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性格,没有任何两个孩子性格完全一样。你的孩子也一定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宝贝必然要用与众不同的照顾方案。心理学有句话,叫做“性格无好坏”,只有合适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下面就谈谈“与众不同”宝贝的照顾方案。
一、胆小懦弱的孩子
晴晴3岁多了,但是做事情退缩、胆小,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除非有大人陪着,而且必须寸步不离她的身边。来了客人通常会赶快躲藏起来,有人拿或者抢她的玩具,她只会哭。她喜欢别人的玩具,也只是远远地站着,不肯过去。奶奶总是带着她,怕她摔倒,怕被坏人抢走,奶奶对孩子的这种表现感觉没有什么,说大了自然就好了。但孩子的父母却很担心孩子的成长。
宝贝分析:
根据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观点,父母在安全范围内鼓励孩子探索并给予一定的自由,儿童在第18个月至3岁的这段期间就会发展出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在该阶段儿童受到限制或是过度保护,他们便会觉得羞愧,自我怀疑。那些有着大量与陌生人接触经验的孩子,表现出较少的焦虑。晴晴的儿童退缩行为,正是因为过度保护导致的。
奶奶对晴晴百依百顺,过多照顾与迁就,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让其独自玩耍,会使孩子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孩子的焦虑本质是监护人的焦虑!
照顾方案: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的,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适应环境是幼儿智能成长的重要条件。多带他们外出,逐步适应各种环境,对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出的合群现象给予及时的奖励和强化。经过多次社交实践和家长的正确心理诱导,绝大多数有退缩行为的儿童,都能成为性格开朗的人。
二、脾气暴躁的孩子
天天两岁十个多月大了,一天晚上吃完香蕉后皮儿往地上一扔。爸爸过去劝说,他还挺不满,耍起脾气来。小家伙走进房间把衣服都扔在了地上。爸爸把他抱出阳台,他哭吵着想挤进来。还用哭声与喊声向大厅里“搬救兵”,爸爸很坚决地把“救兵”挡了回去。爸爸明确态度:1.停哭;2.想想自己做得对不对。经过长时间“艰难的谈判”,小家伙终于明白并主动承认错误。不用几分钟香蕉皮躺在了垃圾桶里,衣服回到了衣柜里。
宝贝分析:
有些孩子比较容易生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一哭闹或乱扔东西,家长就会迁就他。毕竟小宝宝年纪还小,各方面的自控能力还不高,发脾气是较常见的。家长不能一味迁就孩子,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娇惯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其实很不好。
照顾方案:
冷处理与原则性相结合。这也就是所谓的“软硬兼施”。孩子突然发脾气,要把他一个人撂在一边,其他人一定要“漠然置之”。只要宝宝意识到他这招不灵验了,往往就会自讨没趣地软下来了,我们就可以和他“重修旧好”了。
注意家庭氛围的一致性。打算如何对待宝宝,一开始就应旗帜鲜明地和家人说清楚;当父母之爱或者隔代的爱干预着对宝宝必要的管束时,我们应该敢于明确制止,让宝宝意识到原则问题没有靠山。
三、过于好动的孩子
欢欢常常不愿意独自呆着,一刻也停不下来,喜欢跑来跑去,连喊带叫,直到自己精疲力尽。别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因为他太爱动手动脚,常常把别的孩子打哭了。欢欢的妈妈经常要去别的小朋友家道歉,所以她不胜其烦。但是她从没有教育孩子打人,也没有让孩子看那些暴力的东西,欢欢妈妈变得很困扰。
宝贝分析: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好动伤脑筋,千方百计让孩子看书、弹琴、下棋以“静下来”。花了很多时间和力气去弥补孩子能力的弱势,忽略了发挥孩子最擅长的能力,而将精力浪费在孩子最弱的部分。这类孩子安静坐下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通常他们对某件事情的兴趣在短时间里就会消失。
照顾方案:
少点埋怨,多点理解。对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尽量不要埋怨他们,而是帮助孩子找出他喜欢做的事情。父母应当耐心地鼓励孩子,并且对孩子的爱好给予热烈的回应。
好动型孩子其实有自己的优势。好动的孩子一般属于体觉型,这类孩子往往坐不住。实际上,这些举动并不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效率。因此不要刻意要求他们坐着看书、做笔记,体觉型的孩子精力充沛,喜欢挑战,适合用竞赛方式刺激学习。
四、性格倔强的孩子
爸爸的鞋子不小心放到了弯弯的小画片上,他一下子把爸爸的鞋子和鞋架全部推倒在地上,任爸爸和妈妈怎么讲道思,怎么吓唬他,也不承认错误。要是大人说话没对他的心理,就当做没听见,你怎么叫他喊他也不理你,而且眼神中流露出的意思好像在说:“我就是这样,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急得爸爸有时候打他反而是越打越不动。
宝贝分析:
孩子犯倔,犯宁,不驯服,实质是性格倔强、有主意、与父母的意志发生违背、坚持自己的感觉造成的。对孩子干涉过多,絮絮叨叨的劝告,无端的训斥,会使孩子感到厌烦,而不认真对待父母的指令,甚至把所有指令都当成耳边风。因为这样的孩子希望父母接受自己,希望父母觉得自己价值。
照顾方案:
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随和的社会性。多注意孩子的需求,父母要定期与孩子花时间呆在一起,保持理解的态度,经常做一些表示对他们有感情的动作,例如点点头,拍拍肩膀,摸摸他们的头,俯下身问他刚才说了什么等。
家长最好在冲突发生时及时撤离战场。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避免对他的行为做出强烈的反应,以致卷入与孩子的抗衡,失去主导的控制,这样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让孩子反省,同时,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时候突然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战场空空如也,远不如合作好玩得多。
一、胆小懦弱的孩子
晴晴3岁多了,但是做事情退缩、胆小,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除非有大人陪着,而且必须寸步不离她的身边。来了客人通常会赶快躲藏起来,有人拿或者抢她的玩具,她只会哭。她喜欢别人的玩具,也只是远远地站着,不肯过去。奶奶总是带着她,怕她摔倒,怕被坏人抢走,奶奶对孩子的这种表现感觉没有什么,说大了自然就好了。但孩子的父母却很担心孩子的成长。
宝贝分析:
根据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观点,父母在安全范围内鼓励孩子探索并给予一定的自由,儿童在第18个月至3岁的这段期间就会发展出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在该阶段儿童受到限制或是过度保护,他们便会觉得羞愧,自我怀疑。那些有着大量与陌生人接触经验的孩子,表现出较少的焦虑。晴晴的儿童退缩行为,正是因为过度保护导致的。
奶奶对晴晴百依百顺,过多照顾与迁就,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让其独自玩耍,会使孩子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孩子的焦虑本质是监护人的焦虑!
