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要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密切地与教师相互合作。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尤其关注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影响[1]。
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七优化”。
1 优化教学观念——实现保守向创新的转变,激发学习兴趣
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教学观念转为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就是说,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根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2 优化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唤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布鲁纳认为,能把一些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产生出新的结构和新的思想,即是创造性思维能力[2]。这就表明,教学内容的优化,不应只注重形式的新颖,还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的学习能力。但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识活动上,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深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思想品德,在体验中学会学习思想品德。这就要求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3 优化教学手段——由单一化、原始化向多样性、现实化转变,激发学习热情
从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要求的角度思考,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合理、创造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仅靠粉笔板书、教师讲解,无法突出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形象生动的教学挂图,时政热点事件的录音、录像、电视、投影以及多媒体电脑等在教学中的运用,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如一般书本上地图是静止的,所有的信息都全部展示,学生往往理不清它的发展,这时很有必要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让它动起来,按发展过程慢慢地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4 优化教学模式——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调动学习热情
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现在许多教师仍习惯于或热衷于“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要打破这种格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密切地与教师相互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唱“主角”。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发展设置问题,师生互补,达到满意后启发论证的效果,成为复习时的强化记忆者,介绍时的示范表演者,练习时的裁判员、监督员。
5 优化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中做起,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和成功感。因此,优化问题设计应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如:计算机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这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它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参与的环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更有效率。它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活动。
6 优化教学评价——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习惯从教师的角度去观察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教师看做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视评价教师而忽视评价学生,这种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思想品德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考查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否则会误导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考试必须“死记硬背”,导致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
总之,在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问题上,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教学,逐渐掌握开启社会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社会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卫.中学教育实践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中学)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尤其关注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影响[1]。
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七优化”。
1 优化教学观念——实现保守向创新的转变,激发学习兴趣
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教学观念转为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就是说,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根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2 优化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唤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布鲁纳认为,能把一些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产生出新的结构和新的思想,即是创造性思维能力[2]。这就表明,教学内容的优化,不应只注重形式的新颖,还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的学习能力。但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识活动上,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深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思想品德,在体验中学会学习思想品德。这就要求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3 优化教学手段——由单一化、原始化向多样性、现实化转变,激发学习热情
从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要求的角度思考,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合理、创造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仅靠粉笔板书、教师讲解,无法突出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形象生动的教学挂图,时政热点事件的录音、录像、电视、投影以及多媒体电脑等在教学中的运用,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提高上课效率。如一般书本上地图是静止的,所有的信息都全部展示,学生往往理不清它的发展,这时很有必要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让它动起来,按发展过程慢慢地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4 优化教学模式——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调动学习热情
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现在许多教师仍习惯于或热衷于“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要打破这种格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密切地与教师相互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唱“主角”。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发展设置问题,师生互补,达到满意后启发论证的效果,成为复习时的强化记忆者,介绍时的示范表演者,练习时的裁判员、监督员。
5 优化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中做起,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和成功感。因此,优化问题设计应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如:计算机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这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它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参与的环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也更有效率。它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活动。
6 优化教学评价——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习惯从教师的角度去观察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教师看做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视评价教师而忽视评价学生,这种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思想品德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考查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否则会误导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考试必须“死记硬背”,导致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
总之,在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问题上,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教学,逐渐掌握开启社会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社会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卫.中学教育实践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