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靖童:在音乐里享受不安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靖童,1997年出生于北京。其父是窦唯,其母是王菲。2011年,窦靖童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并担任主唱,正式踏入歌坛,时至今日,业绩斐然。
  “其他的开心都是缓缓的,只有音乐会让开心‘哗’一下上来。”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窦靖童不怕。她的世界有音乐,有气味相投的朋友,有创作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一切很好,只缺烦恼。
  活在既有的世界之內
  曾经有两双眼睛,一直盘绕在窦靖童孩提时的梦境里。
  睡着,梦里是同一片沙漠,她躺在几块日式榻榻米上,蒙眬里看到眼前不远处有一棵枯了的树干,上面坐着一尊黑色的东西,两只猩红的眼睛盯着她。她起身就跑,一直跑到家里,终于知道自己安全了,推门进去发现没有人,梦结束。
  另外一双眼睛则一次次出现在北京家里的落地窗外,“巨大的眼睛,好像是恐龙,恐龙来城里吃人了”。她到处躲也没有用,“恐龙最后只找到我,就把我给吃了,接着就醒了”。黑夜中,蜷在被子里的窦靖童起初总是害怕的,哭没哭不记得了,醒了,怕一会儿,继续睡。
  她和梦境的关系,到后来变得有点像捉迷藏,她渐渐能在睡前选择晚上进入哪一个梦境。很久以后她才知道,这种对梦境的控制,实则是一种能力,很多人曾运用种种办法企图锤炼、训导自己,窦靖童似乎天然而成。
  现在,她已经很久不再做那种梦了,也很久不再意识到自己身在梦中。她挺想念的。梦境能提供很多现实生活中不多见的场景,或者把本来熟悉的人、事、物以新的方式重组,这是创作灵感的一种来源,窦靖童不愿失去。
  这个从小习惯了独自在梦里“打怪”的小姑娘,倏忽间长成了20岁的模样,短发细细碎碎垂在额头上鬓角边,瘦,善谈友好,时而天马行空时而严谨务实。我以为她会“飞”,会不切实际,她却说:“我们毕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面,即使现实庸俗,你也逃不掉啊,想跟这个世界一点关系都没有是不可能的。”
  她并不准备活在既有的世界之外,也不想做那些所谓的别人没有做过的音乐。“我不是外星人,也不是神,我和其他所有人一起活在这个世界里。音乐是一个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进入的门,他们进去了,最终会再走到圆的另一边。”她要这个圆,而不是非要在圆旁边做出一个方块,“我不会想要这样,因为你这样的时候,真的没有人会听懂你在说什么唱什么,甚至你自己可能都听不懂。”
  梦是梦,现实是现实,窦靖童分得清。
  心想事成,并非易事,她懂,但还是想尽力戳破些什么,比如,自己周围那些虚妄的泡泡。这份职业有时候会制造一个假象,让人轻易以为自己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与他人隔着,但音乐和创作不能孤立存在,生活终归是重要的,还有朋友,还有一餐一饭的日常。
  在音乐里享受不安
  她需要用音乐和这个世界交流,寻找同伴、知音。
  窦靖童说起在录音棚里的快乐。棚就在家里,一个不大的空间。
  她自小就喜欢小空间。小时候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家里的厕所。“我记得当时住香港,会天天拿着音箱跑到厕所,把门锁上,然后就放音乐,能在里面待一天。坐一会儿,听一些慢歌想事情……因为里面有好多镜子,我感觉像蹦迪一样,开的灯很暗,然后就在那跳。他们都知道我在里面,也不会来敲门。我通常不需要什么大空间,小空间反而比较舒服,有安全感。”
  她才21岁,已经可以把自己卡在窄窄的皮椅子里,绕着手指说:“没有一个人活下来有足够的安全感。你对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控制的,你这一秒怎么想,下一秒又会怎么想,根本没有办法预知,更没有办法预知别人下一秒的心思。所有的东西,都是被各种外部内部的条件和环境控制着的。”
  在音乐里,你会比较安全吗?
  “不,我在音乐里面是享受这种不安的。”特别确凿的一个答案,她一秒钟的思考和犹疑都没有,“你不知道今天会写出什么样的一首歌。大部分时间我没有写好,就直接进棚,在那儿写,这个对我来说很刺激。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觉得这很好。除非我被纠缠到一些不好的情绪里面,或者是害怕的时候,我才会忘掉,我其实是很享受不安的。”
  世界和我永远在变
  时隔一年半,第二张专辑在2017年9月出炉,窦靖童心里挺忐忑的。她说职业生涯的“困境”估计要来了:“要么就是大家接受它,要么就是很少人接受它,这个时候我要决定怎么办。”她一脸未雨绸缪的理智。
  已经听过的朋友说,第二张专辑比第一张还要“再偏一点点”——“说它是冷门也好,独立也好,就是有点怪”。这并不是窦靖童仅凭感觉和冲动做出的选择,她相信自己创作的音乐,她觉得这就是她应该做的事、唱的歌。
  在听到别人说“你的音乐太怪了”的时候,她也会“稍微有点难受”,但她终究是相信自己的音乐的,也相信自己。就连新专辑的封面,也是她自己做的。她觉得很能代表自己的音乐和自己的态度,虽然仍有很多人看了觉得很奇怪。“对,这就是我。”窦靖童特别坚定。她决意,任凭别人说什么,也不会逃,不会改。
  客观世界给她的一切所谓便利和赏赐,确实在生活层面上让她体会到安全和无虑。还有职业的平台,她也天然拥有,她可以去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意味着万事顺遂。她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来自自己,自小吸收的一切信息,回到她身体里,都有可能成为桎梏。
  “童童,你到底想要干吗呢?”这个问题,她从懂事起就开始问自己,“你要做音乐,那么做音乐是为了什么?为了你自己,还是其他的什么?如果因为做这个会失去一些其他的东西,你还能不能坚持?”一连串的问题,像不间断的夏日烟火,砰砰砰,渐次在海平面上炸裂,瞬时消散了,却会一直留在人的意识里,留在她的世界里。
  窦靖童才21岁,一切都来得及。世界过早地在她眼前铺展开或狰狞或善意的面孔,她睁大眼睛与其对望着,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都装进身体,等到合适的时间里,吐出音符,抖落在琴弦上。好像自己是个调味盘,盛满了各种各样的味道和旋律,写歌的时候,从潜意识里抽取出来,“再加上灵魂里面的一些东西,全部黏起来,就是我的音乐”。
