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背景
2013年10月18日,央视播出的大型创新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完美落幕,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好评。留给大家的体会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好评如潮,唤醒了国人对汉语的深情和热爱,激发了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激励着国人更加自觉提高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推动了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忧的是大赛引发了人们对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危机的担忧——《汉字书写能力遭遇尴尬》(河南日报)、《汉字水平测试难倒众白领,不考不知自己是“文盲”》(解放日报)、《小学生作文写“杯具”老师看不懂称像猜谜》(重庆晨报)……另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在2072名受访者中,83.0%的人承认自己存在汉字书写困难,74.2%的人认为在工作中手写汉字的机会已很少。光明网开展了一次关于汉字书写的网友调查,用确凿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教育部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规范字书写大赛”期间,语用司在全国七个省(市)进行有关语文学习,特别是汉字书写水平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3000多名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郦波老师的话道出了汉字更深层次的危机:“危机两个字还不足以形容汉字面临的困境,危机也不仅仅产生在汉字书写层面,人们书写形式的变化导致对母语情感的淡漠,会影响文明与文化的传承,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汉字,拿什么拯救您!”有人发出这样的呼唤:“保卫汉字,就是保卫祖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国语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危机,到该反思的时候了。
二、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为何急速下降
1.物质文明发达后,用笔手书机会减少。特别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覆盖使以往的日常书写被计算机取代。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使文字处理工具越来越进步,手段越来越便捷,效率越来越高。不知不觉中,中国人的书写能力在悄悄退化,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纽带也出现了断裂。
2.“字母词”大量涌现,网络词语不断转正,某些词汇约定俗成为正式词语,还出现了很多颠覆传统的新型词汇,如“表叔”、“打酱油”等,“粉丝”成了“追星族”,“白骨精”成了“白领里的骨干精英”,竟然出现了某大学语言学教授迷路,连路也不会问的笑话。
3.母语失落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英语的挤压。改革开放以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汉民族语言在建设、运用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五大危机”:①“身份危机”,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语境下,中国56个民族、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人们及世界不同民族对汉民族语言身份认同意识上的模糊,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因自身体制变革、语言内在变化与对外交际、交流中引起的困惑和焦虑造成的。②“权威危机”,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紧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西方民族语言带来的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对中华民族文明形成冲击。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日益发展、强大,引起的“全球化”汉语热,导致世界其他民族对汉民族语言产生既趋心态中伴随的“恐惧”和“抵触”情绪造成的。③“信仰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来自于各级政府的一些决策部门,长期以来,把掌握英语等西方民族语言作为国家各机关、教育、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准入全球化的门槛,却忽视对全体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汉民族语言教育,以及汉民族语言在现代社会交际、交流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年来,英语在我国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从幼儿园开始,对外语的要求步步提升、步步紧逼,从大学生到博士生,一直提高到八级。可是,学生的母语水平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什么“级”?没有谁关注过。其实这是一种英语崇拜,而英语崇拜的背后,其实质是民族虚无主义作祟。某些国人妄自菲薄,贬低母语,崇洋媚外,自轻自贱。他们认为说本国话掉价儿,以讲洋语为荣。上海“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会议组织者硬性要求整个会议全部使用英语,连会场门口的指南也不准用汉语就是一个例证。这项规定当即被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英语娴熟的丁肇中教授嗤之以鼻,他坚持用母语做报告。④“政治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来自西方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对中国既有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强烈冲击,中华民族自身内部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造成的深刻的分裂,以及这种分裂引发的中华民族地区之间由于富裕或贫穷而在宗教、教育、文化、风俗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和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官民情绪的尖锐对立。⑤“文化危机”,这种危机既来自中华民族自身在历史渐进过程中对传统语言文化的肆意撕毁造成的断裂,又来自英语等西方民族语言文化话语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渐进过程中对汉民族语言文化强烈渗透引起的混杂、剥离,以及无处不在的商业文化的侵蚀和消磨。
三、为什么国内出现汉字书写危机,而国外却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