照顾方案: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的,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适应环境是幼儿智能成长的重要条件。多带他们外出,逐步适应各种环境,对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出的合群现象给予及时的奖励和强化。经过多次社交实践和家长的正确心理诱导,绝大多数有退缩行为的儿童,都能成为性格开朗的人。
二、脾气暴躁的孩子
天天两岁十个多月大了,一天晚上吃完香蕉后皮儿往地上一扔。爸爸过去劝说,他还挺不满,耍起脾气来。小家伙走进房间把衣服都扔在了地上。爸爸把他抱出阳台,他哭吵着想挤进来。还用哭声与喊声向大厅里“搬救兵”,爸爸很坚决地把“救兵”挡了回去。爸爸明确态度:1.停哭;2.想想自己做得对不对。经过长时间“艰难的谈判”,小家伙终于明白并主动承认错误。不用几分钟香蕉皮躺在了垃圾桶里,衣服回到了衣柜里。
宝贝分析:
有些孩子比较容易生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一哭闹或乱扔东西,家长就会迁就他。毕竟小宝宝年纪还小,各方面的自控能力还不高,发脾气是较常见的。家长不能一味迁就孩子,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娇惯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其实很不好。
照顾方案:
冷处理与原则性相结合。这也就是所谓的“软硬兼施”。孩子突然发脾气,要把他一个人撂在一边,其他人一定要“漠然置之”。只要宝宝意识到他这招不灵验了,往往就会自讨没趣地软下来了,我们就可以和他“重修旧好”了。
注意家庭氛围的一致性。打算如何对待宝宝,一开始就应旗帜鲜明地和家人说清楚;当父母之爱或者隔代的爱干预着对宝宝必要的管束时,我们应该敢于明确制止,让宝宝意识到原则问题没有靠山。
三、过于好动的孩子
欢欢常常不愿意独自呆着,一刻也停不下来,喜欢跑来跑去,连喊带叫,直到自己精疲力尽。别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因为他太爱动手动脚,常常把别的孩子打哭了。欢欢的妈妈经常要去别的小朋友家道歉,所以她不胜其烦。但是她从没有教育孩子打人,也没有让孩子看那些暴力的东西,欢欢妈妈变得很困扰。
宝贝分析:
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好动伤脑筋,千方百计让孩子看书、弹琴、下棋以“静下来”。花了很多时间和力气去弥补孩子能力的弱势,忽略了发挥孩子最擅长的能力,而将精力浪费在孩子最弱的部分。这类孩子安静坐下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通常他们对某件事情的兴趣在短时间里就会消失。
照顾方案:
少点埋怨,多点理解。对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尽量不要埋怨他们,而是帮助孩子找出他喜欢做的事情。父母应当耐心地鼓励孩子,并且对孩子的爱好给予热烈的回应。
好动型孩子其实有自己的优势。好动的孩子一般属于体觉型,这类孩子往往坐不住。实际上,这些举动并不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学习效率。因此不要刻意要求他们坐着看书、做笔记,体觉型的孩子精力充沛,喜欢挑战,适合用竞赛方式刺激学习。
四、性格倔强的孩子
爸爸的鞋子不小心放到了弯弯的小画片上,他一下子把爸爸的鞋子和鞋架全部推倒在地上,任爸爸和妈妈怎么讲道思,怎么吓唬他,也不承认错误。要是大人说话没对他的心理,就当做没听见,你怎么叫他喊他也不理你,而且眼神中流露出的意思好像在说:“我就是这样,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急得爸爸有时候打他反而是越打越不动。
宝贝分析:
孩子犯倔,犯宁,不驯服,实质是性格倔强、有主意、与父母的意志发生违背、坚持自己的感觉造成的。对孩子干涉过多,絮絮叨叨的劝告,无端的训斥,会使孩子感到厌烦,而不认真对待父母的指令,甚至把所有指令都当成耳边风。因为这样的孩子希望父母接受自己,希望父母觉得自己价值。
照顾方案:
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随和的社会性。多注意孩子的需求,父母要定期与孩子花时间呆在一起,保持理解的态度,经常做一些表示对他们有感情的动作,例如点点头,拍拍肩膀,摸摸他们的头,俯下身问他刚才说了什么等。
家长最好在冲突发生时及时撤离战场。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避免对他的行为做出强烈的反应,以致卷入与孩子的抗衡,失去主导的控制,这样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让孩子反省,同时,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时候突然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战场空空如也,远不如合作好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