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职业学校中学生“起点高低不一,学习效果差异大”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激励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教学实效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很多课程都采用上机实践的授课方式。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对于相同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以优等生的接受程度来组织教学,将使全班大多数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程;如果以中等生的接受程度来组织教学,则差生不懂,优等生会闲下来无所事事;如果以差生为标准,教学进度会过慢。笔者认为,采取分层教学可以改变以上状况,使所有的学生均有事可做。
现就《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主体分层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的特点,可将学生动态分成三个层次:A层,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或勤奋的学生;B层,接受能力一般、操作能力一般或学习情绪不够稳定的学生;C层,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有困难或消极厌学的学生。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就不可能对教学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
二、课堂教学目标分层
对教学主体分层后,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完成基础目标;B层学生完成提高目标;A层学生完成拓展目标。学生在完成教师指定的目标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更高一层的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提高”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例如,在“框架设计”单元教学时,面向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提出“模仿教材例子制作一个简单网页”的基础目标,面向B层学生提出“能够利用框架结构独立制作出一个简单的网页”的提高目标,而面向学习较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制作出图文并茂、具有个性化的网页”的拓展目标。
三、授课分层
在我的课堂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过程分层的。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会先制定一个所有同学都要完成的任务,优秀的学生会很快地完成,余下的时间我就分层次安排他们的任务。
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共同的任务完成之后,可以使用“任务驱动+自学”的教学方式。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相对较强,我通常每次课都给他们一个属于课本教学内容之外的实践活动。
B层同学: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点拨即可,要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案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在课堂中除了完成我要求的统一任务外就不再给他们布置额外的内容了。
C层学生:我采用了由教师重点引导、扶持,或由第一层学生帮助其主动学习的方法。在上课时多提问这部分学生,让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活动中;上课练习时,我对他们经常是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取得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对我这门课保持浓厚的兴趣;而让第一层学生帮助其学习既可以锻炼第一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检查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让第三层的同学有较多的探索、练习和巩固的机会。
四、作业分层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C层学生,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应尽可能安排一個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对A层学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层学生介于二者之间,要求A层学生也要完成B层学生的要求,鼓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和C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
五、评价分层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正面及时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参与和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体现分层的原则;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有效地克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了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一致、教学目标一致、教学手段一致、教学评价一致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教学实效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很多课程都采用上机实践的授课方式。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对于相同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以优等生的接受程度来组织教学,将使全班大多数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程;如果以中等生的接受程度来组织教学,则差生不懂,优等生会闲下来无所事事;如果以差生为标准,教学进度会过慢。笔者认为,采取分层教学可以改变以上状况,使所有的学生均有事可做。
现就《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主体分层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的特点,可将学生动态分成三个层次:A层,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学习习惯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或勤奋的学生;B层,接受能力一般、操作能力一般或学习情绪不够稳定的学生;C层,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有困难或消极厌学的学生。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就不可能对教学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
二、课堂教学目标分层
对教学主体分层后,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完成基础目标;B层学生完成提高目标;A层学生完成拓展目标。学生在完成教师指定的目标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更高一层的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提高”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例如,在“框架设计”单元教学时,面向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提出“模仿教材例子制作一个简单网页”的基础目标,面向B层学生提出“能够利用框架结构独立制作出一个简单的网页”的提高目标,而面向学习较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制作出图文并茂、具有个性化的网页”的拓展目标。
三、授课分层
在我的课堂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过程分层的。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我会先制定一个所有同学都要完成的任务,优秀的学生会很快地完成,余下的时间我就分层次安排他们的任务。
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共同的任务完成之后,可以使用“任务驱动+自学”的教学方式。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相对较强,我通常每次课都给他们一个属于课本教学内容之外的实践活动。
B层同学: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点拨即可,要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案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在课堂中除了完成我要求的统一任务外就不再给他们布置额外的内容了。
C层学生:我采用了由教师重点引导、扶持,或由第一层学生帮助其主动学习的方法。在上课时多提问这部分学生,让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活动中;上课练习时,我对他们经常是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取得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对我这门课保持浓厚的兴趣;而让第一层学生帮助其学习既可以锻炼第一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检查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让第三层的同学有较多的探索、练习和巩固的机会。
四、作业分层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C层学生,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应尽可能安排一個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对A层学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层学生介于二者之间,要求A层学生也要完成B层学生的要求,鼓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和C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
五、评价分层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正面及时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参与和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体现分层的原则;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有效地克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了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一致、教学目标一致、教学手段一致、教学评价一致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