1.汉民族语言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优秀语言,也是世界最流行的“八大”语系之一,在内涵上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精神疆域,是世界语言发展史上的重要力量。其发生、发展的血脉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荣辱与共,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之重任。在风云激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仍然独具中华民族品格的汉民族语言之魅力,在语言全球化的发展中独树一帜,焕发出勃勃生机,具有超强的“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
2.作为世界上有四分之一人口在使用的汉民族语言,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特殊背景,从历史上艰苦多难的语言文化演变,到现在奔向现代化语言文化的征途中,总是努力展现出汉民族独有的性格特征,具有强大的精神生殖力和包容性。汉民族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种,具有稳定的精神态势,这是任何其他非西方国家都不具备的,因此在中外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同时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迅速发展、日益壮大,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汉字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在世界各国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国人学好汉语有何重要意义
汉字开启了人类文明,是优秀文字。作为中国56个民族的通用文字,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她不仅仅是对话、书写、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她在中国这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中,起到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我不能忘记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的一段话:“唉!我们阿尔萨斯人的最大不幸就是把教育拖延到明天。现在,那些人有权利对我们说:‘怎么?你们声称自己是法国人,可你们既不会说又不会写你们的语言!’”是否可以这么理解:不会说汉语,不会写汉字,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至今有四分之一人口在使用的文字,汉字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神韵,寄托祖先的智慧与灵性,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更是记录中国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我们可贵的软实力。
我们从小学习汉字、热爱汉字,走进汉字世界,循着先祖的足迹搜索汉字的神奇魅力,培养学习汉字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国家、社会和学校要以实际行动真正担负起汉字传承的责任
要拯救汉字,保卫汉字,不能只是反思而已,国家、社会和学校要以实际行动真正担负起汉语传承的责任。
1.《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指出,今后不仅中小学生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标准,高校也要开设语文课,新闻出版工作人员的标准还将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对中小学教师依《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进行入职达标考试。但在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上却并不令人满意。(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个学段(1~9年级)对学生在各个学段累计会认、会写多少汉字做了具体要求,但对“会写”没有考核标准,学校难以落到实处。许多地方忙于“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走独木桥”,无暇顾及对文字书写的系统训练。要改变这种局面,政府主管部门就要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培养建立一支书法教学师资队伍,开设书写课,对中小学生和部分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考核落实,把汉字书写作为大、中、小学生毕业的必备素质。(2)对要求开设语文课而不愿开的高校给予必要的处罚。(3)对一些对汉语有较高要求的岗位设立进岗门槛,对汉语不过关却已经就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不过关的给予转岗或辞退。
2.科学区分书写和书法。书写就是写字,是一门实用技能、技巧、技术,人人都应该学,都应该学好、用好,写一笔流畅、工整、规范的汉字利于表达思想内容;书法是一门艺术,欣赏性占了更多的成分,是在写字之上的更高境界,不必、也不可能人人都学、都会,就是说,不必、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从思想上澄清这样的认识,可以减轻人们的思想负担,认识到书写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习字的趣味、兴趣,因而自觉学习,把青少年拉回学写字、会书写的课堂,为书写汉字教学开辟了更广的空间。
3.成立汉字教学研究机构,如研究所、研究院,专门研发实验,为汉字书写发扬光大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如冷春华教习写字的方法效果就不错,他把写字方法简单化、格式化、趣味化,学生有了学习动力;还有图画识字:汉字可以“画”,这是借鉴唐兰《中国文字学》总结的识字方法;韵语识字:汉字可以“唱”(诵),这是辽宁丹东东港市实验小学的姜兆臣老师总结的识字方法,自编韵语识字教材,利用《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以及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律诗等教材;字谜识字:汉字可以“猜”,三国时曹操与杨修“一人一口酥”的故事,即是汉字拆合猜谜游戏;部件识字、讲故事学汉字、扩展识字等方法都各有千秋。
4.社会、学校多开展有利于推动汉语传承的活动。如河南台的《汉字英雄》、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汉字猜谜语大会》等,特别中小学校应想方设法构建类似《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这类受广大中小学生和观众热捧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汉字教学质量。
5.彰显学习汉字的功利性。如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考试升学中突出汉语地位,在各科作业、各类考试包括政府公务员考试中,对于卷子整洁、书写规范的,给予合理加分。在全国推广目前有些省市实行的在中、高考中错别字扣分的规定和加大语文学科升学赋分,降低外语赋分的做法,从而推动汉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聂茂.民族寓言的张力.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袁星新.全球化语境下汉民族语言发展应注意的问题.现代语文,2006(12).
[3]王显春.汉字的起源.中华学林出版社,2002,05.
