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拥有灵魂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若追根溯源,可能很难说清国内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兴于何时何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职业学校,一种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而形成的重视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正在形成。这种理念渗透着“行知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现着“以生为本”的教育追求,指引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欣喜地看到职业学校的课堂变革:先进的教学手段——“电子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丰富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灵活的教学形式——“自主探究”、“小组竞争”、“合作交流”,等等。“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这样努力着,实践着,收获着。然而,在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起来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学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表演式的课堂、程式化的“时尚”教学、形式化的合作,等等。
  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教学的多媒体手段是否有效,是否仅仅是从“黑板”到“白板”的媒体置换?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设计是否必须,我们是否只是为了制作课堂的虚假繁荣?
  教学设计是否以生为本,“任务驱动”是否变成了“傻瓜式”的操作指南,而学生则成了任务引领的操作工?
  教学互动是“因材施教”,还是成为了少数精英学生的“表演秀”?
  ……
  进一步地追问:
  如果一堂公开课在华丽亮相之前需要“试讲”,甚至需要数次“试讲”和“安排”,那么这节课的价值究竟何在?这究竟是在展示课改成果,还是与课改背道而驰?
  再去审视我们的每一节课,我们有没有依据课改精神设计每一次教学,我们的课堂教会了学生什么,我们的课将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怎样的痕迹?
  上述问题是令我们纠结的。面对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理念到教学实施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课改理念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神话”?静静地反思,我想,是我们教学实施中的错位。
  有一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厘清:课改是为了什么?课改是为了教育能更好地“育人”,是为了教育能更好地致力于学生的发展。然而我们现在的逻辑却有些混乱。课改仿佛成了一件时髦的衣裳,我们是为了课改而课改。为了不落伍,我们把课改当做时尚挂在嘴边,刻在墙上,写入计划。我们急于事功,匆忙间,我们只看到了一些课改外显的形式,没有用心去领悟课改的真谛;匆忙间,我们有些功利,我们将课改异化为只有华丽外衣的表演课。我们热衷于模仿——模仿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我们的理念没有真正转变,如果我们没有脚踏实地地去研究和实践课改,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并停留于形式上的模仿,那么课改之于我们永远只是一个舞台上的道具,我们的“新”课堂也就成了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的课堂。
  如何给课堂赋予灵魂?
  我想,我们应当重读叶澜先生1997年的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时至今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依然是中国教育界最具感召力的呼唤。“教育”和“生命”这两个词在其本质上是相近的,教育的本质意义是要产生一种影响,一种对生命的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当如叶澜先生所呼吁的,去“关注师生共在的课堂生命质量”,如此,我们才能找到课堂的生命和灵魂,这与课改的初衷是一致的。
  课改实践的前提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我们便不再浮躁,我们就会在学习课改理念的同时将它内化为自己的需求,精心设计好我们的教育活动,让课堂上的生命都舒展起来,明丽起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的教学不应当在所谓的“方法和技术”中迷失方向。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学的“方法和技术”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们必须要和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师生、特定的场景结合起来,才具有意义。陶西平先生说,“教育的本源是为人的发展服务”。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我们应当加强专业修养——包括教师职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从学生素养发展的角度研究课程,从“做学合一”的角度研究教法、学法,选取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追求和实现有效教学。说到这里,《孔子游春》一文或者可以给我们一些生动的启示。它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教育活动。这次教育活动既是生活中的教育,亦是启发中的教育,更是教师精心设计下的学生的“自我教育”,整个活动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如此的教育,学生怎能不铭刻于心呢?
  叶澜先生认为“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是的,在为课堂精心设计好方案以后,我们还要凭借智慧和能力——智慧和能力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和教学反思中不断地修炼——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丰美起来。彼时,课堂就拥有了灵魂,彼时,课堂就将成为师生记忆中的有价值的生命历程。我想,教学达到这一境界,该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骨巨细胞瘤组织中P—gp、p27kipl、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36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进行了P—gp、p27kipl、p53蛋白检测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大多按照条框进行,如教读、教写,机械式的重复。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这种育人方式已经行不通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此时,英语教师需要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开放式教学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广泛运用,为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一线生机。也因为如此,开放式教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开放式教学呢?所谓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
多年来,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这所有着五十多年企业办学历史的老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在构建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们顶岗实习的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岗位”。    (一)开发顶岗实习流程范式    学校根据所属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企业及苏锡常一带企业的特点,借鉴ISO质量管理理念,制定了顶岗实习基本流程(图1)。      (二)构建顶岗实习“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对经济建设提供技能型劳动力支持和肩负提高国民素质重任的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应对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创富人才,显得尤为必要,那么最佳途径莫过于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需要通过显性、隐性课程等多种途径去实施。分析影响创业教育的相关因素,我们可以发现把创业教育
一、童话与环境的融合,显现幼儿审美与创造  ㈠班级环境中渗透童话,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在童话中常常会发现一些美的东西,会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幻想,进行创造表现。如大班幼儿欣赏童话《桃树下的小白兔》后,每次散步时要求老师带着去欣赏幼儿园里桃树,看风吹花落的样子,捡拾地上的桃花……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幼儿大胆尝试用报纸、小树枝、包花纸等制作了桃树;创编了新的故事情节,并自制了故事书、桃花书签等。又
目的观察比较长春瑞滨与紫杉醇加顺铂及卡铂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6例年龄≥70岁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分别应用NP(长春瑞滨+顺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帮,讲究文明礼仪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针对我园幼儿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通过创设良好环境,开展丰富活动,家校共同携手,进行了一些文明语言交际教育的初浅尝试。  古人云: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剑戰。可见语言文明所具有的重要性。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文明,让孩子学会使用文明语言。针对我园幼儿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进行了一些文明
目的通过检测E-钙黏附素(ECD)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因产物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