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视觉审美享受和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感悟式;社会学式;形式;比较式
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与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欣赏课是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有助于开阔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如何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认识美术作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以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为例,运用美术欣赏的四种方式来谈一谈。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在这幅画作中,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但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同时提出对作品的个人见解。
一、感悟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像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不受限制,因而每个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蒙娜丽莎》这幅画作还有一个名字叫“神秘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里呢?我首先让学生们凝视作品10秒钟,然后说出各自的感受。有的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的觉得她笑得严肃,有的觉得是略含哀伤,还有的甚至觉得她笑得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 ?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也才会让人有不同在感受。同样的一幅作品,由于欣赏者的欣赏角度、生活经历等各方面不同,所以大家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这就是感悟式鉴赏的精髓所在。
二、形式鉴赏
在美术作品面前,我们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于是,从形式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它包括两种基本的构成因素:一是内部形式,即“构图”;二是外部形式,即“艺术语言”。对作品形式的欣赏,即是对由这两者构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把握。
《蒙娜丽莎》目前收藏于巴黎的卢浮宫,同学们会觉得疑惑,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能让她入主卢浮宫呢?我们通过形式鉴赏的方法来揭开《蒙娜丽莎》那层神秘的面纱。
(1)、从构图上分析: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2)、从姿态上分析:坐姿,双手交叠在腹部。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丰满、精确,展示了她的温柔、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3)、笔法:细腻。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4)、背景的空间效果:作者运用了“空间透视法”,让后面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都推向遥远的深处,以此来突出形象的地位。
(5)、作品的色彩明暗关系:明暗渐隐法或称“晕涂法”、“薄雾法”。
相对于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理性的成份要多些,更侧重于形式的分析和把握,例如从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方面去分析和理解。正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让欣赏者感受到不同的美。
三、社会学式鉴赏
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我们不禁会问,画家为什么这样画?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学式鉴赏。许多美术作品,都有着特定的内容和意义,从社会大背景中去考察,抓住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就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这一类型的鉴赏方式,主要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理解。下面我们就从社会学式鉴赏的角度去欣赏、理解《蒙娜丽莎》这幅画作。
这幅画创作于欧洲文艺复兴盛期的16世纪初,描绘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失去孩子的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那是一个受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的年代,妇女的举止行为受到许多约束,达·芬奇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他从解剖和生理学上进行研究,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与反应过程。《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她的生动逼真,更重要的是达·芬奇在这幅画上体现了先进的艺术思想,即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宗教世界观完全相反,它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这幅肖像画确凿地肯定了人生和它的美的意义。社会学式鉴赏强调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同时也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
四、比较式鉴赏
用比较的方法去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较式欣赏由于对欣赏对象相关现象的比较,而使欣赏本身具有特别的新意和深度。进行具体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比较式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文化背景、形式、技巧乃至画种、风格流派等方面进行纵横交叉的比较,这样比空洞的分析讲解和说教更为生动,学生更易得到启发,从而加深理解,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
比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同一主题、同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去表现;也可以纵向展开,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中,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处理手法和表现形式。首先,我们比较一下不同时代的《蒙娜丽莎》。近几年公开亮相的画作《艾尔沃斯 蒙娜丽莎》同样出自达?芬奇,而且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艾尔沃斯 蒙娜丽莎》画中人物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相比之下,《蒙娜丽莎》“本尊”则略显晦暗,《艾尔沃斯 蒙娜丽莎》因此被称为年轻版《蒙娜丽莎》。如图
其次,同一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去表现相同的主题。《蒙娜丽莎》和《春》都创作于文艺复兴盛期。我们通过表格对两幅画作进行比较:
作品名称蒙娜丽莎春作者达·芬奇波提切利时代16世纪初15世纪末题材人物肖像希腊神话题材风格特点①表现古代妇女的矜持美②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大胆表现人物的情感③构图新颖,视点提升④强调自然、真实,体现创作者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①轻快优雅,人物描绘富有生气②把诗人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段象征性地铺陈在画面上 ③画面基调纤弱,略显悲愁,难以摆脱贵族文化的伤感情调 ④愉悦亲切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 人物端庄、稳重,描绘符合解剖结构,色彩朴素、细腻线条富有节奏感,十分流畅,色调清亮明艳相同点打破了中世纪僵硬呆板、了无生气的画法,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状态,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欣赏课学习不再是被动、无聊的事情,而是一种主动、快乐的事情,有利于学生对艺术作品审美欣赏能力的提高。通常,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偏重于对作品内容的了解,没有以视觉艺术语言为基础,这只是一种文学式的分析理解。单纯偏重对作品形式的关注而忽视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以会使美术鉴赏流于感性和肤浅。因此,美术欣赏既要强调从形式出发去欣赏,又要对内容主题、创作手法、创作背景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鉴赏才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美术鉴赏》李锦璐 汪华主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2]《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 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感悟式;社会学式;形式;比较式
