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备受关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而企业选择哪种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会直接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败,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影响中国企业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并购 绿地投资 影响因素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在急速增长,其中跨国并购金额占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重较大,为什么有些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而另一些选择绿地投资?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因素有哪些?在正式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对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做一个比较。
一、跨国并购 VS 绿地投资
新建和并购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主要投资模式,并购是直接兼并国外已经存在的企业,而绿地投资是在国外建立新企业。两种投资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两种投资模式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如下:
一方面,并购模式相对于新建模式,其优势在于:(1)在客观条件上可获取被并购方的优势技术、管理经营经验等战略性资产;(2)通过并购能够有效获取东道国企业的当地市场资源,可产生资源协同效应;(3)通过并购直接清除当地可能给自身带来竞争的企业;(4)可缩短进入目标市场的时间,降低市场进入延迟产生的机会成本;(5)如果投资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存在较大的异质性,那并购可快速扩大投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范围。
另一方面,并购模式相对于新建模式,其劣势在于:(1)由于投资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在资源特性、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会加大后期整合的难度而后期整合的无效率往往导致整个并购项目的失败;(2)投资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在对被并购企业价值评估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导致,投资企业付出的并购支出大大高出被并购企业的实际价值,从而造成投资企业的效率损失;(3)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并购双方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带来企业融合方面的困难,这会降低母公司技术转移的效率。
二、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企业自身特点及战略目标,产品国内外市场情况,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等都会对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宏观因素。在宏观层面上,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两国间的文化距离都会影响跨国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随着东道国对外来企业控股权限制的由紧到松,跨国企业会由合作合资等低控制水平的进入模式逐步转向设立独资企业以及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东道国的管制制度相较本国越宽松,跨国企业往往越倾向于在当地实施高控制度的投资。此外,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东道国较大的市场规模会提高在该国投资获利的机会,企业应采用更加积极、高控制度的进入模式以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企业在东道国经济高速增长时进入,能获得丰厚的超额利润,企业往往倾向于独资等高控制模式以防止利益均分。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影响该国的市场规模,从而影响跨国企业对该国市场的投入,而东道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资本的比率、就业状况等经济动态和国际收支、汇率等外部经济情况也会影响跨国企业的进入方式。东道国经济稳定性对跨国企业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文化距离越大,意味着市场进入面临的不确定性越高,为减少这种风险,跨国企业往往通过与东道国企业合作或合资的形式进入东道国市场。
(二)中观层面。在中观层面上,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增长率两方面。市场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独资的高控制模式创造的额外生产力会反过来压低价格从而导致价格战,因此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是更有利的。但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得出,高市场集中度意味着存在寡头垄断行为,市场进入存在障碍,因此,外来企业可能会内部化市场来应对市场的不完全性。关于市场增长率,部分学者通过对比高增长产业中收购、合资和新建三种投资模式发现,新建的投资形式可以使企业吸收额外生产能力,市场增长率越高,该市场增长潜力也越大,跨国企业更倾向于高控制模式进入东道国。另外,产业资源的可转移性也会对进入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产业的某些技术资源可以在本国生产,也很容易应用于全球范围,具有可转移性,而下游资源如营销网络、品牌、声誉等一般只能在当地生产并适用于当地,可转移性较弱。因此,资源的可转移性与否对企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资源的获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微观层面。基于发达国家的数据,发现如果企业异质性来源于可转移优势(如生产技术),则生产率高的企业采用跨国并购,居中的企业采用绿地投资,而生产率低的企业选择出口。如果企业异质性来源于不可转移优势(如营销网络和市场渠道等),当企业面临绿地投资、出口和跨国并购三种策略时,生产率高的企业采用绿地投资,居中的企业采用出口,生产率低的企业是跨国并购。除了生产率这个因素外,企业的其他异质性特征,如企业规模、财务状况、资本密集度、企业所有权性质等微观因素也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
小 结
因为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研究跨国企业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时要采用多维分析框架,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企业,有必要同时考虑到国家、产业和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波、张佳琦(2017)海外并购与绿地投资选择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第12期。
[2] 周茂、陆毅、陈丽丽(2015):《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J].《管理世界》(月刊)第11期。
[3] 蒋冠宏、蒋殿春(2017):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J].《世界经济发》第7期。
