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训练应贯穿教学过程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wen_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流畅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必须强化英语口语能力教学。笔者在英语口语课“English Poster”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课前自主学习。笔者将微课及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自学指南通过虚拟学习平台分享给学生,并向学生提供引导性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英文句式来交流表达。比如:①如何开启对话(how to start)?(学校要进行海报制作比赛了,我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来做,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②如何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和想法(talk about “needs”)?(我们可能需要……因为……你觉不觉得我们应该用……来……呢?)③如何用语言让对方参与进来(get your partner involved)?(用这个怎么样呢?让我们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④如何正确地表达同意和反对(agreeing and disagreeing)?(这是個好主意,我同意。这个想法很有趣。我不这么想,因为……这样虽然好,但是……)⑤如何结束对话(ending the dialogue)?(你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那让我们用……来制作吧。)同时,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观看笔者录制的介绍“节约粮食”的海报制作过程的英文微课视频,并完成相关的问题。笔者通过信息化平台反馈的测试结果掌握学情,以便有的放矢。
  课中协作探究。笔者呈现数码相机、打印机、剪刀、白纸板、胶水、书、笔、电脑等物品的图片和单词,让学生1分钟记住图片中的相关细节。然后,学生分组抢答笔者的三轮提问。新单词将在第一轮问题中呈现。比如“图片里有多少支笔?”“图画里有什么样的书?”“有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电脑?”等。第二轮问题,学生将被要求根据情境猜测并用笔者刚才呈现的物品的生词填空。例如“她昨天一直在哪里工作到凌晨四点?”“理发师用什么理发?”等。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记忆能力存在差异,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笔者尽量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问,让其他层次的学生补充和纠正,以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兴趣。第三轮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例如“白纸板可以用来做什么?”“剪刀除了理发还可以用来做什么?”等,让学生畅想所列物品的功能。最后,笔者把所有的物品放在一张图片里,引导学生猜测此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学生大胆猜测,最后得出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如何制作海报、制作海报所需的物品以及理由。此环节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由封闭到开放,逐步训练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
  成果展示交流。笔者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比如垃圾分类、白色污染、光盘行动等。学生两人一组选择设计一种海报,并讨论如何制作出自己的话题海报。学生以做海报为目的进行讨论,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求用到新学单词和表达方式。在学生开始对话之前,笔者介绍了口语考试评分指标:①流利度与连贯性;②语法准确性与精确性;③词汇的丰富度;④语音语调的流畅与清晰度。知道了口语考试评分标准后,学生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表现。
  课后练习拓展。根据评价反馈结果,笔者按照学生的薄弱项对其进行课后分组拓展训练,通过检查作业完成质量,掌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度。比如本节课关于海报制作的作业设计有三种,学生可任选其一完成:①对所选海报话题的设计思路进行两人一组的英文对话创编;②绘制一份海报并将设计的思路进行英文解说;③搜索生活中的某一话题海报,用英文进行解说和点评。
  (作者单位:广东碧桂园学校国际初中)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上所吸收到的知识,既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师,要能够时常回顾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并着眼于课堂中学生们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学生们构建更好的学习氛围,使其综合素养能够不断得以提升发展。
周末,我带着母亲体验了一个机构的亲子建造营课程。在森林里造小木屋,建好后可以入住,还有篝火晚会。活动有十几个家庭参加,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因为职业习惯,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做了教育观察,看看不同年龄的人是如何学习的。
语文属于语言性学科,其根本教学目的为教会学生“听说读写”,使学生学会基本的识字与断句。这其中,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极为重要,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同时,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语文思维品质,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表达个人情感。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中小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充分利用课程内容,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学生了解党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道德与法治,是人们健康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课题。它所涵盖的内容和思想,起始于学校,应用在社会,并贯穿于整个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其真实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开展实践活动。加之网络流行元素的融入,一改往日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活跃思维的同时,加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了法治观念意识。本文对网络流行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路径进行研究,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入手,无论是教学理念、方法、设备等层面的利用,都可以帮助教师更为高效的落实课堂教学,同时协助学生更为全面的理解与
乡村学生亲近自然,看到的动植物多,对农业生产和田间劳动更是耳濡目染。这些都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笔者在习作教学中坚持让学生多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  开启慧眼,在观察中发现真、发现美。田园风光、乡风民俗、劳动生产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把这些具体情节融入作文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设置了以“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练笔,引导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当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读什么书呢?第一,要读有字之书。中华五千年的文学经典,是学生建立人生信念与气质的重要资源。如教材就是有字之书。第二,要读无字之书。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之书,它给我们以启迪、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近年来,蕲州实验小学秉承“动起来,让每个生命都出彩”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在“动”上做文章,从“感”中求收获,在省级课题“动感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动  所谓“动”,是指德育的实施途径,即从德育课程的设置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全要素地进行革新,让德育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全面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一)课程生动,发展多维能
要研究低渗透储层应力的敏感性,必须要从理论基础上证明其低渗透储层强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中,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的压力,研究有效应力和空隙结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储层条件的应力敏感性进行研究,并包含对石油开发的影响。
通过单元整体建构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个单元进行整体建构,形成“分数乘除法”单元主题教学,使学生通过深度探究实现对知识结构及其形成过程的有意义理解,以及方法的有效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