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相传,在塞浦路斯有一位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善于雕塑。有一次,他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少女,那尊雕塑是如此的逼真细腻,国王竟然深深地爱上了她,渴望这尊雕塑能获得生命,成为自己的伴侣。他真挚的爱情深深打动了爱神阿芙罗狄德,爱神使那尊雕塑真的获得了生命,皮格马利翁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给了一位老师一些班上学生的名单,告诉老师说这些都是智力很高的学生。几个月后,发现他所说的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但事实上,这些所谓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不过是心理学家从这位老师班上随意抽出来的。这个实验表明,如果老师认为某些孩子聪明,对他们有积极期望,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相比之下,没有得到老师这种积极期望的孩子智力发展并不明显,而两类孩子原来并没有什么差异。同学们现在也可能发现这个实验和上面的神话具有相同的地方了,所以这位心理学家借用上面的神话,把这种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通过这个神话故事和这个实验,我们看到和老师有着良好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热爱老师,学生才能充分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自己看了半天也弄不懂的问题,老师一点顿时就明白了。那种只知道死啃书本不善求教的人,恰恰是忽略了老师的“点拨”作用。托马斯·杰弗逊写道:“我遇上了像斯莫尔博这样一位既精通各门科学,又平易近人、善于表达、思想自由、视野开阔的好老师,真是非常幸运的,他决定了我后来的全部生活和命运。”可见,和老师有着很好的关系,喜欢老师,和老师交朋友,不仅关系到你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到你未来的生活选择。
不喜欢老师,吃亏的是自己。
王文育有点偏科,别的科目还好,就是数学特别差,原因竟然是不喜欢数学老师。
他的数学老师是一个逻辑思维非常强的人,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说话做事中规中矩的,一看就非常刻板、非常严肃。
王文育就是不喜欢这种严肃劲儿,一上数学课就特别难受,每当看见那些数学符号和数字,就像看到数学老师一样,用他的话说,那叫一脑门子官司。
这样一来,他的数学成绩当然上不去。家长会后,老师单独把他的父母留下来,希望父母帮助找到他的学习障碍,一起想办法克服。
父母回去就问了王文育,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逼得急了,王文育就说了实话。父亲立刻大发雷霆说:我们今天见了你们数学老师了,人家非常讲道理,对学生很认真,这么负责的老师已经不多了,你凭什么讨厌人家?王文育急了,说:就是他太讲道理了,一点人情味都没有,我觉得他一辈子都活得很失败,我才不要做那种人,也不想跟他学东西。
父亲一听这话,简直气坏了,立刻大打出手,打得王文育非常伤心。可是问题最终还是没有解决,考大学的时候,就是因为数学拖了后腿,让他以5分之差,没能进入大学的校门。高中毕业后,他去了一家汽车修理部,帮别人洗车。
暑假里,考上清华大学的好朋友回来看他,在饭桌上,他对朋友说出了心里话:念书的时候不喜欢数学老师,可现在走上社会了,什么人都要面对,不管你喜不喜欢。我当初真是太傻了,真想回去找那个数学老师,给人家鞠个躬、道个歉。如果还能重新再学一次,我一定不会那么做了。
如何培养孩子喜欢老师的习惯呢?
一、让孩子当然老师。每个周末,家长可以让孩子给自己讲一堂课,切身体会一下做老师的辛苦。事先,要让孩子准备一份备课笔记,把一周学到的知识编成大纲。讲完课,要给父母留作业,并且批改。这样,孩子能切身体会到做老师的辛苦,对老师多一份体谅。
二、懂得老师为什么批评你。当孩子因为不专心听讲,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后,家长可以立刻开设家庭课堂。孩子在上面讲,父母在底下交头接耳、传纸条、做小动作,孩子立刻就能明白,对老师不尊重,会让老师心里多么难受。一次亲身体会,胜过无数的责骂、体罚。
三、研究老师。对于孩子不喜欢的老师,父母可以和孩子坐到一起,共同研究这个老师的优点和缺点。孩子不喜欢,是因为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而和父母共同分析,则可以帮助他发现老师的优点,找到老师身上值得尊敬的品质,同时也能对老师的缺点更多地采取宽容的态度。
四、帮助老师。当孩子对某个老师的突出缺点耿耿于怀,父母就可以引导他——老师教你知识,是在帮助你,你看到老师不足的地方,是不是也该帮助他?随后,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寻找帮助老师的具体办法。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加深孩子对老师的感情,让孩子不再以求全责备的态度要求老师,而是试着把老师看成朋友。
五、找到喜欢老师的理由。当孩子对老师个人的好恶影响到了他的学习,这就成了孩子身上必须克服的一个缺点。家长的一个办法是要求孩子调整自己的态度,努力找出喜欢老师的理由,每找出一条优点家长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好习惯,自然有助于消除成见。