2013年10月18日,央视播出的大型创新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完美落幕,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好评。留给大家的体会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好评如潮,唤醒了国人对汉语的深情和热爱,激发了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激励着国人更加自觉提高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推动了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忧的是大赛引发了人们对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危机的担忧——《汉字书写能力遭遇尴尬》(河南日报)、《汉字水平测试难倒众白领,不考不知自己是“文盲”》(解放日报)、《小学生作文写“杯具”老师看不懂称像猜谜》(重庆晨报)……另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在2072名受访者中,83.0%的人承认自己存在汉字书写困难,74.2%的人认为在工作中手写汉字的机会已很少。光明网开展了一次关于汉字书写的网友调查,用确凿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教育部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规范字书写大赛”期间,语用司在全国七个省(市)进行有关语文学习,特别是汉字书写水平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3000多名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郦波老师的话道出了汉字更深层次的危机:“危机两个字还不足以形容汉字面临的困境,危机也不仅仅产生在汉字书写层面,人们书写形式的变化导致对母语情感的淡漠,会影响文明与文化的传承,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汉字,拿什么拯救您!”有人发出这样的呼唤:“保卫汉字,就是保卫祖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国语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危机,到该反思的时候了。
二、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为何急速下降
1.物质文明发达后,用笔手书机会减少。特别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覆盖使以往的日常书写被计算机取代。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使文字处理工具越来越进步,手段越来越便捷,效率越来越高。不知不觉中,中国人的书写能力在悄悄退化,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纽带也出现了断裂。
2.“字母词”大量涌现,网络词语不断转正,某些词汇约定俗成为正式词语,还出现了很多颠覆传统的新型词汇,如“表叔”、“打酱油”等,“粉丝”成了“追星族”,“白骨精”成了“白领里的骨干精英”,竟然出现了某大学语言学教授迷路,连路也不会问的笑话。
3.母语失落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英语的挤压。改革开放以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汉民族语言在建设、运用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五大危机”:①“身份危机”,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语境下,中国56个民族、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人们及世界不同民族对汉民族语言身份认同意识上的模糊,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因自身体制变革、语言内在变化与对外交际、交流中引起的困惑和焦虑造成的。②“权威危机”,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紧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西方民族语言带来的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对中华民族文明形成冲击。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日益发展、强大,引起的“全球化”汉语热,导致世界其他民族对汉民族语言产生既趋心态中伴随的“恐惧”和“抵触”情绪造成的。③“信仰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来自于各级政府的一些决策部门,长期以来,把掌握英语等西方民族语言作为国家各机关、教育、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准入全球化的门槛,却忽视对全体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汉民族语言教育,以及汉民族语言在现代社会交际、交流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年来,英语在我国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从幼儿园开始,对外语的要求步步提升、步步紧逼,从大学生到博士生,一直提高到八级。可是,学生的母语水平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什么“级”?没有谁关注过。其实这是一种英语崇拜,而英语崇拜的背后,其实质是民族虚无主义作祟。某些国人妄自菲薄,贬低母语,崇洋媚外,自轻自贱。他们认为说本国话掉价儿,以讲洋语为荣。上海“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会议组织者硬性要求整个会议全部使用英语,连会场门口的指南也不准用汉语就是一个例证。这项规定当即被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英语娴熟的丁肇中教授嗤之以鼻,他坚持用母语做报告。④“政治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来自西方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对中国既有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强烈冲击,中华民族自身内部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造成的深刻的分裂,以及这种分裂引发的中华民族地区之间由于富裕或贫穷而在宗教、教育、文化、风俗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和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官民情绪的尖锐对立。⑤“文化危机”,这种危机既来自中华民族自身在历史渐进过程中对传统语言文化的肆意撕毁造成的断裂,又来自英语等西方民族语言文化话语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渐进过程中对汉民族语言文化强烈渗透引起的混杂、剥离,以及无处不在的商业文化的侵蚀和消磨。
三、为什么国内出现汉字书写危机,而国外却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
