。”因而,第十九集团军在作战部署上分为三个阵地线。第一阵地线:由市汉街(不含)沿锦江南岸经亘祥符观、米岭、来堡、塘里。第二阵地线:自仙姑岭亘老坑岭经龙团圩、华林寨、泉港。敌军进犯时,我军便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等到敌军进入泉港街亘钩山岭、泗溪、棠浦、上高、九仙汤的第三阵地线前,再集中兵力与敌决战。三大阵地线分别以第四十九军、第七十军和第七十四军担任守备任务。
  
  上高外围作战
  
  1941年3月15日清晨,北路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向奉新进攻。由于其战斗力强,奉新很快陷落。第七十军依托潦河两侧有利地形逐次抵抗,并按照“磁铁战术”,实行离心退却以诱敌深入。18日、19日,日军进至苦竹坳、花門楼一带时,第三十三师团认为其配合第三十四师团压迫我军南下的任务已达到,加上该部准备在4月上旬换防,遂退回安义。19日后,该师团遭到中国军队第七十军一部伏击,经苦战得以突围;其进攻伍桥河的部队也遭到中国军队包围,损失惨重。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使得日军分进合击的图谋坡产,为日后对中路日军实行围歼提供了契机。
  南路日军15日在赣江与锦江合流处发起进攻,并在夜晚强渡成功,遂由独或以北地区沿锦江南岸西犯,但遭到国民党军第十七师及第五十一师顽强抵抗,停滞于来春岭、猪头山一线。在北路日军撤退后,日军改变原计划,把南路日军配属中路拜三十四师团指挥。20日夜,敌独立第二十混成旅在灰埠附近北渡锦江与中路之敌会合。
  中路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在大贺茂指挥下。于16日沿湘赣公路向高安进犯,荽图在高安、上高附近与中国军队决战,以消灭第十九集萄军主力,占领上高。在空军的掩护下,日军以步兵、炮兵和骑兵联合作战的战术,由大城向中方第七十军第十七师宋英仲左翼阵地发起进攻。双方在小岭、祥符观一带展开激战。中午时分。中国军队丧失赵家山、莲花山等阵地。被迫退守高安,而日军则进占至高安城北火上附近。17日夜,第十七师在锦江北岸高安附近的阵地被日军攻破。该师在强大敌军面前指挥失措,队伍混乱,使日军轻易渡过锦河,占领高安。18日上午,日军又向龙团圩进犯。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令第五十七师余程万部和第五十八师廖龄奇部分别进入阵地防守。19日,廖师与日军主力遭遇并展开激战。夜晚时分撤退至上高东北泗水西部阵地,继续与敌对峙。同日,中国军队预九师向仙姑坛、丁家山一线出击,牵制日军北路;第十九师、第七十二军付翼的新十五师等部也向日军发起进攻,从而逐步形成合击上高日军的有利形势。
  随着中路和南路日军合流,日军第三十四师团自恃兵力强大,于3月21日“在飞机三十余架掩护轰炸下,用锥形突击法,向我官桥、泗溪阵地猛犯”。为保上高安全。“第十九集团军根据日敌倾巢西犯,赣江东岸兵力单薄的情况,自两翼抽兵以加强第七十四军主战场,与敌决战,实行围歼”。22日,第七十四军将进犯上高的敌独立第二十混成旅团及第三十四师团一部包围在上高东北地区。北路日军不得不出动第二一五联队来解救被围日军。
  
  上高包围战
  
  为了更好地实施围歼战,中国军队缩小战线,将核心阵地转移至下陂桥一带。22日清晨,被围日军集中近万兵力,在3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第七十四军发动猛攻。中国官兵“拼死力拒,虽然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全线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为加强前线作战兵力。争取增援部队到达的时间。集团军司令部当日派出特务营增援第七十四军。
  23日,日军师团长大贺茂坐镇距上高lO公里的毕家指挥第三十四师团主力约6000余人,再次向聂家、徐楼一线中方阵地进犯,妄图一举攻下上高。中国守军集中迫击炮猛轰,给敌以重创。敌随后集中十多架飞机 对我阵地狂轰滥炸。以掩护其步兵冲锋,但被我守军英勇击退。如此反复冲杀,下陂阵地失而复得三次。24日凌晨,我军收复被日军占领的白茅阵地。不甘失败的大贺茂亲自督战。纠集南路池田残部3000余人,在百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向我军下陂和白茅阵地猛攻。但我前线“将士用命,酣战终日,往复争夺,声震遐迩,杀敌挫锐”,“阵地随毁随补”,最终保住了阵地。第七十四军预备队曾先后7次与敌肉搏,毙敌2000余人。
  前线守军的顽强作战为中国军队实施两翼包围赢得了时间。中国军队右翼第七十军张言传师由官桥直指敌大贺茂师团指挥部毕家,唐伯寅率第十九师由杨公圩向泗溪前进,第七十二军付翼率新十五师在水口圩东南展开,从而完成了南北直径10华里、东西30华里的包围圈。大贺茂感觉自己即将被围,便急电向汉口日军司令部求援。24日,日军派出增援部队约2000余人南下,第三十i师团的第二一五联队也从奉新西犯伍桥河、村前街,分向棠浦、官桥急进。大贺茂师团得此援兵,便于25日晨起向中方左翼包围部队预九师所守的坑口冷、南茶罗一线发动进攻,妄图突围。
