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践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通过观摩3个精心设计的教学片段,获取一些启示: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鼓励提问、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39-03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将讲堂变成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和协作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性思维,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本质。
在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笔者从所观摩的一些精心设计的教学片段中,获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启示。
片段一:导入
师:“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DNA和蛋白质,哪个是遗传物质?”学生看过标题,纷纷回答:“DNA是遗传物质。”师:“但是,以前的科学家不这样认为,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科学家是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呢?”
启示一: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本节导入联系以前所学内容,由已知导向未知,引起学生思考。当学生纷纷回答“DNA是遗传物质”时,教师话锋一转,“但是,以前的科学家不这样认为,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此次转折更加增加学生的疑问。采用层层设疑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层层转折,便达到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最后回到科学的本质上来——得出结论需要证据,而这证据就是实验。这不仅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科学态度的培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始于问题。由此看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问题设计是关键。好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片段二: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学生结合学案看书,针对实验过程、现象、结论,提出相关问题。(5分钟后)小组成员间交换问题,互相解答,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写在黑板上。(5分钟后)学生代表分析实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最后,针对黑板上的问题,小组间互相解答,解决不了的,教师补充解答。
启示二:鼓励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型思维的重要手段。
本课中,让学生以自主看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而老师进一步鼓励学生针对实验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先讨论解决,将无法解决的记下来,然后全班集体解决。学问就是学学问问,学和问是电池的两极,只有两者接合在一起时,才会产生电流。学生在提问题时,必然经过了层层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如学生在看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后提出:“能否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转化因子为什么不会被加热杀死?它有没有活性?”“R型菌是如何转化S型菌的?”“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会不会外漏,会不会进入R型菌?”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问题,是以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等一系列过程。在这次历经困惑、迷茫、顿悟、释然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体验着思维的美丽,收获着成功的喜悦,这种思维探究无疑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养成积极思考探索的习惯很有好处。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新。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此外还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正确的解答特别是有创见的看法,要给予鼓励和赞赏;对学生提出的不理想的问题,不要讽刺、挖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不要取笑同学提出的问题,而应该学习同学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片段三:
(分析完格里菲斯的实验后)引出了新的问题:肺炎双球菌体内,到底哪种物质才是遗传因子呢?要求学生扮演科学家,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最后,由一名同学整理好整个实验设计,发言。(小组成员热烈讨论,5分钟后)一个小组代表阐述他们组的实验设计,另一个组的同学针对其实验设计提出了一个问题,指出了其实验设计的缺陷。第三个小组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其他小组的认同。
启示三:探究学习,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自动选择和加工;学习应该是在他人的协助下,形成一种对信息独特的加工过程,以构建出更符合意义的东西;关于学习的条件,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作用,要强调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知识,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做到彻底减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实验设计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是生物教学的难点,初学的学生大部分不能独立设计出完善的实验设计,而对于教师严谨地分析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又会觉得繁琐且枯燥乏味,产生厌恶情绪。采用小组讨论完成,经过提出、否定、再提出、再否定……不断完善,这样不但可以将实验设计出来,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设计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养成协作精神。
将学生分成小组,课堂上让小组学生围起来坐。每个小组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研究问题,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比如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实验的第三组和第一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帮其解答。成绩好的学生也分析“第四组和第三组对比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在相互问答中,实验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最后,由一名同学整理好整个实验设计,发言,其他小组再对其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再完善。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凡是学生正确的解答,特别是有创见的看法,都给予鼓励和赞赏。
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参与、交流、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促进其学习的自主性。在互帮互助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也体验了与他人协作的快乐。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还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性的知识接受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郭申生.生物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5(15).
[2]王昌立.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2011.(1).
[3]陆小琴.关于减负背景下如何备课的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0(2).
[4]杨守菊.也谈一节好课的标准:构建“四有课堂”[J].中学生物教学,2010(4).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39-03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将讲堂变成学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和协作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性思维,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本质。
在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笔者从所观摩的一些精心设计的教学片段中,获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启示。
片段一:导入
师:“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DNA和蛋白质,哪个是遗传物质?”学生看过标题,纷纷回答:“DNA是遗传物质。”师:“但是,以前的科学家不这样认为,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科学家是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呢?”
启示一: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本节导入联系以前所学内容,由已知导向未知,引起学生思考。当学生纷纷回答“DNA是遗传物质”时,教师话锋一转,“但是,以前的科学家不这样认为,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此次转折更加增加学生的疑问。采用层层设疑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层层转折,便达到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最后回到科学的本质上来——得出结论需要证据,而这证据就是实验。这不仅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科学态度的培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始于问题。由此看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问题设计是关键。好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片段二: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学生结合学案看书,针对实验过程、现象、结论,提出相关问题。(5分钟后)小组成员间交换问题,互相解答,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写在黑板上。(5分钟后)学生代表分析实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最后,针对黑板上的问题,小组间互相解答,解决不了的,教师补充解答。
启示二:鼓励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型思维的重要手段。
本课中,让学生以自主看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而老师进一步鼓励学生针对实验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先讨论解决,将无法解决的记下来,然后全班集体解决。学问就是学学问问,学和问是电池的两极,只有两者接合在一起时,才会产生电流。学生在提问题时,必然经过了层层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如学生在看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后提出:“能否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转化因子为什么不会被加热杀死?它有没有活性?”“R型菌是如何转化S型菌的?”“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会不会外漏,会不会进入R型菌?”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问题,是以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等一系列过程。在这次历经困惑、迷茫、顿悟、释然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体验着思维的美丽,收获着成功的喜悦,这种思维探究无疑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养成积极思考探索的习惯很有好处。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新。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此外还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正确的解答特别是有创见的看法,要给予鼓励和赞赏;对学生提出的不理想的问题,不要讽刺、挖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不要取笑同学提出的问题,而应该学习同学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片段三:
(分析完格里菲斯的实验后)引出了新的问题:肺炎双球菌体内,到底哪种物质才是遗传因子呢?要求学生扮演科学家,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最后,由一名同学整理好整个实验设计,发言。(小组成员热烈讨论,5分钟后)一个小组代表阐述他们组的实验设计,另一个组的同学针对其实验设计提出了一个问题,指出了其实验设计的缺陷。第三个小组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其他小组的认同。
启示三:探究学习,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自动选择和加工;学习应该是在他人的协助下,形成一种对信息独特的加工过程,以构建出更符合意义的东西;关于学习的条件,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作用,要强调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知识,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做到彻底减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实验设计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是生物教学的难点,初学的学生大部分不能独立设计出完善的实验设计,而对于教师严谨地分析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又会觉得繁琐且枯燥乏味,产生厌恶情绪。采用小组讨论完成,经过提出、否定、再提出、再否定……不断完善,这样不但可以将实验设计出来,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设计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养成协作精神。
将学生分成小组,课堂上让小组学生围起来坐。每个小组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研究问题,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比如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实验的第三组和第一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成绩好的同学帮其解答。成绩好的学生也分析“第四组和第三组对比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在相互问答中,实验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最后,由一名同学整理好整个实验设计,发言,其他小组再对其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再完善。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凡是学生正确的解答,特别是有创见的看法,都给予鼓励和赞赏。
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参与、交流、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促进其学习的自主性。在互帮互助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也体验了与他人协作的快乐。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还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性的知识接受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郭申生.生物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5(15).
[2]王昌立.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2011.(1).
[3]陆小琴.关于减负背景下如何备课的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0(2).
[4]杨守菊.也谈一节好课的标准:构建“四有课堂”[J].中学生物教学,2010(4).