1.汉民族语言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优秀语言,也是世界最流行的“八大”语系之一,在内涵上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精神疆域,是世界语言发展史上的重要力量。其发生、发展的血脉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荣辱与共,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之重任。在风云激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仍然独具中华民族品格的汉民族语言之魅力,在语言全球化的发展中独树一帜,焕发出勃勃生机,具有超强的“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
2.作为世界上有四分之一人口在使用的汉民族语言,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特殊背景,从历史上艰苦多难的语言文化演变,到现在奔向现代化语言文化的征途中,总是努力展现出汉民族独有的性格特征,具有强大的精神生殖力和包容性。汉民族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种,具有稳定的精神态势,这是任何其他非西方国家都不具备的,因此在中外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同时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迅速发展、日益壮大,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汉字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在世界各国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国人学好汉语有何重要意义
汉字开启了人类文明,是优秀文字。作为中国56个民族的通用文字,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她不仅仅是对话、书写、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她在中国这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中,起到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我不能忘记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的一段话:“唉!我们阿尔萨斯人的最大不幸就是把教育拖延到明天。现在,那些人有权利对我们说:‘怎么?你们声称自己是法国人,可你们既不会说又不会写你们的语言!’”是否可以这么理解:不会说汉语,不会写汉字,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至今有四分之一人口在使用的文字,汉字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神韵,寄托祖先的智慧与灵性,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更是记录中国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我们可贵的软实力。
我们从小学习汉字、热爱汉字,走进汉字世界,循着先祖的足迹搜索汉字的神奇魅力,培养学习汉字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国家、社会和学校要以实际行动真正担负起汉字传承的责任
要拯救汉字,保卫汉字,不能只是反思而已,国家、社会和学校要以实际行动真正担负起汉语传承的责任。
1.《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指出,今后不仅中小学生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标准,高校也要开设语文课,新闻出版工作人员的标准还将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对中小学教师依《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进行入职达标考试。但在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上却并不令人满意。(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个学段(1~9年级)对学生在各个学段累计会认、会写多少汉字做了具体要求,但对“会写”没有考核标准,学校难以落到实处。许多地方忙于“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走独木桥”,无暇顾及对文字书写的系统训练。要改变这种局面,政府主管部门就要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培养建立一支书法教学师资队伍,开设书写课,对中小学生和部分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考核落实,把汉字书写作为大、中、小学生毕业的必备素质。(2)对要求开设语文课而不愿开的高校给予必要的处罚。(3)对一些对汉语有较高要求的岗位设立进岗门槛,对汉语不过关却已经就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不过关的给予转岗或辞退。
2.科学区分书写和书法。书写就是写字,是一门实用技能、技巧、技术,人人都应该学,都应该学好、用好,写一笔流畅、工整、规范的汉字利于表达思想内容;书法是一门艺术,欣赏性占了更多的成分,是在写字之上的更高境界,不必、也不可能人人都学、都会,就是说,不必、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从思想上澄清这样的认识,可以减轻人们的思想负担,认识到书写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习字的趣味、兴趣,因而自觉学习,把青少年拉回学写字、会书写的课堂,为书写汉字教学开辟了更广的空间。
3.成立汉字教学研究机构,如研究所、研究院,专门研发实验,为汉字书写发扬光大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如冷春华教习写字的方法效果就不错,他把写字方法简单化、格式化、趣味化,学生有了学习动力;还有图画识字:汉字可以“画”,这是借鉴唐兰《中国文字学》总结的识字方法;韵语识字:汉字可以“唱”(诵),这是辽宁丹东东港市实验小学的姜兆臣老师总结的识字方法,自编韵语识字教材,利用《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以及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律诗等教材;字谜识字:汉字可以“猜”,三国时曹操与杨修“一人一口酥”的故事,即是汉字拆合猜谜游戏;部件识字、讲故事学汉字、扩展识字等方法都各有千秋。
4.社会、学校多开展有利于推动汉语传承的活动。如河南台的《汉字英雄》、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汉字猜谜语大会》等,特别中小学校应想方设法构建类似《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这类受广大中小学生和观众热捧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汉字教学质量。
5.彰显学习汉字的功利性。如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考试升学中突出汉语地位,在各科作业、各类考试包括政府公务员考试中,对于卷子整洁、书写规范的,给予合理加分。在全国推广目前有些省市实行的在中、高考中错别字扣分的规定和加大语文学科升学赋分,降低外语赋分的做法,从而推动汉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聂茂.民族寓言的张力.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袁星新.全球化语境下汉民族语言发展应注意的问题.现代语文,2006(12).
[3]王显春.汉字的起源.中华学林出版社,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