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效率低下。“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与小学识字教学相结合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识字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标;识字教学;汉之星;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新课标”还规定了第一学段学生要“会写800字,会认1600字”。“新课标”还指出:“第一学段要多认少写,要求会认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这就说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应以识字教学为主。目前的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从课堂教学上看,老师是为教字而教字,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从教学内容上看,识字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从教学形式上看,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上述三个特点看出,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
“汉之星”输入系统是一种形音结合的汉字输入系统。该系统能帮助使用者学习和巩固汉字拼音、笔画、笔画名称、笔顺、偏旁、汉字结构拆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其编码做到了合理、简单、易学,尽可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汉字知识,减少汉字输入的记忆负担。将汉之星输入系统科学、合理地融入到低年级识字课堂教学中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师识字教学效率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为此,由笔者牵头成立了《运用“汉之星”,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并通过了省级立项申请。下面,笔者就如何借助“汉之星”,打造高效识字课堂这一课题,将我们近段时间以来的摸索与探究,和同行们分享一下:
一、巧引“汉之星”,激发兴趣
识记汉字的方式灵活多样,小学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都尽可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巩固于乐。都会尽可能地创设多种情境,让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加深印象,巩固识字,比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过小桥等等,以改变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学生起初都是兴趣盎然的,但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了,因此需要新型、别样的、持久的识字方法去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在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后,我们实验教师巧妙地引入“汉之星”拆分法。如在实验班教学《鲁班造伞》一课的识字过程中,一学生说:“老师,我给大家猜个谜:上边不小,下边能长苗。”一生马上答出:“是‘兴奋’的‘奋’字。”于是,实验教师因势利导:“这是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生字,非常聪明。老师还学了一样宝贝,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还能在电脑中根据编码输出这个字。看(学生看大屏幕),上边一个大D,下边一个田T,再加上音码F,就可以打出这个字了。奇妙吧?你们也想来试试吗?”……学生兴趣盎然,个个听得全神贯注,学得津津有味。学生对“汉之星”输入产生了兴趣,在我们实验班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师,我用汉之星输入编码给你们猜一个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这种输入法,适时引入,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借助“汉之星”,牢记笔顺
“新课标”对于第一学段在识字与写字方面的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而学生往往记不住生字的正确笔顺,常常出现写字“倒画笔”的现象。如《程门立雪》中的“惊”字,有些学生弄不清“竖心旁”和“小”字的笔顺,我们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就借助“汉之星”教学平台的演示功能,让学生反复观看汉字的笔顺动画并跟着手写,然后及时书写练习。“汉之星”的动画演示功能深深地吸引了低年级学生,他们因为感兴趣而看得专注,写得认真,再加上及时练习,自然而然地就牢牢地掌握住了生字的正确笔顺。
三、利用“汉之星”,纠正错字
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恐怕是再普遍不过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对形近字容易混淆,常常多笔少画。虽然我们老师想尽各种方法,多次强调纠正,但效果并不明显。比如《鲁班造伞》一课中的“观”字,很多学生容易把右边的“见”字写成“贝”字,尽管老师多次强调“看见才是‘观’,可还有不少学生写错;又比如在教学“琴”的书写时,老师强调下面不加点,而且还给这个字编了顺口溜“弹琴时不丢纸屑”,可学生还常常在“琴”字下面加个点。而当我们在实验班将“汉之星”输入引入识字教学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在“汉之星”输入系统练习中,学生大脑中始终浮现的都是汉字的形体。“汉之星”编码是一种“形码”,它“从形出发,优先两分,以音托形,符合书写规律”,适合于识字教学过程;“汉之星”编码依据汉字的结构特征和书写笔顺规范、采用了“两分法”对汉字进行拆分来获取码元,实现了汉字输入和识字与书写的紧密结合,保持了汉字“形、音、义”结构的整体性和认知性。还比如“观”字,我给学生两种编码“YJG、YBG”, 让学生对它进行输入,而只有“YJG”才能输出“观”字。“琴”字也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渐渐地,日后发现写错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在输入过程中,学生对汉字进行拆分,增强了对汉字的形体认识,突破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教学难点,而且拆分之后有很多的独体字学生并不认识,但是汉之星输入法已通过梳理整理出“象形字、指事字传承下来的汉字”,让学生进行认识,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同时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
四、依靠“汉之星”,积累词语
在“汉之星”输入系统中,当输入一个汉字后就会相应跳出这个字的很多词语,这样学生的识字接触面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同时,学生的有意或无意注意对词语的记忆效果是不容质疑的。例如,当学生输入“观”时,就会出现“观感、观光、观摩、客观、主观、坐井观天、袖手旁观”等词语或词组。又如输入“急”时,就会出现“急迫、急忙、急切、急需、急诊、紧急”等,于是,我们实验教师抓住“汉之星”系统的这一大优势,让学生同桌合作,将出现的词语读给对方听,有的小朋友还会挑选其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两句话。由此,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数量,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而且拓展了识字渠道,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汉之星”教学平台这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整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习效率提高了,在实验的班级里,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低年级学段的识字任务。