六、解开心里的疙瘩。孩子有的时候会认为老师专门和自己过不去,这时,家长需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必要时可以和老师共同协商,找出合适的办法来解开孩子心里的疙瘩。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给了一位老师一些班上学生的名单,告诉老师说这些都是智力很高的学生。几个月后,发现他所说的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但事实上,这些所谓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不过是心理学家从这位老师班上随意抽出来的。这个实验表明,如果老师认为某些孩子聪明,对他们有积极期望,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相比之下,没有得到老师这种积极期望的孩子智力发展并不明显,而两类孩子原来并没有什么差异。同学们现在也可能发现这个实验和上面的神话具有相同的地方了,所以这位心理学家借用上面的神话,把这种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通过这个神话故事和这个实验,我们看到和老师有着良好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热爱老师,学生才能充分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自己看了半天也弄不懂的问题,老师一点顿时就明白了。那种只知道死啃书本不善求教的人,恰恰是忽略了老师的“点拨”作用。托马斯·杰弗逊写道:“我遇上了像斯莫尔博这样一位既精通各门科学,又平易近人、善于表达、思想自由、视野开阔的好老师,真是非常幸运的,他决定了我后来的全部生活和命运。”可见,和老师有着很好的关系,喜欢老师,和老师交朋友,不仅关系到你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到你未来的生活选择。
不喜欢老师,吃亏的是自己。
王文育有点偏科,别的科目还好,就是数学特别差,原因竟然是不喜欢数学老师。
他的数学老师是一个逻辑思维非常强的人,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说话做事中规中矩的,一看就非常刻板、非常严肃。
王文育就是不喜欢这种严肃劲儿,一上数学课就特别难受,每当看见那些数学符号和数字,就像看到数学老师一样,用他的话说,那叫一脑门子官司。
这样一来,他的数学成绩当然上不去。家长会后,老师单独把他的父母留下来,希望父母帮助找到他的学习障碍,一起想办法克服。
父母回去就问了王文育,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逼得急了,王文育就说了实话。父亲立刻大发雷霆说:我们今天见了你们数学老师了,人家非常讲道理,对学生很认真,这么负责的老师已经不多了,你凭什么讨厌人家?王文育急了,说:就是他太讲道理了,一点人情味都没有,我觉得他一辈子都活得很失败,我才不要做那种人,也不想跟他学东西。
父亲一听这话,简直气坏了,立刻大打出手,打得王文育非常伤心。可是问题最终还是没有解决,考大学的时候,就是因为数学拖了后腿,让他以5分之差,没能进入大学的校门。高中毕业后,他去了一家汽车修理部,帮别人洗车。
暑假里,考上清华大学的好朋友回来看他,在饭桌上,他对朋友说出了心里话:念书的时候不喜欢数学老师,可现在走上社会了,什么人都要面对,不管你喜不喜欢。我当初真是太傻了,真想回去找那个数学老师,给人家鞠个躬、道个歉。如果还能重新再学一次,我一定不会那么做了。
如何培养孩子喜欢老师的习惯呢?
一、让孩子当然老师。每个周末,家长可以让孩子给自己讲一堂课,切身体会一下做老师的辛苦。事先,要让孩子准备一份备课笔记,把一周学到的知识编成大纲。讲完课,要给父母留作业,并且批改。这样,孩子能切身体会到做老师的辛苦,对老师多一份体谅。
二、懂得老师为什么批评你。当孩子因为不专心听讲,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后,家长可以立刻开设家庭课堂。孩子在上面讲,父母在底下交头接耳、传纸条、做小动作,孩子立刻就能明白,对老师不尊重,会让老师心里多么难受。一次亲身体会,胜过无数的责骂、体罚。
三、研究老师。对于孩子不喜欢的老师,父母可以和孩子坐到一起,共同研究这个老师的优点和缺点。孩子不喜欢,是因为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而和父母共同分析,则可以帮助他发现老师的优点,找到老师身上值得尊敬的品质,同时也能对老师的缺点更多地采取宽容的态度。
四、帮助老师。当孩子对某个老师的突出缺点耿耿于怀,父母就可以引导他——老师教你知识,是在帮助你,你看到老师不足的地方,是不是也该帮助他?随后,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寻找帮助老师的具体办法。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加深孩子对老师的感情,让孩子不再以求全责备的态度要求老师,而是试着把老师看成朋友。
五、找到喜欢老师的理由。当孩子对老师个人的好恶影响到了他的学习,这就成了孩子身上必须克服的一个缺点。家长的一个办法是要求孩子调整自己的态度,努力找出喜欢老师的理由,每找出一条优点家长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好习惯,自然有助于消除成见。
六、解开心里的疙瘩。孩子有的时候会认为老师专门和自己过不去,这时,家长需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必要时可以和老师共同协商,找出合适的办法来解开孩子心里的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