其他文献
我是在微博上看到这个问题的,仔细想了一下,觉得我还是有资格回答的。  我刚毕业五个月,体验过手足无措的慌乱感和看不到希望的迷茫感。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没练就工作中独当一面的技能,虽然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但迷茫大于适应。  我也是在一线城市奋斗的一员,当代年轻人所有的焦虑、迷茫、压力我都有,加班、熬夜还有形影不离的孤独感,都是日常。  可以說,我是最典型的三有青年:有焦虑、有迷茫、有黑眼圈。我知道
期刊
——1  上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特别勤快的同学,小海就是其中一个。  他上课的时候总是忙于摘抄老师黑板上的笔记,下课忙于询问这次考高分的学霸同桌,用的是什么新课外辅导材料,然后急匆匆赶去书店也赶紧买回一套摆在桌面。  但是到了考试,勤快的小海同学并没有考出好的成绩。上一次考过的类型,他这次还是做错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笔记也抄了,辅导书也买了,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来。学霸同桌就问他:“上次老师把
期刊
有人请我帮一个小男生找份工作,我给他介绍了一家小有名气、正處于上升期的公司。这家公司平台好、实力雄厚,老板也有眼界、有能力。但也正因这家公司的条件好,公司只给他开出8000元的月工资。  8000元,在北京不算低也不算高,只能说是行业的中间水准,饿不死人,但花下来也没什么剩余。  另一家公司是男生的另外一个朋友推荐给他的,是刚刚注册的一家公司,没什么人手。老板见了男生一面,觉得他有些能力,开出了1
期刊
01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踢猫效应”:一个人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盹儿的猫。  人的坏情绪会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彻底打乱正常的节奏。  我们的每一天都活在情绪里,喜怒哀乐一次次上演,可心情好时喜形于色容易,心情坏时藏于心太难。  前几天朋友找我吐槽,说现在每天都犯愁上班。我问:怎么了,是工作不顺利吗?  她说:不是啊,是公司的一个同事
期刊
财经作家吴晓波自称是典型的长跑选手,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而他的创业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做商业记者,13年后,以畅销书作家的身份创业单干,2017年年初,吴晓波创立的上海巴九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得1.6亿元融资,估值达20亿元。  吴晓波说他的人生阶梯感很强,不相信那些三五年就能做好的事。30岁前,他从不考虑钱的问题,专心做记者,30岁以后才用职业积累
期刊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阳光下做个孩子,风雨里做个大人。大概描述了一种像孩子一样快乐,像大人一样坚强的完美生活状态。当时我深以为然,把这句话记下,在脆弱的深夜鼓励自己,然后发个朋友圈装逼。  但后来我发现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人,大家都是阳光下是个大人,风雨里是个孩子。  那是去年的冬天,我的师兄说他心情不太好,说请我吃饭,让我讲笑话给他听。师兄以前是我的部长,他教会我很多做事方法,人生道理。比如,遇到事情想
期刊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鲇鱼效应等,都是心理现象的规律,只要求职者巧加利用,肯定会在第一时间绽放光彩,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占得先机。  首因效应:穿着张扬让人惊  案例:小杨是工科名校毕业生,专业对路、成绩优良,在厚厚的应聘材料中脱颖而出,入列预选名单。但她面试时,穿着过于新潮:鲜艳的短上衣、破旧的低腰裤,夸张的热带风情大耳环,一进门就让由高级工程师组成的考官队伍一愣,考官们没问几个问
期刊
自控的性格,既是长处也是短处。  自控的人,无法正常释放真实的情绪。例如有人因为懊恼睡不着,都是因为坏情绪没有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泄出来。控制情绪反而压抑了情绪,还让你为此烦恼,这是自控性格的短处。  有愤怒的情绪不敢发泄出来,难道不是因为害怕被让你懊恼的对象讨厌吗?假如没有这层顾虑,当下表现出自己的不满,那么那个人或是那件事情是不可能让你烦到不能入睡的。  想要让其他任何人都喜欢你,这种潜在的心理
期刊
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认为,有钱才是快乐的重要标准,但是据一项心理学调研统计称,在中国,年收入30万~50万元的这部分人心理压力最大,负面情绪也最多,而年收入7万~10万元的这部分人负面情绪较少。我想,这部分人的收入应该是比较高了,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是快乐不起来呢?  沉迷于电子设备  自从手机、电脑、平板电脑开始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人们的幸福指数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心理学家认为,沉迷于
期刊
林青霞最美的影像,当然是在早期的琼瑶剧里,而不是80后更熟悉的《东方不败》。徐克引导出了林青霞清甜外表下的英气,却也让大部分观众曲解了她的本色。在那么多人确认她霸气俊逸有如男子的时候,青霞仍在与古力娜扎一起参加《偶像来了》的录制时,陪刚出道的晚辈一起落泪,犹如未经世事的小女孩。  纯情,才是林青霞的本色。东方不败让你们误读她这么多年。  青霞当年学习不太好,联考失利,被星探挖掘进入演艺圈,即是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