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与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欣赏课是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有助于开阔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如何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认识美术作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以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为例,运用美术欣赏的四种方式来谈一谈。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在这幅画作中,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但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同时提出对作品的个人见解。
一、感悟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像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不受限制,因而每个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蒙娜丽莎》这幅画作还有一个名字叫“神秘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里呢?我首先让学生们凝视作品10秒钟,然后说出各自的感受。有的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的觉得她笑得严肃,有的觉得是略含哀伤,还有的甚至觉得她笑得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 ?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也才会让人有不同在感受。同样的一幅作品,由于欣赏者的欣赏角度、生活经历等各方面不同,所以大家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这就是感悟式鉴赏的精髓所在。
二、形式鉴赏
在美术作品面前,我们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于是,从形式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它包括两种基本的构成因素:一是内部形式,即“构图”;二是外部形式,即“艺术语言”。对作品形式的欣赏,即是对由这两者构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把握。
《蒙娜丽莎》目前收藏于巴黎的卢浮宫,同学们会觉得疑惑,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能让她入主卢浮宫呢?我们通过形式鉴赏的方法来揭开《蒙娜丽莎》那层神秘的面纱。
(1)、从构图上分析: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2)、从姿态上分析:坐姿,双手交叠在腹部。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丰满、精确,展示了她的温柔、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3)、笔法:细腻。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4)、背景的空间效果:作者运用了“空间透视法”,让后面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都推向遥远的深处,以此来突出形象的地位。
(5)、作品的色彩明暗关系:明暗渐隐法或称“晕涂法”、“薄雾法”。
相对于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理性的成份要多些,更侧重于形式的分析和把握,例如从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方面去分析和理解。正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让欣赏者感受到不同的美。
三、社会学式鉴赏
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我们不禁会问,画家为什么这样画?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学式鉴赏。许多美术作品,都有着特定的内容和意义,从社会大背景中去考察,抓住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就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这一类型的鉴赏方式,主要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理解。下面我们就从社会学式鉴赏的角度去欣赏、理解《蒙娜丽莎》这幅画作。
这幅画创作于欧洲文艺复兴盛期的16世纪初,描绘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失去孩子的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那是一个受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的年代,妇女的举止行为受到许多约束,达·芬奇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他从解剖和生理学上进行研究,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与反应过程。《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她的生动逼真,更重要的是达·芬奇在这幅画上体现了先进的艺术思想,即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宗教世界观完全相反,它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这幅肖像画确凿地肯定了人生和它的美的意义。社会学式鉴赏强调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同时也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
四、比较式鉴赏
用比较的方法去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较式欣赏由于对欣赏对象相关现象的比较,而使欣赏本身具有特别的新意和深度。进行具体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比较式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文化背景、形式、技巧乃至画种、风格流派等方面进行纵横交叉的比较,这样比空洞的分析讲解和说教更为生动,学生更易得到启发,从而加深理解,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
比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同一主题、同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去表现;也可以纵向展开,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中,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处理手法和表现形式。首先,我们比较一下不同时代的《蒙娜丽莎》。近几年公开亮相的画作《艾尔沃斯 蒙娜丽莎》同样出自达?芬奇,而且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艾尔沃斯 蒙娜丽莎》画中人物面色清新红润,不沾岁月痕迹,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相比之下,《蒙娜丽莎》“本尊”则略显晦暗,《艾尔沃斯 蒙娜丽莎》因此被称为年轻版《蒙娜丽莎》。如图
其次,同一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去表现相同的主题。《蒙娜丽莎》和《春》都创作于文艺复兴盛期。我们通过表格对两幅画作进行比较:
作品名称蒙娜丽莎春作者达·芬奇波提切利时代16世纪初15世纪末题材人物肖像希腊神话题材风格特点①表现古代妇女的矜持美②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大胆表现人物的情感③构图新颖,视点提升④强调自然、真实,体现创作者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①轻快优雅,人物描绘富有生气②把诗人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段象征性地铺陈在画面上 ③画面基调纤弱,略显悲愁,难以摆脱贵族文化的伤感情调 ④愉悦亲切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 人物端庄、稳重,描绘符合解剖结构,色彩朴素、细腻线条富有节奏感,十分流畅,色调清亮明艳相同点打破了中世纪僵硬呆板、了无生气的画法,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状态,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欣赏课学习不再是被动、无聊的事情,而是一种主动、快乐的事情,有利于学生对艺术作品审美欣赏能力的提高。通常,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偏重于对作品内容的了解,没有以视觉艺术语言为基础,这只是一种文学式的分析理解。单纯偏重对作品形式的关注而忽视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以会使美术鉴赏流于感性和肤浅。因此,美术欣赏既要强调从形式出发去欣赏,又要对内容主题、创作手法、创作背景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鉴赏才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美术鉴赏》李锦璐 汪华主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2]《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 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