  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中国官兵奋起反击。战至中午,预九师因敌援军即到,深恐全师腹背受敌,于黄昏时分擅自东撤。第十九师亦受到敌人的猛攻。第七十军副军长鉴于形势危急,则决定预九师、第十九师分别向北凤凰圩、庄坊附近撤退。这就使包围圈拉开了一个口子,敌援军第二一五联队轻松进入官桥与第三十四师团会合,为中国军队日后围歼敌军造成了困难。
  中国军队虽然暂时丧失了对敌人的围歼之机,但仍掌握战役的主动权。25日,第七十四军主动出击,第十五师、新十四师和新十五师等援军俱投入战斗,消灭了锦河南岸残敌。26日,第十九集团军调整部署,准备对敌实施再包围。由预九师、第十九师于官桥附近尽力堵击,防敌人突围与增援;分令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余程万部经潘家桥向北进击,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廖龄奇部、第七十军第十七师宋英仲部以官桥为目标勇猛进击;第四十九军第十五师王克俊部于官桥以东攻敌侧背:第七十二军新十五师付翼部向江家洲以南,新十四师陈良基部由棠浦转向东南,索敌猛攻,迅速聚歼之敌。恰好这一天,雨雾蒙蒙,敌机无法出动,这给中国军队合围创造了有利时机。当天午夜,敌人被包围在南北直径不满5公里的包围圈内。
  27日,敌人发现被再次包围之后,倾其全力向中国军队的薄弱环节离谢楼附近突围。在此作战的中国守军第十七师因与新十五师发生冲突,秩序混乱。敌人趁机发动突围,中国守军仓促应战,难以作有效抵抗,激战至天明,伤亡惨重,遂向后撤退。敌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其骑兵部队一直冲到新十五师指挥所,并由此突入水口圩,偷袭第十七师左翼,但遭到该师顽强抵抗。
  日军突围之时,第七十四军也分途追击逃敌。27日黎明,第五十七师收复泗溪,中午时分,第五十八师在血战之后也攻克傲古山、炉下、河塅一线。在中国军队的强势进攻下,日军急于逃命,投下大量毒瓦斯弹,第七十四军一线官兵中毒者很多,但将士们不仅没有稍稍后撤,仍向前猛追猛打,一举收复毕家,直追到距官桥仅4公里处。此时,第十七师忽报白茅山发现敌人,并自动后撤,使中国军队左翼暴露无遗。第五十八师考虑到回师防范,不得不停止前进,日军一部得以乘机突围东逃。
  28日,中国军队主力向官桥进发。为掩护大贺茂等高级指挥官和伤兵后撤,日军后卫部队拼命抵抗我军进攻。但日军经过半个月的作战,早已人困马乏,兵无斗志,在我军全线进攻下,开始后退。“我第五十一、五十八两师,密切配合,在攻占毕家傲(毕家)、古山(傲古山)、长岭、南茶罗等地后”,收复官桥街,歼灭官桥市内日军共计600余人,击毙第三十四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同日,第十五师王克俊部在杨公圩南北两侧高地截击向东突围的日军,将欲东窜的2000多日军阻击在蛤蟆碑、虎形岭一线。自湘赣经高安赶来接应的千余日军亦被阻击在龙团圩附近,不得前进分毫。
  29日,中国军队分左右两路分别向奉新、安义和西山、牛行方向追击逃敌。30日,中国军队从东、西、北三面发动围攻,将困在龙团圩、杨公圩附近的2000多日军大部歼灭。与此同时,第二挺进纵队在高安附近与敌激战,并与31日晨攻入高安城,击溃守敌,重新收复高安。高安是日军东逃的唯一通道,为使残余日军能顺利突围,日军出动飞机15架大肆轰炸,掩护日军从斜桥方面突围。中国军队乘势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各个据点,至4月2日。中国军队恢复上高会战之前态势,并攻占了西山万寿宫。至此,上高会战始告结束。
  
  上高会战评价
  
  上高会战从3月16日开始至4月2日结束,最终以日本侵略眷的失败告终,从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此役,中国军队“伤毙敌官兵2万多名,俘敌14名,馬182匹,步枪384支,轻机枪24挺,炮3门,掷弹筒26个,步弹40771发,炮弹466发,其他文件装具等”。上高会战的胜利是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光辉范例。开始,日本侵略军“闪电式”长驱直入进犯上高,趾高气扬,何等神气!结果,他们也是“闪电式”地溃败,狼狈而逃,好似水泻千里!这是日本侵华以来在战略战术上重大失算的一次战争。笔者认为,上高会战的胜利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战略战术运用恰当。面对优势敌人的猖狂进攻,第九战区司令部总嘴挥罗卓英采取了避敌锋芒同时又给与敌人必要的打击的战略原则,以“磁铁战”诱敌深入,把敌人吸引到上高附近多山地区予以歼灭。达到了理想效果。中国军队采取分三线作战的方式,以一、二线作诱敌之兵,等敌攻至书三线时再转入反攻,这样既能在前期消耗敌人,又能在后期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实行包围战,从而聚歼敌人。另外,“三、九战区作战地境之变更,能使该方各军在统一指挥下,迅速向一地会战,亦为战捷主要原因”。
