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亟待优化更新。“巧用插图,优化内容”是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插图在解释文章中文字性内容方面的优势尤为显著,这种教学模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枯燥的教学内容,极大优化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指导学生品味插图,提升审美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插图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教师要巧妙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品味,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诚然,高中语文教材中插图具有科学性、人文性、美术性等多种特征,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绝佳素材。但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教材插图的有效讲解,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当然,只有教师对插图进行富有深情的讲解,并指引学生对插图进行品味,学生才能感悟插图之美、意境之美。
例如,《琵琶行》的插图十分有意蕴:整个图画中,船头坐着一个淡妆的女子,清丽脱俗,但却面有愁容。她怀抱琵琶,白嫩如葱的纤纤玉指停留在琴弦上,她一身金丝红袍好像天边云霞般璀璨夺目,其曼妙的身姿与这琵琶、这世间万物融为一体,尽显其美妙,但又时时刻刻浸透着其凄惨的身世,哀怨的表情。在《琵琶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对《琵琶行》插图进行声情并茂、真情切切的讲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从美术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全方位思考与品鉴,在意境深远的教材插图中感受到另一个不平凡的意境、不平凡的世界。
二、依托插图展开生活化教学
语文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鉴于此,依据插图展开生活化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教师可以将插图作为师生合作交流之平台,通过插图引导学生投入到生活化学习氛围中去,实现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诚然,生动的教学内容才活泼、科学和有效,才更具吸引力,才能使学生获得极致的生活化学习体验。
例如,《兰亭集序》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本文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的意思,懂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进而理解有关作者的人生轶事和《兰亭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要想达到这一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創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与思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兰亭集序》插图,并耐心地为学生讲解插图的相关内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运用插图营造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与回答。如:“兰亭在我国什么地方,具体的地理位置是哪里?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画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这与主旨内容有什么关联吗?”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信心,更能让学生通过生活化问题的思考实现其对文章主旨的深刻把握。《兰亭集序》的插图具有很大的艺术性,生活气息浓郁,但又透着“泛海书中”的文艺气息,是营造生活化情境的重要素材,教师可灵活使用。
三、巧用插图挖掘文本主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中的每一幅插图均是为表现课文主旨服务的,教师可以通过对插图“张弛有度”的讲解,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领略插图的主旨大意,继而以插图为切入点,在对插图的了解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涵,感受文本的深层意蕴。如插图中的人物、事物等在表达中心主旨方面具有哪些作用?是直接表达主旨还是间接烘托主旨?高中生的审美、想象、理解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巧用插图挖掘文本主旨,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很有必要。
例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性格特质使其敢于揭露、敢于控诉、敢于指责: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记念刘和珍君》课文中的插图是鲁迅先生的画像,鲁迅先生那刚毅、果敢、深沉的外貌下有着一颗平和、善良、无私的爱国之心。形象生动的插画极大地表现出鲁迅先生的斗争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记念刘和珍君》的深层主旨。
综上可知,巧用插图对构建活泼生动的高效语文课堂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巧用插图,挖掘插图内的显性或隐性教学资源,将插图的教学辅助功能发挥到极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品味插图,提升其审美能力;可以依托插图构建生活化学习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兴趣;还可以通过研究插图挖掘文本内涵,强化学生对主旨的深层次理解。唯此,教材插图之于语文课堂的效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225508)
一、指导学生品味插图,提升审美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插图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教师要巧妙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品味,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诚然,高中语文教材中插图具有科学性、人文性、美术性等多种特征,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绝佳素材。但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教材插图的有效讲解,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当然,只有教师对插图进行富有深情的讲解,并指引学生对插图进行品味,学生才能感悟插图之美、意境之美。
例如,《琵琶行》的插图十分有意蕴:整个图画中,船头坐着一个淡妆的女子,清丽脱俗,但却面有愁容。她怀抱琵琶,白嫩如葱的纤纤玉指停留在琴弦上,她一身金丝红袍好像天边云霞般璀璨夺目,其曼妙的身姿与这琵琶、这世间万物融为一体,尽显其美妙,但又时时刻刻浸透着其凄惨的身世,哀怨的表情。在《琵琶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对《琵琶行》插图进行声情并茂、真情切切的讲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从美术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全方位思考与品鉴,在意境深远的教材插图中感受到另一个不平凡的意境、不平凡的世界。
二、依托插图展开生活化教学
语文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鉴于此,依据插图展开生活化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教师可以将插图作为师生合作交流之平台,通过插图引导学生投入到生活化学习氛围中去,实现学生的自主、主动学习。诚然,生动的教学内容才活泼、科学和有效,才更具吸引力,才能使学生获得极致的生活化学习体验。
例如,《兰亭集序》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本文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的意思,懂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进而理解有关作者的人生轶事和《兰亭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要想达到这一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創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与思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兰亭集序》插图,并耐心地为学生讲解插图的相关内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运用插图营造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与回答。如:“兰亭在我国什么地方,具体的地理位置是哪里?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画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这与主旨内容有什么关联吗?”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信心,更能让学生通过生活化问题的思考实现其对文章主旨的深刻把握。《兰亭集序》的插图具有很大的艺术性,生活气息浓郁,但又透着“泛海书中”的文艺气息,是营造生活化情境的重要素材,教师可灵活使用。
三、巧用插图挖掘文本主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中的每一幅插图均是为表现课文主旨服务的,教师可以通过对插图“张弛有度”的讲解,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领略插图的主旨大意,继而以插图为切入点,在对插图的了解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涵,感受文本的深层意蕴。如插图中的人物、事物等在表达中心主旨方面具有哪些作用?是直接表达主旨还是间接烘托主旨?高中生的审美、想象、理解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巧用插图挖掘文本主旨,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很有必要。
例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性格特质使其敢于揭露、敢于控诉、敢于指责: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记念刘和珍君》课文中的插图是鲁迅先生的画像,鲁迅先生那刚毅、果敢、深沉的外貌下有着一颗平和、善良、无私的爱国之心。形象生动的插画极大地表现出鲁迅先生的斗争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记念刘和珍君》的深层主旨。
综上可知,巧用插图对构建活泼生动的高效语文课堂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巧用插图,挖掘插图内的显性或隐性教学资源,将插图的教学辅助功能发挥到极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品味插图,提升其审美能力;可以依托插图构建生活化学习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兴趣;还可以通过研究插图挖掘文本内涵,强化学生对主旨的深层次理解。唯此,教材插图之于语文课堂的效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22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