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在进行,上述小小的收获更加坚定了我们前行的步伐。我们的目的更加明确,带动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生深入其中,运用“汉之星”优化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别良峰《教你快速学汉字》(河南科技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标;识字教学;汉之星;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新课标”还规定了第一学段学生要“会写800字,会认1600字”。“新课标”还指出:“第一学段要多认少写,要求会认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这就说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应以识字教学为主。目前的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从课堂教学上看,老师是为教字而教字,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从教学内容上看,识字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从教学形式上看,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上述三个特点看出,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
“汉之星”输入系统是一种形音结合的汉字输入系统。该系统能帮助使用者学习和巩固汉字拼音、笔画、笔画名称、笔顺、偏旁、汉字结构拆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其编码做到了合理、简单、易学,尽可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汉字知识,减少汉字输入的记忆负担。将汉之星输入系统科学、合理地融入到低年级识字课堂教学中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师识字教学效率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为此,由笔者牵头成立了《运用“汉之星”,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并通过了省级立项申请。下面,笔者就如何借助“汉之星”,打造高效识字课堂这一课题,将我们近段时间以来的摸索与探究,和同行们分享一下:
一、巧引“汉之星”,激发兴趣
识记汉字的方式灵活多样,小学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都尽可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巩固于乐。都会尽可能地创设多种情境,让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加深印象,巩固识字,比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过小桥等等,以改变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学生起初都是兴趣盎然的,但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了,因此需要新型、别样的、持久的识字方法去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在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后,我们实验教师巧妙地引入“汉之星”拆分法。如在实验班教学《鲁班造伞》一课的识字过程中,一学生说:“老师,我给大家猜个谜:上边不小,下边能长苗。”一生马上答出:“是‘兴奋’的‘奋’字。”于是,实验教师因势利导:“这是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生字,非常聪明。老师还学了一样宝贝,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还能在电脑中根据编码输出这个字。看(学生看大屏幕),上边一个大D,下边一个田T,再加上音码F,就可以打出这个字了。奇妙吧?你们也想来试试吗?”……学生兴趣盎然,个个听得全神贯注,学得津津有味。学生对“汉之星”输入产生了兴趣,在我们实验班的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师,我用汉之星输入编码给你们猜一个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这种输入法,适时引入,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借助“汉之星”,牢记笔顺
“新课标”对于第一学段在识字与写字方面的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而学生往往记不住生字的正确笔顺,常常出现写字“倒画笔”的现象。如《程门立雪》中的“惊”字,有些学生弄不清“竖心旁”和“小”字的笔顺,我们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就借助“汉之星”教学平台的演示功能,让学生反复观看汉字的笔顺动画并跟着手写,然后及时书写练习。“汉之星”的动画演示功能深深地吸引了低年级学生,他们因为感兴趣而看得专注,写得认真,再加上及时练习,自然而然地就牢牢地掌握住了生字的正确笔顺。
三、利用“汉之星”,纠正错字
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恐怕是再普遍不过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对形近字容易混淆,常常多笔少画。虽然我们老师想尽各种方法,多次强调纠正,但效果并不明显。比如《鲁班造伞》一课中的“观”字,很多学生容易把右边的“见”字写成“贝”字,尽管老师多次强调“看见才是‘观’,可还有不少学生写错;又比如在教学“琴”的书写时,老师强调下面不加点,而且还给这个字编了顺口溜“弹琴时不丢纸屑”,可学生还常常在“琴”字下面加个点。而当我们在实验班将“汉之星”输入引入识字教学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在“汉之星”输入系统练习中,学生大脑中始终浮现的都是汉字的形体。“汉之星”编码是一种“形码”,它“从形出发,优先两分,以音托形,符合书写规律”,适合于识字教学过程;“汉之星”编码依据汉字的结构特征和书写笔顺规范、采用了“两分法”对汉字进行拆分来获取码元,实现了汉字输入和识字与书写的紧密结合,保持了汉字“形、音、义”结构的整体性和认知性。还比如“观”字,我给学生两种编码“YJG、YBG”, 让学生对它进行输入,而只有“YJG”才能输出“观”字。“琴”字也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渐渐地,日后发现写错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在输入过程中,学生对汉字进行拆分,增强了对汉字的形体认识,突破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教学难点,而且拆分之后有很多的独体字学生并不认识,但是汉之星输入法已通过梳理整理出“象形字、指事字传承下来的汉字”,让学生进行认识,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同时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
四、依靠“汉之星”,积累词语
在“汉之星”输入系统中,当输入一个汉字后就会相应跳出这个字的很多词语,这样学生的识字接触面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同时,学生的有意或无意注意对词语的记忆效果是不容质疑的。例如,当学生输入“观”时,就会出现“观感、观光、观摩、客观、主观、坐井观天、袖手旁观”等词语或词组。又如输入“急”时,就会出现“急迫、急忙、急切、急需、急诊、紧急”等,于是,我们实验教师抓住“汉之星”系统的这一大优势,让学生同桌合作,将出现的词语读给对方听,有的小朋友还会挑选其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两句话。由此,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数量,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而且拓展了识字渠道,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汉之星”教学平台这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整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习效率提高了,在实验的班级里,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低年级学段的识字任务。
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在进行,上述小小的收获更加坚定了我们前行的步伐。我们的目的更加明确,带动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生深入其中,运用“汉之星”优化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别良峰《教你快速学汉字》(河南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