  第二,广大官兵英勇抗战。中国军队的官兵在此次会战中表现了中国军人的坚毅品质。第九战区指挥官罗卓英的沉着指挥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罗总司令指挥适切,能放胆集中优势乒力,彻底包围歼灭敌人”。前线各军的“指挥官坚毅果决,始终严厉贯彻包围歼灭敌人之企图”,也是决定会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各部队官兵奋勇作战,能够“彻底奉行命令,达成任务要求,危机时能咬紧牙关苦撑,不诉苦,不告急”,表现出崇高的战斗精神。3月22日,当日军将第五十七师包围时,第五十一师正在奉命攻高安,第五十八师在凌江口附近,加上敌机又将锦江桥炸断,第五十七师退路被切断,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王耀武便亲率特务营策应,一面通知第五十一师补充团跑步驰援。该团不顾日空军轰炸,一股作气,奋勇抢占华阳,侧击日军第二十混成旅团”,从而打乱了敌人的作战计划,粉碎了敌人从南岸包围上高的企图。
  第三,上高及相关地区的人民积极协助抗战。当时的上高县人民政府就代表上高人民向参战的主力部队作出了支援前线的三点保证:“一、保证运输队、担架队跟上去,弹药、军粮及时运到前线,伤病员及时运到后方;二、保证电话畅通,前后方交通无阻;三、保证后方安全,防止汉奸放火、投毒或其它破坏活动。”上高人民有力的后勤保障对于战役的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民众用命,彻底破坏交通,使敌解除优势装备,达成‘以破坏战保障歼灭战的成功”’。在会战中,上高人民彻底地破坏了交通线,使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不能有效地行动,连牲畜运输都出现了困难,最后不得不依靠飞机空降战略物资。这足见交通破袭战的效果。同时,他们还保障了我军的运输线的畅通。在战争的紧要关头,敌机把锦江桥炸毁,切断了我军的运输线。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上高人民踏着不断被敌机轰炸的浮桥把粮食弹药送到了前沿阵地,有力地支持了战斗。上高人民还经常担任向导和侦察工作。在敌人败退到泗溪附近时,当地民众给我军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我军展开部署,结果杀毙敌军700余人,马100多匹,还夺获2门大炮及其他军用品。“这次胜利得力于当地民众不少,因为没有他们的侦查和向导,是不会恰到时机,予以围歼的”。
  残忍的日军当然不会放过抗战的中国人民。日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抢掠,把大片的村庄化为焦土。猪、牛等家畜被日军屠杀一空。日军甚至把每个村庄的水井都倒入毒药、粪便,使我军不能使用。据目击者回忆,当时的村庄屋前屋后到处都可以看见老人、小孩、妇女的尸体,而妇女全部都是被先奸后杀的。日军的残忍并没有吓倒勇敢的中国军民,反而激起他们更大的抗日热情,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责任编辑 梅宏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活》周刊是主要由邹韬奋主持的民国时期的一份著名杂志,经历了从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刊到都市通俗文化生活杂志再到时事政治周刊的发展转变,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杂志之一。刊物适应社会需要,始终立足民众立场,真诚为读者服务,勇于创新,紧跟时代前进。  [关键词] 《生活》周刊 宗旨 刊物性质 转变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11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于上海,1933年12月16日被国民
期刊
[摘 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健全、领导方式不科学、党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和阶层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乡镇党委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信息技术发展滞后等。要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物质基础,其次应改进乡镇管理体制,再次应不断地改善党员结构,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问题
期刊
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关于中共八大档案中,有一份毛泽东亲自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这个登记表上关于入党时间的一栏中,清清楚楚填写的是1920年。这就是说,毛泽东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有的读者对此不是很理解,他们问,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为什么毛泽东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呢?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有一个过程的。大致可以分为建立早期地方组织和建立全国组织两个阶段。中国最早酝酿建立共产党