作者简介:侯祥芝(1991-),女,汉族,山西介休人,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赵俐杰(1994-),女,漢族,山西大同人,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并购 绿地投资 影响因素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在急速增长,其中跨国并购金额占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重较大,为什么有些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而另一些选择绿地投资?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因素有哪些?在正式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对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做一个比较。
一、跨国并购 VS 绿地投资
新建和并购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主要投资模式,并购是直接兼并国外已经存在的企业,而绿地投资是在国外建立新企业。两种投资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两种投资模式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如下:
一方面,并购模式相对于新建模式,其优势在于:(1)在客观条件上可获取被并购方的优势技术、管理经营经验等战略性资产;(2)通过并购能够有效获取东道国企业的当地市场资源,可产生资源协同效应;(3)通过并购直接清除当地可能给自身带来竞争的企业;(4)可缩短进入目标市场的时间,降低市场进入延迟产生的机会成本;(5)如果投资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存在较大的异质性,那并购可快速扩大投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范围。
另一方面,并购模式相对于新建模式,其劣势在于:(1)由于投资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在资源特性、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会加大后期整合的难度而后期整合的无效率往往导致整个并购项目的失败;(2)投资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在对被并购企业价值评估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导致,投资企业付出的并购支出大大高出被并购企业的实际价值,从而造成投资企业的效率损失;(3)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并购双方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带来企业融合方面的困难,这会降低母公司技术转移的效率。
二、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企业自身特点及战略目标,产品国内外市场情况,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等都会对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宏观因素。在宏观层面上,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两国间的文化距离都会影响跨国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随着东道国对外来企业控股权限制的由紧到松,跨国企业会由合作合资等低控制水平的进入模式逐步转向设立独资企业以及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东道国的管制制度相较本国越宽松,跨国企业往往越倾向于在当地实施高控制度的投资。此外,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东道国较大的市场规模会提高在该国投资获利的机会,企业应采用更加积极、高控制度的进入模式以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企业在东道国经济高速增长时进入,能获得丰厚的超额利润,企业往往倾向于独资等高控制模式以防止利益均分。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影响该国的市场规模,从而影响跨国企业对该国市场的投入,而东道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资本的比率、就业状况等经济动态和国际收支、汇率等外部经济情况也会影响跨国企业的进入方式。东道国经济稳定性对跨国企业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文化距离越大,意味着市场进入面临的不确定性越高,为减少这种风险,跨国企业往往通过与东道国企业合作或合资的形式进入东道国市场。
(二)中观层面。在中观层面上,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增长率两方面。市场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独资的高控制模式创造的额外生产力会反过来压低价格从而导致价格战,因此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是更有利的。但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得出,高市场集中度意味着存在寡头垄断行为,市场进入存在障碍,因此,外来企业可能会内部化市场来应对市场的不完全性。关于市场增长率,部分学者通过对比高增长产业中收购、合资和新建三种投资模式发现,新建的投资形式可以使企业吸收额外生产能力,市场增长率越高,该市场增长潜力也越大,跨国企业更倾向于高控制模式进入东道国。另外,产业资源的可转移性也会对进入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产业的某些技术资源可以在本国生产,也很容易应用于全球范围,具有可转移性,而下游资源如营销网络、品牌、声誉等一般只能在当地生产并适用于当地,可转移性较弱。因此,资源的可转移性与否对企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资源的获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微观层面。基于发达国家的数据,发现如果企业异质性来源于可转移优势(如生产技术),则生产率高的企业采用跨国并购,居中的企业采用绿地投资,而生产率低的企业选择出口。如果企业异质性来源于不可转移优势(如营销网络和市场渠道等),当企业面临绿地投资、出口和跨国并购三种策略时,生产率高的企业采用绿地投资,居中的企业采用出口,生产率低的企业是跨国并购。除了生产率这个因素外,企业的其他异质性特征,如企业规模、财务状况、资本密集度、企业所有权性质等微观因素也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
小 结
因为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研究跨国企业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时要采用多维分析框架,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企业,有必要同时考虑到国家、产业和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波、张佳琦(2017)海外并购与绿地投资选择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第12期。
[2] 周茂、陆毅、陈丽丽(2015):《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J].《管理世界》(月刊)第11期。
[3] 蒋冠宏、蒋殿春(2017):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J].《世界经济发》第7期。
作者简介:侯祥芝(1991-),女,汉族,山西介休人,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赵俐杰(1994-),女,漢族,山西大同人,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