期刊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所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科学发展观践行者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其党性修养水平高不高,势必直接影响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和水平。在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发表70周年之际,我们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与实践,重温我党历
期刊
方志敏,1899年8月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先后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工委书记、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1925年冬,党组织派他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4月,他作为江西省代表赴广州参加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1927年3月,他赴武汉,参加由毛泽东、邓演达主持的粤湘赣鄂豫农民协会执委
期刊
为纪念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暨陈独秀诞辰130周年,2009年4月18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市党史、高校、社科和文博系统及部分外地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对五四运动及陈独秀等相关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上海、北京、辽宁、湖南、安徽、河北等省市作者
期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初,邓小平先后两次来到抚州。这两次抚州之行,都是在他身处逆境、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    贬为南村区委巡视员    1933年5月5日,中共江西省委作出《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四同志二次申明书的决议》,指责邓、毛、谢、古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责成他们彻底检查所谓“全部机会主义政纲”,并决定将他们调到基层工作。随后,邓小平到乐安南村任区委巡视员。这是邓
期刊
“历史上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为纪念波兰克拉柯夫起义两周年大会演说中的一句名言。方志敏与文天祥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古有文天祥。今有方志敏。一个是古代的民族英雄。一个是当代的人民英雄;一个是南宋王朝的丞相,一个是闽浙赣苏维埃政府主席;一个是以《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而震烁史坛的古代爱国名臣,一个是以《可爱的中国》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期刊
1949年9月5日,解放不到半月之久的江西赣南小县城会昌又迎来一件历史性的大事,闽粤赣边区纵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八军第一四四师第四三一团在此举行盛大的会师大会,小小的会昌城顿时变成了沸腾的欢乐海洋。长途跋涉盼会师  1949年7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战斗在敌后的闽粤赣边区纵队部分主力迅速北上赣南。与第四野战军南下大军会师,并护送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方方出席在赣州召开的重要
期刊
曾是革命的同盟者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同盟正式形成。作为革命的同盟者,方志敏和蒋介石都有着对军阀统治祸乱横行的忧愤和对可爱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痛恨。他们都热切地渴望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来涤荡一切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因由,从而使一个统一、独立和富强的新中国诞生。“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